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19 世紀的紳士與今天的文藝青年在這一點上取得了共識:理想的世外桃源必須要有基本的物質文明,以及多元文化甚至多種宗教並存的精神文明。


文|趙新宇


這個小城居民不過五六萬,離最近的省會城市相隔 600 多公里山路。這樣偏僻的小縣城,你很難遇到如此奇特的一群人。

客棧老闆龍瑩,五年前在北京任歐洲某國簽證處經理,那時她還單身,業餘愛好是人類學。被她叫來一起聊天的年輕閨蜜,一位做民歌採風,另外一位無論走哪都會成為視覺焦點:大背頭、穿套裝、舉止瀟洒大方,她是電台主持。


但這個地方叫香格里拉,一切就順理成章。龍瑩是大象公會讀者,她本地的朋友多是文博圈,得知我們參與別克「寰行中國」途徑香格里拉,她特意把兩位本地閨蜜叫了來。做民歌採風的叫卓瑪,藏族人,那位帥氣的電台主持叫豆豆,白族人。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香格里拉納帕海


有趣的異鄉人


我們晚上在舉辦完土司宴的飯館見面時,周圍正熱鬧。主持晚宴的男主持人語調酷似喊麥藝人,極力要現場的朋友隨他 high 起來。最後,他豪邁地當眾幹掉一壺青稞酒加一瓶啤酒,把氣氛推到了高潮。


「藏族人不是這麼喝酒的,青稞酒的意義,跟喝茶喝咖啡差不太多。」卓瑪對主持人刻意表演「康巴漢子」略顯不悅:「過去農家做飯菜比較耗時,客人上門,要是個男客人,女主人就暗自歡喜,倒上青稞酒,男人們邊喝邊聊,就不用趕著做飯了。」


香格里拉是滇藏公路線上最後一座文藝青年古城,招攬著沿大理、麗江玩耍而來的大批遊客,土司宴的男主人顯然知道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喜歡看到康巴漢子的粗獷豪放,他已經練成了海量,灌完酒後,他仍能步伐不亂地跳起鍋莊,時不時再跟客人幹上兩杯。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能飲善舞的康巴漢子


豆豆和卓瑪偶爾會碰到家鄉迅速變成旅遊重鎮的種種不適:觀光客並不只呆在古城,昔日氛圍肅穆的藏傳佛寺如今也擠滿了遊人。虔誠的佛教徒卓瑪曾經對此很不習慣,「拜佛時邊上有人看著,總感覺不自在。現在我們都選擇一大早去寺院,遊客基本是不會在十點前過來的。」


豆豆記憶中,她出生的這個小鎮從記事起就沒有停止過建設,它曾只有一條街,叫長征大道。她出生時,這裡還叫中甸縣,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治所在建塘鎮。雖然 90 年代後期中甸就開始打香格里拉的品牌,但 2001 年才被國務院正式批准改名。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從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館望向香格里拉縣城


豆豆比絕大多數偏遠小鎮青年幸運,這個迅速變得有模有樣的小鎮,很快來了許多有趣的人,畫家、歌手、詩人、出色的手工藝者……偏僻古城變成了藏龍卧虎之地。

其他小鎮很難見到的外國人也源源不斷。他們雖與本地人不甚來往,但都擅長些手藝,有需要時就會免費來幫忙,風傳他們是傳教士。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是另一撥外國人,雖然也很友好,但夜夜笙歌,看上去並無特別精神追求。


最奇特的是宗教人士,古城裡就隱居了不少頗有修為的人。有個已有相當修行的藏傳佛教高僧,為與愛人結婚竟然還了俗,在古城開客棧為生,豆豆介紹到:「客人不排斥的時候,他就會給他們講佛法。」他的妻子也是個奇女子,之前是大學教授。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香格里拉北部不遠的藏傳佛教寺廟噶丹松贊林


當然,這一切變化都可歸結為中甸被改名香格里拉。豆豆在外面讀過書,很清楚新名字的廣告價值,「我在外面都會跟人說自己來自香格里拉,他們就會很驚奇,有些羨慕的樣子,哇,那不是人間天堂嗎?」


藏族姑娘卓瑪在德欽農村長大,做了多年的民歌採風,如果中甸沒有被改造為外來文藝青年的精神家園,仍然只是個普通的縣城,她不會遇上這麼特別的一群人,恐怕也不會從事今天的職業。


龍瑩是這些外地有趣的人中成為她們好朋友的一個,她開著客棧還兼職傳揚迪慶的傳統文化,豆豆等人因此與她結識。


今天,到香格里拉來的遊客,統統被稱為文藝青年,而一百多年前,遠道而來最早踏上這篇土地旅行的異鄉人,多半會被稱為紳士。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香格里拉的廣場舞


大旅行


工業革命後,富裕起來的英格蘭成為世界的中心。新一代英國人面臨著如何成為有文化的人的難題——近代以前偏僻的英格蘭並未能為英國人留下多少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而義大利雖然經濟科技愈發跟不上腳步,但文化遺迹冠絕全歐。


遙遠、堂皇而略帶神秘感的義大利成為許多英格蘭貴族子弟夢寐以求的旅行目的地。對義大利的喜愛甚至能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看出端倪——作為一名從未去過義大利的劇作家,維羅納、米蘭、比薩、帕多瓦、威尼斯、薩比奧內塔、佛羅倫薩、墨西拿等義大利名城均在莎翁作品裡作為背景出現。


來自西北歐的青年們如幾百年後北、上、廣、深的中國青年們一樣,往往會在繁忙的生活中,抽空到達自己心中的聖地來感受文化對心靈的陶冶和升華。


當時旅行開銷只有富裕的上層子弟才負擔得起。從西北歐前往義大利的旅行被稱為「大旅行(The Grand Tour)」,大約需要耗費一年的時間,一般只有在剛剛成年,完成大學教育之時時,貴族子弟們才有如此多的閑暇和旺盛的精力支撐他們完成這一壯舉,而大旅行的結束也象徵著人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大旅行」的大致線路


對一個年輕的英國紳士來說,一次典型的大旅行從英吉利海峽邊的多佛開始。渡過海峽就是法國加萊。抵達法國後,紳士會租一輛馬車前往巴黎。年輕紳士在巴黎學習禮儀、舞蹈、擊劍、騎術後,才向南經瑞士翻越阿爾卑斯山抵達義大利。


這位紳士一般會從西北重鎮都靈開始義大利之行,隨後向南折向佛羅倫薩,通常不會錯過比薩、博洛尼亞、西耶那、帕多瓦、盧卡、博洛尼亞等名城,而威尼斯徜徉一番是必不可少的行程,最後才是大旅行的終點羅馬。極少數有野心的紳士會繼續南下那不勒斯學習音樂後再行折返。


大旅行被認為是提升修養和水準的最好方式,而旅行完成的幸運兒們則有義務讓旁人也沾點光。紳士們一路上收購的藝術品則會被細心陳列起來成為傳家寶。這份近乎標準化的行程雖然時間金錢消耗比現代都市年輕人的心靈之旅大得多,但除翻越阿爾卑斯山要吃點苦以外,整個行程舒適性也相當有保證。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旅途中的英國紳士


18 世紀後,交通進步讓紳士的大旅行不再滿足於既定的旅行模式,開始往新的未知領域探索——正如如今中國的文藝青年不會滿足於在麗江閑逛那樣。西西里島、希臘相繼成為大旅行的新目標。19 世紀開始,位於北非,歷史長得匪夷所思,文化光輝燦爛得不可方物,異域風情又濃郁得呼之欲出的埃及成為有冒險精神的紳士們的新寵,對埃及的興趣長盛不衰,綿延至今。


遠東則是旅行家們最後征服的一片神秘土地。


19 世紀後期,西方探險家開始在中國探險。他們很快不滿足於北京、上海、廣州、漢口這樣的大都會,開始探訪邊陲之地。西方各國教會對中國傳教的渴望更是讓不少傳教士也加入了探險大軍。不少探險者的路線即使今天看來也堪稱壯舉。


在他們筆下,內地人眼中偏僻野蠻的邊疆居民往往民風淳樸、爽朗好客,與漢人的奸佞油滑形成鮮明對比——這樣的記載和刻板印象對當代旅行者們仍然適用。


當時中國兩個地方最能表現探險家們的冒險精神。一個是荒漠遼闊的西北、一個是崇山峻岭的西南。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曾在 20 世紀初造訪中國、蒙古等地的探險家安得思(Roy Chapman Andrews)


不美好的世外桃源


中國西南的探險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奧地利裔美國人約瑟夫·洛克。


洛克天生就是探險家,他的「大旅行」歷史比常人早得多——10 歲時父親就帶他遊歷埃及。成年後洛克移民美國,1922 年前往中國西南為《國家地理》探訪風土民情,他在中國西南涉足範圍極廣。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約瑟夫·洛克在涼山州木里大寺


不過,洛克拍攝的風景雖美,但他筆下並沒有伊甸園式的風情。他光顧最多的涼山州木里縣,是農奴王國,今天平和古意的麗江,他特別提到猖獗的土匪。


其實,洛克並不是最早抵達這裡的西方人,他的考察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資料。在他之前還有一位不太出名的法國探險家弗朗索瓦·巴達讓,他於 1905 年深入滇西北,後面將會講到他的重要性。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1928 年,約瑟夫·洛克攝於麗江


最早深入西南腹地並在此長期深耕的是天主教傳教士。


早在 17 世紀,羅馬教廷就不斷派傳教士進入西藏傳教,他們幾乎都是直奔拉薩這種中心而去,結果因陷入宗教和文化衝突的重重包圍而失敗。19 世紀,他們才終於改換策略,選擇在康藏地區層層推進。這一回,他們有所收穫。


1852 年,法國傳教士羅勒拿裝作商人,用一架望遠鏡做交換,在德欽東竹林寺跟活佛學了一年藏語,他沿著瀾滄江和怒江河谷探索,最終在 1854 年,從滇藏交界處察隅縣的察瓦龍富商茨旺手裡租下崩卡山谷,建立了 19 世紀西藏第一個傳教點。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今天的察瓦龍鄉,隔著山的另一側就是怒江


法國人的第一批信徒是從富商茨旺手中買來的,他們是 22 個孤兒和被抵債的孩子,以 12 個成年奴隸,後來,又有一個破戒僧人擔任藏文教師和翻譯。教徒們跟從傳教士建立農業社區,有一定積蓄後又進一步吸引更多邊緣人群,這種在崩卡山谷試驗成功的模式後來被照搬到滇藏多個天主教社區。


只是崩卡模式異常脆弱。


它需要社會邊緣人群儘可能多的特殊土壤,受到欺壓的小民族、孤兒、奴隸和被原來社區驅逐的人都是它的良好發展對象。如果是在藏族寺院或彝族家支秩序完全主宰的地方,它的擴張就會困難。


這種西方農業技術的殖民地,必須是純粹的農耕區,新作物、新技術的引入能很快提高產出,如四川道孚縣的蝦拉沱,法國牧師設立教堂招夫開墾後,引入大豆、花生、玉米、土豆等作物,「產量甚豐,由此人煙輻輳,成為本縣之重鎮。」1895 年來訪的奧爾良王子甚至讚美這些社區為「真正的社會主義」。它很難擴展到牧業地區。


即使站穩了腳跟,也不能保證一定存活。當年的宗教競爭時常能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再加上天主教社區收納的都是邊緣人群,往往無關的衝突也能牽連他們。崩卡山谷的命運就是如此,1858 年和 1865 年,西藏噶廈政府兩次用武力掃除察瓦龍的教會勢力,最終逼他們撤離,轉到雲南迪慶的德欽茨中村,這才有了後面的「香格里拉」的故事。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法國人離開察瓦龍後在隔壁西藏鹽井鎮附近修建的教堂


1933 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發表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書中創造了「香格里拉(shangri-la)」這個英語世界的「世外桃源」。它因非常符合「大旅行」時代培養的紳士趣味而風靡一時。


希爾頓並未到過到過藏區,「shangri-la」的靈感主要來自探險家約瑟夫·洛克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照片和法國傳教士的文字記錄。


1937 年,《消失的地平線》被法蘭克·卡普拉搬上銀幕,獲得了兩個奧斯卡獎項和七項提名,一時間,「香格里拉」在西方家喻戶曉。二戰期間,當有人問羅斯福總統,轟炸東京的飛機從哪裡起飛,他巧妙地回答「從香格里拉」,即神秘之地的意思。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消失的地平線》電影海報


只是,中國大陸人八十年代才知道這個名字,而且很可能是因為馬來西亞「糖王」郭氏集團先後在杭州、北京修建香格里拉酒店的緣故,這個名字及背後的故事才被廣泛傳播。


真正的「香格里拉」


希爾頓並未解釋「shangri-la」的意思,只是把它設定在藏族地區,這個名字走紅後,南亞國家第一時間就加入誰是正宗香格里拉之爭。


1990 年代後期,終於醒悟過來的迪慶州率先在國內打出香格里拉旅遊品牌,隨後,雲南的麗江、怒江,四川的稻城、鄉城、得榮,西藏的墨脫、察隅,甘肅的甘南都紛紛宣稱自己才是正宗香格里拉,並各自創出自己的宣傳口號:雲南方面是「夢幻的香格里拉」,四川是「最後的香格里拉」,西藏則為「神秘的香格里拉」。


幫迪慶贏得勝利的是雲南人民出版社精通法文的編輯郭素芹。 1998 年,她在德欽縣圖書館找出了近千冊外文原著,都是茨中教堂的倖存物,是當年傳教士或探險家帶來或回國著書立說後寄來的,利用它們「尋找」香格里拉。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誰最早發現香格里拉》一文介紹了郭素芹「尋找」香格里拉的歷程,刊於《大觀周刊》2002 年 1 月 16 日


迪慶之所以能贏回香格里拉這塊金字招牌,憑的並不是舊時古城有多麼特別,也不是松贊林寺有多宏偉,而是他們講好了那些主流之外的故事。


由於直接給希爾頓創造「香格里拉」靈感的約瑟夫·洛克,筆下的世界實在很難算得上美好,為迪慶爭取香格里拉名分的工作只能繞開他,於是,前面提到的那個不太出名的法國探險家弗朗索瓦·巴達讓成為主角——他旅行追尋的正是此前西方「傳道團」、「考察團」留下的足跡。


郭素芹的《永不磨滅的風景香格里拉——百年前一個法國探險家的回憶》一書考證描畫了法國人「發現香格里拉」的美麗故事,倒不是法國人發現了多少綺麗美景,而是在這裡發現了貧窮卻質樸而快樂的人民,在中西合璧的村莊引進了西方文化與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一切很像希爾頓筆下那個烏托邦的由來。


迪慶今天還能找到法國人留下的文化印記。1930 年代,法國神父古純仁在茨中村將法國玫瑰蜜葡萄與當地野生葡萄嫁接成功。神父和修女把種植和釀造技術教給了信徒,這些技術又傳播到佛教徒中。卓瑪的村子就是接受了這一文化饋贈的佛教社區。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藏族人種植的葡萄


今天,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是迪慶的主流,到此參觀的遊客主要想看它們,雖然郭素芹早已完美論證了香格里拉即是中甸,但當地官方還會有意無意地把香格里拉與藏傳佛教的理想聖土「香巴拉」扯在一起。


希爾頓的香格里拉很難在人間出現。


與一般人理解的「世外桃源」不同,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不排斥現代物質文明。除了美食美酒和頗具情韻的房屋裝潢,還有中央供暖系統、電話、收音機、浴缸和抽水馬桶——當年的紳士們並不追逐清修苦行,而今天的文藝青年也不喜歡特別落後的地方。


僅有物質文明當然遠遠不夠,香格里拉還是個多元文化多種宗教並存之地,這同樣是紳士和文藝青年的共同追求。所以小說里的香格里拉圖書館內「大部頭的英文、法文、德文以及俄文版的書籍不佔少數」;它裝飾有宋代瓷器、漆器、古琴,又有一台現代豪華鋼琴,以至於山谷中的滿族姑娘竟能彈奏拉米歐加伏特舞曲。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香格里拉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館裡的時輪金剛立體壇城


當時的中甸,與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實在相去甚遠。


郭素芹恐怕不會想到更改地名的巨大效應:2001 年,中甸縣的人均 GDP 還只有 2974 元,差不多是昆明盤龍區的十分之一,比大理市 12222 元的水平也相去甚遠;2013 年香格里拉市的人均 GDP 飆升到 46332 元,把 43501 元的大理市甩在了身後。


最關鍵的是,改名後的香格里拉真的變成了香格里拉——物質繁榮改變了當地人的習俗,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藏人開始在家中修建廁所,因為害怕污穢的廁所對神聖的佛堂構成不敬,他們本來都是在戶外解決的,抽水馬桶的普及消除了這層擔憂。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這位藏人正要走進一家藏餐餐廳


北上廣深的白領,下飛機後幾乎無需任何條件環境的心理適應,就能與自己生活的大都市無縫對接。


而書中原本最難實現的多元文化與多種宗教的並存,隨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文藝青年的到來,竟然輕易地變成了事實。


年輕的藏民也在這個全新的世外桃源找到了正確位置。迪慶人愛跳舞,香格里拉市到處都有藏人開的慢搖吧,悠閑的藏族青年喜歡跟著「動次打次」的節奏跳鍋莊和弦子舞,旅遊業發展後,年輕人才發現他們的娛樂所得也算是一技之長,大家很喜歡他們看起來很康巴漢子的樣子。

世外桃源是這樣煉成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如何攻城?
真問真答:中國古代是怎麼生火的
真問真答:古人為什麼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比賽時為什麼喊「加油」
那些年,我們認真毀過的文物

TAG:大象公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翹臀是這樣煉成的
女爺是這樣煉成的
印度成為世界的寵兒,原來是這樣煉成的!
世界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首富是怎樣煉成的
這種神奇的樹是怎樣煉成的?
美艷女間諜是這樣煉成的
學霸是這樣煉成的
是怎樣煉成的
會游泳的貓是這樣煉成的
總裁是這樣煉成的
幸福是怎樣煉成的
英雄是這樣煉成的,這可不只是傳說!
天山童姥是這樣煉成的
窮人是怎樣煉成的
滷菜是怎樣煉成的?
土木人才是怎樣煉成的
原來別人家的圖標是這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