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導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聖人講述中醫養生,應順四時而為,本文樊正倫老師告訴我們養生真諦,需順自然而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之未央當謹記,告別空調、拒絕冷飲,夏天就該「熱」著過,親們,走起~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樊正倫說,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自然界中「萬物」之一,順應自然規律是毋庸置疑的。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養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即按照四季氣候的變化——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順勢而為。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樊正倫養生:「順時」其實不深奧

一說起中醫養生理論,人們往往覺得深奧難懂,在樊正倫看來,中醫養生其實很「親民」,

「對於家中、辦公室的溫度,就應按照順四時理論而為之」。

民間有句俗話: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這本來是指某些氣候異常的年份患病的人會增多,但這句話中所說的情況現在已成為常態。

「夏天的時候將空調開足馬力,室內寒氣徹骨,穿套裝還略感寒涼,這種情況是很容易患感冒、關節痛的。那麼冬天將暖氣燒得『熱火朝天』,室內溫度高到穿短褲背心,這樣『溫暖』的環境總不會生病了吧?也不然。這不但浪費能源,而且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其危害並不比冷氣小。」

樊正倫解釋,《黃帝內經》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一說,嚴寒的冬季,人體精氣本應處於閉藏狀態,如果外部溫度太高,人體腠理反常張開,氣血自然隨之耗散。雖然此時看起來仍是「健康」的,但人體早已形成「表虛」之態,若是遇到稍低的溫度環境,焉有不感冒之理?

樊正倫建議冬天的室溫不要過熱,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同理,夏天最好備把扇子,自己動手享受自然風

「人的生命不能違背天地自然運行的基本規律。冬天當冷,夏天當熱,這就是最基本的『順時』養生之理。依此規律養生,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樊正倫養生:飲食起居無不「順」

樊正倫喜歡將人比喻成一棵落葉樹。他解釋說:「冬天樹葉落光,原來分散於枝葉上的營養開始收向根部,枝葉營養相對不足;春天營養又從根部走向枝葉;到了夏天,枝繁葉茂,而根部的營養相對冬季有所不足。人也是一樣,春天氣血由內向外走;夏天氣血充盈,佈於體表;冬季內里相對充盈,表面相對空虛。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夏天為何多患胃腸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細菌滋生以外,夏天人體內部氣血相對空虛,故易擾內,而秋冬體表之氣不足固衛,所以容易感冒。」

由於人體具有這種「順時」的特性,我們的生活起居都應順應這種特性,有針對性地調養進補。對此,樊正倫開了個「四季養生食譜」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春季養肝

春季以養肝為主,無論男女均可吃點烏雞白鳳丸,可有效避免「春困」;

◎夏天補心

夏天宜補心,中老年人可適當服用「生脈飲」,其中的麥冬、五味子等葯既可補氣,又可清肺熱,有助於滋養心氣,防止胸悶、氣短、汗多等夏天的「應季病」;

◎秋天潤肺

大自然在秋天賜予我們豐富的水果,即是其中一「寶」,秋梨膏是秋季進補佳品,有潤肺止咳、收斂氣血的作用;

◎冬季補陰血壯腎陽

數九是補養的最佳時節,女性重在補陰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數九時宜吃阿膠膏,已過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黃丸,男性則可以金匱腎氣丸補腎陽,以六味地黃丸補腎陰,但發熱感冒時應暫停滋補。

食養順四時而變,作息亦是如此

「早睡早起身體好」是多少年來我們奉行的格言,但樊正倫認為,凡事不能一概而論,起居也應根據四季的特性隨時調整,簡單地說就是「跟著太陽走」。

春天不宜長睡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但也容易「春困」,此時不宜長睡不起,而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以舒肝氣。

◎夏天不宜太晚

夏天晝長夜短,主張「晚卧早起,無厭於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3點前睡覺為宜。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緒容易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則加劇耗散充盈於表面的氣血,故控制情緒為重要的養生環節。

◎秋天早卧早起

秋天的起居原則是「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此時氣血由外而內逐漸收斂,為順應氣血收藏,睡眠時間也應逐步延長,情緒方面應注意勿「悲秋」傷肺。

◎冬天早卧晚起

到了冬天,我們就應該「懶」一些,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則,

「有些老人早起慣了,大冬天五六點鐘天還沒亮,就早早起來頂著北風出門鍛煉,這簡直是折騰自己。」

樊正倫解釋道,因為冬季外界寒冷,過早起床鍛煉使得毛孔過度開放,反而不利於精氣的儲藏。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樊正倫養生:呵護陽氣冬至始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理論,這也是一年之中陰氣最盛的日子,起居自有特別的講究。

樊正倫提醒,「冬至陰氣鼎盛,陽氣開始緩慢回升;而夏至是陰氣開始生髮的日子。此時,初生之氣就像嬰兒一樣弱小,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在這兩個時段,大家不要遠行和劇烈運動,在家好好休息,對身體的補養是珍貴藥物也無法比的。而春分、秋分之時,人體氣血內外各半,運化正盛,外界氣候冷暖適宜,故應該加強室外運動,以助氣血運行。」

「一天如同濃縮的四季,子時與午時正對應一年的冬至、夏至,因而中醫提倡睡『子午覺』,以保持體內陰陽平衡。樊正倫說,上午7~9點是一天之中胃氣旺盛的頂點,9~11點脾運化功能強健,而15點左右是小腸的工作高峰,因而9點和15點是最宜進食的時間,如工作繁忙不能按時吃飯者,可將進餐時間調整至此。夜班者不必勉強自己夜間禁食,但應選擇清淡飲食,避免過高的「油水」對肝臟的損害。

夏天就該「熱」著過

老百姓常說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這是什麼意思呢?

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藏營養,為明年的生髮做好準備。冬天不很好地儲藏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這時候如果經常開空調,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農村很多上百歲的老人都住平房,因為平房冬暖夏涼,這些老人得地氣,能長壽。在平房裡消暑,我不主張用空調,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現在大家都住樓房,不得不用空調,空調出來的是透骨頭的風,年輕人陽氣旺盛可能不覺得,男同志過了32歲,女同志過了28歲,再老呆在空調房裡,就覺得透骨的涼氣。「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冬天的熱風,夏天的寒風都是和時令季節不同的風,就是賊風,對身體健康特別不利。

我們每個人,如同落葉樹,春天的時候開始發芽,氣血開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氣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葉茂,而根里沒有什麼營養了;只要秋風一起,樹葉一落,氣血從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樹葉沒有了,所有的營養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樣的,春天的時候氣血由內向外走,到夏天氣血都已經到外面了,裡面就相對不足了。

夏天為什麼容易鬧肚子?

不僅僅是細菌和病毒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你的狀態變了,陽衛之氣都在外面,所以吃點黃瓜涼粉就鬧肚子。

夏天,人的氣血由內向外走,外面的氣血越來越旺盛,而裡面的陽氣就相對不足了。所以這時候要用點西洋參這樣的藥物輔助你的陽氣,夏天特別熱,出汗特別多的時候會覺得心慌氣短,因為汗液出去的同時,你的陽氣擴散了。

中醫大夫這時候叫你吃點生脈飲:人蔘、麥冬、五味子。這麼吃不會上火,是因為裡面氣血不足,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是治療暑熱非常有益的方子。人蔘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起到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夏天多喝點生脈飲就不會感到很疲勞。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五穀可養命,多喝小米粥

說到吃飯,大家覺得很簡單,其實一點不簡單。中國人的祖先創造了筷子,筷子是什麼?給你的時候叫一雙,合二而一,老子講「道生一」。用的時候必須一分為二,兩個都動夾不起東西,兩個都不動,也夾不起東西,必須一動一靜。動者為陽,靜者為陰,一陰一陽是為道。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一點都不玄,我們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這個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夾起來。當你理解這個文化的時候,更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

五穀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穀,五穀是養命的;五畜為益,肉類是起到補益作用的。孔子講60歲的老年人要吃肉,因為這個年齡的老人,消化能力弱了,吃一點肉有助於營養的補充。

無論以肉食為主的民族,還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民族都得吃穀物。為什麼呢?維持人的生命不僅僅靠脂肪、蛋白質,還需要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你看中藥里的五子衍宗丸、補腎的葯,大部分都是種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種子都具有延續生命的能力。

農村孩子吃的都是當年的新糧,即第二年的種子,儘管這些孩子很少吃雞鴨魚肉,但身體長得很健壯。現在城裡孩子什麼好吃的都有,卻老是吃陳糧爛穀子,養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我們東方人是以穀物為主,老祖宗給我們消化纖維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變的,但今天,我們的孩子們天天用這樣肚子去對付牛排、雞腿,能不長胖嗎?

在穀物中,我特別要強調一下吃小米的好處,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稱。在所有的穀物里,我們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糧食供奉給上天。為什麼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小麥、稻米就其營養成分,都比小米強,小米是粗糧。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穀子種到地里是一大片。

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國過去女人生完孩子為什麼喝小米粥?因為小米粥的補養效果特別好。維持生命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穀為養,五穀中的首選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頭下一個「疏」字,因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當你覺得腸道不通暢的時候吃蔬菜有助於消化,再看葷菜,草頭下一個「軍」字,古代暈字和軍字是同源的。葷菜天天吃,越吃越糊塗,蔬菜越吃越疏通。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吃好早午飯,睡好子午覺

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當於冬至,陰氣最盛;正午12點相當於夏至,陽氣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可以藉助自然界的陽氣幫助你促進消化吸收。晚飯切記少吃點,別早上、中午都湊合,晚上吃得豐盛。

吃得太飽太好,就易得富貴病。《黃帝內經》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老吃大魚大肉這些東西,就會出現糖尿病的癰、瘡、疽。糖尿病在中國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會變成內熱,出現了消渴癥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咱們現在跟過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導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們不在家,就對付著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來了,就做頓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著也想吃,孩子也說您累了半天多吃兩口吧,老人於是多吃了兩口,結果,半夜就叫120了。這是因為什麼?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氣可以借自然界的陽氣,晚上借不了。脾胃屬土、心屬火,土和火是兒子和媽媽的關係,火生土。心是媽媽,脾胃是兒子,本來媽媽這兒一高興,心氣就散,力量就弱,您這邊又多吃東西,吃完東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沒勁了就要跟媽媽借勁,中醫講這叫子盜母氣。本來媽媽就已經很弱了,你這邊再增加它的負擔,半夜可不就犯病么?

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四季就該這樣過!

中國人特彆強調老年人要睡子午覺,就是子時和午時,這是兩個很重要的時辰,半夜11點至1點是子時,這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時間;中午11點至1點是午時,是陽氣最勝,陰氣初生的時候。陰陽兩氣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時候你就轉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覺了。所以子、午兩時對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國古代很多人吃兩頓飯,不是因為沒糧食,早上9點至10點是脾胃最好的時候,下午2點至3點是小腸功能最好的時候。所以建議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覺,吃兩頓飯,對老年人的養生極其有益。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養生的智慧》。由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編校排版並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誠邀中醫藥界同仁進行原創投稿!(投稿:ynzywx@qq.com)】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餐桌上的中藥菜,你吃過幾個?

感冒發燒怎麼辦?實用退燒妙招免費送啦!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咳嗽經常找上門,怎麼辦?三個治療驗方來招待!
中藥「蒼朮」不傳之秘
生活小常識|茶葉和菊花的神奇功效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久坐都不累,全是這樣做的緣故
中醫養生秘訣,就是拿這些菜當飯吃,效果勝過人蔘,遠離各種疾病
中醫養生:春季養肝吃這三道美食就夠了
中醫養生:秋季養肺正當時,這些養肺知識你造嗎?
中醫養生的夏季食療,你還不點開看看!
中醫養胃就一句話:三寒兩倒七分飽!可以受用一生
中醫養生做到這3點就有效果 那麼中醫是怎麼看待養生的呢?
中醫養生:晚上九點後戒掉這些習慣
中醫養生有「七傷」 ,你可能每天傷了三四次!
中醫養生:一天吃個棗,一生不知老
中醫養生黑名單前十,老中醫從來不碰的事,你碰了嗎?
老中醫養的橘貓每次把脈時總要「插一腿」,少了它還真就不行
中醫養生有「七傷」,你可能每天傷了三四次
吃了這麼多年的楊梅,才知道有這三種中醫養生功效
老中醫養生有一絕!一把扇子搖走五種病,趕緊學起來
中醫養生:肝癌晚期要這樣吃
實用之文:中醫養生應從哪入手?就這兩個關鍵!
五個壞習慣讓人一夜衰老,尤其是女人!第一個就非常致命!名醫養生
中醫養生:春季多雨該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