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事件榜,我們所定義的想像力
自從DeepTech深科技4月正式發布以來,在大家的陪伴之下,在恍惚間已經到了年底。
在這一年裡,我們總是一次次的驚艷於科技盛宴的狂歡,也會躲藏在故事的背後陷入沉思。感受科技的魅力,靈感有可能源於一本書、一張照片或是一幅插畫,而更為重要的其實是,這些事情將想像力鬆綁,指引每一個人去探索或近或遠的神秘未知。
2016年,我們挑選了這一年裡中美雙方兩個編輯部認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段記憶與最好的朋友分享,而並非一定是最熱門的科技事件,希望我們可以在回首昨日的同時也準備好了迎接2017年新世界的到來。
2017年,DT君也將與MIT Technology Review一道,發奮圖強,推出一系列全新的內容產品。敬請期待!
29歲的楊黅晶獲選2016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頒發的TR35榜單,她現在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
楊黅晶發明了一種編程語言Jeeves。使用Jeeves,碼農無需費力設計用戶信息安全代碼,因為其內置了自動的用戶信息安全機制。
楊黅晶已經在開源平台發布了Jeeves的代碼供全世界使用。Jeeves源於她擔任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期間的靈感。
她說:「為世界提供一種強大的編程工具的感覺真不錯。」
今年5月,在內華達北部的乾燥沙漠中,遠離拉斯維加斯的繁華與喧囂,Hyperloop One成功測試了其直線感應推進系統
眾多記者與Hyperloop One的支持者們一道,目睹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在倒計時結束後,直線感應推進系統在預先鋪設好的軌道上以2.4Gs的加速度啟動,相當於在一秒內從靜止加速到85公里/小時。1.9秒後,測試原型車一頭扎進軌道末端的沙堆中,減速至靜止,測試成功結束。
無疑,Hyperloop One的一小步,是未來交通的一大步。最瘋狂的計劃總是由最瘋狂的人提出。2013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提出了真空管道輸運系統的概念,並將其命名為Hyperloop。其原理很簡單,對管道抽取真空,用磁懸浮技術將輸運艙懸浮,輸運艙尾部有渦輪提供動力。由於列車前進的阻力非常小,所以很小的動力就能使列車獲得極大速度。據馬斯克介紹,從舊金山出發到洛杉磯,乘坐超級列車只需要35分鐘,每兩分鐘就有乘客上下列車。
然而,這項科技是否能夠最終投入大規模商用現在還存在著諸多疑問。但唯一確定的是,Hyperloop One要麼一鳴驚人,要麼一無是處。
蘋果公司的第一篇AI論文出爐
本月早些時候,蘋果公司透露將發表自己的人工智慧研究相關的論文,不到一個月,還真的發表了。
蘋果已經在12月22日發布了它的第一篇AI論文。該文章描述了一種技術,用於訓練一種演算法,使用計算機生成的圖像而不是真實的世界圖像。
在機器學習研究中,使用合成圖像(比如來自視頻、遊戲等)來訓練神經網路比使用真實世界圖像更有效。這是因為合成圖像數據已經被標記和注釋,而真實世界的圖像數據需要有人去明確標記計算機看到的一切: 樹、狗、自行車等,這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
但是合成圖像方法也存在問題,因為演算法學習到的並不總是能泛化到真實世界的場景中。
為了改進合成圖像數據訓練,論文提出了「模擬+無監督」(Simulated+Unsupervised)學習的方法,其中模擬圖像的真實性得到提高。蘋果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新機器學習技術的改進版本,它讓兩個神經網路相互對抗,並被用於生成照片級的圖像。
美國達拉斯警方「首開先例」,使用機器人炸彈擊斃嫌疑犯
今年7月份,殺手Micah Xavier Johnson因不滿警察對手無寸鐵的非裔美國人的誤殺行為,持槍襲警,總共打死5名警察。最終雙方相持無果、談判破裂,警方出動機器人攜帶炸彈行走至Johnson附近處引爆,整個事件才告一段落。
實際上,這種機器人炸彈已經被發明出來並使用了很長時間,但用於擊斃罪犯還尚屬首次。在這次事件之後,整個社會也掀起了對「機器人殺人」問題的激烈討論。
兩位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教授創辦了一家名為Living Proof的公司,他們希望用科學手段來解決美容問題
雖然 Living Proof 在美國麻省的劍橋市只有 60 名員工,但它的產品都是獨家秘制的。公司的很多技術都有專利,原料也是實驗室專供的。
如今,Living Proof 擁有 42 種洗髮水、護髮素、定型膏,還在 32 個國家進行專業治療。
一般而言,Living Proof 每 3 個月就會推出新產品。公司的科學家和營銷人員會通過博覽會、髮型師和消費者反饋等各種渠道獲取產品靈感。一旦一款概念產品獲得批准,Living Proof 可以在14 個月內將其推向市場。
比如,PBAE是一種非病毒基因轉染材料,由 MIT 教授兼 Living Proof 聯合創始人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發明的,它原本是用於將外源DNA轉移給宿主細胞進行基因治療的。
隨後, Living Proof 發現該技術可以用於護理頭髮,於是在公司從 MIT 獲得許可後研發了一種同名的造型聚合物。
「墨子號」衛星相較於傳統通信衛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安全性上的跨越式提升。
傳統通信方式使用的數字計算加密方法如今已經很難防禦黑客的攻擊,而量子通信由於使用單光子作為信息傳輸的載體,所以可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安全性。
這種單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不可被切割,也不能被複制,就連狀態也不可被準確測量。而傳統的竊聽技術在進行信息獲取時往往會有三種主要方法:1、切割單光子,2、複製單光子,3、創建新光子並複製目標對象信息。所以每一種竊聽技術在面對量子通信時都會表現得束手無力。
更為關鍵的是,量子通信的這種特質是由量子力學的規律決定,只要該理論仍然成立,那麼這項技術就不存在被破解的可能。
這個小鎮將代表美國製造業即將到來的復興?
Greenville,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普通小鎮,在上一個時代因為紡織業的興起而繁榮異常,但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面前,其老舊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陷入窮途末路。
是生存還是毀滅?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他們將希望寄託於高科技製造業,隨著如寶馬一類的公司將工廠建在了這裡,原以為會立馬轉好的經濟形勢又面臨新的挑戰,傳統的工人恐難以勝任新的工作內容,但自動化和計算機的浪潮已不可逆轉。
這裡唯一的選擇就是去適應。
使用病人的指紋來打破醫療記錄壁壘
一家名為CrossChx的創業公司利用其所開發的加密和指紋認證技術可以使醫生和病人更方便的瀏覽病例情況,它操作的過程很像iPhone解鎖,十分簡潔便利,同時這種方法也有助於提高醫療信息搜索的準確率,為醫生安排最合理的診治形式掃清障礙。
目前,該公司已經與300家醫療健康機構保持合作關係,所服務的人群也已經超過了40萬人。
儘管CrossChx的創新為各方帶來了益處,但有關個人信息泄露的隱憂仍然存在,而想要做到彌補全美健康檔案系統的不足,CrossChx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球變暖導致更加暴力的世界
大部分人都明白氣候變化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但問題是它可不僅僅只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導致氣溫升高這麼簡單。全球的降水情況將會變得異常紊亂,農業生產面臨危機,饑荒頻發,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正如二戰爆發初期,德國要爭取陽光下的土地一樣,只要矛盾已經觸及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勢必會將所有人捲入到暴力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從而引起全世界範圍內更大規模的混亂。
摩爾定律已死
智能手機、視頻遊戲和精確的天氣預報,這些已經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發明創新在過去的幾年內井噴式的湧現,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而正是晶元產業的發展使這一切都變為可能。
而當包括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在內的下一個科技時代來臨之時,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曾符合摩爾定律的晶元行業的步伐已經明顯落後,我們必須為未來數十年的革命找到替代方法。
基因驅動有風險,蓋茨卻要與瘧蚊死磕到底!
今年9月,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新聞發言人布萊恩·卡拉漢(Bryan Callahan)稱,蓋茨基金會將對「進攻瘧疾」(Target Malaria)項目追加3500萬美元投資,總投資達7500萬美元(約合4.9億RMB)。這是迄今為止對基因驅動技術的最大額投資。
基因驅動技術又稱為「基因突變鏈式反應(mutagenic chain reactions),是一種在野生種群中快速傳播特定性狀的方法。基因驅動技術通過種群交配來傳播「自私基因」的遺傳指令。
換而言之,就是通過改變物種基因的方式,讓該物種只保留我們認為「好」的基因,如有必要,直接進行「種族滅絕」。例如,如果一項基因驅動技術導致種群只繁殖雄性後代,那麼這個種群將很快因為沒有雌性配偶而崩潰。
說白了,就是以改變或滅絕一個物種為目標,去徹底解決目前面臨的由該物種帶來的問題。
這種技術將使人類成為「造物主」,賦予科學家們打斷並引導某一物種進化方向的「上帝之力」。雖然對於解決問題本身來說,這可能具有一勞永逸的效果。但是,隨著而來的「蝴蝶效應」造成的惡果可能比問題本身更嚴重,因為此舉可能對現有生態系統產生巨大衝擊,甚至滅絕某些物種。
目前,關於基因驅動技術的爭論,激烈程度不亞於對轉基因生物(GMO)的爭論。因為正如轉基因生物一樣,基因驅動也將影響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環境。
實際上,蓋茨基金會已與蚊子「死磕」了數年。今年4月,蓋茨在一篇博文中如此形容蚊子這種生物:「它們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動物。」因為由它們傳播的疾病每年殺死72.5萬人,是被毒蛇殺死人數的14倍,是被獅子殺死人數的7000倍!
正如蓋茨基金會新聞發言人布萊恩·卡拉漢表示:我們需要一些能終結遊戲的革命性技術,而基因驅動技術正是這樣一種技術。
中國應該造全球最大的對撞機嗎?
自引力波和量子通訊之後,大型粒子對撞機在今年也成為了熱門「物理辭彙」之一。簡單來說,粒子對撞機就是一種設計讓高能粒子相互碰撞的機器,通常為環形。
就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全球最大的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表示支持,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則持反對意見。
為了了解更多科學家們的觀點,DT君對全球 9 名頂尖科學家進行了採訪,這些科學家們來自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慕尼黑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其中多數人的研究領域都集中於高能物理。
根據採訪結果,多數科學家都對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持支持態度,認為「大型粒子對撞機是探索高能物理的唯一直接途徑」。
關於項目本身的高額費用,科學家們基本上都認為,從長期來看將利大於弊——在提高建造國自身的整體科研實力、提升國際科研地位的同時還能推動經濟的發展。
此外,部分科學家也提出如此預算龐大的項目也可以考慮國際合作(類似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即LHC項目),聯合多個國家共同投資。
馬斯克公布「殖民火星」計劃
北京時間2016年9月28日凌晨2點半,SpaceX的CEO伊隆·馬斯克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的67屆國際宇航大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簡稱IAC)大會上進行了演講,題為「星際公民是如何煉成的」(Making Humans a Multiplanetary Species)。
在SpaceX成立以來的14年里,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有著「殖民火星」的終極目標,但是相關細節長期以來卻都知之甚少。在這場演講上,馬斯克首次全面詳盡地公布了整個「火星計劃」的過程和相關技術細節。
蘋果宣布取消3.5mm耳機插孔
蘋果的每次新品發布總會在業界引起最為狂熱的關注的評論。這次也不例外,為了使新版iPhone7的機身更加纖薄,蘋果果斷取消了手機上面的3.5mm耳機插孔,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需要極大「勇氣」的決定。
但大家的吐槽也並無道理,新款AirPods耳機的實用性一直遭到質疑,而加配的轉換接頭又彷彿是一個「畫蛇添足」的舉動。總之,蘋果的這次「顛覆」的意義究竟有多大?還需要由消費者裁定。
軟銀重金劍指合成生物學,新的「阿里巴巴」或將誕生?
今年 10 月,日本軟銀(SoftBank)聯合AME Cloud Ventures、Data Collective 、Draper Fisher 、Jurvetson等九家頂尖投資公司,向一家名不見經轉的初創公司Zymergen投資總計 1.3 億美元。在此 B 輪融資完成後,美國前任能源部長、諾獎得主朱棣文也將加入Zymergen董事會。
創立於2013年的Zymergen公司目前有三大技術優勢:合成生物學、機器學習和自動化。主要開發用於工業發酵的基因工程細菌,其工業發酵方法被描述為使用篩選過的基因工程細菌,並結合機器學習,進行自動化分析和生物信息學處理,而這一切都是圍繞著合成生物學展開。
無疑,日本軟銀正在極力尋找新的阿里巴巴,而新興科技領域正是他最為著力布局的方向。
Oriol Vinyals獲選2016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頒發的TR35榜單
教會機器如何學習看似遊戲,實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
Oriol Vinyals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時,協助發明了一個能夠自主進行《星際爭霸》對戰遊戲的人工智慧程序,並以遊戲中的蟲族「主宰(Overmind)」命名,這代表了機器學習領域的巨大成功。
如今,Vinyals加入了谷歌人工智慧團隊,研究自然語言翻譯的新技術。
有一天,Vinyals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他決定試試能否讓計算機來準確地描述一幅圖像。這也算是一種翻譯,只不過是將像素翻譯成文字。他說:「我清楚地記得,我改變了一行代碼,將原來的法語輸入改為輸入一幅圖像。」
緊接著第二天,他向程序輸入了一個鬧市攤位的場景圖像,在攤位旁邊還堆放著很多香蕉。程序處理的翻譯結果描述為:「一群人在市場攤位前買水果。」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Vinyals仍舊非常激動:「翻譯成功了!翻譯結果不是簡單的描述『人們在街上』,而是運用複雜的思維邏輯來深度解讀圖像。」
這項技術現已運用到谷歌圖像搜索(Google Image Search)技術中,幫助用戶在輸入相關的搜索圖片時解析圖像並顯示出對應文字內容。
目前,Vinyals正致力於開發能夠在複雜戰略遊戲中自主學習並最終贏得遊戲的智能程序,不是依靠對遊戲規則的硬編碼,而是賦予程序自主學習經驗的能力。
德州的風能發電
美國德克薩斯州擁有 18,000 兆瓦風能產能。如果它是一個國家,將會成為僅次於西班牙的世界第六大風能發電國家。如今,德克薩斯州正籌備再增加幾千兆瓦的風能——僅僅是這個增量,就幾乎相當於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風電產能。大多風電渦輪機位於西德克薩斯,這裡是美國大陸最荒涼、也是風力最大的地區之一。
2015 年,一份來自於美國能源局的叫做《風能前景報告》中這樣寫道:2050 年,美國將把風能在總體電力的佔比從今天的 4.5% 提升至 35%。在德州,這個數字已經被超越了:2015 年冬天的某個風能集中日,風能已大概為這個州提供了 40% 以上的電力。
這份報告同時揭露了風力發電的瓶頸。總的來說,風能發電還只佔了德州發電總量的不到 20% ——在平靜無風的酷熱夏天,這個數字甚至會降至個位數。除此之外,即使有風力發電做底,德州在 2013 年的總體碳排放中,仍是美國最高的一個州——比往年要高 5 個百分點。
事實上,德州越來越多的發電風場正接受一些至少超過 20 年的公司贊助。比如去年Facebook宣布會合作建設 200 兆瓦風場,這使得它能夠稱自己的設備「將百分百有可再生能源發電」。
除了 Facebook,Google 也在某個發電風場投資了 7,500 萬美元,同時它正計劃與Invenergy合作,在盧博克市北部建設新的 225 兆瓦級別的設備。這一切能夠發生,主要得益於德州政府在 2002 年解除了對能源市場的管制。因此發電、電力輸配、與電力銷售,這三者得以職能分開。
這家核聚變創業公司能否創造奇蹟?
位於加州南部的核聚變初創公司TriAlpha是如何從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和前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那裡籌集到近十億美元的呢?這家公司真的可以建立一個可以產生大量清潔電力的核反應堆嗎?即便其他核聚變項目離實現永遠還有20年。
毫無疑問,TriAlpha正在追求不同的設計——更簡單、成本更低。TriAlpha借用了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一些原理,將等離子束髮射到聚變反應發生的容器中心。去年 8 月,該公司表示,它成功地將一個高能等離子在容器中穩定了5毫秒。雖然時間很短,但也足以表明,這條路是可行的。而自那以後,穩定時間已經提高到了11.5毫秒。
下一個挑戰是把等離子體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使得聚變反應產生更多的能量。這個溫度到底要多高呢?類似30億°C,或太陽核心溫度的200倍。
在以上這張照片被拍攝後幾天,TriAlpha已經開始拆除機器,為了建立一個更大、更強大的版本——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將在2020年看到一個原型反應堆。
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伊隆·馬斯克的野望
規模龐大的Gigafactory工廠已經開建,但這位掌控特斯拉、SolarCity以及SpaceX的矽谷傳奇人物已經將眼光放到了更遙遠的未來。特斯拉成功將SolarCity收入囊中,朝著清潔能源帝國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火星計劃的全貌已經公布,「星際公民」的說法或許不久即可成真。
在面對技術、市場和資本的重重挑戰之下,任何一家公司的未來發展之路都不會是一帆風順,但馬斯克就是馬斯克,一位遠見卓識的創新者,必定可以全力以赴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完成特斯拉未竟之遺願。
AI是你的敵人還是你的朋友?
值得慶幸的是,根據斯坦福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未來的十年時間之內,人工智慧會奴役人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它仍將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顛覆性的巨大影響,在2030年之前,無人駕駛、飛行汽車和私人機器人都將成為現實。
但在技術進步的同時,涉及到隱私監控和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應用由於涉及到了社會和道德問題,也必須被公開討論並嚴肅對待。
好iPhone,美國造!
特朗普在總統大選中笑到了最後,其曾信誓旦旦的宣稱「要將蘋果的電腦和手機的生產工作從中國遷回美國本土。」雖然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的成本一直在上升,不過相比美國而言,優勢還是十分明顯,如果特朗普的計劃最終實現,那麼蘋果產品的價格無疑會大幅上升。
David Abraham曾說:「沒有哪一樣科技產品可以做到從採礦到組裝都在一國之內完成,」iPhone作為美國創新能力的象徵,其現有的生產方式已經指明了世界經濟發展難以扭轉的方向——全球化。
IBM量子計算機接入互聯網
2016年5月,IBM的科學家首次將該公司的量子計算機接入雲端服務向大眾公開,IBM相信幾年之內就能開發出量子計算機的實驗晶元。量子計算競賽的號角已吹響。
今天的互聯網包羅萬象,每一天都有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接入,可是IBM接入互聯網的這台電腦卻不太一樣。它稱得上是鶴立雞群,傲視一切。這台由液氮冷卻,擁有超導處理器,運用量子物理原理的計算機衝破了傳統計算機運算能力的壁壘,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2016年度科技大事件:發現引力波!
2016年2月,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與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式宣布,通過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了抵達地球的引力波。LIGO全稱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
迄今為止,LIGO已涉及來自美國本土的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來自全球15個國家、超過950位科學家。但很難想像,在四十年前,LIGO僅僅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設計的一項課堂練習。
Void打造全球首個VR主題公園
這是一個由灰色牆壁建成的迷宮,我正站在迷宮邊緣一處昏暗的平台上,兩位工作人員在幫我穿上裝備。整套裝備由兩部分組成:一個巨大的頭盔,整合了VR顯示設備、耳機、姿勢識別硬體;以及一個改裝過的筆記本電腦。
工作人員離開後,我透過頭盔看到一個由藍色光線模擬出的深淵。突然,隨著一道閃電劈落,眼前無盡的空間消失了,並展露出一座古老神廟的入口,這座神廟深藏於茂密的叢林中,裡面上古的石刻和被遺忘的寶藏正等著我去探索。
以上是DT君的親身體驗,而這裡,就是Void打造的虛擬現實主題公園。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
2016年6月在美國加州舉辦的Code Conference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伊隆·馬斯克,在回答記者關於「我們是否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的提問時,拋出了駭人言論,技驚四座,外媒集體高潮。
馬斯克在與記者的對話中表示,我們現在很可能生活在一種由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世界中。他認為,當前技術進步如此之快,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很快就會被模糊。誰能知道是不是有一種先進文明正在模擬過去的時代,而我們正身處其中呢?
Virtual Reality是否離我們的生活依舊遙遠?
今年3月28日,VR領域的先行者Oculus Rift終於開始寄出他們的第一款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頭戴設備。與此同時,多達30款遊戲也將同步發售。這其中包含了從射擊到運動再到卡通等各式各樣的遊戲風格。
今年10月,扎克伯格在Oculus 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演示了社交VR體驗的新進展,在虛擬現實里他不僅和朋友們四處旅行,玩遊戲,還回到了自己家客廳與親愛的老婆視頻自拍。
Facebook當下正如火如荼地想要將VR與社交重新洗牌整合,並且期望儘快推出VR社交應用。
然而,VR這項技術似乎離我們的生活依舊有著一段距離——可能是因為「太酷了「,以至於還不那麼真實。
自動駕駛汽車必讀手冊
如今大多數的汽車製造商,包括特斯拉、奧迪、通用、賓士、沃爾沃以及像谷歌、蘋果一樣的科技公司都不約而同的將精力投入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之中。當然Uber也沒有錯過這一次「汽車大戰」。
這次空前的自動駕駛汽車革命將會改變數百萬人的出行方式,各家的汽車也已經進入到競爭激烈的道路測試階段,但距離真正實現上路駕駛還有很遙遠的一段路要走。
資本主義的表現越來越糟
自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發展已逐步回升,企業盈利狀況也得以改善。可在面對諸如氣候變化、貧富差距增大等棘手問題時,政府顯然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而眾多學者則把對這一現象的分析逐步轉移到對資本主義本質的反思上來。
事實上,政府所應該做的就應該為市場的創建和創新的力量提供政策的支持,無論政策的制定的優劣與否,一個精英的政治家也對全局的掌控起到關鍵作用。
一旦捕捉空氣中的碳變得有利可圖,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這樣做
大氣中二氧化碳密集正在引起氣候變化。物理學家Peter Eisenberger發明了一種機器,這種機器能夠清除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然後把它轉化為燃料或者儲存在地下,並將這家新公司命名為Global Thermostat。
實際上,一個成熟的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二氧化碳市場已經存在,這個市場現在主要在於復原油井、生產碳酸飲料以及在工業溫室中促進植物生長方面等業務,而二氧化碳的售價在每桶100美元左右。
但Eisenberger卻表示,Global Thermostat的試驗樣機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煉出一桶密度很高的二氧化碳。這個想法最初是為了把二氧化碳出售給利基市場,比如油井恢復,從而最終能夠創造更大的市場,如在太陽能驅動過程中使用催化劑生產燃料。
這個想法依舊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Eisenberger表示,一旦捕捉空氣中的碳變得有利可圖,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這樣做。
精確編輯植物基因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年度十大突破性科技
精確編輯植物基因的重要意義在於能夠提高農業生產率,以滿足日益增長人口的需要。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100億。而這項技術的突破性在於能夠便宜、精確地編輯植物基因組,不留下外源DNA。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為改造農作物提供了精確方法,可以使它們提高產量、更有效地抵禦乾旱和疾病。過去一年的研究表明,這樣編輯過的植物沒有外源DNA的蹤跡。中國已經用它來創建抗真菌的小麥以及提高水稻產量。
但CRISPR作物是否將受轉基因作物同樣的法規監管目前還並不明確。
30歲的Meron Gribetz獲選2016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頒發的TR35榜單
2011年,Meron Gribetz創立了Meta公司,他的目標是通過數字技術增強現實。迄今,他已融資7.3千萬美元,在他的產品同微軟頭顯HoloLens相比也毫不遜色。
今年,格里貝茨發布了該公司的最新AR產品Meta 2,價格只有HoloLens的三分之一。你可以戴著它看到你雙手的3D圖像,同其他Meta用戶進行視頻對話,在對話中,他們可以發給你一個3D虛擬物體,你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這個物體。
Meta和HoloLens的共同目標在於吸引軟體開發人員為其開發軟體。Gribetz對這個目標充滿信心,他期望AR系統可以取代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位置。
在5年內,AR頭戴設備將做得和普通眼鏡一樣輕薄。
Meta公司正在開發操作系統,力圖擺脫傳統的windows圖標模式。Gribetz是如此迷戀AR系統,以至於他下令,公司所有員工將在明年春天停止在辦公中使用計算機顯示器和滑鼠,而用Meta 2和配套的手勢跟蹤功能取而代之。
被成功併入特斯拉的太陽城超級工廠(SolarCity"s Gigafactory)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 本年度十大突破性科技
太陽城存在的意義在於太陽能產業需要更便宜、更高效的技術來提高其相對於化石燃料的競爭力。而其技術的突破性則是在於通過一種簡化的、低成本的製造工藝生產出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SolarCity的電池板採用了一種新型材料組合,通過簡化的、低成本的製造工藝生產出了轉換效率為22%的太陽能電池板。
SolarCity在水牛河(Buffalo River)附近的工業園區內,正在籌建北美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預計將於明年全面投入生產。該工廠的產能為每天10,000個太陽能電池板,或者每年可以實現太陽能發電一千兆瓦。該公司稱,SolarCity只需要少於常規設備三分之一的電池板,便可以產生與之相等的電量。
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工廠有一種激進的、尚未披露的製造工藝。與傳統汽車工廠比起來,它更像受是一艘「外星戰艦」(alien dreadnought)。
然而,也有許多人並不看好特斯拉與太陽城的併購案,認為特斯拉並不會從收購SolarCity中獲益,因為後者的商業模式很不「經濟」。而兩個公司合二為一後恐怕得「不停的在資本市場融資」,融資額可能高達每季度10億美元。
很多時候,資本與科技是處於互相博弈的狀態。我們只能期待馬斯克最終能夠處理好目前的財務危機。
31歲的高偉獲選2016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頒發的TR35榜單
高偉現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
他在今年發明了一種可穿戴設備:一條聚集了感測器、微處理器、以及藍牙通信模塊的柔性印刷電路板。當你戴上這個防汗帶時,它可以分析出你汗液的成分並把數據無線傳輸至你手機上的APP。
高偉發明的防汗帶中的部分感測器可以和你汗液中的葡萄糖和乳酸鹽等化學成分進行反應,然後檢測反應造成的電流變化;另外一部分感測器檢測的則是鈉和鉀離子造成的電壓變化。
在最新的版本中,他還增加了一款可以監測到重金屬的感測器。
如今,高偉的防汗帶已經可以從汗液中分析出大量的數據。他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分析用戶的健康狀況。因此,他正在與運動生理學家合作,通過臨床研究來找出各種病症在汗液里的早期徵兆。
29歲的Alex Hegyi獲選2016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頒發的TR35榜單
Alex來自施樂公司下屬科技創新企業PARC(Practicing Open Innovation)。跟他發明的攝像頭比起來,目前智能手機攝像頭能提供的細節可謂少得可憐。這是因為Alex的相機記錄了一部分肉眼不可見的光譜。
Alex的相機由於獲取了更寬的頻譜,因此它可以做普通智能手機攝像頭做不到的事情:從挑熟透的水果——成熟水果對某些波段的光吸收更強,到發現假藥——真葯的反射光有特殊的模式。
Alex希望在不久的未來,他的技術能夠被整合入智能手機,從而讓每個人都能藉此進行超光譜成像(hyper spectral imaging,即使用寬頻域的電磁波進行成像)。
超光譜成像技術在空間對地遙感和食品藥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已經有多年歷史,但體積和價格使得它們難以走入日常生活。
Alex的超光譜相機更加小巧輕便,通過USB介面與上位機進行通信。他在光學感測器前面配備了液晶鏡頭和極化濾波器組。此外,他還編寫了控制該相機的電腦軟體。
一種極具沉浸感的電影格式以及投影技術
這套系統叫做魔器(Magi),能以 「4K」超高解析度獲取3D圖像,並將獲得的畫面以通常電影幀速的5倍顯示出來。
這項由特朗布爾開發的技術或許能夠打造比普通的3-D或巨屏IMAX更加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從而重塑出看電影的愉悅感受。
特朗布爾最近加入了Magic Leap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並一直在考慮創作一款新故事,使得故事始於「魔器莢」,然後在這家創業公司開發的「混合現實」設備中無縫地繼續下去。
※新研究指出,女孩失去童贞的早晚与母女亲密度很有关系
※卡梅隆和拉里佩奇都看中的太空挖礦公司,會是一場兒戲?
※微軟或將超過蘋果,成為首家達到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
TAG:DeepTech深科技 |
※《自然》雜誌評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中國多項重要成果上榜
※好看漫畫《毒可樂殺人事件》改編自真實事件!
※三種腦部化學物質影響我們如何處理不確定性事件
※全球那些科學家都束手無策 令人不可思議的神秘事件
※世界彩票史上的最不可思議事件合集
※神秘事件幾則,你所不知道的神秘世界
※DC歷年大事件一覽,深度和意義遠超想像!
※這些未解的神秘事件專家也無法做出合理解釋
※深度為你解析歷史大事件《敦刻爾克》背後的故事
※无法用科学解释的那些超自然真实事件
※印度的奇葩事件
※書蟲注意了 推理小說《古書堂事件手帖》真人與動畫電影化決定
※這電影無底線挑戰你心理極限,竟還是真實事件改編!
※最匪夷所思的神秘事件:人體自燃
※古力娜扎工作室聲明:捏造「美空」事件,將追究責任
※《真实的灵异事件》红色的人
※這些神秘事件,都是造假事件,你知道嗎
※解讀《綉春刀Ⅱ》八年背景中不可不知的三個歷史大事件
※《神無月》世界觀介紹,重要歷史及事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