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用一塊木頭「爆改」了一票軟妹,這個被非遺傳承人看中的北大高材生,連央視都來報道

用一塊木頭「爆改」了一票軟妹,這個被非遺傳承人看中的北大高材生,連央視都來報道






「如果我在談論木藝,


那麼我其實是在談論自己的生活。」


……




- 重慶 · 造物空間

-














那天下著雨,


一對情侶撐著傘走了進來。


在工作台敲敲打打,


一坐就是大半天。





直到天快黑的時候,


彼此的手上多了一枚精緻的戒指,


即便沒有亮瞎眼的鴿子蛋,


戴起來卻是剛剛好。


對視了一眼的

倆人


眼裡的溫柔都快溢了出來。





雨啪嗒啪嗒地敲著屋檐,我點頭目送小情侶相互依偎地撐傘離開。




我把玩著手裡剛挫好的小玩意兒,掌心感受著來自木頭傳來的溫度,嗯,一直很溫暖。











我叫王成剛,北大畢業,辭掉體面的報社工作,成了一名滿臉灰撲撲的木工,


原因有點搞笑——我喜歡上一枚「普通的」手機掛墜。







2008年的一天,我看到同事的手機上掛了一個蟬蛻,心裡正納悶。仔細一看,才發現竟然是木雕。




因為雕工好,加上時間的打磨,木雕越發栩栩如生。我向同事打聽木雕的來歷,這才知道,它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愈勄先生徒弟的作品。




同事一遍摸著吊墜,一邊感慨:柯先生本人的技藝還要了得。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這個「了得」長什麼樣子。經不住我的「糾纏」,同事決定帶我去「見見世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愈勄先生









第一次邁入柯先生家中,我整個人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那一刻, 自己好像明白了什麼叫「雕刻時光」。一壁的木雕,或樸拙或靈動,在長久的摩挲中形成了溫潤的包漿,那是時光的痕迹,也是心智的積累。





《大白菜蛙》 2002年





柯先生的作品《期待》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然而柯愈勄先生無門無派,只是重慶醫科大學的一名老師。




他憑藉著自製的刻刀、獨創的技法和審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收藏。




柯老師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黃楊木雕的傳承人,大家都稱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先生笑著擺了擺手:「我只是喜歡木雕的普通人。」




誰也想不到的是,那些打動人心的作品,不過是在自家陽台上,雕刻而成的。





柯先生自己磨製的工具




我發現,柯先生的作品似乎都是同一個主題——青蛙。




原來,柯先生小時候外號「蝌蚪」。教醫學又常用青蛙做解剖試驗,起了為青蛙塑像的念頭,於是他拿起刻刀,刻下的第一個,就是一隻青蛙。




但是連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雕,就雕了一生。業內甚至開玩笑叫他「柯青蛙」。




柯先生無比感慨地說:「自然界的蝌蚪長成青蛙,要兩個月的時間,而我從外號『蝌蚪』,到『柯青蛙』,卻花了五十年。」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而這一切,只因為熱愛。我當下就想拜柯老師為師,學習黃楊木雕。





柯先生給我出了兩道考題,照著圖樣刻一個作品,再寫一篇心得體會。第一次的作品柯先生當然不滿意,但是他覺得木雕這個行當,靠的不僅僅是技藝,想要走得更遠,還要懂審美、有文化底蘊。





拜師後,我一有空就往師父家跑,聽他談創作、談審美.....要知道我手裡把玩的,可都是後來被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作品。




師父還會帶我去木工坊耍,那是我自己第一次知道,重慶還藏著這麼多手藝人。








木作遠遠比我想像中辛苦、費力。


手指被磕破、滿臉木屑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用自己的雙手,


將粗糙的木頭,雕刻成喜歡的模樣。


那一段沉浸在手工活里的時光,


實在是太快樂了。






拜師學藝後的木雕作品,比第一次的雕刻好了超多。








所以當大蔡找上門來,


說去世的父親留下的木工坊,


關還是不關?


不捨得丟下手藝,我們都是骨子裡愛折騰的人,


覺得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大蔡,機械製造出身的他對工藝、製造很在行,給他一張圖紙,他就可以把這個物品的結構、工藝、配件還原得八九不離十。




木工坊的地址,


原來是鐵路局機務段的食堂,


我們找了不下十個設計師,


大家說:「把瓷磚都敲掉,換新的。」


「頂棚太丑,直接拆掉......」


最後決定,就保留它原本的模樣。






「造物空間」


是我倆給木工坊取的名字,


門口立一個鐵質的標識,


2015年的五月,正式對外開放。





牆上掛滿了工具,


那可都是我和大蔡,


一個個收集回來的「寶貝兒」。






我們鼓勵每個人來的人,做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件器物,可以平凡,可以千奇百怪。




因為人生需要體驗,我們沒有做錯什麼。




畫好設計圖,再挑選一塊最合適的木料;






切割出形狀後,


再用銼刀小心地挖挖挖;





最後再用砂紙細細打磨,


上一層蠟,


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就做了。





看起來很簡單,


但打磨要順著一塊方向,


鋸齒要與木料垂直......


這種「費勁」,正是手作的樂趣。






有姑娘來造物空間,


用一塊漂亮水波紋的黑胡桃木料,


自己切割、拋光、最後打磨出一把


有著自己手心溫度的勺子。






平時嬉笑打鬧得小朋友,


竟然也坐得住板凳,


拿著自己親手做的hello Kitty,


笑的特別開心。






越來越多人,擼串喝山城啤酒之餘,走進了造物空間,體驗了一把手工的樂趣。




有人做了一雙筷子,一把梳子、甚至是給家裡主子的一個貓爬架......




「不要錯過自己任何一次天馬行空的想法,不要在乎我們做對了多少,而在乎我們做過了多少。」













「哇,原來我也可以。」


「很放鬆,可以忘記工作里的煩惱。」


「好久沒有這麼安靜了,連手機都忘了看。」




造物空間提供的東西很簡單,一塊木頭、一條圍裙、幾樣工具和專業的指導,但是人們帶走的,不只是一個物件那麼簡單。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造物夢,只是沒有機會實現而已。那麼造物空間,就是那個造夢的地方。








造物空間觀音橋店










縉雲小住的體驗店




我們搞了一個不像木工坊的木工坊。


因為在造物空間,可不是只有木作。


燒烤趴、沙龍活動......


除了美女廚娘的拿手菜,


玩家也可以親自動手烹飪。







或許有趣的人總是容易聚在一起。


造物空間才正式對外開放一年半,


已經有了3家體驗店,


小夥伴也從最初的3個半,到14個半,


甚至連央視都專門做了一期節目。





在重慶「火」了以後,即便被很多人模仿、甚至是抄襲,我們依舊不改初心。




不過這一次,我和大蔡打算玩一票大的。我們要做一個「造物美學實驗室」,包含了木作、金工體驗以及美食教室在內。







不學人家隱居深山,卻偏偏要在亞洲最大的商業綜合體做這件事。




因為手作不是一種逃避生活的一種方式,它是每個普通人都應有的「小確幸」。







手作不是逃避生活的一種方式,


而是接近生活的一種方式。





「造」起來!


王成剛










掃描下面二維碼(長按二維碼圖,跳出選項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開始眾籌」網站「」眾籌支持頁面,選擇相應回報,和小城君一起支持王成剛,一起用雙手去觸摸木頭吧!




如遇問題,請在後台給小城君留言,我會為你解答。下載APP「開始吧」,可以更簡單地支持項目,並獲得項目更新。



希望你喜歡這個故事


也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王成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人一城 的精彩文章:

用了3000塊玻璃、花了50億美元,喬布斯造了這個大飛碟,成了最後的遺作
太爺爺傳下來的青稞酒,他花了四年鑽研,釀出了香格里拉最令人陶醉的味道
這個90後帥小伙把玩兒變成事業,在莫干山造出一個超酷戶外營,要在最美的山谷里玩點兒刺激的!
這個不安分的設計師,在中國的南海邊蓋了兩座動漫里的彩色小屋,讓孤獨的靈魂一起來狂歡

TAG:一人一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北漂回鄉,他找到了大魚海棠里「椿」的家,爆改出像電影一般的唯美生活
姑娘靠撿破爛爆改了一輛報廢大巴,卻讓女神們都跑去打卡
曾經花3千塊爆改出租屋走紅的他,這次把事搞大了,直接買了個破院子……
這對DIY牛人夫妻帶著孩子一起玩爆改,家裡的一切都動手自己做,火爆了ins
看過了無數爆改,還是被這兩個姑娘給驚艷到了
人們都笑他十七年前的紋身太次,請大神「爆改」後都閉嘴了
美呆,這對夫婦爆改的一房兩廳,簡直像施了魔法
一對神仙眷侶,在山裡爆改了一棟房,過上了童話般的日子
為了聽一個人花幾百萬撿破爛的故事,他放棄北上廣,還在廈門爆改了一間老房,裝進最美的山湖海【開始眾籌*故事645】
一口氣爆改姑蘇城18間老房子,路人只看一眼就圈粉,網紅把它奉為拍照聖地,誰都想來躺下做一場江南春夢
他們爆改了荒漠里的老宅,讓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成了「滾床界」的網紅
牛人爆改三蹦子,網友齊點贊,驚呼想不到你是這樣的三蹦子
爆改集裝箱,你不知道的小空間還有這樣的玩法
她上了央視,被稱為「女王」,現在卻要用一杯千年的普洱茶,爆改你對雲南的印象【開始眾籌*故事618】
這次才是家庭!為了讓父母不再孤獨,這群日本人用最溫暖的黑科技,爆改了一個家!
為了迎父親的歸來,蘇州母女兩爆改28㎡老舊房,效果出來後讓人大吃一驚!
爆改背後的另一個真男神,這次不是吳彥祖
這倆姑娘爆改了房東的舊屋!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這家中國菜市場顏值逆天了!而讓你更想不到的是,爆改它的是一群90後學生……看過的人都被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