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節日,再多一些文化如何

節日,再多一些文化如何

節日,再多一些文化如何


即將來臨的新年和春年相距很近,過了元旦又要面對除夕,在這兩個節日中應該做些什麼,恐怕是我們都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過節就剩吃了,這是多年來大家一再的感嘆,其實還有鞭炮和搓麻,現在一到過節,似乎就是吃喝、放炮、搓麻,再加呆坐在電視機前。這兩年又增添了一項新內容: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即將到來的新年和春節假期,閱讀微信、轉發微信,估計將會成為過節的首要,人人都會樂此不疲,拜年、問候、欣賞、分享、說三道四,恐怕都會在微信里完成。

吃喝、放炮、搓麻,早就是多年一貫制,再變也變不出什麼新花樣,而從早到晚盯著屏幕又太毀眼睛,出去旅遊,當然是一項很好的選擇,但不出去或者出不去的時候怎麼辦呢?我想,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多增添一些文化的內容和情趣。


我們總在喊節日的文化內涵在消失,可如何挽留,或是如何增加?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挽留和增加的責任,因為過節是每個人的事,只有通過每個人的行動才能提升節日的文化含量。


現在大家都喜歡練練毛筆字,還喜歡當眾揮毫,開辦展覽,四處發表,而我更覺得,書法愛好首先應該融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里。過節了,門口的春聯如今都是物業公司在那裡忙活,買來的春聯由電腦統一製作、海量批發,這樣的春聯千篇一律,又有多大意思?你還不如自己動手,鋪紙研墨提筆。大家不都在呼籲恢復、延續傳統文化嗎?詩詞就是傳統文化,對聯更可以顯示傳統文化的根基。創作出一副自己得意的春聯,貼在門口,供家人和客人、鄰居欣賞,如此的文化享受是何等的愜意。如果還有雅興,不妨幫左鄰右舍再寫幾副,這比硬充書法家,一門心思鑽營辦展覽強多了。


如果實在離不開微信,那就自己創作問候的內容、撰寫拜年的新句子,學會如何將自己的心意、親人的想法、朋友的情感,在微信中巧妙地描繪下來,有情趣有幽默感地互相傳遞。現在是自媒體的時代,這為人人創作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和發表的機會,可很多人還是不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想要增加文化素養,首先就要學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微信的往來,正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在微信中創作,在微信里提高文化品位,過這樣的節日,比天天盯著低俗段子、傳遞不實信息、不加鑒別地胡亂轉發,好過不知多少。

當節日過後,我們回想這些日子,創作了多少微信,寫就了多少春聯,擁有了哪些樂趣,豐富了哪些知識,就會具有滿足感、獲得感,覺得沒白過。不然,如往年一樣,又是一通牢騷,說是過得太快了,啥都沒做,節就完了,真沒意思!而年年發這種牢騷,才是最沒意思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積極打造「無痛醫院」
紅軍逆轉破「城」 緊追「領頭羊」切爾西
英超斯旺西再次換帥 助理教練暫時上位
高福南仁東潘建偉等入選「2016中國科學十大新聞人物」
99億日元加班費未支付 日本政府去年對1348家企業行政指導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元節是鬼節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七夕,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你知道嗎?除了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今天起我國又多了一個行業性節日
中元節是鬼節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不放過任何一個節日喝酒的英國人,這次又喝多了
越南竟然也有像日本一樣「變態」的節日!
這些奇葩節日,你知道哪一個?
春節近了,如何讓節日病遠離你?
清明節,不該是你的節日
節日期間利好頻出,周三如何應對?
中國又多了一個節日?「妞妞」節!
為魚制定的節日,這個節日到底有多酷?
不過節日的婚姻,該如何繼續?
這就是我的節日啊
舶來的聖誕,如今也成了一種「中國節日」
同樣是中秋,為何該國這個節日後離婚的人超多 這是為什麼呢?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種熟悉的味道而思念,因為一個節日的氣氛會想家,再堅強的人也有眼淚,再漂泊的人都想回家
為何春節日本旅遊又火出了一個新高度,且看且珍惜
此國節日比印度還多,每到節日,會有無數動物被撕扯、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