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委訪談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委訪談

二○一六年十一月三日,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的評審工作正式啟動,大連凜冽清冷的海風和北京霧霾散後的天空共同構成了此次評審的自然背景。展覽評審對於每位投稿者都是殘酷的,但每一次「沙場秋點兵」對於新人的成長都是歷練。本刊記者作為學術觀察員,全程參與了此次評審工作,並就評審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採訪了相關評審委員和監審委員。下面以所提問題為線索,略作梳理。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委訪談

一 「新人展」評審:看功力,看才情,看取法

「新人展」不同於「國展」,評審的標準自然有所差別,這種差別當然不是作品水平的「降格以求」,而是側重點的差異,對此問題,劉洪彪先生在初評和複評預備會上提出了新人新作展評審看功力、看才情、看取法三個標準,詳述如下:

  • 我在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審預備會上,提出「看功力,看才情,看取法」的「三看」建議,請諸評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這三個方面。我一直認為,對不同主題、不同作者群的書法展覽,評委不能一概而論,審美取向和品評標準要有所調整,有所側重。

  • 譬如「蘭亭獎」「國展」一類頂級展事和獎項,評委必須苛刻地審視作者的風格建立、個性形成,沒有異於前人、異於他人的突出表現和獨特語言,恐怕是不具備獲獎奪魁資格的。又譬如「婦女書法展」,既然專為女性所設,就該突出女性溫潤、精微、嬌妍柔美的天性與特質。如果與男性混為一談,強調雄強、遒勁、厚拙、放曠,女人男性化,男女都一樣,還要「婦女展」做什麼?

  • 「新人新作展」是為非中國書協會員所設,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提供入正門、上正道機會所設。因此,對作品的評審首先就要「看功力」,看是否臨習經典、下筆有由,是否親近古賢、師出有門。如果臨古臨得形神肖似,基本功紮實,他就具備了在書法道路上行遠登高的前提條件。

  • 其次要「看才情」。新人新作,顧名思義, 作者多為青年人,即便有一部分寫了幾十年的「長者」,也是書壇的「新手」。對這個年齡段、這種創作經歷的作者,怎麼能要求「人書俱老」、完美無瑕?怎麼能斤斤計較於一處敗筆、一點反常,而忽略他們的激情、活力、想像力和創造性?對顯露藝術天賦與才情的作者,只要路子正、方法對,哪怕稍遜功力,也予以「偏愛」,這就是對一位未來書法家的最好扶植和助推,有伯樂之功。

  • 再就是「看取法」。第八屆新人新作展投稿量創歷屆新高,達三萬五千多件,可見當下書法之熱、作者之眾。作者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其學書取法必定千差萬別。十多位評委,如果只按個人審美趣好和主攻方向決定取捨,則入選作品可能面目趨同、書風相近。這就要求評委眼界要寬,涉獵面要廣,包容度要大,對不同取法的作者一視同仁。只有這樣,三千多年書法史留下的豐富資源,才能真正為當代書法學習者開掘不盡的富礦,當代書壇才能真正做到古為今用、百花齊放。

二 此次評審機制有哪些新的舉措

近些年,中國書協一直持續優化展覽策劃、組織和評審制度,特別是評審組織程序相當規範, 已經足以保障「公開、公正、公平」原則的基本實現。其中若干做法已堅持多年,成效顯著。例如:書協機關人員不得擔任評委,避免了行政干預的可能;主辦省市不得有人擔任評委監委,避免了東道主現象;文字文詞審讀,對文詞錯漏、字法乖訛等問題起到了良好的糾正作用;等等。那麼,此次評審機制上有哪些新的提高呢?葉培貴先生就此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 詳述如下:

中國書協的展覽評審,幾乎每一次展覽評審都能在之前的經驗基礎上有新的提高,本次新人新作展評審亦不例外。

  • 第一, 增設預覽環節:先抽取不同階段投稿作品三百張進行預覽。這個環節,使評委在正式進入初評之前有一個初步的整體預判,從而有助於提升尺度把握的精準度。實踐表明,這個舉措是有效的,雖然不可能完全避免評審過程中前後鬆緊不一、字體間尺度不統一、大小字不平衡等現象的影響,但確實使評委們從一開始即對相關問題就保持關注,優化作用是明顯的。

  • 第二,採用監委跟組制度:每個評審小組固定配備一名監審委員,全程近距離跟蹤。與過去相對鬆散、籠統、隨機的監審方式相比,這無疑要嚴密、細膩而且精準得多,監審成效也是顯著的,可以說,評審現場是完全沒有串通拉票的可能性的,在保證公平性的同時,對評委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不僅難以主動作弊,更重要的是可以徹底迴避被動作弊。

  • 第三,初評階段實行兩次交叉複查:第一次在初選完成後,針對全部落選作品;第二次是複評開始前,針對各組在初選後綜合平衡時裁撤下的若干作品。這兩次交叉複查,確保所有淘汰作品要經過至少半數評委監委之眼,雖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遺珠之憾,但以人爲本,保護、尊重、珍視所有參賽作者作品的初衷是極應稱許的。

  • 第四,文字審讀階段以投票代替舉手表決。文字文詞審讀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已成評審工作的標配程序之一,對書法家重視文化修養、文學提高和文字規範發揮了很大作用,以往常見的一些錯誤(如余餘不清、後後混用等)在本次作品中明顯減少。本次評審不僅繼續堅持這一制度,而且在程序上有很好的優化:審讀後的集體評議中,不再直接舉手表決取捨,而代之以「先評議後投票」。這就積極主動地避免了評委之間相互干擾的可能,更好地保護了評委的獨立性。

  • 第五,入圍作者全部參加面試。這在中書協展覽史上是第一次。面試內容包括三項:一是現場重書投稿作品;二是命題創作;三是文化考查。第一項重在驗證作者的實際創作水平,以期逐步杜絕代筆等現象;第二項重在進一步觀察作者的創作能力,以期引導作者關注基本功的全面錘鍊,而不僅僅局限於投稿作品的打造;第三項跟鼓勵自作詩文一樣,目標在於文化提升。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本次文化考查的題目,直接與投稿作品相關聯,要求作文闡述自己的創作構想,這或將促進更多的作者主動從理論上反思自己的藝術道路。「學而不思則罔」,書寫實踐與理論思考相結合,其意義,應該是深遠的。

  • 本次的優化舉措其實還有不少,以上五點只是我個人感受較深的方面。在展覽評審制度建設上, 中國書協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專業性, 以此為保障,可以相信,展覽對當代書法事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正面,越來越有力。

三 對於過度拼接製作的限制

在《徵稿啟事》中明確提出:「評審主要考察作者的創作水準,不鼓勵製作。凡在形式製作上過度拼接粘貼、染色做舊、故意塗抹等,該作品在評審中將會受到減分影響。」然而,在評審工作中發現,仍有不少作品存在過度拼接做舊的現象,大有「偏向虎山行」之勇氣。對此,陳扶軍先生談道:

  • 書法講究自然的書寫、書寫的自然,自古就有「自然者,為上品之上」之說。過度拼接做舊, 失去了藝術自然之本質,使大朴不雕的藝術很難尋覓。想古人作書自然為之,不飾不雕,情意自然流露,書盡意不盡,猶如清水芙蓉、明月清風之態。自然,確為萬物至高至美之法則。而做舊,無非是吸引眼球,引起評委關注,而忽視書法之本體,有混淆視聽之嫌。拼接則可以多次書寫,一則降低技法難度,二則忽略了一次書寫中無意於佳而佳之境也。實際上,拼接者,也是書寫不自信,偷巧畏懼之表現,將書法淪為純技術。想書聖王羲之酒後書寫《蘭亭序》,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次日自己再寫也便沒了書寫的風采,「五合」已失,情意已遠,唯以技巧,夫復何為?然事物分兩面。我們反對過度拼接做舊,而未棄略施淡粉之作。現在的問題是,「過度」者太多了。所以,力避拼接做舊,還原書法之自然書寫,回歸書法文人之狀態,乃是當下書壇要注重解決的一個問題。

張金梁先生談道:

  • 近些年來,在書法展覽中,眾多作品用染紙、粘貼、拼接、設計、製作,來增加先聲奪人的形式感,獲獎、入展,成為書壇上人們議論的重要話題。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寫」的意義非常重大,其充分體現了書家的臨池功力、修養才情及意識境界,而這些內涵的體現,是率真自然的流露,非是描摹做作而成,這是衡量書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當然不能否認,若適當地對書法作品進行設計,確實能為作品增光添彩而吸引人們的眼球,但若將功夫用在怎樣去體現新奇、特殊上,重形式輕書寫,則有內不足外來補之嫌,隱藏著書法與形式本末倒置的危險,成為書法發展的最大障礙。八屆新人新作展的評選,對書寫與形式的處理非常合理,首先看其書寫能力,然後看整體效果,鼓勵具書寫性強的作品,淘汰了不少拼接做作形式為上者,選出了一批具有書寫勢力而又有時代感的書法作品,引導書家增加臨池功力和文化修養,向自然大方的正確方向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黃君先生談道:

  • 綜觀這次展覽作品情況,一個明顯的進步是創作趨於成熟和規範,雖然也有完全外行、胡亂塗抹的作品,但總體上投稿作者能夠按書法本身規律進行創作,既注意技法功力,也展現個性才情,所以作品可觀者很多。但近些年,由於受展覽效應的影響,紙張的過度拼接之風愈演愈烈,以至沖淡書法創作本體、掩蓋書寫技法功力等現象的出現。關於紙張顏色,有一個問題值得提醒投稿作者:顏色是有精神內涵的,黑白紅黃不同紙張,在傳統文化中,不僅有其特定的內蘊,而且在使用上,是有不同場合、不同用意的嚴格區別的。現在的作者,完全不顧這些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隨意採用金黃,或深藍、深綠色的紙張,再加上拼接,往往使作品不倫不類,與書法創作主題相背。

四 行草書作品仍為來稿大宗

本屆新人展入圍作品,行草作品數量仍佔大頭,投稿作品儘管在整體水平上還不盡如人意,上佳之作不多,而且取法對象仍以二王、蘇、米小字行草為多,因此,小品化拼接現象依舊。不過就整體水平而言,比上屆新人展有較大提升,而且呈現出多元激蕩、百花齊放的態勢,這是一種新氣象。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委訪談

趙雁君先生談道:

  • 本屆入圍作品的最後確定,增加了現場創作這一環節,與投稿作品相較,水平參差之分凸顯,可見作者對投稿作品創作的精心程度,從中也可發現一個問題,即較多作者的創作還停留在模仿層面。特別是個別作者在現場規定內容的創作中改用大字書寫,風格迥異,懸殊之大,顯得創作風格指向模糊,創作穩定性不高。本屆入圍作品,大字作品數量有所遞增,或謂可喜。但用小字放大、設計感、拼湊感之弊較多,字形大小、欹側、連貫、速度等變化未能自然出之。總之,基本技法的完善,創作方向的確定,乃作者創作提高之至要。

陳海良先生談道:

  • 本次新人展行草書投稿作品,作者不再描摹二王,不再迷信、揣摩評委的口味,而是以個人對古帖的理解來進行創作,學有淵源,集字作品不再像以往那麼多了,書寫性明顯增強,這恐怕是本次稿件在整體上沒有以往集字類型作品那樣整齊而好看的原因之一。還有,由於在評審過程中強調面試,加強對現場創作與送稿原作之間的比照,對一些「製作精良」的偽作下了封殺令,這也是導致上佳作品不多的另一原因。不僅這樣,對一些作者半年或幾年摹習一件設計好的作品來進行投機性參賽,也下了逐客令。隨著國展的準確引導,風清氣正,這些弊端自會逐漸消解。因此,本次評審不僅注重作者綜合的書寫素養,引導準確的習書理念,還要還廣大投稿作者一個公平。

吳行先生談道:

  • 從新人展的投稿數量和質量上看,一次比一次提高和上升,從這次入選的行草作品來看,入選作品的創作水平和展現出的面貌,絕不遜於其他序列展。經過中書協近年的引導和強調,廣大書法作者已經自覺地從傳統中學習,以紮實的基本功向宏正的創作努力著,但從入選的作品看,依然存在明顯的跟風現象,大部分作品還多停留在粘貼形式下的二王、蘇、黃、米等幾家,展現出的風貌比較單一。更有許多作品章法布白混亂,留白經營莫名其妙,缺少一氣呵成,大氣磅薄的行草大字創作,同時在審讀環節中,缺字、錯字、掉字、掉句作品較前明顯減少,說明廣大作者創作的態度開始認真嚴謹。

而在行草書作品中,大草作品明顯偏少,這一現象在各項展覽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關於這一現象的原因,徐利明先生分析道:

  • 此次新人展入圍作品中大草作品少,出於如下原因:一是大草書來稿相對於小草書來稿而言數量較少;二是大草書創作難度大,在性情的表現和形式的整體協調上往往會顧此失彼,難以達到高度;三是不少作品中存在多個錯字,在作品審讀環節被評委們指出,經過會審確認後被淘汰。這就給我們喜愛寫大草書的同道朋友們一個提醒:之所以有許多作者喜愛大草書,是因為其突出的抒情特性,但這種特性是有賴于堅實的書法功力與超常的才情發揮去得以表現的,功力不足時,你就會感到力不從心,達不到理想的創作高度。為此,你就應加強功力的錘鍊與積累,切不可操之過急。這是一。常寫錯字則是文化素養的問題,務必要在平時養成準確寫字的習慣,無論楷、行、草書,都要書寫準確。尤其草書須草法無誤,符合結字省簡的規則,切不可妄為,以至似是而非。這是二。希望熱愛大草書的朋友務必在平時嚴格要求自己,循規蹈矩地認真做好功課,築牢根基,這是提升到自由表現層次的必由之路,無法繞行!「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必有遠大之前程。

五 小楷作品依然勢頭強勁

本次新人新作展,來稿作品三萬五千多件,遠遠超過往屆的投稿數量,經過初評、複評、面試、終評,最終入展三百十二件。這批作品真可謂「過五關斬六將」的「百里挑一」之作。這些「百里挑一」的佳作,特別是楷書作品,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呢?李嘯先生分析道:

  • 其一,取法經典,下筆有法。本次展覽進入終評的楷書作品共有五十八件。路子正,有承傳,是我對終評楷書作品的總體評價。「下筆有出處」, 往往是評委評判「新作」專業與非專業的重要標準。五十八件作品中,取法摩崖刻石兩件,魏晉鐘王四十二件,唐楷三件(歐、褚、顏各一件),元趙孟一件,明文徵明九件、王寵一件。有取法,且大多數作品「取法乎上」,其中取法魏晉風格的作品佔百分之七十二點四。可以說,「取法」決定了本屆展覽楷書作品的品質。

  • 其二,習碑盛行,小字見長。五十八件楷書作品中,習碑的二十七件,佔百分之四十六點六。除了一件大字魏碑楹聯,一件小楷魏碑外,其他都是中楷碑體。如《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元暉墓誌》《汝南王墓誌》等。書風較為純樸,筆法較為準確。也有少量碑體作品受時風影響、有時人習氣,對經典的理解較為淺顯。小楷作品二十八件,佔百分之四十八點三。大多數小楷作品氣息古雅, 筆法精良,其中寫鍾繇、二王風格的三本冊頁,給我印象深刻。學文徵明風格的作品九件,比例不小,作品質量較以往有所提升,以往「去減技法程式」的現象,得到改觀。

  • 其三,形制朴雅,製作精良。本次展覽令人欣喜地看到,大多數進入終評的楷書作品形式簡約、形制朴雅,以往拼接、染色、做舊的「過度形式主義」得到有效扭轉,展覽也因此「乾淨」了很多。在這方面,應該說楷書作者做了「楷模」,應該點贊!好多作品儘管很「素顏」,自然書寫在一張整紙上,清清爽爽,顯示出作者充分的技法自信。有的作品形制既合理,又見古風,非常難得。

  • 其四,文化短板,亟需營養。林散之曾謂弟子:「不讀書,越工越俗,再寫總是個書匠。」高二適講得就更狠了:「同是學書之人,最終往往大不相同。有人寫成書家,有人寫成字匠。不好好讀書,寫到死也只是個寫字匠!」五十八位楷書作者的文化答卷我都一一仔細讀了。有幾位真是很好,思維能力、文筆水平、書寫方式都讓我刮目,以致回頭重新審視他們的投稿作品。但是很多作者在這方面是急需要補課的,問題不少。邏輯混亂、答非所問、文字淺薄、常識錯訛、錯別字……在評審現場,我驚喜地發現:真正創作好的作者,文章寫得也好。他們文化根基越紮實,對傳統經典的領悟、理解就越深入,於是對經典碑帖技法的繼承能力也更深刻、更到位。

此次新人新作展來稿三萬五千多件作品中, 小字作品約佔三分之二,而小楷作品的投稿量更是驚人。那麼小楷作品質量究竟如何呢?韋斯琴老師談道:

  • 此次展覽評審的整個過程中,小楷作品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受入展數量限制,最終入展了約三十件小楷作品。相對於已往的綜合性展覽,這絕對是「高產」了。這些入展的小楷作品,多取法於晉唐、元明,氣息清朗,架構精美,令人愛不釋手!透過這一組「新人」的作品,我們約略看見了一個龐大的楷書創作群體,他們敬重傳統,肯下功夫,創作狀態從容、安靜、自信、堅定。而透過這樣的狀態,我們已然看見了書法藝術美好而繁榮的未來。其實,放眼我們的書法史,歷代書法大家,從王羲之、王獻之到趙孟再到文徵明,從張旭到黃庭堅再到王鐸,都是寫小楷的高手。從某種意義上理解,行草書是動態的創作,楷書是靜態的創作,動是釋懷,靜是蘊藏。厚積薄發,持之以恆,終成一家也!

六 隸書作品的整體水平

本屆新人展,三百餘件入選作品之中,隸書雖然不是大宗,卻也呈現出師法古人、取向多元等可喜的現象。張建會先生談道:

  • 本次入展作品中,隸書呈現兩大趨向:首先師法古人,取向多元。既有《禮器》《史晨》的嚴謹規矩,也有簡牘帛書的輕鬆活潑,亦有摩崖碑版的雄渾樸厚,還有清人隸書的個性書風。其中模仿今人,盲目跟風的趨少了;學有淵源,深入經典的多了。其次創作態度端正,筆端儘管時有稚嫩,然而大多仔細推敲,能看到穩健紮實的創作態度。當然,入選作者畢竟多是新人,古人資源挖掘得還不夠深廣,藝術理念表現得還不夠自覺。至於規矩謹嚴的,少些氣象;縱橫開張的,略顯粗率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新人,有無盡的潛力,本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沉潛下來,仔細打磨,沿著隸書正大的氣象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就是書壇的未來。

張繼先生不僅肯定了隸書作品的整體進步, 也對隸書創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反思:

  • 其一,從整體取法上看,基本上都來自優秀傳統,且面目比較豐富,既有經典的漢碑,也不乏秦簡、漢摩崖、漢簡、清隸等,值得肯定。其二,在創作手段上,既有比較嚴謹的傳統型表現,也有在繼承前提下融入新意的發展型表現,還有在傳統基礎上注重時代審美及個性表達的創新型表現,且均有一定的水平。這些均符合中國書協「植根傳統,鼓勵創新」及「多樣包容」的方針。其三,在作品的外在形式上,雖然大部分作品都有或多或少的裝飾,但我認為其把握分寸相對過去一個時期比較適度,基本上沒有過分的渲染和製作。當然真正的優秀作品靠的還是書法本體,這一點還需要廣大作者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其四,在文字運用方面,較之過去,出現的問題明顯減少,尤其是一些文字常識性的錯誤確實少了許多,說明在這方面不少作者已加強了重視程度。但在文字的藝術化處理上, 一些作者還須深入考究。如果說入圍作品還存在遺憾的話,我認為第一是具有較為深厚傳統功力又頗具創新高度的佳作實在太少;第二是優秀的大字作品嚴重缺乏。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完成這種高難度創作的作者還在大家的期待之中!

七 篆刻作品的整體水平

在入圍的三百多件作品中,篆刻作品有近五十件。在以往的展覽中,一般篆刻占入選總數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次新人展中篆刻竟佔了近七分之一,而且水平相對較好,並且在當場測試的創作中,刻得也很好,作者們表現出創作的穩定水平。對此,李剛田先生談道:

  • 入圍作品創作風格呈多樣化,較工緻的作品與形式表現力較強的寫意式作品都有,也有師法秦印的、師法魏晉官印的、刻小古璽印的、師法明清流派篆刻的等等。整體看來,從數量上好像工緻印風多於寫意式印風的作品,這也是近年各種展覽中篆刻創作的共性。展覽從投稿到入選百里挑一,作者們為脫穎而出,力求作品動人,或以精工取勝,或刻大寫意的古璽印以形式動人,但以漢印為基礎又表現出獨立藝術語言的作品較少,也許由於漢印人們司空見慣,在審美上很難有新穎感。而回視老一代印人,多是在深入漢印之中求得自家的獨特風格。不深入漢印,就很難理解中國篆刻獨特的內在意蘊,而不能解脫漢印模式,又難以步入藝術創作的境界,箇中消息,值得當代青年一代印人思考。尤其是新人展,更要注重基本功力的展示,而不必急於出新追奇,以求對視覺的衝擊力。

篆刻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當它以印屏的形式參與展示活動時,愈加表現出一種修養。趙熊先生談道:

  • 如果以「新人新作」視之,則這次展覽初評入選的約五十件篆刻作品在整體上表現了較好的水平。其中一方面體現在作品取法的多樣性上,如戰國古璽、秦漢印、魏晉南北朝印以及流派印等,均有不同的作品數量,而這一點對當代篆刻藝術的持續發展而言尤為重要;二是不少作品都體現出了作者對篆刻藝術特徵的思考和對技法表現的探索。除了印章作品本身的形態、內容和質量外,印屏的設計製作、紙張及印泥色調的選擇、題耑的書法、位置、大小等無不關係印屏的整體效果。因此,對於作者而言,在加強篆刻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藝術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只有如此,才能夠有利於個人藝術的持久發展。

戴文先生不僅肯定了篆刻作品的整體水平, 即寫意印風取向多元,工穩作品技法純熟。同時, 也直陳篆刻創作存在的問題:

  • 縱觀篆刻作品來稿,有風格多樣、作者的低齡化趨勢,基本體現了當代篆刻新人的創作人群狀況。其次是新人展的篆刻作品投稿人數為歷屆之最,稿源充裕,整體水平樂觀。在學習、借鑒過程中有所辨析、遴選,在取法新近出土與發現的大量古文字資料上有不俗的表現。存在的問題有:印屏設計簡單雷同,鈐印、拓款不夠講究;工穩印創作有工藝化傾向、大寫意作品有明顯的時風痕迹。

徐正濂先生對於未入展的作者提出了「屢敗屢戰」的鼓勵:

  • 新人展現在越來越成為真正的「新人展」, 年紀大的非中國書協會員競爭力不強,倒是年輕作者特別一些藝術院校的學生入展比例高。以篆刻來說,創新成熟的作者已獲「牌照」,自然不參與;而創新還在路上、不夠成熟的半老作者似乎較難得到評委的青睞,反而是青年學生們善於「製作」小古璽、細朱文、將軍印,貌似中規中矩,有傳統, 更容易入選。我還是主張藝術以創造為第一要義,成熟與否在其次,成熟也是從不成熟甚至怪異走過來的。但在眾人投票,時間又倉促的評選機制下, 則過於激進的刻法可能入選率就不會高。這恐怕是一時難以改變的現象,公平、公正和拔尖很難兩全。如果當年就有全國新人新作展,我估計齊白石入不了!大材從來就不是評選或者考試出來的。我希望未入展的作者屢敗屢戰,堅持不懈,不要放過每一屆新人新作展的機會,但又不要於成敗太揪心了,在現在多元開放的環境下,你真努力真有才,並不乏成功的機會。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委訪談

八 大字作品為何難以入展?

如何揮動巨筆,在古人的基礎上,書寫當代波瀾壯闊、氣象恢宏、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使當代書法創作的高原不斷向高峰邁近,是我們這一代書家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字作品更能充分表達傳統、時代、個人的相互統一的感人之作。近年來,人們熱切期盼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各類大展中大量湧現。本次新人展來稿之巨,讓人們對大字作品的湧現寄以厚望。然而,從初評入圍的作品來看,其數量與質量還是頗感失望和遺憾。柯雲瀚先生對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 第一,大字作品創作的難度係數大。大字作品是全面體現駕馭水平、節奏把握、字法筆法、熟練程度和發力特點的綜合能力。大字作品不可重複, 不像小字作品可以拼湊,重複書寫。大字作品成功率低,要求手感、通感和靈感的高度統一,對才氣、天賦、個性、功底等有特殊要求。大字作品的章法比小字難有變化和花樣,不討巧。此外,大字作品對筆、墨、紙、硯的要求相對較高。如果說普通店裡的紙還勉強能寫中、小字的話,那麼大字就難適用,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 第二,大字作品在審讀中很容易發現問題,難以過關。大字作品精彩處易打動人,感染人,同時如內容、字法、筆法,轉承啟合等有問題也一目了然,難逃評委眼光。中、小字作品則像群眾場面,易矇混過關,當然此是一般而言。故在初評時大字作品得票不錯,一到審讀不少作品紛紛落馬。

  • 第三,如何更加準確理解和處理大字作品的技法與才性的辯證統一關係值得探索和完善。一個專業性展覽要體現藝術標準第一,首先應該要在技法沒硬傷的前提下,把才性、神采、氣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寬容、包容,讓更多大字精彩之作脫穎而出,總比技法沒問題但才性一般甚至平庸之作好得多。

九 現場面試的必要性

近兩年來,中國書協在各項展覽的評審工作中都設立了現場書寫測試的環節,並且已經成為新常態。這一舉措向廣大書法作者發出了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下決心糾正當前書法創作中單純追求技巧表現、過分注重形式設計的傾向,引導書法藝術健康發展。對此,劉恆先生談道:

  • 通過現場書寫,的確暴露出目前書法作者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盲目追隨、摹仿前一段展覽中的流行面目,過分沉迷和依賴拼接染色; 亂用標題、印章等裝飾手段,作品空泛單調,甚至粗野狂怪。有些人花費數月時間,反覆練習打磨一件作品,其實就是臨摹照抄,然而到了現場書寫命題內容,卻連基本技法都不具備,與投稿水平完全不符。另一個現象是作者文化素養的普遍缺乏,集中表現為對文字使用的混亂和隨意。尤其是在篆書篆刻中,沒有對漢字的基本尊重,不解字義,生拼硬造,令人無法識讀。

  • 新人新作展是面向廣大非會員作者,評審中重點在考察作者的基礎水平及發展前途,投稿作者應該拋棄尋找捷徑、投機取巧甚至弄虛作假的心理,踏踏實實從書法藝術的技法訓練、知識學習、修養積累等方面做起,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自己對書法的喜愛真正能夠達到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目的。

翟萬益對現場面試這一舉措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 首先,保證參展作者的真實性,剔除了由於評審機制不完善造成的充數之竽,使一些冒名頂替的槍手正式下崗,評審的各個環節的完善有利於新人的藝術發展。其二,入選比例的恰當設定,有利於保證展覽的整體水平,這次新人展投稿三萬五千九百五十三件,入選展出作品三百十二件,基本為百分之一弱,這種優中選精的評選,使當下這個新人展成為歷屆新人展中水平最高的一個。其三,由於前邊這兩個原因,又保證了中國書協會員的質量,如果長期堅持,無疑會不斷提升一個學術團體的藝術水準。其四,新人展面試在反腐倡廉、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大環境下推出,形成了強烈的社會效應,提升了協會的學術形象和聲譽,持之以恆,善莫大焉!

十 對自作詩文的鼓勵

書法和詩文均以漢語言文字為藝術表現媒介,兩者在歷史上有共生共存、相輔相成的關係。雖然因各種原因,一身而兼具文、書二藝的知識人一度稀缺,但這個傳統卻也從未真正中絕。隨著書法復興事業的發展,書法家們倒是越來越發現詩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了。關於此次展覽評審中對自作詩文的鼓勵,葉培貴先生談道:

  • 以展廳為借力而重振的書法,要想真正復興, 必須重新進入生活,只有生活才是書法藝術真正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展廳可以「且惟筆墨不及其餘」,而生活則一定是「不惟筆墨必及其餘」。筆墨再精良而文詞意義乖謬的作品,是難以活生生地融入生活的。譬如,陸放翁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是名詩,但能寫了懸掛在家裡的客廳嗎?杜甫的「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是詠春名句,但可以寫來贈送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嗎? 即便僅就展覽而言,許多展覽是帶有社會生活主題的,不管什麼主題,都抄寫「春眠不覺曉」一類的詩文,這樣好嗎?越是有成就、越被社會所認可的書家,越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緊迫性,這是當下很多知名書家主動加強詩文素養的內在動力。因此,全國性書法展覽中鼓勵自作詩文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而現在可謂正當其時。一方面,持續三十年蓬勃發展的高校書法教育和以書協為中心的專業社會培訓,已培養了知識結構特別是傳統文化素養持續優化的新一代作者。以學校教育言,各大院校書法專業中的文史耆宿很多,如啟功、陸維釗、沙孟海、徐無聞等,其示範傳道作用是很大的;就書協培訓言,中心一直安排講座,公益大講堂也常有此內容。叧一方面,國家文化戰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調和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也決定了這是一個好時機。新人新作展的作者,有許多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正是最可塑造的年華,若能更加主動適應這個要求,則未來道路必定更加廣闊。事實上,共同成長於中國文化的文、書,內在審美規律是深深相通的,兩者之間不僅在社會生活中互為支持, 在藝術發展上同樣也是互濟互助的。當然,中國詩文傳統博大精深,作詩填詞的難度,殊不遜於書法學習,因此也必須經過專業式的持續訓練,才有可能達到足夠的水平。本次自作詩文,一方面量仍嫌少,一方面質也有待提高。但我深信,只要開始了,且能堅持下去,未來一定是可期待的。

展覽對於投稿者而言,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它是極少數人的幸運、絕大多數人的失落。同時,展覽又如同一把尺子,丈量著作者的能力、氣局和見識,也丈量著評委的眼光、襟度和學養。對於廣大的「新人」,學習書法藝術,既要根植傳統、不忘初心,又需技道雙修、德藝雙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最高的境界恰恰是:永遠在學習的路上。

【本文節選自《書法》2016年第12期 】

轉自《書法》雜誌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最新重磅|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入展公示名單!
「法書欣賞」明 · 李應禎 行書《致沈周信札》
李鴻章《致子美》書札,領略這番筆酣墨濃的書法功力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最新動態——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篆刻篇
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入展公示名單
回顧丨第七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優秀、入展作品選登
中國書壇第八屆新人新作展昨日在大連隆重開幕!
「第四屆中國書壇蘭亭書法雙年展正書展暨蘭亭雅集42人展」及浙江省書協2016年度青年人才培養 「新峰計劃」20家作品展開幕
「車行紹興」第三十三屆蘭亭書法節暨第四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在紹興舉行
元代書壇「巨擘」——鮮於樞書法冊頁《唐人詩十二首》
揭 書壇十大蒙人術
十大「丑書」書法家PK中國書協官員,轟動書壇
2013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作品欣賞
書壇大咖張國輝——書畫創與臨
中書協第一屆主席團書法作品縱覽:書壇大家頻現,幾乎無丑書怪書
光耀政壇、書壇的北宋「四蔡」
當代書壇十大青年書法家——胡海峰
山東書協副主席,研習書法50年,憑一件作品轟動全國,展書壇正氣
書壇擷英賀溪陽書法作品展
唐代書壇「四龍」之首張從申
書壇一枝獨秀 - 揚州八怪之首金農漆書
山東書協副主席,研習書法50年,憑一件作品轟動書壇,展書壇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