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為什麼招人恨?
江湖傳言,所謂中國式婚姻:
找媽式相親、保姆式妻子。
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理公開課
《中國式相親》第一集開播就炸鍋了。這檔相親節目,首度把父母、家人帶到相親現場,並且擺在首要位置:父母和家人先過關,相親的人反而坐在封閉小屋,能看到上場的嘉賓,卻不能直接對話。只有亮燈超過三個家庭,也就是父母們滿意了,才能得以相見,進入下一環節。
尤其是,第一集是男生家庭版,其中幾個家庭選兒媳婦的要求更引發了強烈爭議:
網友的反應也非常激烈:
如果說《非誠勿擾》最激烈的觀點是「寧願在寶馬里哭,也不在自行車后座上笑」,那麼《中國式相親》則是「找女朋友還是找保姆啊?」
相親的時候見見對方家庭,能了解彼此父母狀況,乍一看是好事,這也確實是談戀愛必須了解的。但在初次見面,把父母的意見捧為首位,就會激起很多情緒。
時代在變。有句刻薄的話:中國式婚姻,是找媽式相親、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這裡面直指男性角色缺位,在戀愛和婚姻中男人的責任感如何體現?
節目定位成中國式相親,也說明中國式仍然是突出的,萬磁王Ian僅僅到一趟上海逛公園,就可以如此精準抓住相親父母的需求:
「伊恩,77 歲,1 米 8,劍橋大學畢業,倫敦有房」
可是萬磁王還有下半句啊:
愛不是用眼睛看見的,而是心感受到的
為什麼「中國式相親」在今天會招人恨?婚戀觀過於單一是最大的問題。
節目觀點:一人脫單,全家光榮
金星雖然以開炮聞名,有許多犀利觀點,不過她在節目里展現的婚戀觀還是「看我使什麼法子牢牢抓住男人」,拿自己的經歷激勵40歲女嘉賓。
一開場她喊了句口號「一人脫單,全家光榮」
一人單身,全家恥辱,這是眾多單身男女面臨的局面,被催婚時,別人最關心的,不是你的個性、你的趣味,你的追求,或者不想結婚的原因是什麼,而是不結婚不正常。
這裡面有一種非常暴力的觀點:不按照我認定的,就是錯的。
-單身時,我幹了些多有意義的事。
-那又怎麼樣?還不是沒結婚。
-單身夜可以過得很有意思啊。
-還是要結婚好?
-哪裡好?
-結婚有人能照顧你。
最近有位朋友,因為婚後一直沒生孩子,被氣到的不是她,而是她媽媽,無論親戚朋友,見面都要問:你女兒生孩子了沒?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會有矮人一等的感覺,似乎需要給別人一個解釋,可到底為什麼要解釋呢?這種暴力的觀點從一開始就否定了別人的生活,無論你做了什麼,只要沒有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一切免談。
黃菡也曾表達過,單身的快樂一直處於被否認的狀態:
一個人懷著以否認別人為前提的心態,是容不下別人的解釋的,這也是為什麼和這樣的人說理,常常讓人感到越來越生氣,你說的一切會被理解成別的意思。
一檔節目的示範作用巨大,有人說,父母看了節目,開始以節目里父母的要求來衡量自己:你看吧,家長都喜歡這樣的,你不是這樣就嫁不出去。
社會觀念和個人觀念的平衡,靠的是我們的自我功能。當發覺自己的觀念偏離了社會觀念,能夠調整,讓各種關係保持融洽;而當社會觀念過於強烈,個體的獨特性又發揮作用。任何一種觀念過於主導,都可能引起內心無盡的衝突。
「別人的父母都是這樣想的」「男人就喜歡這樣的女人」「不做到這樣就嫁不出去」這些社會觀念如果一次次被強加,即便是內心獨立的人,也會受到衝擊,懷疑自己的想法是否可靠。因此社會對婚戀觀念的多元性非常重要。
節目觀點:母親控制兒子的婚戀
節目里有一對母子,母親的控制欲很強,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她會不自覺把自己和女嘉賓作比較,甚至眼泛淚光乞求女嘉賓不要選擇自己的兒子。
面對孩子談戀愛、結婚,父母覺得心酸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感覺,孩子獨立就意味著進一步與自己分離,分離會難受。
節目里有個細節,內蒙古的男嘉賓順利牽手看上去很有夫妻相的女嘉賓,母親也喜歡女嘉賓,但兩人牽手離場,母親忍不住擦了擦眼淚。
就像在婚禮上把女兒的手交予另一個男人,許多父親會落淚,不捨得,但也面對子女成年事實,這是一種讓人尊敬而動容的態度。
有位年長的朋友說起,兒子上大學談戀愛,第一次帶著女朋友見她。兒子開車,副駕駛本來一直是她坐的,可這一次,是要讓兒子的女友坐了。她坐在后座,眼淚止不住掉下來。
知道兒子逐漸成年,要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難受是難免的,同時也會節制,知道自己不能隨意插手。
而不節制的心態:兒子是我的,我說了算。
由此激發的矛盾太多,不節制,因為不能接受分離,這是許多母親會介入子女生活的原因。看起來母親是強勢的,強勢背後卻是脆弱。
母親希望自己永遠是家長,但孩子卻不可能永遠只滿足於做一個孩子。
即便是被母親控制著長大,孩子仍然會有獨立的本能,有的人會反抗,與母親經常發生衝突,有的人深深無力感,總是無力為自己的事情做主,有的人矛盾,既有獨立的願望,也有對母親的內疚。
節目里,兒子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儘管母親不接受女嘉賓,他還是爆燈了。後來他說了原因:自己雖然長得高大,但內心很缺愛,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
媽媽聽到很難過,覺得自己以前太忙,確實疏忽了對兒子的照顧。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改變的關鍵不是讓父母覺得內疚,而是自己一次次體驗和實踐獨立。面對父母的控制,首先是盡量做到不二次傷害他們,因為他們的控制是無意識的反應,通過控制保護自己的脆弱,就像給自己穿上保護層。指責他們曾經做得不好,並不能解決自己現在的問題,
其次,無論和父母的問題多麼複雜,可以確定的是,重大決定必須依靠自己的選擇,沒有誰能夠替代自己承受結果。在重重矛盾中,看清自己想要的,去努力實現它。
和父母無法溝通時,承認自己不能改變父母,能做的做到了,自己也就無憾了。這個和父母保持必要界限的過程,也是一個健康的分離,各自為各自的苦惱負責,也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結果。
節目觀點:大齡女難找愛
本集有一個爆點,女嘉賓上場,膚白貌美,個子高挑,小黑屋裡的男嘉賓紛紛跳起來叫女神。
可是當介紹短片提到女嘉賓今年40歲時,在場的父母和男嘉賓們都沉默了。
40歲女嘉賓開始接受父母提問,父母們的疑問主要有:
還能生嗎?年齡差異大,如何保持魅力?
但是,女大男小的年齡差異、單親媽媽的身份,這些就可以理所當然被別人評價的嗎?中國式相親展現出一個被討論已久的話題,如果女人中年離異,還有孩子,那麼她在婚戀上的選擇未來會非常艱難。
金星在節目里說,「父母小時候沒有陪伴好孩子,導致孩子長大有戀父、戀母情結,會選擇比自己年齡大的人」。
看似是有道理的,但仔細辨別卻不是那麼回事。一個成年人對伴侶的選擇,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首先是應該被尊重,選擇年齡差異大的人並不是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男人確實需要比自己年齡大的女人,卻由於家庭和社會壓力不敢選擇,這才是問題。
同樣的,在金星的觀點中,父母也被放在一個「錯」的位置:孩子不正常,都是你們造成的,怪不了孩子,得怪你們。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看到這檔節目會感到內疚,或是在子女找了年齡大的伴侶時,會懷疑自己有問題,如果在減輕子女內心衝突時,卻又增加了父母的內心衝突,那麼這個方法一定有問題。
40歲女嘉賓在場上面臨重重挑戰。擇偶上的不自由,讓年齡、收入、地位都可能成為障礙,選擇與自己匹配的人很重要,但找到這樣的人最重要的是兩件事:
1、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人
2、積極的約會
一個是觀念,一個是實踐,缺一不可啊。
如此節目氛圍烘托之下,女嘉賓們想了解男嘉賓的問題,反而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男方家庭想知道女嘉賓會不會幹活,會不會照顧人,和女嘉賓們想了解男人的問題,形成了鮮明對比,她們關心的是:
為女生做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他身體哪個部分最有魅力?
他最近一次哭是什麼時候?
這些問題生動太多。戀愛是感受觸發的,缺乏感覺為基礎的戀愛,越往下走問題越多。不夠投入的人,反而在怪對方不夠投入;缺乏熱情的人,在怪對方沒有生機,產生矛盾,讓人感覺無解。
感受無法來自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只能來自自己。仍在延續情感缺位的「中國式相親」,必定被越來越多元的婚戀觀替代:單身也好,戀愛也好,結婚也好,都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而形式大於內容的生活無法給予充實感。
-關於作者-
陳禹霏,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從事心理學應用性開發。專業擅長領域,兒童發展和教育問題的解決,以及成年後的個人成長需求解決,包括戀愛、家庭關係的處理。
-END-
拾文化投稿郵箱開放中
【 廣告 】
※沒有霧霾的中國到底有多美?
※假如生活欠了你,不如看些李碧華
※罵人是有道德觀念的體現
※你衣服穿成這樣,我都捨不得撕了
※讓貓山狗海,帶著你穿越人間
TAG:拾文化 |
※中國式朗誦腔為什麼這麼招人煩
※中國式相親鄙視鏈,中國屬羊的姑娘:我招誰惹誰了?
※中國式男人什麼樣
※中國式相親?不,中國式挑兒媳
※「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為什麼火了,婚姻在追求什麼?
※從《中國式相親》看中國人對相親的誤解,相親不是買賣!
※什麼是中國式相親「鄙視鏈」?來聊聊你的親身經歷
※中國式直男癌,憑什麼嘲笑「娘炮」?
※中國式相親背後,是中國式孤獨
※中國式夫妻最缺什麼?
※中國式父母一些令人費解的「神邏輯」,你中招了嗎?
※聊會丨英國式全裸相親VS中國式全家相親,你選哪個?
※英國式全裸相親VS中國式全家相親,你選哪個?
※拿什麼拯救你中國式的韓語發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姑娘不願意相親了?金星的《中國式相親》就是答案!
※中國式相親,一群窮人的交易
※我的中國式親戚
※中國式相親真的是男愛容貌、女愛財嗎?
※如果你媽逼你去參加《中國式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