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文學的民族性話語漸行漸遠
□鄭恩兵
文學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作為一種獨特的以文學文本為載體的溝通活動,文學民族性話語並不僅僅表現在所運用的具有獨特民族特性的語言符號、修辭策略、語法篇章上,更重要的是滲透和浸潤文本下的本民族內在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道德觀念等。這種民族性話語主要體現在價值內蘊和言說形式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不斷的繼承創新給予民族文學不朽的靈魂,並為民族自身發展帶來強健的精神筋脈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中國文學的民族性話語,在內質上主要受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思想影響。譬如儒家「明道救世」的政治關懷、「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批判色彩、「捨生取義」的獨立個體人格等精神特質;老莊「道法自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向度;佛教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為中國文學帶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遣詞方法等。幾千年來,這些思想文化通過各種載體,悄然融入國人的骨血中,凝固成了潛在的文化心理結構,支配著我們日常的生活行為,積澱形成穩定的文學審美趣味、審美觀念和審美方式。
由此形成的中國文學民族性話語主要體現兩種美學傳統:
一種是以情感化、意象化、趣味化為特徵的詩性傳統。這種傳統著眼點更多不是對象、實體,而是功能、關係、韻律,從陰陽、形神、虛實到氣勢、韻味,它們作為矛盾結構,強調更多的是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與協調,而不是對立面的排斥與衝突;作為反映的文本,強調更多的是內在生命意志的表達,而不是模擬的忠實、再現的可信。這種重表現而輕再現、重感悟而輕認知的詩歌美學傳統,奠定了中國文學審美和創作「形象大于思想」「想像重於概念」「大巧若拙,言不盡意」「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的基本特徵。這一特徵是內在的、精神的、實質的美,是藝術創作非認識性的規律。
另一種是宋元時期,隨著中國城市和商業發展興起的話本小說帶來的寫實美學傳統。這種美學傳統影響下的文學作品,「不是追求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而是追求情節的合理、述說的逼真;不是刻畫事物,而是重視故事,在人情世態、悲歡離合的場合境遇中,以故事的合理和真實來引人入勝……」
以儒釋道精神為根本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的情感化、意象化,敘事的情節化,語言的白描化等,是陰柔與陽剛、小我與大我、個體與宇宙、感性與理性、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完美結合,是中國文學的生命和血脈所在,是中國文學民族性話語的精髓和內核。
進入20世紀,隨著社會語境的反覆變遷,這種已凝固於民族血液的文學話語受到西方文學話語的強烈衝擊。20世紀伊始,西方文學的創作理念、創作方式、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等傳入中國,對以往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話語形式形成全面圍困,新感覺派西式敘述語調及略顯青澀的各種西方寫作技法打破了古典文學的敘述方式。雖然大多數文學創作者力求在新形式下存留民族性的美學意蘊,但形式的改變必然對傳統文學話語內在的美學韻味造成無法估量的衝擊。隨之而來的文學過度的意識形態化,使得文學民族性話語從形式到內質都有所倒退。上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文學話語捲土重來,各種主義和流派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內至外對中國文學民族性話語進行圍困和消解。在商業化的滾滾大潮中,文學陷入了空前困境,空靈、含蓄、韻味十足的詩性傳統被艱澀、抽象、荒誕所取代,古典小說中精彩紛呈的對話、懸念、伏筆被無厘頭的冗長敘述所淹沒,文學的民族性話語漸行漸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學只有在民族性話語主導下,才會產生影響世界的優秀作品。我們生長在一個激情洋溢的時代,一個應該產生偉大作品的時代,文學創作者不僅需要從象牙塔的虛幻中走出,擺脫市場誘惑,回歸生活本真,踏實地站在大地上,更需要在審美理想、審美意蘊、審美趣味和言說方式上,回歸至民族性話語。
作為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成長起來的文學創作者,無論任何外界因素都無法徹底清除潛藏在他們骨血中的本土文化和文學因子。沉澱了幾千年的文學民族性話語將始終影響著他們的心理、思維、情感、觀念和感覺方式,潛移默化地改造和支配著他們的經驗世界。法國哲學家丹納對此有過精闢論述:「一個民族在長久的生命中要經過好幾回這一類的更新,但它的本來面目依舊存在。不僅因為世代連綿不斷,並且構成民族的特性也始終存在,這就是原始地層。」
綜上所述,文學民族性話語也許因為各種社會因素而受到衝擊,但永遠不會也不可能被完全消解。當下需要的是從被動的圍困消解,轉化為主動的繼承弘揚。文學創作者應該從遙遠的「往昔之井」出發,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構民族性話語,在汲取世界優秀文學傳統的基礎上,用民族的話語講述民族的故事、抒發民族的情感、傳遞民族的意味、書寫民族的理想,從而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優秀文學作品。
(責編:tibet)
※美國聯軍承認打擊IS的空襲造成173名平民喪生
※美國將對台「交流」寫入國防預算 台當局急忙致謝
※退休將軍有望成美國下一任防長:曾談到以殺人為樂
※石原慎太郎小說《天才》居今年日本暢銷書榜首
TAG:中國西藏網 |
※青年學者王文做客太湖論壇 探討國際新形勢與中國話語權
※醫治學術「啞巴」病 創造中國文論新話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語系統
※讀完《英國通史》,反思中國史學的主體性與話語權
※新媒體科學傳播親和力的話語建構研究
※民間文化場域中「非遺」話語的接合與博弈
※韜光養晦力爭國際話語權 海能彰顯民族儀器崛起新力量
※讀懂營利性民辦園政策話語
※最時尚的話語 最美的經典語錄
※概念先行:智能製造謀發展當重視話語權
※在大森林裡,大型動物才是有話語權的
※警惕西方學術話語中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盧比奧深陷交易流言暗諷在森林狼缺少話語權,網友評論卻無比犀利
※蒂勒森在北京經歷的談話語氣溫和卻立意最高
※大咖說:要民族原創,更要體育國際話語權
※溫暖人心的話語 有著專屬於你的美麗
※太暖!李易峰康師傅活動暖心話語回顧
※智慧+美貌:吳靖萱的好萊塢話語權之路
※關於愛情的經典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