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傅佩榮:人文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訂閱
文丨傅佩榮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一、了解自己與別人的差別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興趣。這裡我們先就比較通俗的,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部分來加以說明。要不然一談人文,就問你會不會背幾首詩,會不會演奏音樂,會幾種樂器,很多人都要泄氣了,我也不例外。
我們先談與日常生活比較有關係的。譬如喝酒,很多人都有機會喝酒,這幾年台灣的紅酒文化也很盛行,要學會判斷這是哪裡的酒,這酒是哪個年份的。有些人聞一聞就能知道,但要他進一步再說得多些,就語焉不詳了,這樣蒙我們中國人可以,蒙外國人未必可以。
我在荷蘭教書期間,有一天看到一個人上電視節目品酒,他的鼻子上居然戴著鼻套。平常我們只看到馬和牛裝鼻套,現在居然有人也裝上鼻套。主持人介紹說,要請他開始品酒,並且解釋他的鼻子為什麼要裝鼻套,因為他的鼻子保險一百萬美金,也就是說,他的鼻子如果被人打壞了,或受到什麼傷害,甚至摔跤摔破了皮,保險公司就要賠他一百萬美金!
他品酒的時候,酒杯拿起來搖一搖,一聞就知道那是哪一年份的酒,哪一地區生產的葡萄,那一年下過多少次雨,然後採收之後,放在什麼樣的橡木桶裡面,又放了多久,這些都可以一一說出來。所以,邀請這樣的人來品酒,如果他說哪一種酒最好,應該是當年第一名的,大家都沒有話講。
再講一個品酒的故事,那是英國哲學家戴維·休謨所說的。
有兩兄弟都是品酒高手,因為家族有這種傳統,從小受訓練怎麼品酒。這兩兄弟有一次參加宴會,主人知道他們很能品酒,就打開一桶陳年老酒讓他們品嘗,看這酒水平如何。哥哥喝一口,就說這個酒不錯,但是裡面怎麼會有皮帶的味道?實在太離譜了。接著,再請弟弟來試。弟弟喝一口,就說這個酒不錯,但是裡面有鐵鏽的味道。這一次大家笑得更厲害了,酒裡面怎麼會有鐵鏽呢?實在太荒唐了。結果,等到這桶酒喝完的時候,一看桶底,裡面果真有一條皮帶,上面的鐵環還生鏽了。
外國人喝酒可以達到這麼高的層次,以後他到任何地方都是談笑風生,一生喝酒喝不完,因為大家都會請他品一品自己所收藏的酒。
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比起前面所說的還要更神奇。這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有個人叫做荀勖,荀勖有一次在晉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筍配白飯吃,他忽然對同桌的客人說:「這飯是拿用過的木頭燒成的。」
飯是怎麼燒成的?古時候都用鍋子,底下的木柴是舊的還是新的,跟飯的味道有什麼關係呢?大家就嘲笑他,但同時也偷偷派人去打聽,一查之下發現真是舊車輪用過之後當木柴燒。這個功夫比外國人厲害吧!他隔著一個鍋子居然也能知道是什麼木柴燒成的飯。
我們現在不可能會有這樣的人了。試問:你這個飯是「大同」牌電飯鍋燒的嗎?每一種電飯鍋燒成的飯是不是不太一樣呢?這個我不太知道,要問專家了,你也可以成為這樣的專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專家只不過比別人多知道一點點而已,但這一點點就是功力所在。
二、培養生活的趣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上,對哪一方面特別有興趣,就要努力比別人多知道一點點,這一點點有時候要靠恆心。譬如,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從台灣推出凱蒂貓以後,引起搜集的風潮,但是誰能堅持到最後呢?當大多數人都忘記凱蒂貓的時候,你還繼續搜集,那麼十年之後你就變成凱蒂貓專家了,擁有各種年代的、各種形態的凱蒂貓,還標出來哪一年哪一地產品,這樣多麼有趣!
任何事情、嗜好、興趣都可以變成生活上的一種趣味,人文就是讓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趣味代表活潑的力量,因為人的生命很枯燥,整天就是從早上到晚上,就是一天日夜循環交替,一年就是四季,春夏秋冬輪流上場,一生多麼枯燥。
朋友見面的時候,看到的是「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大家見面要說什麼話,你還沒開口,我就知道了。尤其是父母最不容易跟小孩相處,很多家長到了小孩讀初中的時候,就跟我抱怨,說:「我兒子一回家,我還沒講話,他就叫我閉嘴。」我說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你要說什麼嘛!媽媽說的話還有什麼營養呢?你要說的話小孩子早都知道了,所以你不必說了。
我們談到差異性的時候,強調人不能沒有嗜好,不能沒有興趣。我現在講一則「痴祖閑阮」的故事。有兩個人很喜歡搜集東西,一個人叫祖約,搜集各種錢幣;另外一個人叫阮孚,搜集各種木屐。當時有品評人物的風氣,大家就在猜測他們兩人誰比較瀟洒。搜集是可以,太執著的話就變成好像是戀物癖一樣,自己的生命受到局限了。
有一個人晚上去拜訪祖約。古時候的人很可憐,晚上沒有電,當然也沒有電視,大家想想看,沒有電視的生活要怎麼過?我們有時候偶爾停電,就覺得真是漫漫長夜,不知道該怎麼辦啊!古時候就是如此,所以祖約在家裡每天晚上賞玩他的錢,有各種銅板、各種錢幣,以此為樂。聽到客人來訪,他趕快把錢收起來,因為很多人有好東西都不願跟別人分享,要把它藏起來,但是來不及藏好,有兩個竹箱子就放在身體後面遮住,客人同他聊天的時候,他就移動身體擋一擋,怕被客人發現箱子,神色有點尷尬。後來這事傳出去了,說他居然有這樣的表現。
再看另一人,叫做阮孚,他搜集的是木屐。客人晚上去他家的時候,看見他正在吹火給木屐上蠟,他知道客人到了,就一面上蠟,一面說著:「不知道一輩子可以穿到幾雙木屐呀!」這種表現很有水平。你搜集東西,但是你也知道,人生擁有許多,不一定可以享受許多。搜集了一房間木屐,真正要全部穿一遍的話,試問你有幾隻腳?
菲律賓以前有一位總統夫人,叫做伊梅爾達,她曾公開說要告一個記者,理由是那個記者誹謗她,說她有三千雙鞋子。她說:「我沒有三千雙鞋子,我只有一千六百雙。」她又不是蜈蚣,需要那麼多鞋子做什麼?你有一千六百雙鞋子,但是你能穿幾雙啊!基本上不是買鞋子來穿,她是把鞋子當作嗜好來搜集啊!
像阮孚一樣,要問一生能穿幾雙木屐,話說得多麼瀟洒,讓別人知道他一方面很執著,另一方面也能放得開。他們這些人都各有嗜好,但是問題在於是否執著。在這裡面可以體驗到對人生的一種態度。
三、美感是無目的的目的性
談到人文的時候,會提到美感。一個人要孕生美感,基本上必須有一種心態,叫做無目的的目的性。美感必須沒有目的。你做一件事有目的的話,這件事就變成手段,達到目的之後這件事情怎麼做的,並不是很重要。
但是什麼是無目的?無目的就是你必須無關心,但是又必須有興趣。你沒有興趣的話,根本不會去欣賞,但是你有興趣又很容易變成很關心,就會受到一種束縛。
所以你要養成一種態度,一方面無關心,無關心代表不在乎得失,另一方面又有點兒興趣,否則你為什麼專門去看木屐呢?另外一個人專門看錢幣呢?這表示他有他的興趣,他的興趣不會變成他的束縛,這叫做無關心而有興趣,這樣才可能走向無目的的目的性。
欣賞一幅畫,不是為了得到這幅畫,也不是為了了解這幅畫在畫什麼。了解是求知,得到是慾望,也不是因為這幅畫上有一個蘋果使我肚子很飢餓。不是的,我根本沒有任何目的,但是看到這幅畫又覺得這幅畫恰到好處,渾然天成,好像合乎某種目的。
在人生的過程里,偶爾會碰到某些情況,覺得非常適宜、愜意,在那一時間、地點沒有什麼煩惱。莊子說,一個人忘記自己有腰,就代表皮帶很舒適;忘記自己有腳,就代表鞋子很合適。假如你今天穿新鞋子,就會知道我的意思,總覺得有兩隻腳在那兒,為什麼?因為你穿新鞋子還不太合腳。至於我的困難,就是總覺得有個腰,為什麼?因為這個年紀皮帶必須要使勁勒,要讓自己覺得沒有腰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人可以從這裡面去思考,活在世界上怎麼讓自己感到一種無目的的目的性,覺得在此時此地隨遇而安,自由自在。
但是以學習來說,我們還要通過某些功夫的累積,對某些藝術的類別能夠深入去欣賞,這才是正途。比如說我們學習欣賞音樂,即使完全不懂音樂,也可以通過某些音樂而覺得開心,但是有很多偉大的心靈傑作就無法接觸了。我不是說一個人一定要正式學音樂,我只是說費一點心思讓自己靜下來,讀一點簡單的導論,引導自己進入某種音樂、樂派的領域,然後在欣賞的時候,就等於打開了一扇窗,從此以後聽到這一類音樂就不會覺得有隔閡。如此才可以走向我們在人文教育方面所要達到的目標。
四、豐富你的生命經驗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能不能變得豐富而活潑,就看他審美的品位能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知道人文方面的困難在哪裡,它需要生活經驗的配合,假設你現在還在讀中學,你感覺不到很多人文的內涵,到了讀大學,接受人文教育,你也不見得可以消化,因為你還缺少實際的生活經驗,對於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體會還差得很遠,所以在這方面來說的話,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台大外文系一位退休教授,公開提出一個警告,她說讀外文系的學生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們的離婚率特別高,自殺率也特別高。我當時聽了很驚訝,怎麼這樣講呢?為什麼?她說因為外文系的學生十八九歲的時候就要接觸世界文學。各位知道什麼叫世界文學?人間所有最悲慘的故事就是世界文學的內容。你讓這些年輕的孩子十八九歲就讀各種悲慘的故事,讀完畢業之後,生命就只能用兩個字形容,就是「惆悵」啊!
我們常常引述:「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中文系似乎比較好一點,因為我們自己懂中文,在中文世界裡面有白話文,有歷代的各種文學,讀外文系就不一樣了,你對於外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學世界沒有什麼時間接觸,你把他們的文學名著念下來之後,都是悲慘的故事,像《悲慘世界》、《基度山恩仇記》等,我們只隨意舉一些,你看了之後就覺得,碰到這麼慘的遭遇,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一個人到了中年之後,如果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世界文學,那就談不上人生的覺悟,這也是很大的遺憾。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去接觸,正好可以對照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增加它的深度,提升它的高度。
為什麼到了中年看電影特別容易受感動?那是因為我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雖然沒有那麼悲慘,但是可以延伸去想像。延伸想像之後,你不用實際遭遇到這樣的事情,但是可以感受到這樣的事情所帶來的震撼,這在審美經驗裡面很重要。
生命之豐富不一定要自己去遭遇,可以通過藝術欣賞而得到,如此不會有相同的壓力。沒有壓力但是有豐富內涵,這是多麼好的機會呀!所以為什麼我們在這個時候要看一些好的電影,讀一些好的文學、好的詩詞呢?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生命經驗來對照,對照生命經驗之後,使我活在當下這個世界,而所有的可能性都得到伸展的機會。
譬如,我這一生的工作是教書,我現在可以看到二十年後自己是什麼樣子,因為我看到前輩退休後是什麼樣子。在座很多人同我一樣,一輩子做什麼行業,退休後的狀況自己都知道。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知道將來他會怎麼樣,而自己老了之後什麼處境,現在也知道。這樣一來,我的生命就固定了,固定了之後就顯得很單調很乏味。
看電影、看小說的意義何在?意義在於給你新的可能性。你不用實際去改變生命,但是你可以通過電影及小說去體驗、去感受不同生命裡面豐富的內容,把它引進到自己的生命里,讓自己的生命產生一種動力,一種活潑的動力。
所以,人文方面的教育為什麼重要?因為它綿延貫穿整個一生,並且重視個人的差異,它同人格教育可以互補,人格與人文配合起來的話,生活裡面有嚴肅的一面,也有輕鬆的一面,可以搭配起來形成一種節奏。
這是人文教育。
※人文,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
※愛情和藝術,都植根於人的性本能
※蘋果庫克:科技植根人性!網友:打賞作何解釋?
※植根民俗文化 弘揚愛國傳統 各地群眾文明過端午
※益普生:植根中國書寫輝煌
※安玉民——植根草原,彰顯生命之魂
※雅圖人像:與你相遇的那一刻,一個美麗的願望就植根在我的心底
※它,像一棵樹,植根於你
※人類的性植根於愛侶之間的感情
※人當奮發如木,埋首植根土地,虔誠接納陽光
※《陳忠實——將文學與自我植根白鹿原》
※植根消費者:內衣新秀華陽騰飛解析
※馬鈴薯種植根據馬鈴薯在溫度濕度合適條件下將植株基部遮蓋種植
※盆栽綠植根長著這樣,暗示你換盆時機到了!移植手法很重要
※植根在上猶民間的心靈祈禱——上猶送龍船茶習俗
※本土恐怖分子在美國遍地植根:2成策劃獨狼式襲擊
※科學植根討論:創新源於碰撞——上海青年學者論壇帶來的啟示
※創意總監Christophe Lemaire的設計代表了他所想的女性的情緒和性格——植根於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