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今天在中國體育產業論壇說了些什麼
財新·第二屆中國體育產業論壇12月4日在北京召開,其主題為「熱潮下的冷思考」。
本次論壇的背景是,中國體育產業在政策層面上進一步明確「十年5萬億、五年3萬億」產業規模的發展目標。各路資本加速在海內外收購和布局體育資產,下一步應如何下沉開發和差異化發展?以競技體育委核心的賽事、版權和聯盟/俱樂部運營有何得失?資本寒冬下持續湧入的體育創業者,路又在何方?
丁丁runner以自媒體身份出席了這次論壇。
(圖片來自網路)
第一位進行主題演講嘉賓是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以下是他的發言:
一、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3000多年前,古希臘開始就有競技體育了。然而競技運動變成體育產業,是有區別的。體育商業化的歷史在100年左右。隨著歐洲職業足球,特別是這50年來的美國體育產業,才使得體育和商業結合,成為了真正的體育產業。
根據數據分析,體育產業在全世界的總規模大概在2萬億美元,從業人員接近1億人。中國的體育產業還比較小。
目前,全球體育產業呈現出了四個趨勢:
體育+商業的融合
體育與商業融合,體育為商業服務。從賽事冠名、服裝贊助、形象代言等等,商業滲透到體育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商業綁架了體育。例如歐洲的職業足球聯賽,要考慮亞洲時間而做調整,要把比賽放在中國來打。
體育與傳媒的融合
以前是體育給媒體交錢,不光是國內,國外也是。然而現在呢,體育報道要向體育賽事交錢,而且越交越多,模式也越來越成熟。例如我們與FIFA合作的俄羅斯世界盃,我從中了解到,不同的媒體區分的很細緻:電視、移動、平面和場地媒體,都有不同的價格。不管什麼媒體,想進場得交錢。所以有場地媒體。但是,進場之後,也分有採訪權和無採訪權的,很細緻,但都是收費的。
體育與傳媒結合越來越緊密,賽事也成為體育的核心資源。體育與傳媒的融合也成就了一個產業。傳媒業從綜合傳媒逐漸細分,到出現了專業的體育頻道或者體育電視台,其價值甚至超過了一些新聞電視台。
體育和旅遊的結合
體育賽事已經成為旅遊的重要方式。全世界拉動旅遊最好的方式,就是體育賽事。全世界最值錢的兩大賽事,就是奧運會、世界盃,它們對旅遊的拉動效應超過了其他所有的活動。
體育運動,不只在當時產生價值,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名利雙收,更重要的是具有「後效應」,尤其是當地旅遊效應。
體育和發展融合
重大體育賽事成為促進地區發展的重大契機,成為一個國家城市低成本發展的借口。體育成了國家和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在體育的帶動下,公眾幸福指數的提升特別明顯。例如里約奧運會,剷除了不少黑社會的東西,很多巴西政府想做但是平時做不到的事,借著奧運做到了。還有雅典,一直想做公共交通,後來靠著雅典奧運會實現了。包括北京2008奧運,對於北京城市建設的貢獻也是很大的,讓北京城市建設一步提前了10年甚至20年。
二、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1、差距很大
體育人口少
「花錢買罪受」,說的就是體育。像馬拉松、鐵人三項都是這樣的。馬拉松近年來非常火熱,我們在做的鐵三,大家都猜不到,參與年齡在35-45歲,是很讓人敬佩的。
有一組數據,美國體育人口占人口75%,日本的體育人口佔總人口的70%,而據中國官方統計,體育人口佔總比例的30%(你懂的)。當然,我對這個數字表示懷疑,是不是每年稍微鍛煉一次就算體育人口?歐美髮達國家的體育人口是指經常性的鍛煉。即便是按照官方口徑,我們跟歐美國家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現在的中小學不敢搞體育運動,怕傷著了。」
體育產業滯後
需要說明一下,所謂體育產業指體育賽事,體育傳播等,這還不算上下游的相關產業。美國純體育產業是5000億美元,佔GDP的3%;日本是2.6%,我國加上相關產業僅佔千分之7,去掉相關產業後估計在千分之三以下。
人均體育支出少
目前中國人均體育消費的錢每年是926元,距離歐美的消費差距很大。不說跟美國比了,日本都是中國的40倍。要知道,我剛才提到,體育消費是所有消費層面上最高的,需要物質消費、基礎消費都滿足之後,才會進行體育消費。所以中國體育產業才剛剛發生,前景特別大。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差距就是潛力。
人均體育設施嚴重不足
以最熱門的運動足球為例。足球在美國不是最熱門的,遠遠比不上橄欖球棒球冰球籃球,即便這樣,美國平均4.6萬人擁有一個標準的專業足球場,日本平均3.8萬人擁有一個標準的專業足球場。而在中國超過13萬人才有一塊標準的專業足球場。
籃球館、自行車館之類差距更大。萬達剛剛宣布自行車的簽約。在全球幾百位頂尖職業選手中,我們只有1位職業選手(華裔);在全世界頂級自行車室內館裡,中國只有1個。
我的觀點是,如果足球場搞不上去,中國足球也搞不上去。
2、體育產業體制落後
如果是搞專業運動,中國的形式是蠻好的。隨著經濟發展,體育越來越由產業支撐的時候,我們專業運動的體制管理明顯落後。這個方面,點到為止。
3、體育賽事太少
如今我們的體育發展還是更多的靠政府出錢在搞,那些叫體育事業。而靠自己收支平衡的才叫體育產業。但其實,不管是體育事業還是產業,在中國都是特別少的。
去年我應邀去美國,周四邀請我去波士頓看橄欖球。波士頓並不大。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是在周末?而且球館離得很遠。但是周四的時候,全場也是爆滿的,非常震撼。當時我就很感慨,波士頓職業球隊很多一周有6場不同的球賽。在美國大一點的城市幾乎每天都有體育賽事。這種密集程度的體育賽事,能夠給大家帶來比較高的體育幸福指數。而我們中國,賽事非常少,體育幸福指數偏低。
三、萬達體育產業怎麼搞
1、擴大與國際組織的合作
體育國際組織就多了,而且歷史悠久,最早的接近200年歷史,由於一二戰的原因絕大多數都在中立國,多在瑞士。體育組織因為這麼多年的體育產業發展,利益格局已經成型,很難再重新制定規則,重新搞國際組織。
而國際體育組織的話語權,不是跟國家的實力一致的。2022世界盃的競選就說明了這一點。好多體育的博弈,不是說國家實力大就厲害。因此,我們決定擴大與國際組織的合作,通過國際組織的授權,擁有體育IP。
以我們剛剛宣布的環廣西自行車賽為例。世界自行車賽事里分世巡賽、洲際賽等等,國際頂級車隊只參加世巡賽,不參加洲際賽。因此我們跟國際自聯合作,努力說服了他們要在中國擴大這項賽事。賽事來了這項職業運動才能發展,也可能促進中國職業車隊的建立,才能促進世界自行車的發展。因此就把賽事的授權給我們了,就成了亞洲唯一的高級賽事。當然,跟環法18支職業車隊都必須參加相比,我們的賽事不是強制的,那麼參加多參加少那就靠你舉辦的實力了。
我們還是FIBA的獨家商業合作夥伴,我們會引進一系列的世界籃球賽事到中國,包括之後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
我們擴大合作目標不是單純的拍馬屁,而是為了搞好關係,在中國擴大相應的運動,在世界提升中國體育的話語權。
2、開展國際體育產業的併購
正如我剛才所說,世界上基本的格局就已經完善了,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的經驗和格局都是不夠的。所以我們3年前花了十多億歐元併購了歐洲的盈方。併購了之後我們就知道了體育產業怎樣發展,也建立了人脈關係,再通過它,又併購了拉加代爾子公司啊等等,並把國際賽事帶到了中國來。今後我們還會把併購作為重要方向。
以網球為例,世界上的幾大賽事都在人家手上,積分高獎金高。中國雖然比賽也很多,但是積分和獎金還是達不到頂級標準,因此對選手的吸引是有限的。有的賽事不是獎金高就說了算,職業運動員非常看重積分。我們的積分不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3、引進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國際賽事,自己從零開始搞也可以,但是很難,可能需要幾十年。
比如足球,中國隊最近這些年就沒有重大體育賽事,除了亞洲杯和世預賽之外,比賽的機會很少。於是我們向國際足球審批,舉辦了國際A級的中國杯比賽。我們本來想邀請更高級的球隊,但是考慮到中國隊正在打世界盃預選賽,擔心把信心打沒了,於是邀請了相對強的——這不是我說的啊,是主教練說的。
比如今年落地了的鐵人三項賽,前幾站效果不錯,準備明年繼續在中國多搞四個城市。
我們還跟國際羽聯的合作,之後也會把重大體育賽事落到中國。
未來,萬達能做10到12個重大賽事,爭取每個月有一個。
4、體育公司持續贏利
既然你叫體育產業,盈利就是公司的主要目標,當然了,盈利的途徑也是很多的,是取之有道的。我說過一句話,企業不盈利是不道德的。
好多人問我,你咋不搞俱樂部啊?大家有個誤解,搞俱樂部是一部分,但不是萬達體育的目標。其實俱樂部本身很難贏利,往往是賠錢的。NBA是贏利的,但是每個球隊俱樂部勉強收支平衡。在歐洲能贏利的俱樂部也不多,最多也就是持平,弄不好股東還得再貼點錢。
但辦賽事呢?世界盃的收入卻超過了奧運會,歐洲杯的商業價值也在40億歐元。我們不看面子,要看銀子。熱熱鬧鬧是很好,但是還是要能賺錢才行。因此我們象徵性的搞了一些俱樂部吧,但那些不是關鍵。順應世界體育產業的趨勢,辦體育賽事、做體育傳媒。
萬達體育公司的目標是,2020年,我們的凈利潤至少要做到十位數甚至幾個十位數,最終的目標是萬達體育在資本市場上市,給中國帶來一個唯一的、高價值、持續性贏利的國際級體育巨頭公司。
多說一句,其實我們體育公司的人非常反感我出來做這個演講的,他們說王總啊你出來一講他們就都學會了,我們就不好做了。我說沒事,要是我一講別人都學會了,那你們這個公司競爭力也太弱了。
謝謝大家!
※10月跑圈大事記
※有關馬拉松猝死,看完這篇文章基本全明白了
※「奔跑,在蠡湖山水」
※廈門國際馬拉松「榮耀15」系列報道(二)
※環蠡湖半馬對替跑堅決說不!
TAG:丁丁runner |
※為什麼中國大陸本土很難發育出健康成熟的體育產業?
※中美體育產業研究報告:美國體育商業變現路徑分析
※苟仲文的上海視察為什麼挑了洛克公園和美帆?關鍵詞是「民營體育產業」
※人民體育攜手華體星空 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發展
※共譜華章,優邁體育攜手上海體博會,分享體育產業盛事
※全球化給體育產業帶來了什麼?聽聽這些大佬們怎麼說
※雄安新區體育產業調查報告
※大道至簡:中國體育產業的消費升級
※王健林劇透戰略戰術:萬達如何「玩大」體育產業?有這4個新玩法
※打造「綜合化」的休閑體育產業——九江市休閑健身產業調研實錄
※雄安新區體育產業調查報告 | 懶熊智庫
※楊澤世:有效發揮體育產業標準化作用
※體育產業一周大事記
※人民國肽集團進軍體育產業 開啟全球產業多元化新格局
※布局體育產業大格局奏響文化三亞最強音
※重磅!中國拳壇公認第一巨星 生日宣布三大事 強勢殺入體育產業
※運動著的奇蹟之城!迪拜的體育產業究竟是怎樣一副光景?
※體育產業眾創空間系列——樓下健身
※多維度還原鳥巢體育產業論壇 文體融合之下創新投資的風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