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我從來不敢買潮牌,它卻是個例外

我從來不敢買潮牌,它卻是個例外

MK的小宇宙


我在I.T買了一雙內增高

我從來不敢買潮牌,它卻是個例外


Hey girls~


潮人,這個標籤一度離我很遠。在我過去經歷過的大部分時尚潮流裡面,潮,意味著慵懶、拖沓、繁複、漫不經心、層層疊疊、千絲萬縷、破破爛爛、適當累贅。


作為一隻資深哈比人,我只能常年以高腰褲、超短裙、短上衣為伍,與軟萌、學院風、公主范兒、少女心作伴。圖案必須明朗經典,顏色必須柔和剋制,剪裁必須簡明扼要,腰線必須高,整體搭配必須乾淨活潑。

大概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學校里一個家境不錯的同學,穿上了一雙馬丁靴。由於馬丁靴配校服的造型太奇特,於是,每一次做早操的時候,我都忍不住盯著她看。陸陸續續地,校園裡有了更多「將校服褲腳塞進馬丁靴」的潮人,我也被科普了Dr. Martens——這個被I.T(前身Green Peace)賣火的牌子。


「在百德新街的愛侶,面上有種顧盼自豪。」聽著TWINS的《下一站天后》讀完了中學。


高考完之後,跟著表姐去了一次香港。表姐把我帶到百德新街,走過舊式大廈,乘過逼仄的電梯,看到一堆一堆的潮店,表姐說,這是邱淑貞老公開的店。就是在那裡,第一次逛了I.T。


「太潮了,不適合我」——就是我對I.T的第一印象。


1.

每個哈比人都應該有一雙合腳百搭的內增高


再一次看見I.T,它已經不是扎堆潮店了。


大三那一年的寒假,在海港城對面的新港中心,我看中了一雙外毛內皮的內增高短靴。35號的腳伸進鞋子里,包裹得嚴嚴實實,皮革柔軟而具有彈性,楦型穩當,走起路來步態輕盈。鞋頭微微收窄,修飾腳型,讓內增高的外表不太笨重,反而有點小可愛。外層毛毛柔順滑溜,全黑的顏色,配上黑色長襪,既溫暖百搭又顯腿長。


這是我第一次被內增高的鞋子打動。翻了一下價格,卻是一千三百多,刷新了當時的鞋子歷史單價記錄。試了很久,猶豫了很久,拿起來,又放下,離開了又回來……


為了得到「三件八折」的折扣,我還努力聯繫過親戚朋友湊單,未遂,結果一個人買了一件斗篷外套、一雙毛毛內增高靴、一雙純粹為了搭單的襪子。

付款之後,接過I.T打折專用的紙袋,才發現,原來這家b+ab就是當年那個「太潮不適合我」的I.T旗下品牌。


這雙內增高毛毛靴,我穿了4年。廣州每一個短暫又突然的冬季,我在商場里、在網上大手大腳,有時候大膽地買下「矮子應繞道」的及膝裙,有時候犯糊塗買下臃腫的毛衣裙,有時候是暴露腿型的skinny長褲,有時候是過於自信的超長風衣……


無論我穿起來是顯矮還是顯腿粗,無論衣服是臃腫還是寬大,只要我拿出那雙內增高毛毛靴,往上面一站,它總能修補一點點缺陷。因為腿部線條的稍微拉長,及膝裙也變得搖曳生姿,毛衣裙的臃腫也變成了上松下窄的慵懶范兒,skinny暴露的粗腿也有了一點拉伸,超長風衣穿起來起碼不像浴袍了。


每一年,把它從鞋櫃里拿出來,簡單地擦拭,在每一個不知道穿什麼的出門,身上套上任何衣服,腳往這鞋裡頭一蹬,就可以參加同學的婚禮、長輩的壽宴、公司的尾牙、部門的會議,可以逛大商場也可以穿小街小巷,可以拜訪客戶也可以通勤約會。

在I.T里買下這雙內增高,合腳又百搭,舒適又耐穿,讓我在冬天敢於嘗試更多變的風格,並輕而易舉地激活了衣櫃里的閑置,把我這個矮子從基本款推向了潮牌的世界。


從這雙靴子開始,我對I.T產生了深厚的好感。剛開始,是在它打折的時候買,天天穿,年年穿,然後在它正價的時候,在它上新的時候,只要喜歡,只要有點錢,都會買一兩件。


就像一個軍長四處收編自己的軍隊一樣,從b+ab,到chocoolate,再到日系品牌E hyphen world gallery 和earth music & ecology,一點一點收入衣櫃,不久,我這個哈比人,就有了一柜子晉陞潮人、走向時尚的武裝儲備。


2.


I.T的老闆和邱淑貞的老公


他來自香港的一個潮州家庭,住公屋,中學畢業就開始闖蕩,沒學歷沒背景,家境一般。在銀行工作的同時,還兼著在銅鑼灣開了一間服裝店Green Peace。


適逢歐洲朋克文化、街頭文化的崛起,一個來由德國創立英國生產的工作鞋品牌Dr. Martens,以它的耐穿和曠野深受年輕人喜愛。幾乎在同一時期,美國品牌Levi』s的牛仔褲也在學生、年輕人里熱賣。他從中看到了商機,通過空姐代購的方式買入,以三四倍的價格賣出,生意穩定,客似雲來。


從英國到歐美再到日本,他將一個一個小眾品牌帶到香港,在這個彈丸之地,把它們賣火賣出了溢價。而當這些品牌發現自己不再小眾,就更願意自己來操作這盤生意。合同期滿,經營權就要交還給品牌。但對於一個已經嘗到了潮牌事業甜頭的他來說,受制於人,不是長久之計。


他繼續往產業鏈的上遊走去,要做出自己的品牌。於是,有了我很喜歡的b+ab、chocoolate和5cm、izzue。這些自有品牌定位為cheap & chic,價格區間跟代理回來的國外品牌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


他的王國進一步擴大。2015年,國際設計師品牌達到了300個,自有品牌或特許經營品牌有10個,以堅定地步伐走向了內地,開設了近300家門店。他用自己的努力和膽識,證明了自己。


而這個他正是現在I.T集團的總裁沈嘉偉。


如果說,白手起家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勵志人物,在1999年娶下邱淑貞就使得他的故事更富有了傳奇色彩。「他迎娶的不僅僅是一位女明星,而且是當年全香港男人的慾望」,當時的媒體報道中這麼寫道。


3.


I.T = Income Team


I.T的全稱是Income Team,意為「賺錢團隊」。透過這個直白的名字,可以看出一個年輕人對財富最原始的渴望。


然而,2016年5月發布的去年業績顯示,這個賺錢團隊的香港業務錄得了它上市11年以來的首次虧損,這隻潮人巨輪觸摸到了自己的航行邊界。


事實上,隨著香港旅遊業的低迷,遊客人數大大減少,租金上漲,人民幣貶值,以香港為業務大本營的I.T,能夠把同店銷售做到與上一年持平已經很不容易了。


下一年面臨的必然是,將主要收入從香港遷移到內地,那又是一個激烈的戰場。在這裡要同時面對快時尚ZARA、H&M和電商平台的夾擊。快時尚拉升租金,拼出貨速度,獲取人流的效率比設計師品牌要高。而電商挑戰的是,整個公司的架構,從市場、運營、客服、倉儲、物流、供應鏈上都需要獨立配備人才和制度。


另一方面是文化,I.T的崛起是背靠著80、90年代香港影視文化、明星娛樂。但如今香港文化對內地的影響已經大不如前,I.T是否能探索出能適配內地市場,同時又新鮮獨立的潮流文化,繼續走在時尚潮流的前沿?


對於這些,沈嘉偉依然保有信心,27年的生意經驗,他早已身經百戰。經歷過無數的高潮和低谷,不斷地自身調整,進入下一個循環,在每一個循環里活過來,又擺脫了一群對手。


他相信,「人最後都是想一些質量高、服務更好的東西」。


被I.T的設計所打動過,在裡面找到過不同風格的自己,從一個路人被馴化成半個潮人,當我在廣州的太古匯看到第一家I.T的時候,心情無比雀躍。


每個潮人的衣櫃里,都應該有一件I.T,給人「時尚未滿,潮人有餘」的中間選項。


With Love,


MK


評論分享一個你喜歡的潮牌

我從來不敢買潮牌,它卻是個例外



--


我和Jill Stuart的故事


留言/點贊輕輕支持 ( ̄3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師MK 的精彩文章:

冬天想百搭又時髦,有這3條裙子就夠了
這個部位沒護理好,20歲看起來像40!
冬天最好用的東西,比你的水乳霜加起來都管用!
化妝最重要的第一步,聽說80%女生都做錯了
人生第一個眼影盤,手把手教你選!

TAG:化妝師MK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想讓父母知道我把錢都拿去買鞋買潮牌」
話題,你會分期買潮牌嗎?
你一個月花父母幾萬塊,買潮牌當網紅。
32歲嫁陳奕迅,1小時花80萬買潮牌,可品味卻讓網友瞎了眼
32歲嫁陳奕迅,1小時花80萬買潮牌,可品味讓網友瞎了眼
14歲小潮人有多牛X?買潮牌花費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