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詳解經方——附子湯

詳解經方——附子湯

【原文】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篇》304 條云:「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5 條又指出:「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金匾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曰:「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組成服法】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蔘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醫家闡述】

成無己雲:「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無熱也」,「背惡寒者,陽氣弱,陰氣勝也」;黃元御雲:「口中和,則純是濕寒」,「背惡寒者,督脈之陽衰,太陽寒水之旺」,他對於病因病機則認為:「少陰水旺,陰凝氣滯,故骨節疼痛。土敗水侮,四肢失溫,故手足寒冷。水寒木陷,生氣欲絕,故脈沉細」;陳修園云:「火用不宣,全無燥渴,故口中和」,身體痛,骨節痛,脈沉者,從陰內注於骨也……從陰注骨,是表寒里虛,病從內出,故溫而兼補」。

歷代醫家對《金醫要略》中附子湯證的病因病機論述簡述如下:陳修園曰:「夫臟開風入,其陰內勝,則其弦為陰氣,而發熱且為格陽矣。胎脹者,熱則消,寒則開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此為胎脹少腹如扇者,出其方治也」;清代名醫曹穎甫認為:「妊娠六七月,胎已長成,血凝於下,熱度不高,太陽寒水,化氣者少,脾臟乃氣虛生濕。寒濕內奎,故胎脹;流入足太陰部分,故腹痛;脾陽不能外達,故發熱而惡寒」,結合脈象又雲:「凡脈見弦急,俱為水勝血寒,胎氣脹於內,少腹膨急而子臟開,風寒襲之,故少腹如扇。如扇雲者,謂逐陣冷氣相逼也」。可以看出,辨附子湯證均不離寒濕二字。

劉渡舟在305條注釋中說: 附子湯的適應證, 一為陽虛, 一為寒盛。張長恩認為,附子湯證的病機是:脾腎陽虛, 寒濕凝滯。其臨床指征為:背惡寒、手足寒冷, 肢體骨節疼痛,口中和,腹中冷痛,小便清長, 舌淡苔白滑,脈沉或沉弦。以此為指導,運用於臨床,通過本方證病機,結合實際情況,詳細辨證,將附子湯加減、化裁。

【類證鑒別】

真武湯出自《傷寒論·辨太陽脈證並治》原文第82條:「太陽病發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又見於《傷寒論·辨少陰脈證並治》中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 或下利, 或嘔者, 真武湯主之。」真武湯組成為:茯苓、白芍、生薑各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

從組成來看,附子湯與真武湯藥物僅一味之差,均主治陽虛兼水濕泛濫之證,不同之處在於,附子湯中附子、白朮之用量較大,比真武湯多一倍,又加入人蔘,重在溫補脾陽,其參、姜、苓、術的配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全方健脾益氣、溫陽散寒之力增強,主治陽虛、寒濕內盛的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腹脹納差、疲乏等;而真武湯中附子量小,佐以生薑,溫陽利水,治療陽虛寒濕泛濫,水氣內停,浮腫,小便不利等證,兩方所主病證在同為陽虛,但附子湯之脾陽虛、寒濕痹證較真武湯重;而後者則側重於治療陽虛水泛導致眩暈、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更多精彩的養生內容、健康諮詢,不一樣的中醫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

詳解經方——附子湯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經方

小道經方QQ群: 2153503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有命門火則旺,無命門火則死|關於「命門」你知多少?
中醫強調平衡,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扶陽
嘴唇鮮紅?也是事兒!「精選」
女子寒冬穿裙子赴約,次日凍成面癱|面癱真的是凍的嗎?

TAG:小道經方 |

您可能感興趣

張仲景用麻黃——經方中麻黃「角葯」四:獨立成方之「角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湯
千古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傳之秘!
黑附子散
麻黃附子細辛湯醫案3則
太少兩感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顏德馨經驗薈萃:附子治療石淋有奇效
奇病用奇方,重用附子治胃寒
國醫大師張琪運用附子經驗
附子外用法可做為心臟疾病康復的重要方式
附子瀉心湯的理論與臨床
附子是良將但難用!中醫名家運用附子經驗分享
附子無乾薑不熱
也談附子的用法
胡希恕: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皮膚病有依據
關節痛,甘草附子湯來救之!
麻黃附子細辛湯,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附子究竟該如何運用?名老道醫來揭秘!
普及中藥知識:如何區分白附子 、白附片和附子
石決明配附子治療心臟疾病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