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

每到年底,學術會議格外多。相比於其它局限在小圈子內部的學術會議,由上海大學《熱風學術》編輯部發起的「熱風學術青年論壇」很有特點。


「熱風」這個詞別有意味,取自魯迅「熱風」的立場和態度,聚焦當代中國支配性文化及其生產機制,以學術的方式介入當代中國。今年是「熱風」論壇的第四屆,由《熱風學術》和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共同舉辦,主題是「文化研究與新媒體」,來自大江南北的青年文化研究學者齊聚深圳,在南國大地上吹起一股文化研究的「熱風」。


「《找你妹》里的角色政治」「公眾號的造夢之旅」「表情包的表意實踐」,在今年的「熱風」論壇上,你會看到這些新潮酷炫的話題,但時髦本身並不是「熱風」論壇的最大特點,「熱風」希望在知識界和社會行動間建立有機的聯繫。筆者有幸聆聽了兩天的學術會議,報告題目五花八門,不能一一呈現,僅選取其中的一部分與讀者共享。此外,前情預告,本次論壇有一個環節是放映紀錄片《工廠青年》,討論環節將由主辦方整理成文,經授權將擇期發佈於澎湃新聞,敬請關注。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



張全蛋、「找你妹」、《吊絲男士》,糗文化用笑聲縫合現實中的裂口


「我是富土康三號流水線的張全蛋,英文名 Michael Jack,法文名Hélodie Jacqueline。」熟悉網路文化的讀者大概猜到了,這是《暴走大事件第三季》里那個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張全蛋的自我介紹。這是今天瀰漫在中國網路世界的糗文化的一個案例,小遊戲「找你妹」、網劇《吊絲男士》也呈現了這樣的自糗、自黑的角色特點,微信表情包里的姚明、張學友、金館長也是典型的糗文化的代表,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孫靜老師就以「找你妹」為個案,解碼糗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獨特社會功能。

孫靜發現,「找你妹」遊戲的關卡設計走的是惡搞風。遊戲為玩家設置了吊絲、P民、聖鬥士、房奴、山寨王、白富美、高富帥、2b青年、文藝青年、老濕、糕富帥等11個稱號,每個稱號又分為垃圾、新手、老手、高級、無敵五個級別,共計59個等級,所有這些為玩家獲得糗文化奠定了基礎。 孫老師認為,以「找你妹」為代表的糗文化提供了一套獨特的縫合機制,她引用南開大學周志強教授的觀點認為,糗文化是以「談論『糗事』和『囧事』為樂,在自己和別人的困窘糗文中享受一種困頓生活裡面的弔詭快感」 。


而有意思的是,主動呈現糗態並不是「吊絲」的專利。精英為了維持自己的身份,也會像《吊絲男士》里的大鵬一樣模仿糗人的風格,當前火爆熒屏的真人秀節目就是例證之一。這些借鑒自韓國的真人秀無不遵循著同一個敘事邏輯,即將明星拋入日常生活中,然後等著明星出糗。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鄧超等一眾明星常常不顧個人形象進行遊戲,不管是跳泥潭,還是被扔進水池,都史無前例地將最尷尬的一面展現給觀眾,讓觀眾在糗事中哈哈一笑,聊以自慰。 筆者想到的最近的例子是新科金馬影后馬思純和周冬雨在微博上以表情包主動自黑自己的外貌。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


玄幻小說中經常出現「金手指」情節,讓男主角得以克服困難迅速成長。


網路玄幻小說里的「金手指」,個人奮鬥真的能成功?


如果說糗文化是在以扭曲的方式化解現實生活中的吊絲困境,那麼網路玄幻小說似乎也在扮演同樣的社會功能。浙江大學的周敏老師專門研究了當下的網路玄幻小說里和當代青年的「奮鬥」倫理間的關聯。


周敏發現,網路玄幻小說里的青年主人公幾乎個個少年老成,而且這種老成是在很早就養成了,甚至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一般。正因為對這種精明、老練、知進退心性的看重與堅持,主人公自然拋棄了單純意義上的善與惡的分野,而是把利害考量放在了首位。換句話說,這些人物都是現實中大行其道的成功學的堅定信奉者。


然而,作為讀者,他們真的相信這套主流的自我奮鬥就能成功的價值觀嗎?周敏發現,玄幻小說中經常有一個「金手指」的情節設置,即主人公突然間被金手指點撥,獲得了意外的魔法,這樣的情節設置類似19世紀英國小說中常見的「意想不到的遺贈」,因為小說中主導的那套奮鬥就能成功的倫理和現實經驗間存在落差,為了彌合這樣的落差,小說作者往往讓主人公獲得一筆「意想不到的饋贈」,以此實現階級跨越。在當下的語境中,「吊絲」青年們一方面越來越關注自我的生存與發展,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與奮鬥成為光鮮的「成功人士」。 對於他們而言,似乎除了這條途徑也找不到其他的「捷徑」,因此,他們同時希望社會能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以使其努力有所回報,但是實際經驗卻又似乎一再告訴他們僅靠個人奮鬥的不可能性。而玄幻小說的這一「金手指」的情節設置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想像和現實間的巨大落差,也類似前兩年作家方方引起關注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所揭示的,今天,大多數青年其實都是塗自強,越來越多的人對個人奮鬥就能成功這套主流價值產生了懷疑,在這個意義上,塗自強的悲傷不是個人的悲傷,是整個社會的悲傷。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於糗文化?



四處是噪音的時代,寂靜還有必要嗎?


天津理工大學的張傑老師向大家分享了她對噪音的批判性思考。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都市人的一大生活困境就是無處不在的噪音:廣場舞的噪音、工廠工地的噪音、飛馳而過的汽車的噪音、微信QQ新消息提示的噪音……作為一個重度噪音困擾者,張傑笑說自己一年要搬好幾次家。

喧囂和鳴響是這個時代的標誌,相對於傳統的噪音,張傑更關注新媒體製造的噪音。她特別引述充斥於媒體的諸如「手機輻射損害聽力,煲電話粥易突發性耳聾 」「研究稱每天接聽手機1小時可致聽力永久損傷 」等報道,而且隨著微信等新媒體的普及,我們每個人也在成為噪音的製造者。更糟糕的是,由於過度依賴新媒體,現代人似乎都患上了焦慮症。比如張老師提到一個例子,去年武漢大學有200名大學生參與了一項「失聯18小時」的實驗,參與者要在18小時內手機關機,實驗結果表明,即使在關掉手機後選擇了鍛煉、 洗衣服、散步聊天、看書等方式,表現出焦慮情緒的仍然佔到了56.2% 。在長久的隔離之後,一聽到手機各種應用的聲音,精神就振奮了起來。


張傑發現,噪音是一個伴隨著現代性產生的問題。1908年,德國作家、文化哲學家西奧多·萊辛也面臨今天的中國都市人相似的噪音困擾,他專門出版了著作《噪音:反對我們生活中的聲音》 ,並在漢諾威成立了反噪音協會。 然而,當時的主流言論是把噪音看成現代性、進步、力量、都市生活的標誌。


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噪音的問題?我們應該效法百餘年前的萊辛,呼喚公眾與新媒體運營商建構起「一套以安靜為中心的認知觀念」,將各種擾人的噪音盡量消滅,還是應該強迫自己適應噪音,將無處不在的各種社會生活噪音、新媒體噪音作為一種生存常態? 對於這一問題,上海社科院新聞所的呂鵬副研究員也提醒我們注意,當我們在談噪音時,要明確誰在把某些聲音定義成噪音,噪音是不是一個普世的問題?譬如有的噪音對於另一部分人並不是噪音,而且有的人並不喜歡寂靜。(文/瀋河西)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豪華版諾獎」頒發:單項最高三百萬美元,馬雲資助
今天的宋體字如何而來?
李輝:丁聰百年,漫畫一生
王小盾:上古中國人如何解釋「晚上的太陽去哪了」
《她是一個弱女子》的手稿影印出版:看郁達夫怎麼修改小說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吸食笑氣傷身致命!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沉迷?
為什麼有些女人沉迷性生活,如痴如醉?
沉迷綜藝的年輕人,是自娛還是治癒?
是什麼讓一個網紅如此沉迷?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我國人民如此沉迷喝熱水?
武則天為什麼老年會沉迷男寵?
為什麼女人沉迷化妝?最後一張驚為天人
那些年沉迷於玄幻小說和小黃文的人怎麼樣了?
我們為什麼沉迷於畸戀?
你沉迷擼貓,喵星人對此怎麼看?
沒有王者榮耀的那些年,我們都在沉迷什麼遊戲?
孩子沉迷於王者榮耀,這是為什麼?
你認識的沉迷遊戲的人最後怎麼了?
他少年成名,但政壇卻很悲催,還是詩壇魔鬼,晚年沉迷聲色
武則天為什麼老年會沉迷男寵,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我們該如何面對《王者榮耀》:青少年沉迷了嗎,該怎麼監管
為什麼男人沉迷於婚外戀呢
世界謎題之日本人為何如此沉迷於OO?中國網友:請適可而止。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動畫片?原來這個心理效應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