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大家:談五「瀉心湯」
《傷寒論》里有著名的五種瀉心湯,本文作者將五種瀉心湯比較分析,文末有運用舉例,便於理解記憶,也很實用。勸君一睹,必有收穫。
五「瀉心湯」
1.半夏瀉心湯
2.生薑瀉心湯
3.甘草瀉心湯
4.大黃黃連瀉心湯
5.附子瀉心湯
五「瀉心湯」源於張仲景《傷寒論》。列於「太陽病篇」,為表證誤下,胃氣受傷,升降失常,寒熱互結於胃脘所致的「心下痞」而設。五瀉心湯均治胃中不和而出現的「心下痞」。由於「痞」的程度和兼證不一,故仲景特設五個「瀉心湯」以治之。
一、半夏瀉心湯
半夏,黃芩,黃連,乾薑,党參,甘草,大棗
半夏瀉心湯適用於心下痞而兼嘔吐者。本方原治小柴胡湯證誤下後,損傷中陽,外邪乘機而入,寒熱互結,滯於胃脘,而成心下痞。「痞」即氣不能升降,滿而不痛,按之濡。《傷寒論》所謂「按之自濡,但氣痞耳」。《金匱要略》云:「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寒熱互結,氣不升降,所以上為嘔吐,下為腹痛腸鳴或下利。治療當除其寒熱,復其升降,補其脾胃。程應旄說:「瀉心雖同,而證中具嘔,則功專滌飲,故以半夏名湯也。曰瀉心者,言滿在心下清陽之位,熱邪夾飲尚未成實,故清熱滌飲,使心下之氣得通,上下自無阻留,陰陽自然交互矣。然樞機全在於胃,故復補胃家之虛,以為之斡旋,與實熱入胃而瀉其蓄滿者,大相徑庭矣。」
方中黃連、黃芩苦寒降泄除其熱,乾薑、半夏辛溫開結散其寒,參、草、大棗甘溫益氣補其虛。七味相配,寒熱並用,辛開苦降,補氣和中,自然邪去正復,氣得升降,不必攻痞,而痞自消。
二、生薑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 生薑
《傷寒論》云:「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由於脾胃虛弱,水氣內停,與入里之邪互結而致,故不僅有心下痞硬,腸鳴下利,而且有干噫食臭,腹中雷鳴。
《靈樞·口問》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靈樞·百病始生》曰:「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不化。」
用生薑瀉心湯,以散水止利,和中消痞。方中生薑、半夏散脅下之水氣;人蔘、大棗補中州之土虛;乾薑、甘草以溫里寒;黃連、黃芩瀉其痞熱。故吳謙云:此方「備乎虛水寒熱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三、甘草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 炙甘草(一兩)
甘草瀉心湯適用於傷寒或中風,本應汗解,而誤下之,虛其胃腸,表邪乘虛而入,客於心下,因而成痞者。所以甘草瀉心湯證於痞、嘔、下利外,更見「水谷不化,心煩不得安」,是「胃中虛,客氣上逆」所致。
《傷寒論》曰:「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鞭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方中甘草、大棗甘溫補中,緩中之急;半夏降逆止嘔;黃連、黃芩苦寒瀉陽陷之痞熱;乾薑辛熱,散陰凝之痞寒。全方共收益氣和中,降逆止嘔,消痞除煩之功。
四、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黃連,黃芩
大黃黃連瀉心湯,適用於熱邪壅聚的熱痞。
《傷寒論》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熱痞有實熱和虛熱之分。成無己說:「心下硬,按之痛,關脈沉者,實熱也;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者,虛熱也。」
而《醫宗金鑒》謂「濡字上當有不字」,因「按之自濡者,但氣痞耳!若心下痞,按之不濡,此為可攻之熱痞也。然其脈關上不沉緊而浮,則是所結之熱亦淺,不可竣攻也」。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用滾沸如麻之湯,漬大黃、黃連、須臾,絞去滓,取其輕揚,以瀉心除痞。
五、附子瀉心湯
大黃,黃連,黃芩,附子
附子瀉心湯適用於熱陷於胃兼陽虛於外者。《傷寒論》云:「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唐容川說:「瀉心皆水火虛氣作痞。唯此是火氣實,水氣虛,水中化氣,即衛外之陽氣也。故用附子補水分之陽氣。」《醫宗金鑒》云:「其妙尤在以麻沸湯漬三黃,須臾絞去滓,內附子別煮汁,意在瀉痞之意輕,扶陽之意重也。」寒熱並用,溫陽瀉心,攻補兼施,其效無窮。
總之,五瀉心湯主證的共同點是「心下痞」,而共用芩、連以清熱消痞,但因其「痞」的程度不同和兼證不一而用藥也有不同。
半夏瀉心湯證系本為柴胡湯證而反誤下成痞。嘔吐較甚,而以半夏為君,降逆止嘔,開結消痞;
生薑瀉心湯證是胃虛、谷不消而干噫食臭;水不化而腹中雷鳴下利,故以生薑為君;
甘草瀉心湯證是因再次誤下,胃氣重虛,客氣上逆,而用甘草為君,以資甘緩補中消痞;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是熱邪壅聚於胃,故用大黃以清熱消痞;
附子瀉心湯證是邪熱有餘,胃陽不足,用附子以扶陽消痞。
筆者多年來用瀉心湯治療胃腸道疾患甚多,都收到滿意效果,對此有所體會,今略舉例於下。
1. 治療急性胃腸炎:急性胃腸炎多因飲食不潔,或飲食不節而引起。癥狀為嘔吐腹瀉,陣發性腹痛,腹中腸鳴,伴有頭痛,寒戰發熱,口渴欲飲,小便量少,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減弱等陰傷脫水征。
治療時可根據病情酌選半夏瀉心湯或生薑瀉心湯或甘草瀉心湯,臨床隨證加減。嘔吐甚者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泄瀉重者以甘草瀉心湯為主;若兼有水谷不消,干噫食臭,腸鳴下利者用生薑瀉心湯為主加減治之。
例:李某,男,35歲。飲食不潔,突然出現噁心嘔吐,腹痛泄瀉,見大便呈稀水樣,日7~8次,伴惡寒發熱。T38℃,舌苔薄黃膩,脈數。遂投半夏瀉心湯加味:半夏15克,黃連15克,黃芩15克,藿香15克,葛根15克,芍藥30克,党參12克,生薑12克,甘草6克,大棗3枚,1劑後嘔吐止發熱退,又服1劑癥狀全消,嗣後囑服藿香正氣丸以鞏固之。
2. 治胃熱所致的吐、衄血:吐血,其血由胃而來,經嘔吐而出,血色鮮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衄血,以鼻衄和齒衄為多見。其癥狀雖異,但均由胃火熾盛所致,臨床上投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多能取效。
例:徐某,男,40歲。因疲勞過度,加之天氣炎熱,胃火熾盛,以致吐血不止,邀余赴診,症見面赤,心中煩熱,唇燥,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象洪大,遂投大黃黃連瀉心湯加味:大黃15克(後下),黃連12克,黃芩12克,生地30克,鮮茅根30克,1劑煎服。葯後當日吐血停止,次日守原方再服1劑,以資鞏固。
按:大黃黃連瀉心湯,唐宗海之《血證論》列為止血首方,其理在「釜底抽薪」之意。張錫純也推此方為治吐血、衄血良方。余臨床用治胃熱之吐、衄血每每獲效,古方之驗,實為名不虛傳也。
來源:書問網
書名:當代名家論經方用經方
作者:劉渡舟 , 趙清理, 黨炳瑞
出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史上最無恥的「帶路黨」
※箱根,記憶里的柔潤時光
※你要是不喜歡我,我就噁心給你看
※中藥:黃芪的不傳之秘
TAG:書問閱讀 |
※名醫名方 三仁和胃湯
※人物| 田小平:成都中醫大開社區國醫館,一鍵呼叫「名醫到家」
※中醫十大名方之小青龍湯:原來名醫是這樣用它的!
※名醫孔伯華:中醫看病更看心
※深山裡的七旬名醫
※百年名醫王國三,辨治心病有奧秘!
※莞城名醫何炎燊
※名醫助陣五一看病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徐忠華教授會診淄博中大醫院
※名醫高建忠:三仁湯淺識
※冠心病名醫專家免費義診!附贈茶飲小妙方!
※朱震亨:從「大俠」到名醫
※蘭州第二屆中醫養生節邀名醫「把脈」健康 三伏貼很「貼心」深受市民歡迎
※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治療心臟病的12個葯對,太珍貴了!
※榆林第二屆中醫藥文化節火爆舉行 名醫名家免費義診
※你知道有多少名醫院名專家坐診你家門口嗎?快來圍觀廣州各大醫院「分舵地圖」
※北京友誼醫院等五大知名醫院入駐通州
※嶺南名醫雲山大講堂:周六開講中醫藥調治頭痛 今起贈票
※名醫名院健康講座、義診信息一周精選
※「國醫大師」女兒、國家級名醫點名:這16個食物可抗腫瘤!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