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草原上的京劇夢
作者:梨花聽暖
一隻財經大學裡喜歡京劇的文學汪,一枚身在內蒙的沒事就zuo的東北妞。願以真心聆聽,用真情訴說,感恩戲曲世界的夢與美。
說到內蒙古,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內蒙人家以歌奉酒的豪情萬丈,
還是雄風烈馬的草原風光?
那麼你又是否知曉,
這片草原上,
孕育著京劇的夢想。
接下來,請各位跟隨我們一起,
走近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
12月2日是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走進高雅藝術」演出季京劇團專場《紅燈記》的最後一場。演出前的劇院門口比平日里更多了一群年輕面孔,他們是自發組織前來觀演的青年大學生,他們之中既有聽戲多年的「老戲迷」,也有剛剛對京劇感興趣的「劇小白」。《紅燈記》是50、60後難忘的記憶,對於這群90後青年大學生來說,或許也將變得不那麼陌生了……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內蒙古京劇團克服了諸多困難排演了此劇,並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一年多的時間裡內蒙古京劇團在自治區內上演了30餘場。在首府呼和浩特,一場「京劇熱」正在悄然掀起……
晚上七點鐘,距開演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後台的演職人員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準備工作。京劇後台向來有許多「規矩」,與過去不同,現代社會所謂「規矩」其實更多的是「各司其職」。此時多數演員 ,已經化妝完畢。服裝老師在給演員整理衣服、化妝老師在給演員整理假髮、甚至連鞋子都有專人負責管理分發。京劇後台管負責水衣(演出服裡面的貼身衣物)、護頸和鞋子的老師叫「三衣箱師傅」,這位三衣箱師傅叫何金艷,她從事這項工作也已經有幾十年了。舞台隊的工作人員更是要早早的進行準備,提前幾天就要進行裝台,每一場演出都要時刻保持投入,保證每一幕之間的順利換景。
而舞台另一端,確切的說是舞台下面的樂池裡,樂隊老師們也早已準備就緒了。京劇演出的樂隊通常都在舞台的側幕,便於和演員配合。而本次《紅燈記》的演出為了使演出效果更加完美,將樂隊設置在了樂池裡。只有指揮、鼓師和琴師能看到舞台,無形當中提高了演出難度,也更加考驗樂隊之間、樂隊和演員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鼓師黃敬老師告訴我:因為其他樂師看不到演員,所以指揮和鼓師就非常重要,必須要看好演員,這樣演員才能舒服,演出效果才能更好。
孟祥洪、常素英和孫秀芝分別飾演李玉和、李鐵梅和李奶奶。這「三代人」的實際年齡其實都是58歲,孟老師還擔任著京劇團的團長,繁忙的工作中堅持練功;常老師要演好十幾歲的小少女,難度也可想而知;孫老師聲情並茂的表演總是能帶動觀眾為她鼓掌……
從當年內蒙古京劇團學員班的學習到今天成熟的演繹,舞台的磨礪讓一招一式早已經深深的鐫刻在了心上。難忘當年恩師的教誨,更難忘與內蒙古京劇同仁的同甘共苦,「四十餘載草原夢,一生不變京劇情」,成了他們生命真實的寫照。
京劇團排演《紅燈記》克服了諸多困難,最大的困難還是演員缺少。舉一個例子:武劍老師前後分飾喝粥人、候憲補、開打的游擊隊員及游擊隊長四個角色, 聽說日常排練中還擔任導演。其他幾名演員也是分別飾演了兩個角色。最後一場勝利前進的小龍套們都是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的小演員。
缺少演員、沒有新人加入,這是內蒙古京劇團面臨的最迫切問題,只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劇團才能更具演出活力,內蒙古的京劇事業才能夠不斷發揚。
看著觀眾一天一天多起來的劇場,我們必須有理由相信,即使在邊疆,在內蒙古,我們的京劇依然能夠得到發揚。微而不衰、弦歌未絕,所有戲曲的明天都會更加美好……
- END -
投稿/報道合作/商務與贊助等,請微信聯繫
※杯情酒意,在戲中流淌——也是醉了
※杯情酒意,在戲中流淌
※我非戲迷,為何買9組1500元《龍鳳呈祥》
※笑看蜀道難於上青天
※比起諸葛亮,我就是更愛周瑜,最愛他的周瑜!
TAG:中華戲曲 |
※夢想綻放·文化樂土——上汽集團與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姻」
※悉尼歌劇院展映原住民藝術
※湖北省京劇院在築上演精彩大戲
※文化簡訊:江蘇大劇院製作京劇《青衣》
※國家京劇院復排經典劇目《野豬林》
※經典童話音樂劇《海的女兒》上線東方大劇院
※中國歌劇舞劇院:隨「四海同春」 呈民族風韻
※現代淮劇《小鎮》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精彩上演
※歌劇《紅樓夢》序曲首登大劇院
※《尋找杜甫》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打造民族管弦樂「音樂劇場」新概念
※中國歌劇舞劇院《昭君》
※《保鏢》將亮相梅溪湖大劇院 英倫原版音樂劇跨洋「郵寄」
※《中國故事·草原之歌》葉小綱新作品音樂會國家大劇院上演
※澳華人京劇表演藝術家弘妃將在悉尼歌劇院舉行演唱會
※印度百人青年代表團走訪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 領略中國傳統藝術魅力
※大型原創舞劇《倉央嘉措》本周登陸國家大劇院
※京劇《同光十三絕》國家京劇院一團
※舞劇《花木蘭》在國家大劇院舞台首演
※史詩歌劇《戰爭與和平》將亮相哈爾濱大劇院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