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關注微信公眾號「神黃中醫智庫」,讀古籍,查方劑,覽醫案,測健康,學養生。



導讀:此文雖長,但一定要認真閱讀,絕對佳作。

同學們,你們在學醫的過程中出現困難,出現困惑,是完全正常的。沒有困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中醫。我搞中醫三十多年,前十年基本上是混混沌沌,根本摸不到頭緒的。後來搞了臨床,看了很多書,特別是搞各家學說,比來比去,發現就那麼幾本好書。你不要說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其實還是要從《傷寒論》入手,要從經典入手。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傷寒論)

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特別提倡讀經典,用經方呢?現在各個地方都在搞經方班,同學們也對經典非常感興趣,為什麼?它的現實意義,我認為有三條,第一,拒絕神秘,回歸樸實。現在中醫界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中醫玄學化,神秘化,這種傾向表面上是為了中醫的發展,其實是害了中醫。我絕對反對把中醫神秘化。經典來源於秦漢時期,那個時候的醫學是非常樸實的,但是它又是具有科學精神的,是後世的醫家所無法比擬的。那個時候的醫生是真醫生。因為那個時候的醫生是奴隸,是要為奴隸主服務的。你看不好奴隸主的病,輕的鞭打,重的殺頭,甚至滿門抄斬。他不用心行嗎?但是後來不一樣,宋代以後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很多人聚集在一起,醫生變成了一種賺錢的行當。你們看看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上就有很多的藥房。醫生是怎麼賺錢的?第一方子要大,四十多味、五十多味葯,算起來錢多。《傷寒論》小方多啊,所以一般是不用的。第二,要生僻的葯,大家不大用的葯,名貴的葯要加進去,這樣就可以大大加銀子,價錢往上竄。第三,最好大家都吃,像保健品一樣。所以這張方子能夠治男女五勞七傷,能夠治七十二種風,能夠化三十六種食,能夠補元氣。跟現在商家賣補腎葯大同小異,不僅男人有腎虛,女人也有腎虛,甚至孩子也有腎虛。冬天補,夏天也要補。還有一個就是要故弄玄虛,因為中國人就是這樣,中國人喜歡神秘,如果你把方子拿出來一看,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人家會說「這個叫方子啊」!桂枝湯是《傷寒論》的第一方,當時我是開給了一個捐腎後、汗多低燒、食慾又不好的病人。她是一個瘦瘦的中年女性,成都人,她捐給自己弟弟一個腎,然後就出現上述癥狀。她問我要用什麼葯,我說「桂枝十五,白芍十五,甘草五,生薑五片,大棗十粒」,她說她到藥店去配,藥房的人說這個不是方,為什麼?賺不到錢,太便宜。但是這就是正宗的經方,如果你把它密起來,不說這是什麼方,你加價的話人家就買了。

所以從宋朝以後,我們中國人就搞這個,然後整個醫學界就亂了。所以為什麼說宋金元以後我們中醫的血統出現了一次斷裂,就是因為市場化介入了,中醫變成賺錢的工具了。一旦學術與商業結合,那就亂套了。我也不能說它不好,但是為我們的學習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到後來更糟,明朝時候的理學化,清代時的文學化,那時候看一個醫生有沒有水平是看他的文采如何,看字寫得漂亮不漂亮,還要先寫很多道理,「經曰什麼什麼」,寫一大堆,最後才寫幾味葯,這叫有「水平」。那個時候就是這樣衡量一個醫家的。到了後來竟成了一種文化,所以魯迅先生筆下所批判的就是這種醫生。現在有人說我不像中醫,我說什麼樣像中醫啊?好像中醫就得說一通聽不懂的話,衣服要穿得比較多,要戴帽子,還要用毛筆來寫字,那才叫中醫啊?我們的中醫也穿西裝,拿電腦,可以講兩國外語。

雖然後來的中醫學變得那麼複雜,但是這並不妨礙它裡面很多好的東西。好東西在哪裡?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些東西是後世醫方所無法比擬的。比如說經方配伍,配伍是非常嚴謹而有規矩的。比如說藥味,有單味葯,喉嚨痛,甘草一味,叫甘草湯。如果喉嚨還痛,再加一味,桔梗,叫桔梗甘草湯。如果咽喉乾燥,人消瘦,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加玄參、麥冬,變成一個成藥,現在叫「玄麥甘桔顆粒」。芍藥甘草湯兩味葯,就是芍藥配甘草。有效啊,張仲景當時治療腳抽筋,喝下去痙攣就解除了。現在我們可以用來治療所有痙攣性的疾病,比如說你現在痙攣性的便秘,大便一粒一粒像羊屎狀的,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芍藥甘草湯;還有胃痛得厲害,芍藥甘草湯也有用。如果加上桂枝加上飴糖,那更好,那就是小建中湯。它還可以用來治療什麼?膽汁淤積性肝硬化,它的特點是黃疸持續不退。我常用赤芍、白芍各60g,甘草10g,用下去,效果很好!連當時主管病房的西醫都非常認同,有效果。後來那個西醫說,現在的研究表明膽汁淤積型肝硬化的毛細膽管平滑肌痙攣,所以我們把它放鬆了,膽汁通過了,黃疸指數下降,肝功能好轉。有道理啊!所以這種配伍非常精妙。至於是怎麼想到的,我也弄不清楚。為什麼想到了芍藥配甘草?這麼多的植物他想到了這樣配,這是種經驗啊。這種技術是不得了的。

我一直說中國人對世界有貢獻,經方就是一個。這種天然藥物的配伍,也就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才能實現。泱泱大國,這麼多的樣本,大家用了葯以後互相交流,經驗慢慢就積澱了。如果是小國,人數少,樣本小,經常打仗,也是產生不了經方的。只有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經方才能得以誕生。三味葯的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這個治吐血,陳修園先生說過,「我治吐血,諸葯不止者,瀉心湯百試百效」,這就是在臨床上見功。趙本山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出血可以用什麼?三黃瀉心湯,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寥寥幾筆,但卻包含了多少古人的經驗啊。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本草綱目)

還有四逆湯,三味葯,這個大家都聽說過,李可先生善用四逆湯,原來雲南中醫學院的老院長吳佩衡先生,外號叫「吳附子」,他四逆湯用得也是呱呱叫,往往能夠救人於危亡之際,他的用藥量非常大,李可先生的用藥量也是讓人心跳的。但是方子的結構非常嚴謹,附子、乾薑、甘草一配伍以後,它就能夠解毒、增效。古人怎麼想到的呢?長期的實踐。中國人吃中藥最少也有幾千年了。從杭州跨湖橋遺址挖出的一個陶罐,裡面有一束碳化的植物根莖,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七千年前古人的一個煎藥罐。一束根莖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時古人用的是單味葯。後來慢慢才有復方。那麼怎麼想到藥物之間的相配呢?就在人身上實驗!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祖先用嘴嘗出來的。魯迅先生說過,古人有了病,就是這個東西嘗一點,那個東西嘗一點,不對症的人就死了,對症的人活了就記錄下來,慢慢就形成了記錄,就像《本草綱目》。魯迅先生批判中醫,但是他不否認中國人進行臨床實踐這個艱苦的經歷。神農嘗百草背後是什麼?是累累的白骨,是無數的代價。因為那是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砒霜在《本草綱目》上寫的是「大毒」,為什麼不寫中毒、小毒?因為吃一個死一個。這個「砒霜大毒」的字面里死了多少人!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所學的東西。對古人的東西要敬畏,對經典要敬畏。但是現在很多人蔑視經典,甚至踐踏經典,這是很有問題的。我們要曉得古人的艱難歷程。很多人開方都有自己的一些配伍,好像不加減方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這都是教科書惹的禍,教科書總是說辨證論治,好像辨證論治就要變動。其實不需要,你沒有這個水平,就不要隨意加減。我建議同學們先開成方,開成方不代表你沒水平,相反顯示出你是懂中醫的。經方的組合非常嚴謹,它有很多的搭檔,我們稱這些搭檔為「方根」,它是組成方劑的配伍,而這些配伍都是長期實踐中形成的。

比如說黃連、黃芩,合在一起用可以治療心下痞,你不要認為左金丸治療胃痛效果最好,其實半夏瀉心湯最好。因為黃連、黃芩是半夏瀉心湯的一個拳頭,參、夏、姜、棗、草是另一個拳頭,兩拳出擊,治療胃痛就很有作用。黃連、黃芩出現在很多組方裡頭,葛根芩連湯、黃連阿膠湯、三黃瀉心湯,所以這兩個葯的組合很有道理。止痢、除痞、除煩,黃連、黃芩都要合用。再比如生地阿膠合用,古人是沒有補血的概念的,首先要止血,阿膠是止血的。為什麼要和生地合用?因為生地也是止血的。凡是血暴崩、吐血、皮下出血,離不開生地阿膠,所以你看張仲景的方,凡是大便出血,小便出血,或者子宮出血都用到阿膠,嚴重的要加生地。包括炙甘草湯,它裡面有大量的生地和阿膠,因為血去以後才出現「脈結代,心動悸」,這是一個失血性休克的前兆,這就是治療出血的一對搭檔。所以凡是用生地、阿膠的話,都有止血作用。

大黃、桂枝、桃仁,這是一個經典的活血化瘀方。對於瘀血引起煩躁不安,其人如狂的情況,一定要用大黃、桂枝、桃仁。這比你單用丹參、紅花要好得多。它是經典組合,不要以為活血化瘀只是桃仁、大黃,桂枝也有活血作用,所以這種活血結構非常嚴謹。枳實、芍藥是一對搭檔,經常出現在止痛的方子里,特別是腹痛,四逆散、大柴胡湯都有,它能夠解痙止痛,除痞,很多腹痛、便秘的病人,一定要用枳實、芍藥。柴胡甘草也是一個搭檔,小柴胡湯的核心是柴胡甘草,有人用小柴胡湯裡面沒有甘草,那不叫小柴胡湯。《傷寒論》里小柴胡湯主治範圍非常廣,所以它要加減,其他黃芩、生薑、大棗都可以減,唯獨柴胡甘草不可以減,因為它是一個核心,是小柴胡湯的主葯。所以我們這裡講到的配伍是很有意思的,包括乾薑、細辛、五味子的配伍,治療咳逆上氣,治療一些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花粉症等。麻黃、附子、細辛合用以後鎮痛作用大大加強……這些都是古人在長期實踐中取得的經驗,你們只要翻翻《傷寒》、《金匱》這些組方,不難發現都是非常實在的。這些都是學中醫的規矩,一定要把它記住。就像下棋,你不知道車怎麼走,馬怎麼跳,你就不能做一個棋手。這些東西我們要下大力氣去研究。比你記住脾虛氣虛,脾主運化之類,不知要好多少倍。

經方里用量也非常實在,我們開方就講用量的問題。大家講得比較多的,桂枝湯裡面桂芍是等量,如果芍倍於桂就是桂枝加芍藥湯。麻黃,大量用和小量用是不一樣的。大青龍湯麻黃六兩是用來發汗,但是你如果治療一些哮喘,或者和附子、細辛同用,麻黃小劑量就行。所以麻黃量越大,發汗作用越明顯,而小劑量是溫陽通經的作用。附子也一樣,大劑量鎮痛,小劑量溫陽。大黃附子湯,治療脅下痛得厲害,要三枚,麻黃附子細辛湯就只用一枚。厚朴也是,如果治療腹脹,肚子滾圓,手一敲咚咚響,這個時候就要用大量的厚朴,用八兩;但是小劑量治療咳嗽氣喘,用二兩。所以你說這個量實不實在,我們一定要研究到這個程度。

現在很多同學連中藥都沒嘗過。我的研究生在我的安排下,都要嘗葯。但是我沒叫他們嘗很毒的葯。有一個嘗麻黃嘗到了45g,一個晚上沒睡覺;有一個吃附子,他不斷加,50g,60g,吃到100克,到最後他說看到的都是黑白照片,有點恍惚了。我說你吃得太厲害了。但是他說要做記錄。這種研究生在做實踐,他是科學的。我不是主張大家都去這樣吃啊,巴豆、馬錢子大家不能亂吃,砒霜不能亂用。當然砒霜用好了也是一味好葯。通過這些實踐我們發現學的東西不是玄虛的。我們是有很多課題需要研究的。還有很多配比、組合、服法需要我們去研究,你看看經方里服法是很講究的,不像現在一劑葯分早晚服,它有的葯一天要服四次,朝三夜一,比如半夏厚朴湯。喝半夏厚朴湯的人是神經症患者,它可能是用以治咽中如有炙臠,難受,可能是一個女人,因為丈夫突然去世,痛哭到氣喘不過來,變成歇斯底里的一種神經症。這個要用半夏厚朴湯,白天三次,晚上一次。不斷吃藥,可能還加強了她心理上干預的效果。桂枝湯也是,有的是吃一次,出汗了,就不吃了;有的是不出汗再吃,一天有時候要吃好幾次,吃到發汗為止。所以我們要打破服法上只是單調的一天兩次的服法。最近流感比較多,我在南京治療孩子們的發燒,用黃芩、甘草、柴胡、連翹,還有大劑量的柴胡,三小時一次,煮了以後,好幾碗分幾次吃,吃到出汗為止。一般吃兩次,然後大量排汗,體溫就降到正常。六小時八小時一次的話,那樣就沒有效果。所以服法的問題我們要研究。

還有劑型的問題,原來我都用湯劑。我的一個學生,是一個真正的經方愛好者,不過他已經去世了,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做手術沒有成功,非常可惜。他原來是搞工科的,後來喜歡中醫就轉到中醫的隊伍中來。叫趙立波,河北人,他用經方,完全是按照張仲景的劑型。五苓散、當歸芍藥散就是散劑,他還去做了一個「方寸匕」。方寸大小的硬板子,讓人家每次就按照這個量挑一勺,他說這樣五苓散的效果要比五苓湯的效果好,當歸芍藥散要比當歸芍藥湯的效果好。後來我也覺得有道理,桂枝茯苓丸就要丸劑,現在我給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開方,他們臉上的痘痘很多,我經常推薦用桂枝茯苓丸,而且要自己做葯,打成粉用蜂蜜搓,搓了以後如兔屎大,每天吃幾粒,慢慢就好了。中藥裡面有好多劑型需要我們去研究,但是我感到非常難過的就是,有一次我問一個考中藥碩士的同學怎麼煎煮中藥,他說他們從來不會燒的。我說一個中醫院校的學生連中藥都不會煎的話,那是不合格的。你們會不會煎?最後還要做膏製藥,現在要冬季了,給你們的媽媽做一個溫經膏,是讓女人保持魅力的一個方子,有美容、美髮、美甲的作用。溫經湯,《金匱要略》的一張好方。如果你媽媽現在已經更年期了,嘴唇黯淡了,人也瘦了,你就應該幫她熬制溫經膏,要自己試啊。我們學校有一個經方研究會,同學們就自己煎藥,還有模擬煎藥室,現在還有模擬的診室和藥房。不實踐,你怎麼把經典的東西學好!

而且我要告訴大家經典並不難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條文,都是白描式的手法,很多東西比我們現在四個字的理論好記得多,老師寫的很多四個字的病機,表面上聽起來耳熟能詳,但細細想想什麼東西啊?不知道。你們想想看,你們都背下來了,怎麼去描述這種場景啊,說不出來的。但是張仲景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是可見的。黃連阿膠湯,主治什麼?「心中煩,不得卧」六個字,這個人什麼病他沒有講,只是這個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焦慮不安的狀態。所以黃連阿膠湯有除煩的作用,當然它引起的熱病,可能是晚期了,低燒不退,人消瘦,舌頭通紅,也可能是大便便血非常多,人煩躁不安。但是他把這個人勾畫出來了。大柴胡湯症,最典型,最客觀,「按之心下滿痛,此為實也,當下之,大柴胡湯主之」。臨床就這樣用,一點都不複雜,不要以為中醫的東西都這麼複雜。中醫的東西最容易,比西醫的東西容易得多。所以中醫為了不外傳,要保密!同學們要是要秘方,好,把《黃帝內經》背熟了,這就是秘訣。我把它說出來,就像很多魔術,其實很簡單。就像有一個化工企業,老是做不好某種材料,後來請了一個德國人來,那個德國專家就多攪和幾下,就解決問題了。但是你要懂得這個,是不容易的。中醫也是一樣,如果張仲景不把這些簡單的東西講出來,我們也不知道中醫會是什麼樣子。經方是前人流傳下來的,他違反了當時的規矩,第一個勇敢地把它記錄下來。所以現在我們也要破一破規矩,就是要把中醫非常實在的東西講出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規矩在哪裡,在《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的很多規矩很簡單,包括桂枝甘草湯,非常的質樸、形象,說「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講傷寒的老師都會講到這個問題,「其人叉手自冒心」非常形象地寫一個人抖得厲害,心慌得厲害,就用桂枝甘草湯,這些大部分是心血管疾病。桃核承氣湯,治療的是「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八個字把這個狀態描繪得非常清楚,你可以想一想,這個人首先有少腹症,兩少腹急結,腹硬,甚至疼痛,如果按壓的話有反跳痛,然後病人精神極度煩躁,不是精神病,就是煩躁。而且思維遲鈍,甚至是狂亂,他把這個描述出來了。所以我說經典是古樸的,簡略的,實在的,是不會騙人的。

古人這些東西本來是傳給子女的,是在家族中間傳的,都是非常真的東西,當然它不像現在我們可以細細地描述,那個時候惜墨如金,寫在書上的東西一般都比較簡略,所以經典的東西是不全的,是不完全表述,但它是真實的表述,可能只是把你身材婀娜多姿的樣子記錄下來,但是具體面孔怎麼樣沒有描述。這個就需要用我們的經驗和常識,用我們的實踐去反推,去復原。我們要把張仲景沒有說的東西復原出來,最後描述出一個完整的形象,這樣用經方就更對證。為什麼要有老師?老師就是有經驗的醫生,來幫你復原。炙甘草湯證是什麼樣的形象?桂枝甘草湯證又是什麼樣的形象?什麼樣的人?那些剛從戰場上下來疲憊不堪的將士,他們多次衝殺、多次流汗、饑寒交迫,他們衣衫襤褸,面如菜色,就像在地震中三四天不吃東西的人一樣。他們已經累得不得了,血糖極低,這個時候最好的是什麼?稀粥。所以張仲景那個時候已經備好了,軍人下來每人先一碗桂枝湯,強心溫陽,然後馬上一碗稀粥,讓他血糖能夠上來,肚子餓的時候只要吃粥,血糖就能上來,像餓昏過去的一些窮人,給他喂稀粥,一會兒血糖就上來了。所以現在糖尿病人不能喝粥就是這個道理,它糖化指數最高。疲憊不堪的戰士要溫服藥,要卧床休息,他們喝了以後渾身熱了,出汗了,第二天疲勞感消失了,重新上戰場。還有桂枝湯就是用在那些瘦瘦白白、弱不禁風的人,餓了很多天營養不良的這些人,效果最好。

炙甘草湯呢,桂枝、甘草加人蔘,麥冬加進去以後,研究出來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血糖很低了怎麼辦,用三十枚大棗,三十枚河南大棗煮出來的話,那是糖湯啊。另外還要酒,這個酒是米酒,又有姜,煎出來的炙甘草湯黏黏的、稠稠的,聞上去香香甜甜,它具有強心止血強壯的作用,吃了以後血止了,脈搏好了,心功能也好了,所以炙甘草湯又叫作復脈湯。你把這個人復原以後你就曉得怎麼樣用炙甘草湯,怎麼樣用桂枝湯了。炙甘草湯是給那些消瘦的,貧血的人用比較好。我現在用在腫瘤患者身上,腫瘤患者消瘦貧血,就用炙甘草湯。這樣用以後就清楚了。同學們你們要運用想像力,回歸歷史,跟張仲景出門診。大柴胡湯治什麼?可能是慶功宴上這個人大塊肉大碗酒吃多了,半夜胰腺炎發作,就用大柴胡湯。所以大柴胡湯治療胰腺炎百發百中。也可能膽石症急性發作,都有可能。所以要復原,這樣我們就可以拒絕中醫神秘化,我們搞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的,大家都聽得懂的。不要講那些陰陽五行生剋制化,浮泛籠統。當然不是說講陰陽五行不好,我是說青年學子要把重心放在技術性強的方葯、治證、劑量、劑型上面。從經典著手,回歸經典,拋棄那些神秘兮兮的理論。

中醫是自然科學,嚴格的講,我們所追尋的經方醫學是自然科學。搞經方就是要回歸醫學的樸實,不要搞玄乎其玄。這就是我們強調要回歸經典的原因。我們還要修正思路,回歸本源。為什麼中醫會被人家罵,被人家侮辱,被人家踐踏,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就是我們的思路變了。我們失去了本源,所以變得庸俗。最後你病也不能治了。我們中醫變成治已病了,你已病都不會治,連最起碼的中工都不會當,還當上工?現在有很多中醫的思路出了問題,看到失眠就想到合歡皮、夜交藤安神葯,看到了浮腫就想到了利水葯,看到了久病就想到氣虛要用補益葯,甚至感冒了,老想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想到肺氣虛,哪知道這個病人感冒是喉嚨通紅,扁桃體紅腫,突然高燒,還去用玉屏風散,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從理論上講,為什麼生病呢?「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沒錯,但是你沒想到「虛處受邪,其病質實」。生了病以後就是實證啊,這些東西古人給我們留下來,我們要通過讀經典,看一些經方家的醫案,才能把思路轉過來。張仲景看病不僅僅是看癥狀,雖然一些方證很簡單,你不要以為只是一些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自汗,煩、痞,你不要以為這些是癥狀,表面上它是癥狀,其實它是一類病,一個系統的病。「悸」是指循環系統,「咳」是指呼吸系統,「痞」是消化系統,「利」是指腸道的問題,「煩」是心理上的焦慮,「恍」是精神癥狀,一個字代表的是一大類疾病。像「往來寒熱」,你不要以為這是怕冷怕熱,往來寒熱是一大類疾病,是指好好壞壞,時發時止,對外界適應能力差都叫「往來寒熱」,甚至一些過敏性疾病,有節律的疾病都是屬於「往來寒熱」。「往來」嘛,來來往往。

所以我寫《張仲景五十味葯》時,把它大大地拓寬,現在的很多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那些好好壞壞,反覆發作的疾病都可以歸屬於「往來寒熱綜合征」。它是中國人民發現的,只是沒有把小柴胡湯的這些治證,規範以後寫入到綜合征的大字典里去。但是很多人認為經典就是要對證治療,錯了!我們這個方證的證,有的就是病,甚至把西醫的某幾種病和在一起,大柴胡湯證,「心下按之滿痛」,是一個很多疾病彙集過來的,是一個綜合征,我們都把它歸納為大柴胡湯證。有的還不僅僅是一類病,有的就是一種體質狀態。現在西醫考慮更多的是疾病,我們中醫還要考慮到人。我們從來不是專門看病的,我們是看有病的人。人最重要的一條信息就是有精神狀態,有思維特徵,有心理特徵,有社會屬性,這個在張仲景的書裡邊都有記載。

《傷寒論》很多方子里都有精神癥狀,「氣上沖」是桂枝一類的方證。氣上沖不是心跳的氣沖,更不是噯氣,是指人容易緊張驚恐。「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這是指人處在一種抑鬱狀態,白虎湯證的「煩渴」的「煩」是指狂躁不安的狀態。少陰「脈微細,但欲寐」,「但欲寐」是什麼?是一種精神萎靡的狀態。所以古人辨證都要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的。「其人如狂」不是嗎?「咽中如有炙臠」是半夏厚朴湯證,「咽中如有炙臠」是咽中其實沒有烤肉,只是一種感覺,這就把人的心理情況反映出來了。所以張仲景的東西是以人為本,和人的心理、精神狀態、心理特徵,甚至和人的社會地位都是相關的。黃芪桂枝五味湯治療血痹,血痹治療什麼人啊,是治療尊榮人的,就是社會地位高、養尊處優的人。所以在張仲景眼裡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病症,更是一個有病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整體觀。但是現在的教科書呢,講的都是西醫的一個病,然後分型,講來講去都是講病的,沒有講人。為什麼現在體質學說被大家重視?經典是講體質的,只不過《傷寒論》是講急性病的,急性病的過程中重證不重疾,直到《金匱要略》有失精家,濕家,尊榮人,強人,羸人等等……像這些思路我們要從經典里好好吸取。曰本的漢方比較重視腹診,還有我們現在比較強調舌診,其實這個不是看病,而是看體質。肚子大還是小,舌頭胖大還是瘦小,這都是一種體質狀態。同樣脈搏也是反映人體質的。瘦的人脈浮,因為皮下面就是骨頭,所以桂枝湯治療脈浮是瘦人用的。肥人脈沉,為什麼?手肉乎乎的,脈搏當然在裡頭了,所以一般胖人是脈沉的。這些都是和辨體質有關的,對於這個思路,我們一定要重視。

除了看經典,我們還要看一些經方家的書,後世醫家補充經典的一些醫案。這些醫案能讓我們大開眼界。我當時看一個傷寒家舒馳遠先生的醫案,讓我震驚。他是乾隆年間的江西名醫。這個醫家剛開始學醫很苦啊,不知道怎麼學,後來碰到了喻嘉言先生,喻嘉言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傷寒家、古方家,他的學生叫羅子尚,羅子尚介紹說你一定要看《尚論篇》,《尚論篇》是喻嘉言先生寫的一本傷寒論著作。他一看,大開眼界,從此就以《傷寒論》為中心,成為一個經方大家。舒馳遠先生有一個醫案我看了也是驚心動魄。他治療一個產婦,羊水破了,過了幾天,孩子下不來,很多葯都吃過了,補氣葯、養血葯,就是下不來,後來又請道士來做道場,又用符咒燒成灰讓她吃,最後都沒有效果。這個時候舒馳遠先生到了,他主張六經辨證,凡病皆辨六經,都用傷寒方。他跑過來一看,這個女人身體強壯,惡寒無汗項背強,病在太陽,用了一劑麻黃湯。喝完一身大汗,肚子餓了,又吃了粥,後來氣力就來了,這個小孩子一下子就出來了。我說怎麼從來沒見過醫生用麻黃湯治難產?還有一例是治療胎動不安的,胎動不安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啊?阿膠,苧麻根,桑寄生,那個時候都是這樣的。哪曉得這個舒老先生用的什麼啊?白虎湯!原來她有煩渴,大汗,白虎湯證在,就用白虎湯。還看到一個醫案是關於墮胎的,那個時候七十年代初期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很多人希望吃中藥把胎兒打下來,我用大量的活血葯給她,結果沒用。什麼三棱、莪術、紅娘子用上了,就是下不來。結果我看到舒老先生的說法,他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此乃天道,怎麼會生下來的?有邪,風寒之邪。有病有邪就用六經來分,在太陽,就用麻黃湯。有邪熱,屬陽明氣分,所以他用白虎湯來清熱。

看了以後大受啟發,馬上看他的一本小冊子,叫《六經定法》,現在已成為火神派的一個老祖宗。凡病都按照六經來。這本小書後來啟發了一個大家叫汪蓮石,是安徽的一個經方大家,當時在上海行醫,丁甘仁先生常來請教,汪蓮石先生說,你要看這本書,《六經定法》,丁甘仁先生也得到了啟發,所以他也成了一代大家。他治療濕溫病,陽熱證用衛氣營血辨證,陰寒證用六經辨證。所以附子乾薑他經常用在濕溫病上。我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那個時候我認為經方一定要加減,不加減就好像是迂腐,直到我看了曹穎輔的醫案。曹穎輔是經方大家,不過這個人在政治上是不合時宜的,已經光復了,他還拖了一條小辮子,因為他是末代舉人,清朝最後一代舉人。這個人性格非常剛烈,認中醫,認死理,他認為張仲景的東西就是好,因為他自己臨床是用經方的。他自己的毛病用,母親的毛病也用,用大黃牡丹湯治療傭人的闌尾炎,用皂莢丸治療媽媽的胸滿、痰多,在上海號稱「野郎中」,因為他用的都是經方,一味不更一味不改。當時慈善堂經常叫他去,因為他開的方便宜。他大膽呼籲,「仲景之法,今古咸宜」。他治療夏令的腹瀉,空洞無物,就用五苓散。章次公先生就用五苓散在上海治好了很多人。夏令受寒,桂枝湯、麻黃湯照用。曹老先生從來不加不減。所以這個就打破了我們說方劑一定要加減的神話。還有就是看到了范仲林先生的醫案,范仲林是四川的名中醫,善用六經辨證。他治療一個前列腺炎的患者,原來的醫生都是用清熱解毒、清熱利濕的方葯。結果老先生是用附子、乾薑、甘草,因為這個人精神萎靡,臉色晦暗,腰痛小腹冷,這是一個陰寒證,用四逆湯治療。沒有清熱葯,照樣把他治好。

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吳佩衡先生的醫案,他在五十年代治療一個十九歲的女青年,肺膿腫,大量的膿排不出來,而且已經是呼吸衰竭了。臉色發青,嘴唇烏紫,她去看的時候,脈搏非常微細,老先生馬上給她肉桂泡水服,這邊用大量的附子煎湯,用四逆湯,結果硬把她救過來了,第二天病人臉色好轉,吐出很多的膿痰,後來就慢慢恢復了。沒用什麼金蕎麥、魚腥草,就用附子、乾薑、甘草、肉桂,治療這個熱毒的病,這才叫中醫。那時候我才曉得,原來中醫的方是這麼開的。又看到胡希恕先生的書,他是著名的中醫大家,善用經方。劉渡舟先生說他去病房會診的時候,人家辨不清楚了,老先生一到,寥寥幾味葯,用下去,其效如神。馮世綸先生總結他的老師胡希恕先生的醫案,尤其是用大柴胡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原來支氣管哮喘總是歸為咳喘,都用麻杏石甘湯,定喘湯,小青龍湯,哪曉得這位老先生用大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他認為這種哮喘不是風寒,是氣滯血瘀。我看了很受啟發,我的太太也是支氣管哮喘,一用果然有效。現在很多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就是感覺到心下按之滿痛,而且嘴唇烏紫,因為供氧不足以後,肺循環不好,舌頭也暗,然後肚子脹,不能多吃,一吃肚子就脹得厲害,大便還不通,很多人還伴有食道反流。你們不要以為支氣管哮喘只是支氣管這個地方的毛病,全身都有問題的,這個人就是個氣滯血瘀的人,結果大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合用,很快癥狀就緩解了。我治癒了很多人,有的不用桂枝茯苓丸,我加小陷胸湯,也有效果,原來大柴胡湯不只是治療消化道的問題,還可以治療呼吸道的問題,關鍵就是要心下按之滿痛。原來治療感冒,我和你們一樣,就想到用板藍根,或者銀翹散,或者桑菊飲,沒有什麼大的效果,直到後來我看了山東著名老中醫劉惠民先生的醫案,他替毛澤東看病,57年毛澤東在山東開會的時候,受涼感冒,發燒不退,省委書記舒同,趕快請西醫給主席治病,但是西醫就是死活不敢治,後來請中醫,毛主席說中醫好嘛!很多中醫都是這樣子的,西醫沒有辦法了,才來找你治。治好了,就說是應該好的;治不好,就說你這個中醫沒有水平。中醫看的病都是西醫看不好的病。劉惠民先生看到毛澤東人高馬大,紅光滿面,正氣好,這種壯實之體,不用麻黃下不來,大青龍湯,厲害吧。大青龍湯下去以後,一汗而解。現在我們國家中管局推薦的治療流感的藥方,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兩三錢,十幾克怎麼解決問題啊!後來毛澤東再請劉惠民先生來,說劉老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吃中藥了,他說劉老的醫術好,說中醫好。其實應該叫經方好。毛澤東不在了,如果在的話,那經方就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了。

還有葛根湯,平淡之中見驚奇,在中國知名度不高,但是在曰本知名度很高。葛根湯不僅能治療感冒,還能夠提神,曰本一個著名的漢方家叫大冢敬節先生,晚年他還看病,看病的時候喝一種飲料,就是葛根湯。吃了葛根以後精神抖擻,很多曰本學生知道,要考試了,喝葛根湯,因為裡面有麻黃,有興奮作用。所以這個要告訴大家,體育選手比賽之前如果用了葛根湯,成績肯定上來。當年曰本兵在二戰的時候,就吃這個麻黃製劑,吃了以後嗷嗷亂叫,就開了飛機去撞美國的軍艦。我現在也用它來治病,一個老師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昏昏沉沉的,很受影響,調不過來,看著臉色發黃,發暗,鼻子經常塞,我就用了葛根湯,用了以後,馬上精神抖擻,白天興奮,晚上就呼呼大睡,從此進入良性循環。

炙甘草湯,我經常用來治療腫瘤,這個人已經是骨瘦如柴,我說好,我治不好你的病,但是我留得住你的人,這個腫瘤你說吃了葯以後把它縮小,我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我要留住你這個人,不讓你消瘦,不讓你胃口倒,我說你做到三條就行,第一,精神不垮。如果你自己放棄了,那沒辦法;第二,胃口不倒;第三,體重不減。做好三步,你就能和腫瘤和平共處,腫瘤也是你身上的一塊肉,你不要忌口到雞肉不吃,魚肉不吃,什麼都不吃,成天吃素,最後腫瘤細胞汲取營養的能力比你正常細胞強得多。你營養狀況下降它會瘋狂汲取你的營養,你不給它肉吃,它吃你的肉,你不吃葷,它就吸你的血,我說趕快不要忌口,紅燒肉,紅燒豬蹄……因為紅燒肉是飯桌上的炙甘草湯,紅燒肉有豬皮,就是阿膠嘛,然後要放桂、姜、糖、蔥、酒,燒出來以後一樣是炙甘草湯,一樣的價值。病人一聽,兩個眼睛瞳孔放大,為什麼?他想吃,但是大家都說忌口,中醫也說,西醫也提,一旦出了事,他就說我這個葯對,是你沒忌口。如果我們逃避風險,這樣治下去人沒了,還治什麼病。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思路轉過來。我們強調讀經典,用經方,就是在強調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這就是三基訓練。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金匱要略)

但是我這裡也要提示大家,思路要寬一點,不要只局限於《傷寒論》、《金匱要略》,你們要看經方家的書,還要收集整理。通過他們的實踐,來啟發我們的思路,這樣我們才能學得好經典。陸九芝先生說過,學《傷寒論》的時候好像很難,但是慢慢就容易了,但是你從後世分類方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所以經典要學啊。這樣我們才能做真正的中醫。我們學經典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要傳承經驗,如果經驗不傳承,臨床不去做,還搞什麼中醫啊!很多人認為中醫也像西醫一樣,是講理論的,其實中醫沒有什麼基礎臨床之分,凡是搞中醫就必須會看病。凡是搞科研、搞中醫教育、中醫管理的人,都要會臨床。臨床是中醫的一張通行證,是我們的護照。臨床就是我們的實驗室,為什麼說你們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傷寒、金匱搞得好?因為你們很早就有臨床,有病房。但是現在很多高校連診室都沒有,很多老師不去臨床,講什麼《傷寒論》、《金匱要略》啊!問題就出在我們的教學體制上。我們在臨床上能夠發現很多的東西,很多經驗,比如說同學們臉上痘痘非常多,可以用桂枝茯苓丸,這個適合於瘡起比較飽滿,硬結。同時這個人經常腿冷,下肢皮膚粗,大便乾結,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打瞌睡,這個是有瘀血。但是還有一種,他的臉像個菠蘿,坑坑窪窪,有疤痕形成,有囊泡,就要用防風通聖散。再有一種女孩子膚色發暗,胖胖的,月經又不來,老是往後拖,也不容易出汗,動作也比較遲緩,經常打瞌睡,沒有精神,用葛根湯!還有一種美女,嘴唇通紅,咽喉通紅,臉上有很多痘痘,裡面還有膿,月經一來更厲害,舌苔黃,有點口氣,眼睛有神,汗多,臉上油多,用荊棘連翹湯。這些方子有的是後世方,但是都有經方的影子。這些方子我們通過臨床實踐以後,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堅定了我們的臨床信心。

提到中醫的經驗醫學,那是不得了的。西醫是實驗醫學,中醫是經驗醫學。西醫講循證醫學,中醫是隨證醫學。張仲景講過「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我們是隨證的醫學。他們是在老鼠身上試出來的醫學,我們是從人身上試出來的。他們從微觀入手,我們從宏觀入手。兩方面我們都可以,不要以為我們做了中醫以後就自卑了,我們靠的是經驗,經驗有什麼不好啊?治理國家也是這樣的,治國政體是不能隨便試驗的,我們一搞多黨制就麻煩了,國家就變樣了,我們國家在政治改革上非常慎重。治人也是一樣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找你開方的機會也就這麼一次,你要是隨便試的話,是要貽誤病人的病情的。為什麼我們在出診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全神貫注,就是因為病人把生命都交給你了。所以要靠經驗,要靠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所以我現在呼籲大家要多臨床。我總是說同學們要先給自己看病,小病自己吃藥,再下來,你爸爸媽媽的病你治,他們是肯定願意讓你治的,然後親戚朋友、同學。很多同學學完經方以後就能給其他同學看病了,給南大的、南師大的,都很有效。還有的同學聽完三黃瀉心湯以後,就跟父親講:「把人蔘停掉。你的體質,三黃瀉心湯主之!你血壓高、血脂高、滿臉油光,還經常有痘痘,應該吃大黃、黃連、黃芩。」他爸爸人蔘不吃了,冬蟲夏草不吃了,開始吃三黃,結果血壓下降了,肚子也小了,人也變輕鬆了,口也不臭了,後來他爸爸打電話說「你打了多少次電話,就這個電話最有用。」

很多人第一次嘗到了當名醫的感覺,然後他就堅持下去,逐漸積累經驗。學校一定要為他們創造有利條件,要開設模擬診室,模擬藥房,這樣才能培養出好中醫。所以你們現在提倡讀經典、讀經方不是一般的讀書活動,而是一次積極的引導,是一次思路的調整,也是一次學術視野的開拓。所以你們第一臨床醫學院的黨政領導有眼光,研究生會有眼光,這是積極的引導,因為現在正是振興經方的時候,也是我們經方走向正軌的時候。只有引導年輕的中醫關注經典,關注醫學基本功的訓練,關注科學精神的弘揚,關注中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才是我們倡導讀經典、用經方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希望大家學好經方,讀好經典,人人都成名中醫,因為沒有名的中醫是沒有價值的。就像拿破崙說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當名中醫就要學經典,因為名中醫說過中醫必讀的書:《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謝謝大家!



健康之家

中醫治療高血壓有什麼好的偏方?

高血壓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關注微信公眾號「神黃中醫智庫」,回復「三高」,了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中醫預防和治療方法。

中醫要成才,必須讀經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傳統救急良藥紫金錠即將失傳
男子每天喝白酒一斤,得了酒渣鼻開始潰爛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熟讀經典,做優秀中醫的必要條件!
經典為何要重讀?
中醫經典必讀:人體的精氣神是怎樣的?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文學經典?
傳承中醫的橋樑:中醫經典不可替代!
必須要讀經典的12個理由
錢理群: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周末推薦」讀中醫經典要有選擇
不得不讀的十大古籍,經典中的經典!
學佛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中醫經典必背:醫學三字經,你還記得多少?
經典語錄: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
經典語錄:我最需要的就是,你需要我
讀經典,學經典,寫經典:讓你文章靚起來
弘道讀經會帶您讀一部用俚語寫成的經典
經典語句: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
日本早稻田大學收錄中醫古籍,傳承中醫要先讀經典
你就是我的修鍊,惟願我能修成正果_經典語錄
錢理群:為什麼要閱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