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原本能擁有五大謀士團隊,可惜後來只剩一個諸葛亮,可惜可嘆
在漢末風雲中,雖然劉備一直在顛沛流離,可是有點眼光和見識的人,從來不會小瞧劉備,都認為劉備乃人中龍鳳,曹操曾和劉備青梅煮酒的時候說過「天下英雄唯吾與使君爾」,而袁紹也是一直在提防劉備,劉表也是將劉備丟到新野這塊前線防備曹操,也未嘗沒有提防的意思;陶謙更是知道自己後代不爭氣,鬥不過在徐州狂刷人氣的劉備,為了留個後,直接把徐州交給了劉備。
其實更喜歡于和偉的劉備,演出了那份厚黑,那份梟雄之姿
頂著劉皇叔的名頭還是挺好用的,像徐州的超級富商糜家就舉家族產業支持劉備,基本去哪別人都是客客氣氣的招待,無論是曹操、袁紹、陶謙、劉表等等都好吃好喝的招待,擱別人,誰鳥你。
當然,劉皇叔的名頭還有一個吸引力,就是對那些忠於漢室的人,如趙雲等;好了,廢話說了一大堆,進入主題,劉皇叔手上的前前後後加起來的五大謀士都是誰,有何能耐,為何最後只剩諸葛亮一人。
看了老版的劉備,真會覺得劉備一無是處,江山都是哭出來的
劉備的第一個頂級謀士,當屬徐庶,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人物,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三國演義》中因對史書的誤解錯將其名改為單(shan)福),本是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被同黨救出後改名徐庶(之後魏國史書《魏略》中為徐庶作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學於儒家學舍。後中州兵起,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新版徐庶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讚。
都說劉備是擁有了諸葛亮才擁有了後世的基業,其實不然,應該是說是擁有了徐庶,才知道有諸葛亮,雖然不知道是有意還是故意,但是總的看起來,似乎大部分荊州士族對劉皇叔蠻有好感的,也看得出來劉皇叔名頭有多好用。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上篇文章還說劉皇叔草根起家,那是以現代人眼光看待,越往古走,當時的人對皇室中人越看重,這就是劉備的無形資產)。
老版徐庶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建興六年(太和二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連曹操都要將徐庶搶過去,連諸葛亮都感嘆徐庶官至郡守太低,可見都非常認可徐庶的才能,猜想徐庶之所以官職不高,也許是曹魏忌憚徐庶,也許是覺得徐庶輕易拋棄劉備是不忠之人,也許是徐庶個人不想為曹魏出力吧,不得而知。
更喜歡老版的徐庶
徐庶總共跟劉備了7年。
諸葛亮:「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
新版諸葛亮是帥
劉備的第二個謀士,乃是諸葛亮了。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祖籍琅琊諸縣(今諸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可是老版諸葛亮演的才是真的好
諸葛亮的《隆中對》勾勒了劉備集團最有可能的未來謀劃圖,使得劉備集團有了奮鬥的目標,光這一點就能將諸葛亮抬到蜀國第一,三國頂級謀士行列了。
不管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話了也好,還是被後世認為被過份抬高也罷,都無法掩蓋一點的就是,在徐庶離開劉備後,是諸葛亮扛起了劉備集團,無論是作為外交家拜訪東吳聯合抗曹,還是攻佔荊州作為立身之所,而後圖謀西川,北上漢中,都是諸葛亮的謀劃;作為三國最晚成型的軍事集團,一度超越吳國,甚至有可能打敗魏國;奈何孫權謀劃荊州,並大敗劉皇叔的傾國復仇大軍,損了關羽張飛兩員超級猛將,導致蜀國幾無大將可用,蜀國斷不至落得七出祁山、姜維九進中原悲壯之舉。
看看唐國強這哭周瑜這一段
關鍵諸葛亮還他喵的真的像妖不像人,雖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沒那麼神,但也絕對不弱,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這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唐朝之時羅貫中的爺爺都還沒出生。
諸葛亮真正最拿手的是搞政治搞經濟,還精通軍事、科技發明,還是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文學家,雖然對道學並不是真的能借東風,燃燈續命,但是也是精通天文地理通曉陰陽,尤其是對奇門遁甲八卦之數更是翹楚。
看看這晚年一幕,是真演技啊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劉備的第三個頂級謀士,當屬鳳雛龐統。
新版龐統,是真的演出了龐統的丑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當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卧龍,司馬德操為水鏡。徐庶曾對劉備說,卧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老版龐統好歹也看的過去,關鍵那份精明演出來了
可以說,具體謀劃西川,最主要的就是龐統,當時諸葛亮被留在荊州和關羽共同看守荊州(謀劃西川是諸葛亮提出的大藍圖,龐統是謀劃西川的具體實施者)。可惜,一切按照龐統所謀劃的進行,可是這位荊楚頂級謀士,卻英年早逝,實乃可惜,這也是註定劉備無法統一天下的告誡吧。
劉備的第四個頂級謀士,法正。
新版法正感覺像個忠厚老好人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
老版的法正有那種雖精明,但瑕疵必報的性格,演出來了
法正在時,是劉備集團的謀主,有人問為何謀主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你覺得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要高於荀彧?兩者不同也,諸葛亮更擅長堂堂正正之師(這也是為何不聽魏延的兵出子午谷),當時諸葛亮的主要作用也寫得很清楚「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而陪伴劉備出征的軍師則是法正了。
都知道黃忠斬夏侯淵一戰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南渡沔水,於定軍山、興勢山山麓紮營,與率軍前來的夏侯淵部對峙。當時夏侯淵駐守南線據點走馬谷,張郃駐守東線據點廣石。法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將萬餘精兵分作十隊,趁夜輪番進攻廣石。張郃率親兵搏戰,雖然沒有丟失據點,但也抵擋不住劉備軍的輪番攻擊,於是向夏侯淵要求增援。
夏侯淵將精兵分撥一半去支援張郃,自己繼續固守南線。隨後劉備派兵偷襲走馬谷,放火燒毀了曹軍陣地前的防衛工事鹿角,夏侯淵親自率四百軍士出營救火、修補鹿角。此時,法正看準時機,見夏侯淵正處於劣勢,提議全力進攻夏侯淵,劉備於是命黃忠居高臨下從後方擂鼓突襲,夏侯淵猝不及被黃忠斬殺,曹軍潰敗。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還是如何,諸葛亮助劉備奪取荊州,龐統助劉備奪取西川,而漢中卻是法正獻計奪取,一人一塊地。
可惜也是死的早,年僅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隨後追謚他為翼侯,賜其子法邈爵為關內侯。
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兩人同為劉備股肱(《先主傳》云: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雖然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雙方始終能以公事大義為重,諸葛亮總理後方政務,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征討,出謀劃策。互相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取長補短。後來劉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群臣大多進諫,皆不聽從。
章武二年(222年),蜀、吳因關羽之死而爆發的彝陵大戰,蜀軍戰敗,退回白帝。諸葛亮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第五個頂級謀士,應該說是半隻腳邁進了劉備集團的圈子,可惜另一半卻被砍了,這個人就是張松。
感覺新版張松還可以,個頭不高,其貌也平凡
張松(?-212年),字子喬。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老版三國里的張松,額,還是新版的看的順眼,還是要一點顏值吧
張松的能力沒有完全凸顯,但是能從須臾之間看透曹操,這份觀察力;能憑記憶力將西川地圖詳細描繪出來,還能標註,這份記憶力和分析能力。有觀察力,有分析力,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還不能成為頂級謀士?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漢末風雲被忽略的一枚牛人,差點就能成就兩國爭雄,可惜英年早逝
※北宋的滅亡源於一場農民起義,佔據半壁江山,北宋元氣大傷
※三國里的宿命之戰!兒時兩兄弟,竟然生死相決,影響整個後世歷史
※擁有「王佐之能」的周瑜究竟怎麼死的?反正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TAG:黑白歷史 |
※如果這五位謀士都在,劉備或許真的能一統天下,可惜只剩諸葛亮了
※劉備手下的五大謀士,至少有三人不比諸葛亮差,可惜都命不長
※蜀國不能只知道有諸葛亮,還有這幾個重要謀士也功不可沒
※他是三國最不要臉的「謀士」,曹操曾想多次讓他死但都無可奈何
※三國這個諸侯很有潛力,手下武將謀士一大堆,可最後卻選擇了自殺
※司馬懿只能算他徒弟!這位曹操謀士才是膽子大活得長,最後還善終
※項羽為何可憐得從始至終只有范增一位謀士?因為他中一個人的陰謀太深!
※三國時期這個諸侯很有潛力,手下武將謀士一大堆,可最後卻選擇了自殺
※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比他差太多,他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
※比諸葛亮更厲害的謀士,若他出山輔佐劉備,蜀國很可能統一天下
※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司馬懿,居然是他!
※這個謀士如果願意幫曹操,曹操就能提早統一天下,是真的嗎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謀士,諸葛亮只能排最後了,他排第一誰有爭議?
※諸葛亮乃是第一謀士,但是跟此人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
※曹操身邊的兩大謀士,第一個死的太可惜!
※曹操的兩個重臣,均不輸諸葛亮,到底誰是第一謀士?
※此人是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還聰明,如果曹操聽他早就統一了!
※此人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比他差太多,他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
※他是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還聰明,如果曹操聽他的話早就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