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大米鎘含量如何?南師附中學生和科學家一起研究找答案
市售大米鎘含量如何?南師附中學生和科學家一起研究找答案
新浪網2016-12-07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謝鵬 記者 蔣慶寅 黃艷)南京市面上銷售的大米鎘含量如何?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參加「中學生紫金科學探究計劃」的高中生們對南京市場的70份樣本,最終的結論是沒有超標。過去一年,他們跟隨中科院南京分院的導師一起做研究,開展「科教融合」新模式。12月7日下午,「中學生「紫金」科學探究計劃彙報答辯會暨第二期簽約儀式」在南師附中舉辦。
取70份樣本做研究,中學生測鎘含量
陶天童、姜天行、劉子易三名高中生,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指導老師王玉軍研究員的指導下,對南京農貿市場中所售賣大米的鎘含量進行了調查。他們的課題是「南京市售大米鎘含量調查」。學生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在南京11個區取了70份樣本做研究,實驗結果有1份樣品鎘含量超標,但是在誤差範圍內。王玉軍告訴記者,研究顯示,樣本米的鎘含量都是合格的。學生們目前正在撰寫調查報告,提出建議,他們希望把這份報告交給相關監管部門。陶天童說,「有些地方建議加強市場的監管,有些提出一些風險評估。」
王玉軍研究員告訴記者,他指導的這三位中學生,從去年開始,每周六下午到研究所來和導師做研究。「他們先跟著導師和研究生一起做我們研究所的課題,然後再選擇自己的課題進行研究。」王玉軍說,這三名學生都非常有科學精神,非常嚴謹。導師對他們進行安全培訓,思路引導,也有研究生和他們一起進行研究。
近一年,21名高中生做出七個科研項目
「中學生『紫金』科學探究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發起,由中科院南京分院與南師附中聯合開展的一項針對「科教融合」新模式的具有探索和示範意義的項目。這是中科院系統首次有組織的面向中學生開放該院一流科研平台,組織一流科研人員指導中學生提前參與科研工作,體驗完整的科研過程,在培養中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科學素養的同時,普及科學知識,服務於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同時,藉助中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挖掘更多立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學生,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科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從2015年12月9日正式啟動,截至2016年10月底,在接近一年的時間裡,來自南師附中「科學菁英班」的21名高一、高二的學生依託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地理與湖泊所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3個野外科研台站的科研資源,在國家優秀青年基金、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得主王玉軍研究員領銜的一批優秀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分別獨立完成了南京地理與湖泊所的「利用給水廠廢棄泥控制湖泊內源磷污染」和「天目湖沙河水庫富營養化狀態評估」項目,南京地質與古生物所的「與華南埃迪卡拉紀 DOUNCE 事件相關的高解析度旋迴地層研究」項目,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陽活動對南京地區氣象變化的影響」項目,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氯黴素類抗生素/基因污染土壤洗脫修復研究」「紫金山土壤細菌群落垂直分布研究」「南京市售大米鎘含量調查」共計7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參與了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納米銀粒子在我國主要類型土壤中的遷移過程與環境效應」的研究。每個科研小組都完成了一部科研論文。部分同學撰寫了期刊論文正在修改投稿中,包括2篇SCI文章和3篇中文核心。
參加本次科學探究活動的同學表示,通過該活動讓他們詳細了解了什麼是科研、搞科研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在採樣、做實驗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對待科研的嚴謹、執著的精神讓大家受益匪淺。同時,在思維方式、動手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效果也十分顯著。
本月底,第二期「中學生紫金科學探究計劃」將正式啟動,結合導師給出的課題選拔學生,那麼什麼樣的學生導師最青睞呢?王玉軍說,他最看重的是孩子的興趣以及嚴謹的態度。
(編輯 王鵬)
※北理工-昆士蘭新能源材料探索與研究雙邊論壇成功召開
※人文旅行作家劉勇借新書推廣山西深度游
※讓變通為人生獨闢蹊徑
※外交官眼中的湖南文化:獨具特色的傳承與創新
※遺傳密碼,人類只讀懂了3%
TAG:新浪網 |
※東華大學師生與中外科學家共話「科學與人生」
※科學家如何參與科學決策?
※南極現罕見龍鱗狀冰面,科學家冒險逗留研究
※大開腦洞:科學家採訪科學家
※科學家對「笑」的研究
※科學家如何吐槽《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問題?
※化學獎會在華人科學家中產生嗎?
※科學家康熙為何不願給大清帶來科學
※科學家的日常:北極科學家扮北極熊研究麝香牛
※科學家直播—遺傳學家馬潤林探討生命與健康的秘密
※錢學森與人體科學:一個科學家的丹道氣功研究
※為什麼科學家喜歡研究太陽
※旅美科學家計劃在皖建設生物醫學研究項目
※為了研究,科學家邀請民眾抽大麻
※科學家破解海豚語言,將有助於科學家同外星人溝通的研究
※《環球科學》專訪倫敦大學學院計算神經科學家李兆平
※科學家研究蚊子為何愛叮人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與面向科學家的科學傳播
※日本筑波大學華人科學家張振亞談科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