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禦寒養生,安穩過冬
禦寒保暖
先護手臉
冬季經常有寒潮侵襲。根據國家氣象局規定,因受北方系統性冷空氣侵襲,致使當地日平均氣溫在24小時內急劇降溫10℃或以上,或48個小時內降溫12℃或以上,同時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時,稱為寒潮。寒潮發生時會造成持續的氣溫驟降,並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給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1
寒潮對健康影響很大
寒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造成人體凍傷和失溫,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產生不利影響。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嬰幼兒、孕產婦等脆弱人群,最易受到寒潮的影響。此外,我國南方地區由於冬季沒有集中供暖,寒潮來襲時很容易發生凍傷、凍死事件。
雖然人體對於寒冷環境有一定的自身調節功能,但若超出自身調節範圍,就會產生健康影響,例如呼吸、心率減慢,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反射消失,昏迷等,不及時採取救治措施甚至會造成死亡。
2
要掌握寒潮應對策略
我國南方地區很多人沒有採取室內保暖措施,容易出現凍傷,甚至凍死事件。寒潮來臨時人們應關注天氣預報,及時購置衣物及保暖用品用具,相關機構也應宣傳防護知識。北方地區雖然有室內供暖,但氣溫驟降時人們也應進一步加強保暖防護,同時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極寒地區居民應關注天氣預報,注意室內和自身保暖,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寒潮對於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影響更大。在寒潮到來前,應加強對脆弱人群的科普宣傳,讓大家了解寒潮風險相關知識,提高脆弱人群的自我防護意識。寒潮期間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有公共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可撥打公共衛生熱線電話「12320」。
當氣溫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室外工作者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在外工作。大風天要關好門窗,加固室外搭建物,防止高空墜物造成人身傷害;脆弱人群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煉,減少外出;體力勞動者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採用煤氣或天然氣供暖的家庭要注意避免煤氣中毒;同時每天關注天氣預報和極端寒冷天氣預警等信息,以便及時應對天氣變化。
寒冬多風濕
預防重細節
寒冬來臨,氣溫驟降,天氣陰冷而潮濕,風濕病患者劇增。王奶奶不久前早上晨練沒及時添衣,類風濕病又複發了,周身關節肌肉疼痛不已前來就診。風濕病是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中醫稱風濕病為痹病。風濕病對患者造成的危害很大,既要了解其發病原因,還要注重生活細節。
風寒濕皆可致病
預防不當,感受風寒
《素問·痹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天氣變化,氣溫下降,未及時添加衣物,特別是寒風刺骨依然薄衣短裙的美女,肚臍、腰腹、美腿外露,風寒濕邪乘虛入內,風寒濕等邪氣阻塞經絡和關節,不通則引發關節腫脹疼痛,久之多患風濕類疾病。中醫認為風濕病是一種感受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引發的疾病。風氣較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是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環境不佳,寒濕入侵
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或生活,寒濕入侵;或勞累過度、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亦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有統計表明,上述因素中以寒冷和潮濕誘發者占絕大多數。寒冷、潮濕是誘發風濕病的重要因素。各種環境因素導致機體內環境平衡失調,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增多,引起炎性反應,誘發風濕;長期工作緊張勞累亦為誘發風濕的重要因素,因為人體在長期緊張狀態之下會出現內分泌功能失調,各種代謝產物對風濕病的發病和演變產生影響。
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常遭風吹雨淋,經常冒雨涉水,騎摩托車等不備擋風衣物,久坐潮濕地或涼地,濕地睡覺或吹電扇、空調,疲勞和大汗時吹空調、電扇,大汗時洗澡、游泳,洗頭洗澡後不及時穿戴擦乾,這些均可導致寒濕之邪侵入,形成各種疼痛癥候。汗後機體毛孔大開,極易受涼受濕,寒濕之氣入內,阻礙氣血運行,導致肌肉關節疼痛等癥候。此外經常貪食冷飲冷食,內傷脾胃,濕邪內生,均可致風濕病。
體質虛弱,感受寒濕
中老年人、病後、產後和平時不注意鍛煉的人,體質相對虛弱,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感受風寒濕邪。中醫重視營衛氣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禦邪氣侵入身體,體虛之人營衛不和,邪氣則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導致風濕病的原因之一。體虛者五臟亦虛弱,特別是肝腎虛弱之人易患風濕病,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極易出現筋骨疼痛等病症。
生活小節是預防重點
添加衣物注重保暖
寒冬時節,注意及時添加衣物,避免風寒濕等外邪侵襲。特別是寒性體質的朋友,平時就怕冷、怕風,手足冰冷,天氣寒冷必須及時添加衣物,外出穿戴嚴實,最好帶帽子、口罩、手套,避免寒濕入侵;盡量不穿短衣短褲,少穿裙服等。產婦尤其要做好產後保暖,避免受涼,以免發生產後風濕病。
忌食生冷少用涼水
盡量不吃冷食、冷飲、冷水果,少用冷水洗臉、洗手、洗澡等,中老年人盡量少冬泳。避免寒濕傷及脾胃、內臟和機體陽氣,內臟受傷或機體陽氣不足,導致寒濕、痰濁與瘀血之邪內生,這些病理性產物,所導致風濕病大多呈慢性進行性發展,久久難愈。
擇時鍛煉必待日光
經常鍛煉可提高體質,但寒冬季節最佳鍛煉時間為上午9時~11時,下午3時~5時,於天氣晴朗、太陽高照時進行,早晚寒冷之時盡量少外出。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跳保健體操、做廣播體操等有氧運動,並注意多曬太陽,補充身體的陽氣。
重點護足「日踮晚泡」
人的腳部不能受涼,因為腳部脂肪少,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臟腑不適乃至風濕病。寒冬季節一定要注意腳部鍛煉和暖足。白天可隨時踮腳,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以不疲勞為度,注意循序漸進。睡前用蘇梗(30g)、桂枝(30g)、生薑(10g)湯(煮開5分鐘)泡腳、泡手30分鐘,有散寒除濕,溫通經絡。擦乾後用雙手對雙腳腳底進行揉、拍、打,效果更好。
要養脾胃腸
先健脾化濕
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是寒濕。「濕氣通於脾」,脾、胃、腸關係密切,人體五臟六腑之中最易受傷的臟腑是脾胃腸,尤其是脾。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外界濕熱,人體脾為濕困,外濕內濕相結,使脾氣不能正常運行而致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失調,出現腹脹、腹痛、泄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症,所以中醫非常注重脾胃腸的保健。
脾與胃同居中焦,同為後天之本;結構上以膜相連,構成表裡關係;生理上相互聯繫,病理上相互影響;功能上胃主管受納和腐熟水谷,脾主管食物精華的運化和吸收、水濕廢物的運化和排泄;關係上脾與胃共同完成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肌肉筋脈的營養供給。脾胃與腸的關係同樣十分密切,飲食入胃,經過胃的初步消化變成食糜,食糜下移於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泄瀉的病機是脾虛濕盛,泄瀉的病位是脾胃與大小腸,脾傷吸收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的功能減弱,是造成泄瀉的主要原因。因此易泄瀉者特別要防濕,居住和衣著不能貪涼。
秋冬歷來為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期,也是脾胃消化和吸收營養的大好季節,脾虛濕盛明顯者可多吃一些黃豆、扁豆、赤小豆、生山藥、白朮、党參、薏仁、茯苓等健脾益胃、補氣利濕的食物和藥物。若舌苔黃燥、口乾口苦、小便混濁灼熱、咽乾咽痛、眼睛紅腫、模糊不清,為濕熱實火內蘊,平時大便不稀薄者,可適量服用龍膽瀉肝丸或清肺抑火丸,飯後服,服用期間飲食清淡,忌葷腥,並以少次、少量、少服為宜。黃連、黃芩、冬瓜、西瓜、西瓜皮都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濕熱阻滯嚴重者,可單獨選用其中一種泡飲或水煎服。大便稀用黃連,大便干用黃芩。
脾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為陰邪,濕邪進入人體最傷脾陽,脾陽的虛損更有利於濕邪的入侵。外濕對脾功能的影響較大,如果外界濕氣重,外濕可使脾胃之濕越積越多,當「脾虛濕勝」嚴重時,要及時就醫。
胃在受納飲食之後,還需要通過脾的作用,把富有營養的津液輸送到身體各部分,把水濕排出體外。消化系統中胃只是一個給養倉庫,真正要「行其津液」,主要靠「脾主運化」的功能,因此健脾化濕是脾胃腸保健的基礎。
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杜宗豪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曠惠桃
陝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 李艷君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改善醫療服務 · 我們在行動|湘潭市中心醫院:給患者最需要的關愛
※生命最後旅程,誰來給予他們溫暖與尊重?
※改善醫療服務 · 我們在行動|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堅守大醫精誠 服務人民健康
※竟有QQ群教人自殺!不嚴查嚴辦還了得?
※一字之差,三七養生,土三七傷肝
TAG:健康報 |
※「大寒」話養生,安暖度冬日!
※大雪養生,今日必知
※今日小雪 小雪節氣養生攻略
※冬季養生 避寒就溫歙陽護陰
※今日寒露,習俗及養生!
※今日冬至,送你養生大全
※一月養生計劃:「小寒」最冷,「大寒」回春
※今日穀雨:祛濕健脾、喝春茶,最全穀雨養生攻略!
※今日小暑,趁熱好養生
※今日立秋,道家養生旺運全攻略,立秋養好生,冬天不生病!
※春季晝夜溫差大 倒春寒如何養生
※節氣養生|今日大雪,記住4原則,吃對這些東西,保你一冬健康~
※大寒丨養生有章法,養藏須得宜,安暖度冬日
※冬至養生小知識,讓你健康過冬季!
※今日雨水,養生需防寒祛濕調脾胃
※今日小寒,養生做好這些,春節前不生病!
※【時令養生】今日大寒
※春節養生七日行,健康過大年!
※節氣養生|今日雨水,春捂防寒、調養脾胃、對抗春燥,養生做這些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