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秦朝就有高速公路了
| 歷史 | 真相 | 揭秘 | 神奇 |
用碎片化的細節撬開你所不知道的各類震驚雷人的歷史真相事件
在溝壑滿布的黃土高原和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上,辟600公里「秦直道」備八百里加急行軍所需,其標準相當於現在的二級公路,這是堪與長城比肩的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蹟!
高速公路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早習以為常,甚至F1的超高規格路面也並不稀奇。但是如果時間倒退兩千多年,回到定鼎初期的秦朝,高速公路無異於痴人說夢。不過,在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條堪比肩長城的工程奇蹟。這就是被譽為「古代的高速公路」的秦直道。
通向塞外的利劍
如果說長城是一面阻擋匈奴進攻的盾牌,那麼秦直道就是插入匈奴腹地的利劍。
公元前214年的一天,一封來自邊塞、含有「西北斥逐匈奴」字樣的加急戰報被送進了秦宮始皇帝的案頭——負責抵禦匈奴的大將蒙恬大獲全勝。
這是始皇帝33年,距他統一六國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在這一年,秦始皇頒布了包括發配奴隸攻取陸梁,設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等許多政令,但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像這封戰報一樣讓他「龍顏大悅」。於是,他連夜又向蒙恬下了一道命令:將收復的河套地區,從榆中黃河以東,設置四十四個縣。
勝利並沒有沖昏秦始皇的頭腦,他很清楚當時已經「扣弦甲士四十萬」的匈奴騎兵的威力——即使在吞併六國期間,他也從來沒有忽視過西北的邊防。於是,他補充了一道命令:「使蒙恬渡河取高闋、陽山、北假中,築亭隘以逐戎人。」蒙恬就此領取了修築長城的任務,也就是這個時候,蒙恬修建了九原城(今包頭市麻池古城)。
公元前212年,長城修築到了尾聲。但僅有長城是不夠的。當時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擾,秦始皇曾徵用30萬大軍戍邊,而如此規模的軍隊駐紮其糧草消耗是驚人的。有人統計,僅糧草一項每月就需12000斤以上,這還不包括軍械、甲胄等其他軍用物資的運輸。
於是,秦始皇又有了一個新的設想:一旦來自北邊求糧的告急信抵達咸陽,他可以用三天的時間籌集物資,然後用三天三夜的時間將這些物資直接送到邊防,這就需要在咸陽與九原之間,修建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在當時,就連修建一條普通的鄉間公路都可謂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但這條路竟然修在溝壑滿布的黃土高原和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上,備八百里加急的行軍所需,其標準相當於一條現在的二級公路!
不過,秦始皇的強權最終實現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世界物流史上的奇蹟由此誕生。現代人也許無法想像當時的艱辛,其修建竟要耗費30萬人力,並由秦朝大將蒙恬親自率領耗時兩年半才告完成。
建成後的秦直道成為打通中原和塞北的一條大動脈,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歷次與匈奴的激烈戰爭中,中央王朝的後勤保障都是重中之重,成千上萬噸的軍需物資都要靠這條大動脈的運輸才能完成,從而保障戰爭的勝利和中央王朝的鞏固。可以說秦直道不僅是世界上公路建築工程領域的奇蹟,也是物流發展史上的奇蹟。
秦直道的建成,徹底解決了令秦始皇頭痛的後勤保障問題。但是真正讓直道大顯神威的卻是在漢代和唐代。
西漢元封元年10月,漢武帝曾親率18萬騎兵浩浩蕩蕩沿直道北上,出擊捲土重來的匈奴;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十萬唐軍北征,沿直道北上抗擊突厥。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秦直道對維護中原王朝的安全,曾經起過不容忽視的作用。
而在更多的動亂年月里,阻擋北方騎兵的長城卻一次次地被游牧騎兵越過,直道也成了南下的游牧騎兵的進攻通道。直道途經的鄂爾多斯高原以及河套地區千百年來都是民族對峙、戰爭搏殺的場所,長城沿線、直道南北,留下了多少民族戰爭的人文悲劇和歷史創傷!
物流史上的奇蹟
能夠在軍情緊急之時,運送大批的物資到前線從而保證前線士兵的需要,這當然是一個奇蹟。但是奇蹟不只這些,在和平時期,直道的運輸潛力又有了更大的發揮。
漢宣帝時,匈奴勢力逐漸減弱,遂有與漢朝講和的想法。於是昭君出塞的悲壯一幕便在歷史上上演。據史載,昭君出塞時走的就是這條秦直道。與漢武帝浩浩蕩蕩的征西大軍不同,這次秦直道主要發揮了和平的使命。然而這次的運輸任務也並不輕省,而且它還標誌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歷史就是這樣,當軍用設施一旦轉為民用,其潛能將會以更大的限度發揮出來,並惠及後代子孫。隨著王昭君出使塞外,秦直道也開始由最初的軍事要道轉變為民用商道。北方的牛羊和中原的器物、絲綢往來其間,不但促進了南北的貿易往來,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密切了各個民族間的情感。此後秦直道沿線成為商賈雲集,貿易往來不斷的繁華會所,這樣的繁榮一直延續到唐代。
王昭君出塞之時,除卻大批的護送人員和宮女隨從,為匈奴貴族準備的各類奢侈用品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這就對道路的工程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從修築秦直道時開挖的土方量上,還是從路面夯實的厚度上來說,秦直道也都是一個奇蹟。
王子今在《秦直道的歷史文化觀照》中對秦直道的土方量算了筆帳:「據最保守的數字估算,秦直道大略長度600 公里,平均寬度50 米,夯土路基厚50 厘米,秦直道的夯土土方量大約1500 萬立方米,按照漢代算術書《九章算術》中的比率,取土工程量大約2000 萬立方米。就是說,秦直道工程取用和移動的土方,如果堆築成高1 米、寬1 米的土牆,可以繞地球半圈。」
把夯土量換算成取土量的方法有必要交代一下。王子今用的是《九章算術-商功》里的演算法:「穿地四,為壤五,為堅三,為墟四。」這話的意思,簡單說,就是挖四立方的坑,可出五立方的土,能夯三立方的牆或路基。王子今算的不是取出的虛土,而是挖掉的方量,即挖四立方土可築三立方路基,四分之三的比例,那麼夯1500萬立方路基就需要挖掉2000萬立方的土。
這演算法只是大概其,沒有人實測過道路長度和平均夯土厚度,他在談歷史文化的文章里算土方量,只不過是個過場,烘托一下秦直道的工程浩大。事實上,秦直道的長度不止600公里,有人用GPS測過,直線距離632公里,所以很多人認為秦直道全長700多公里是差不多的。平均寬度50米,這有些寬了,甘泉山主峰往東的樑上,二十多米就算寬的了,富縣張家灣鄉葫蘆河南岸山上保存最好,也不過三四十米,內蒙東勝城梁段,直道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修起來不費事,寬度也沒超過50米。王子今的演算法,長度不夠,寬度增加,姑且相信它差不多吧。
修築奇蹟的背後是秦直道那巨大的運輸潛力。王昭君後,隨著漢和匈奴長時期和平相處的到來,運輸在秦直道上的物資成倍的增長。秦直道也理所當然地成,沿線人民與外界往來和物資運輸的生命線。
歷史蕭條的背後
然而,隨著北方局勢的穩定,秦直道也走進了其蕭條時期。清代,北方的蒙古部落完全歸附,塞北已無兵可用。再加上清王朝前期,清朝曾對直道沿線人民進行過大規模的屠殺,致使沿線人丁逐漸稀少。氣候的變化和傳染病的流行隨即爆發,剩下的人也都紛紛逃離,曾經人聲鼎沸的鬧市,如今變得是「千里無雞鳴。」
卸下歷史的鉛華,秦直道已不復當年的風采,從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梁五帝村)到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在綿延700公里的沿線上,至今已沒有一處完整的遺迹。所到之處人煙稀少、儘是荒蕪。
在這蕭條景象的背後,我想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歷史滄桑背後的精神。是那種克服困難、創造奇蹟的精神一直在影響著修建秦直道的子孫們。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
↓
鄰家小妹 微信號: heqiang97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簡介: 【嶺家小妹】只為尋找綠色、原生態植物為成份的健康食品。需要雲南純天然特色,三七粉、精油皂、手工黑糖...... 請加我 |
※歷朝歷代中,哪個朝代最愛過節?
※古代升遷次數最多的官員:一生升遷了28次
※這本小說被抄襲篡改,被當成兵法,被當成反書,卻流傳海外譯成多國版本
※袁天罡再牛隻能推人事,而他的叔叔卻能通天意
TAG:微歷史 |
※印度高速公路上許多人停車哄搶地上的魚,原來是天上「下魚」了
※原來南紅的價值高在那!
※原來我未來老公身邊有這麼多「鶯鶯燕燕」在纏繞
※大批馴鹿突然出現在公路上逼停過往車輛,原來原因這麼簡單!
※中國海軍高速發展新艦不停下水 原來已解決這一難題
※走在路邊,隨手就能摘到寶貝的地方,原來在這裡
※原來高跟鞋是這麼穿的,原來這麼多年都穿錯了!
※在日本上路開車原來是這樣的
※汪星人居然看起來有地中海,原來這就是聰明絕頂!
※原來高跟鞋還可以這麼穿,第四張笑死我了
※原來汪星人也有這麼不高興的時候?
※原來高跟鞋是這麼穿的,第四張笑死我了
※我國在太空也能「加油」了,原來是這麼做到的
※原來楊紫那麼早就盯上秦俊傑了,難怪張一山蒙圈了
※不在午睡就在逗逼,段子界新星西班牙人原來這麼萌
※騎車的人多了,才發現原來「沒有路」
※原來,血壓升高還有這個原因……
※原來「郭敬明和韓寒」居然是從晉朝延續而來的千年緣分
※原來高跟鞋是這麼穿的,第四張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