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溫暖依舊的「故都的秋」
十一月的北京城,已是晚秋與初冬相交的時節,金桂飄香雁南飛,層林盡染秋滿園,應該說是四九城最美的時候。但是今年卻與往年不同,濃重的霧霾幾乎佔據了北京的整個秋天,終日不見藍天,老爺兒躲在厚厚的霧霾裡面,看起來就像個慘白慘白的磁碟子,一點生氣都沒有,與秋高氣爽,天高雲淡那些形容秋景的好詞兒,是一點都不沾邊兒。偶爾有那麼幾個好天兒,也是稍縱即逝,還沒來得及多深吸幾口氣,就又迷霧重重了。雖然如此,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對北京秋天的喜愛,至少在我的心裡,這秋,依然是天朗氣清,陽光燦爛的。
每到這個季節,我也就閑不住了,四九城漫無目的的瞎逛。大街小巷,胡同旮旯兒,不管走到哪兒,眼中的一切必定都是被銀杏的葉子點綴的金燦燦的。在胡同口兒,在院門前,或是不經意的抬頭,或是漫不經心的回眸一瞥,就會發現,我已經被一大團的金黃顏色籠罩著了,那金色暖洋洋的,即便是沒有太陽,也會從心裡往外透出一股暖意來。偶爾飄落的幾片葉子,像一把把小傘,從樹梢的高處輕輕飄落,悄無聲息的飄過院牆,滑過門樓,落在斑駁殘缺的門墩兒旁,落在被歲月打磨的光亮如鏡的石階上,落在石榴樹下的魚缸裡面。
我不曾有過老北京的記憶,但是我卻想要從眼前,這已經變得不太完整的胡同兒里,尋找到老北京舊時的影子。在我現有的印象當中,胡同里的秋,一切都應該是溫暖的,就如同那團金黃的顏色,在這個已經漸漸變冷的季節里,還能帶給我入冬前最後的一絲暖意。在老爺兒下山以前,總會有一片暖暖的陽光,斜插著穿過院門口的那棵老樹,那陽光,隨即便被樹枝分割成無數條細細的金線,而那金線又會帶上幾片樹葉或是枝幹的影子,慢慢爬上影壁牆,爬上窗戶,繪成一幅美麗的剪影畫。慢慢的,這些金線便會越爬越高,越伸越長,而那些圖畫也會越畫越高越來越小。直到所有的陽光都爬上牆頭,爬過屋脊,爬過院里最高的那個樹梢的時候,那扇剛剛被畫過圖畫的窗戶裡面,便會點起一盞橘紅色的燈,透過窗棱,射進院子,那就會是又一幅影子的圖畫。
北京人歷來重視秋天,從立秋開始,貼秋膘就是頭一步,天福號的醬肘子,月盛齋的醬牛肉,豐澤園的烤饅頭,這在過去,那都是年節都不見得吃得著的搶手貨。說起吃,不光是暖暖的回憶,就連胃裡都是暖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大概也是現在的季節,每逢體育課,老師就會把我們帶出學校,在馬路上圍著學校跑大圈。那時的學校對面,是一排鐵皮做的棚子,每一個棚子裡面就是一個賣小吃的攤位。我們幾位男生總是跑在隊伍的最後面,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就會跑到對面的小吃攤兒,買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炒肝兒,四五個人分著吃,每人也就能吃一小口而已,嘴角都還沒來得及擦,卻發現體育老師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在我們身後了,得,每人罰跑兩圈。現如今,北京已經見不到那種街邊的小吃攤兒了,曾經的鐵皮棚子也已經變成了CBD的高樓大廈,但是那味道,那溫暖,卻讓我記了很多年,也回味了很多年。
一提起吃,就有說不完的話。小時候,經常去的就是隆福寺,大柵欄,手裡捏著大人給的僅有的兩塊錢,這兒看看那兒轉轉,流著哈喇子就是捨不得花,主要是沒錢,想吃的又太多,根本拿不定主意。現在錢是有了,可是小吃卻沒了。頭些年有個東華門夜市,後來又有個王府井小吃街,我去過兩次就再也不去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根本就不是那個味兒,蒙人,我就不信了,一個滿嘴川普的四川廚子,他能做出個正宗的北京味兒來。我倒不是排外,我只是認為那些地方特色的玩意兒,就得當地人做才地道,才有那風土的滋味兒。就像北京人他要開個四川麻辣火鍋店,估計生意也不會太好。
還有一種能暖到心裡的吃食,確切的說是吃法兒,只有在每年的十月以後才能享受到,我指的是農曆。在十月初一,老北京有兩個很重要的儀式要在這天舉行。首先是要燒包袱,民間叫寒衣節,與清明,中元並稱三大鬼節,這是個祭奠先人,給祖先送寒衣的日子。用紙包一個包裹,就像現在快遞包的一樣,找一個十字路口燒給那邊的親人,所以也叫燒包裹。中國人最講究孝道,天兒冷了,就不能讓那邊的親人凍著。給先人送完寒衣以後,活著的人就該開始忙活另一個重要的儀式了——暖爐會,也要在十月初一這一天進行。民諺有「二月初一撇火,十月初一升火」之說。所謂「暖爐會」就是在升火之日,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撮一頓,互祝三冬平安,過去人們把初一這天看作是三冬伊始,是個很重要的日子。據說「暖爐會」最早從宋朝就已經盛行,一直延續到民國,這在過去的老北京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升火之日」就是天兒冷了,要生火取暖了,該點爐子了。在我的記憶里,老北京入冬以後唯一的取暖方式就生爐子,我還真沒見過誰家裡盤過火炕的,也許是我見識少吧。過去的老爐子我沒見過,據說那是一種沒有煙囪的,現在帶煙囪的那種叫「洋爐子」。棕色的鑄鐵爐身,一米來高,洋鐵皮捲成的煙囪,連著爐台上的煙道。煙囪筆直向上,一節接一節,在快接近房頂的時候再拐一個直角的彎,從緊挨著房檐下的窗戶捅出去。爐台四四方方的,上面有一個大的爐圈和一個圓圓的小蓋兒,爐圈是為坐不同尺寸的鍋用的,而小圓蓋兒打開便是紅炎炎的爐火。小的時候,這火爐子卻也會成了我的玩具之一,潑一點水在爐台上,哧喇一聲,水滴便會在上面跳起舞來,隨即化作幾縷蒸汽,熱騰騰的撲在臉上。
大多時候,我們會把一些食物放在爐台上面烤著吃,比如饅頭,或整個或切片,順序擺好,便搬個小凳兒坐在爐邊守著,生怕烤糊了,直至兩面烤成金黃入口酥脆才好。紅薯就不能在檯面上烤了,這時要打開爐子下面掏爐灰用的小門,把紅薯扔進去,埋在熾熱的爐灰裡面,還不時的彎著腰,用火鉤子鉤幾下爐底,再看著灶堂兒里星星落下的那些未燃盡的煤渣,蓋在了紅薯的上面,才會放心的關上小門,靜靜地等待那一幸福時刻的來臨。等時間到了,用火鉤子把紅薯鉤出來,根本顧不上紅薯燙手,一把抓在手裡,一邊用嘴吹,一邊左右手來回的倒著,並順勢把紅薯輕輕掰開一條縫兒,一團熱氣便帶著一股香甜的味道撲面而來,金燦燦的紅薯瓤閃著油亮亮的光,此時根本不能大口吃,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抿著,還要不時的吸溜幾口氣,冷卻一下嘴裡的火熱,根本不用嚼直接吞進肚裡,馬上就回感覺到一股熱流,從嗓子眼兒一下子就暖到了心坎兒里去了。
自打我家從平房搬進了樓房以後,冬天就再也不用為生爐子發愁了,屋子裡也不再那麼烏煙瘴氣了,但是我卻很少再能體會到那種暖到心裡的感覺了。當胡同兒遇見晚秋,就如同兩個好久不見的朋友,來時無聲無息,走時卻是一步一回頭的戀戀不捨。胡同兒遇到晚秋,那種久違了的暖似乎又回到了我的心裡,不只是那暖的色彩,暖的味道,還有那暖的回憶,正在從我記憶的最深處,噴薄而出,在這秋風瑟瑟的季節里,給了我久違的甜蜜。(圖文/向東向北)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奇聞:伊朗男人結婚容易離婚難,「一夫多妻」的日子好過嗎?
※整個兒阿拉伯地區最受歡迎的民間運動是什麼?——沖沙!
※扎耶德清真寺獨具阿拉伯風格的「防彈玻璃」,內鑲施華洛世奇水晶
※「廟妓」,賣身寺院的」神的侍女」,印度教里最臭名昭著的惡習!
※讓誤闖之人驚魂未定!3000多隻牛頭骨供奉的原始宗教祭祀聖地
TAG:X旅行 |
※滄桑偏臉城——金溝舊事
※何 松:滇西的古詩舊事
※城市故事 百花潭舊事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松桃蓼皋舊事的聲色會影,鄉愁深處的黑白印象
※東北王——張大帥府上的塵封舊事,梅蘭芳都去了!
※【冷暖人生】長安舊事
※《城南舊事》之秀貞
※還珠舊事重提,爾康你和紫薇怎麼了?
※《城南舊事》插畫
※漳州古城舊事:講古
※繪畫-林海音《城南舊事》美麗的小城,回憶!
※水杉舊事
※明朝深街聽微雨:尋常巷陌里的廣陵舊事
※『錦瑟』鄉村舊事
※突然消失的樓蘭古城再「現身」?揭秘千年古國的神秘舊事
※梨園舊事——真實的梅蘭芳
※老澡堂的舊事
※【城北舊事】藍天白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