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死後世界,竟與佛學重逢!
靈魂是人類探討的永恆話題,人們在乎生前的世界,同樣也好奇自己死後是否會有一個靈魂繼續下一段歷程。然而死亡是一種非常個體化的體驗,「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死後即使靈魂不滅,死者也無法再借口言說,把自己的體驗告訴給活著的人,而活著的人,又如何可能用感官接收到?乃至即使接收到了(譬如通過被託夢、走陰等方式),願不願意相信,如何讓第三人相信等等,又構成了另外的重重障礙。
於是乎,從古至今,陰陽懸隔,生死兩茫茫。如同佛經中描述眾生的存在狀態:「各各不相知」。
不過,改變了21世紀的量子力學,正試圖突破這一生死體驗的障礙。
量子力學預見「靈魂」 的存在?
來自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位在德國慕尼黑馬克思普朗克物理學研究所等著名機構的許多有名物理研究人員,都宣稱量子力學預見了一些生命死後世界的情況,他們斷言人類擁有靈魂、身體二元性,這是次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規律的延伸。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波粒二象性」認為:基本微觀粒子(如:光子或電子)同時擁有粒子性與波動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在已經被顛覆的經典力學裡,研究對象總是被明確區分為「純」粒子和「純」波動。前者組成了我們常說的「物質」,後者的典型例子則是光波。這種將二者截然分割的舊時代理論,在根本上導致了傳統科學與宗教的對立、唯物與唯心的長期激戰,也無法解釋很多「超自然」的現象,甚至乾脆給予漠視或斷然否定。
而波粒二象性解決了這個「純」粒子和「純」波動的困擾。2015年3月10日,科學家們藉助實驗捕獲了光的粒子與波同時存在的場景(下圖)。
那麼將這一理論用於研究人死後的世界,物理學家宣稱此概念可以延伸到身體靈魂二分法理論:身體是「粒子」(物質),而靈魂是「波」(能量、波動)。
前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物理學研究所負責人Hans-Peter Dürr博士認為,正如粒子的資料儲存在波的形態上一樣,大腦是有形的「磁碟片」,可以儲存我們活著時參與過的各種經歷、體驗的資料,這些資料會再「上傳」到精神量子(靈魂)領域。
這樣類推下去,當人類的身體(或稱「物理硬碟」)消失,人類的意識(或稱「電腦里的資料」)仍然存在,粒化為波,當下一次輪迴轉世時,波又體現為粒子(物質)的特性。
Dürr說「我們所知道的世界,這裡和現在,都只是可理解的物質層面而已,在這已知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窮的真實世界。這表示我們現在存在的世界,早已被死後的世界所涵蓋包圍著。就算身體死了,靈魂仍存在於精神量子領域,因此,我們是不朽的。」
這一說法與佛法早在兩千年前就揭示過的唯識理論不期而重合了。佛法中所說的人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藏識,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阿賴耶識像個大倉庫,能含藏人生生世世善惡作為、意念生滅的所有種子、所有資料,故亦稱種子識。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佛法的基本因果理論由此而建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如同中國民間所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時候一到,一切皆報。因為,阿賴耶識都完全客觀(無心)地記錄在案,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欺心例外。這多麼像上面科學家所說的電腦中儲存的資料啊。
阿賴耶識,是人一切意識中,作用之最強者,故又稱為稱為識主,是宇宙萬有之本,佛法把阿賴耶識稱為「主人翁」,認為相對於肉體而言,那才是更真實的我們自己。阿賴耶識一定程度上就類似於西方基督教所言的「靈魂」,只不過佛法認為阿賴耶識也在不斷遷流變化,而非一個常住不滅的存在。
世俗世界往往認為,人一死後一了百了。就像電腦硬碟一樣,把資料全部刪除,就成為了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空白盤。但其實,這只是抑制住了有相之物「粒」的特徵,其「波」的特性並沒有消失,而是隱藏起來了。因此,即使電腦中的文件被徹底刪除之後,通過適當的手段文件仍能恢復。
這是什麼原理呢?因為文件儲存在硬碟某些扇區上並可以顯示出來,是在文件分配表中記下了其開始和結束的地址。刪除文件時只是將文件分配表中的內容刪掉了,而硬碟的這些扇區信息其實並沒有變動。恢復軟體就是通過恢復文件分配表中的信息,找到文件的起始地址,然後重新恢復文件並顯示。
因此,人死了,其善惡作為、個性習氣和喜惡(業力)並沒有消失,只是儲存在阿賴耶識這個無法形容的「大扇區」里隱藏起來了而已,當人再度轉世,遇到類似的眾生、緣分、境界際遇(如同文件分配表中的信息被再度找到),過往的一切善惡際遇、愛恨恩仇情緒又會重新顯相,從而往往會發生與前世相類似的意念、情緒、行為的重演以及繼續。
死亡其實是一種幻覺
如同佛法指出「常住真心不生不滅」一樣,Dürr博士在科學界大膽說出了「我們是不朽的。」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的羅伯特-蘭札教授也指出,死亡並非我們所認為的生命終結,生物中心理論認為,人們所知曉的死亡,其實只是人體意識的一種幻覺,人雖死但並未消失。
「生命創造了宇宙,暗示著個人意識確定了宇宙中物體的外型和尺寸。」蘭札稱,當一個人看到藍色天空,眼睛看到的是藍色,但是大腦細胞可以改變,將所傳遞的天空顏色信息改為綠色、紅色或其他,同一片天空,在色盲等特殊狀態個體的眼中就是另外一回事。
蘭札指出,因此死亡,也並非存在於任何真實感官的不變意識,每個人所理解的死亡其實都有不同的版本,而人類生命死亡過程,猶如多元宇宙中花卉綻放和凋謝的四季循環,幻變不止。
未來人類可能通過量子復活重生?
從2.2萬年前最早的火化壁畫開始,人類一直沒科學地證實過人死後去了哪兒,但是許多神學方面的研究給出了答案。物理學家凱瑟琳-弗里茲在一項研究中指出,未來人類可能通過量子復活重新生活在遙遠的未來,這個想法的主旨是無限的時間,以量子概率上的一切皆有可能理論為依據之一。我們可能在未來的地球上出現,好像我們從來沒有消失過一樣。
怎麼覺得這個物理理論和神學方面的來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物理學家凱瑟琳-弗里茲的量子復活體驗理論,還有一個依據是來自玻爾茲曼大腦理論:一種不可思議的虛無自我意識可以在太空中「漂浮」。
玻爾茲曼是奧地利近代最偉大的物理科學家之一。他提出:如果已知的低熵(熵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態宇宙是來源於熵的漲落,那漲落中也應該會出現許多低熵的自我意識,比如一個個孤單的大腦、宇宙的觀察者。這種孤單的大腦就被命名為波爾茲曼大腦。
「利用這個技巧我們可以實現量子復活」,凱瑟琳-弗里茲提出的量子復活可以適用於所有人,對於每個人而言在宇宙的壽命內都有無限的時間。
聽上去其實並不陌生,佛法中揭示的輪迴轉世中的有所成就者,那些有宿命通的人,可記憶前七世、十四世、廿一世……,最高級的阿羅漢們可記憶到八萬大劫前後生之事。這被稱為無「隔陰之迷」。而圓滿佛果的如來的記憶和佛眼的遠見,更是無始無終,不可言傳。
而我們普通凡夫,其實早已實現了凱瑟琳-弗里茲的量子復活,而且一直在量子復活(輪迴)中,只是懵懵懂懂、渾渾噩噩,沒有葆有前世記憶而已(或者說,由於分段生死和隔陰之迷,記憶資料存儲在阿賴耶識中,無法自在地提取出來參照)。
那令無數科學家著迷費解的波爾茲曼大腦,也似乎不陌生咧——只是不要認為這個低熵(低混亂程度)的神奇大腦、宇宙觀察者很孤單,萬一那種境界就是類似於佛法中所言禪定或涅槃一樣的至樂「享受」呢?
佛陀在經中說「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何其不可思議境界,觀察宇宙大千世界,就像在觀察手中的一顆葯果子一樣自在,這境界是凡夫無法與共的,所以佛陀降生時指天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也許,這孤單還是無可言說之「尊」呢!
朱清時院士:量子力學和佛學相互交融
導讀:
曾幾何時,「意識」被科學拒之門外,而如今量子科學卻發現意識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不但規避不了,而且可能反而是最基礎的因素。今天帶您一起看一看當今人類科學中的最新成就~~量子力學和人類智慧中最古老的思想~~佛學相互交融時那種不約而同的驚嘆。
朱清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綠色化學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湯普遜紀念獎。
今天講的題目是《量子意識——現代科學與佛學的匯合處》。
我們這代人都知道一句老話,叫做:「科學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是自然科學發展到今天,發現意識是怎樣都規避不了的,而且意識在自然科學理論中,反而可能是最基礎的。如果大家聽懂了,可能就會知道自然科學最終應該會和佛學殊途同歸。
2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
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1態疊加與坍縮
量子力學的第一個詭異現象叫做態疊加原理和坍縮。
為了解釋量子力學觀念,我先說說普通人的日常經驗。一般人認為客觀物體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比如說,我的女兒現在在客廳裡面,或者說我的女兒現在不在客廳裡面,兩者必居其一。
女兒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廳里嗎?
但在量子力學裡就不一樣了。量子力學就像說你的女兒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你要去看這個女兒在不在,你就實施了觀察的動作。你一觀察,這個女兒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她就從原來的,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的唯一的狀態了。
所以量子力學怪就怪在這兒: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
那有人就會說了:你這是詭辯,你怎麼知道電子不觀察它的時候,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呢?
好,這就是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很多實驗確證的事情,其中一個最著名最重要的實驗,就是干涉實驗證實>>>>
電子同時在兩處
電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沒有確定的狀態。所以這件事是量子力學最詭異的事情。懂了這個,就懂了量子力學最詭異的東西,而且隨後我們就能來證明: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2單體的疊加態:薛定諤的貓
剛才說的是量子力學第一個詭異之點,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詭異之點往下推論,能夠推出什麼結果。最後結果會使大家認識到,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物質世界和意識不可分開。
這個實驗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提出的,被稱為「薛定諤的貓」。
既死又活的疊加態貓
現在我來說薛定諤的實驗是什麼: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後把這個盒子接到一個裝置上,這個裝置包含一個原子核和一個毒氣設施。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發生衰變,衰變的時候就會發射出一個粒子來,這個粒子一發出來就會觸發毒氣設施,毒氣一觸發就會殺死這隻貓,就是說貓也處於這種既死又活的迭加狀態。這是他想像中的一個實驗。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物理學家一個個都驚呆了,原來以為只有微觀世界才有這種態疊加,就是狀態不確定,既處於這個狀態,又不處於這個狀態。現在宏觀世界也一樣了,貓不就是這樣嗎?有一隻既死又活的貓。
這與我們的經驗嚴重違背。這個實驗實際上就是「女兒在客廳里,女兒不在客廳里」變了個樣子說出來。這個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既死又活是同時存在的,量子力學就認為兩者同時存在。
那麼怎麼可能既死又活同時存在呢?人不能想像這種狀態,於是大家就把這個實驗進一步討論下去。
從不確定到確定可避免意識參與嗎?
196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維格納想了一個新的辦法,他說:我讓個朋友戴著防毒面具也和貓一起呆在那個盒子裡面去,我躲在門外,對我來說,這貓是死是活我不知道,貓是既死又活。事後我問在毒氣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貓是死是活?朋友肯定會回答,貓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不會說是半死不活的。
他這個說法一出來大家就發現,問題在哪兒呢?一個人和貓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的系統中去,它的波函數就坍縮了,貓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也就是說貓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識參與,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狀態了。
維格納總結道,當朋友的意識被包含在整個系統中的時候,疊加態就不適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門外,箱子里的波函數還是因為朋友的觀測而不斷地被觸動,因此只有活貓或者死貓兩個純態的可能。
維格納認為,意識可以作用於外部世界,使波函數坍縮是不足為奇的。,確實只能這樣認為。因為外部世界的變化可以引起我們意識的改變。
大家想過沒有,牛頓第三定律說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們的意識能夠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改變,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對吧?人的意識就是受外界客觀世界的影響改變了,隨時都在變化。那為什麼客觀世界就能改變意識,意識就不能改變客觀世界呢?
他就說意識是能夠改變客觀世界的,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就是使不確定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這樣來影響的。
所以波函數,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
測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識
自然科學總是自詡為最客觀、最不能容忍主觀意識的,現在量子力學發展到這個地步,居然發現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了。
因為量子力學是我們客觀物質世界最基礎的理論。剛才說過了,二十世紀人類技術進展都跟量子力學有關,而且量子力學經過了最精確的實驗驗證。
量子力學的基礎就是:從不確定的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一定要有意識參與。這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成就。
到這一步,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詭異已經有所了解了,詭異的基礎實際上是: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
這點很像在佛學中,一個念頭一下子使物質世界產生出來了,這樣的概念。物質世界產生出來實際上是從不確定一下子變成確定的,這兩者很類似。
剛才講了量子力學兩個詭異之點,詭異之點到最後就達到了物質世界離不開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意識才使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發生這樣的坍縮,也就是變化。
3多體的疊加態:量子糾纏
現在再來講量子力學第三個詭異之點,這個和前面講的狀態有關,是它們的直接結論,叫做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與「薛定諤的貓」是類似的,只不過「薛定諤的貓」講的是同一個東西處於不同的狀態的疊加,量子糾纏講的是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東西它們都處於不同的狀態的疊加,它們彼此之間一定有明確的關係。這就是量子糾纏。
糾纏態的手套
比方,我們從北京買了一雙手套,把手套中的一隻寄到香港,另一隻寄到華盛頓,那麼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還是右手戴的?
誰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開一看,是左手的,那華盛頓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為手套是左右配對的,這是個規則。一旦寄出去了,寄的過程中不確定,但是一個人只要觀測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另一個人不用觀測就知道了。這就是糾纏的一個例子。
大家會認為,你看沒看它沒關係,它早就確定了。但量子力學大量實驗證明,如果把同一個量子體系分開成幾個部分,在未檢測之前,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部分的準確狀態;如果你檢測出其中之一的狀態,在這瞬間其他部分立即調整自己的狀態與之相應。
這樣的量子體系的狀態叫做「糾纏態」。就好比這個手套在寄出以後,在還沒被觀測之前,它是不是確定呢?肯定不確定。只有在你確定了其中某一個的狀態,另一個的狀態立刻就變化了,也變得確定起來了。這種關聯就叫作量子糾纏。
大家也許很難理解這個糾纏,說實話,這個已經超出了我們人類的理解能力的範圍之外,你只能去試圖想他、接受他,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客觀經驗已經不符了。
量子隱形傳輸——瞬間傳輸的未來
這個例子還說明糾纏的一個重要特點:糾纏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會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傳遞。這一點很重要,後面要用到。
這種糾纏的例子大家還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糾纏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於大家的觀念都認為一個事物永遠都有個確定的狀態,但是量子力學發現微觀世界的事物,在還沒被觀察之前沒有明確的狀態。
大家記住量子糾纏就是對於多個微觀物體,在被觀察之後,它們的狀態會從不確定到確定,作一個有關聯的突變。量子糾纏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工具了,這個工具可以用來傳輸東西、傳輸信息。
我先來說,非量子力學的經典物理學的信息傳輸。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書,或者任何信息,她想傳輸到一位男士手上去,這個男士在紐約,兩個人根本看不見。
經典物理學的傳輸方式是女士拿掃描儀來掃描這本書,掃描之後通過網路系統,把信號傳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列印出來,這就是經典信號傳輸了。
但經典信號傳輸有個大缺點,就是不完全。因為一本書在掃描時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這本書的顏色、紙張的厚度、紙張的原子分子結構那就傳不過去,傳的只是照相的圖像,這就是經典物理學的信號傳輸。
量子信號傳輸就完全不同了。量子信號的傳輸利用量子糾纏態。
如果這位女士與男士離得很遠,一個在火星上,一個在地球上,他們可以用量子糾纏來傳輸信息。如果女士在A點,她有光子A;男士在B點,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處於糾纏態,對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給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馬上得到。如果把這本書的全部信息作用於A光子,那麼B光子也馬上得到。
這就是量子隱形傳輸中,最後的B點得到的是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信息。
經典物理傳輸後所複製出來的,只是紙上圖像的信息,沒有複製任何「實體」本身。而量子隱形傳輸卻是從「實體」得到完整的信息,從而複製出了「實體」本身,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量子態!
這個工作現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領先的是歐洲國家,然後就是中國。
中科大有個年輕教授叫潘建偉,他做這個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這個量子隱性傳輸能夠實現,就使得人類有這種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個東西的全部信息傳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間就傳播了。
現在傳播的是某個東西的全部信息,總有一天能實現把一個人的全部信息傳遞到火星上去,然後在那個地方用原子組裝出來,不就變成傳輸了一個人了嗎?這個超遠距離隱性傳輸,就類似於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幻想。
(註:不是幻想,這就是中國剛發射的量子衛星原理)
我講這個,主要想讓大家理解並記住,如果兩個地方的物質處於糾纏態,從糾纏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間傳遞到糾纏的另一方去,這種傳輸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是瞬間傳播的。這是量子力學第三個詭異的地方。
3意識是量子物理現象
意識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你面前出現了一朵花,這時有兩種可能的狀態:
一個沒有任何分別心的人,「對境無心」,看花不是花,此時他的意識處於自由的狀態,他沒看到花是不是紅的,好不好看,他看它並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動念頭。
這種境界在唐代張拙的詩中寫道「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未經測試的電子&未生念頭的意識
這個自由狀態與剛才所說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怎麼可以比較起來呢?就是電子這些東西,在你沒有測量的時候,它處處都存在,也處處不存在,一旦你測量,電子就有個固定狀態出來了。
意識也是這樣,如果你看到這朵花,一下子動念頭了,動念頭實質上就是作了測量。
你用鼻子作了測量發現是香的,你眼睛進行測量發現是紅色的而且美麗,你動意念去測量它,發現它很令人愉快。
於是這些測量的結果,也就是念頭的結果,一下子使你產生了進一步的念頭:這是一朵玫瑰花,就認出它來了。
人意識的發動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產生念頭。這時候念頭產生出來了,實質是通過測量得出的幾個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這時意識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個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頭產生了「客觀」,念頭就是測量,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
說得更深一步,《楞嚴經》講「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是什麼意思呢?
整個物質世界的產生,實際上在意識形成之初,宇宙本體本來是清凈本然的,一旦動了念頭想去看它了,這念頭就是一種測量,一下子就使這個「清凈本然」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這樣就生成為物質世界了。《楞嚴經》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識和測量的關係說出來了。
佛學和自然科學最終會在山頂匯合嗎?
有很多人習慣說佛學是迷信,我說不,佛學不是迷信,佛學研究的東西和自然科學不同,是宇宙的另一方面,就是意識。
佛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像爬喜馬拉山一樣,一個從北坡往上爬,一個從南坡往上爬,總有一天兩者要會合的。
1科學和佛學認識真理的方法
科學研究的是物質,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設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也就是物質和意識必須要截然分開。
佛學研究的東西是意識,佛學反而認為主觀和客觀、物質和意識不能分開,就是「心物一元」的道理。
大家要接受佛學不是迷信,必須要了解佛學為什麼能夠發現真理,而不是胡思亂想呢?
認識真理的不同方法
首先自然科學(以後簡稱科學)的方法,科學界有定論,是邏輯推理加實驗。邏輯推理是亞里士多德時代的形式邏輯,實驗是培根的科學歸納法的基礎。還有個大前提,就是剛才說過的,假設客觀物質世界和主觀意識能截然分開。
佛學的方法跟科學完全不同,佛學的方法不做實驗,不作推理。佛學通過提高人的認知能力來認識更深刻的真理。>>>>
提高認知能力的方法——禪定
佛學怎樣去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呢?
用的辦法就是禪定,禪定讓自己的大腦和全部身心細胞處於高度安靜的狀態。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像超導體一樣,一下子你的思維和你的意識就會變得比過去強大得多,通過禪定提高之後的直覺,即是更高智慧的開啟。
如果搞自然科學的人用自己的重複性原則加之於佛學,那就完了,佛學不可重複。
一個人能夠認知的東西,另一個愚鈍的人一定要提高了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夠認知,所以是不可重複的。就這個意義上說,很多人不理解佛學的方法,把佛學斥之為迷信。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碰撞
下面我們再來比較一下,佛學和量子力學對物質和意識測量之間關係的闡述。
量子物理嚴格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基本粒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是沒有確定的狀態的。
佛學中的意識是:意識的本體是「一念不生」的境界,處於這種境界的人,面對所有事物都對境無心,這時意識處於不確定狀態,不住相。如來的法身其實不在任何具體的空間,不住相,又存在於任何地方;不在某處又存在於任何一處。人的意念也是不住相,沒有任何具體的色相。
在量子物理中,這種沒有確定的狀態,一被觀測,也就是人的意識一參與,基本粒子的波函數就開始坍縮了,電子就會出現在個確定的位置,就出現某種客觀實在,所以客觀實在產生於意識參與的測量。
在量子力學中,物質是由測量而產生的,而起心動念的實質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種測量。起心動念的時候意識本身就不再自由了,它突然就坍縮到個具體的概念之上了。
這就是科學與佛學的比較。作這個比較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大家理解,為什麼現在我們要開始把意識現象當作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來看待了。
把意識當作量子力學現象看待,這個時候的意識就是量子意識,量子意識是現在科學發展的一個新的前沿,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它。
(注)這有個很著名的故事:愛因斯坦就是個反對量子力學的人,有一天他朋友來了,陪他在外邊散步,看到了月亮。他問朋友:你是否真相信,月亮在沒有人看它之前就不存在呢?他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月亮在沒有任何人觀測之前,在人類產生之前,它是沒有確定的狀態的,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結論。
也就是說,整個世界也都這樣,一旦有了意識,才可能有確定的狀態出現。但這個問題太大了,究竟怎麼理解,物理學還遠遠沒有走到這一步。我想,把心和意識掛鉤起來,佛說「一切唯心造」,而在量子力學看來,一切是意識產生的結果,那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了。好,謝謝。
4量子意識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始認識到了,意識是種量子力學現象。
這點可能與我前面講的這些東西有關:意識像量子力學的現象,意識的念頭像量子力學的測量。
人的意識過去一直都沒有搞清楚,包括中醫經絡學說講的「氣」,「真氣循環」。「氣」用任何實驗方法都沒有找到。很可能意識或是「真氣」這種東西,實際上是量子力學現象,用經典物理學的電學、磁學及力學方法去測量,是測量不出來的。
量子力學現象的一個主要狀態,就是剛才說的量子糾纏。
大腦中有海量的電子,它們處於複雜的糾纏狀態。意識就是大腦中這些處於糾纏狀態的電子在周期性的坍縮中間產生出來的。這些電子不斷坍縮又不斷被大腦以某種方式使之重新處於糾纏態。這就是現在量子意識的一種基本觀念。
這個假說在解釋大腦的功能方面已經開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識現象的基礎。
目前關於量子意識的理論有好幾種,這裡介紹影響最大的: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彭羅斯(Roger Penrose)和美國一位教授哈梅羅夫(Stuart Hameroff)他倆創立的理論。
彭羅斯曾和霍金合作發現了黑洞的各種特徵,是現代頂級的物理學家。他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叫《皇帝新腦》,不知大家看了這本書沒有,現在到書店去還找得著。
他這本書就是研究意識,他認為人的大腦有一點是現在的計算機和機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腦有直覺。計算機和機器人都是邏輯運算,所以它不能產生直覺。直覺這種現象,彭羅斯認為只能是量子系統才能夠產生。
靈魂也是量子信息嗎?
彭羅斯和哈梅羅夫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里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里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
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里,就相當于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如果按照他們的理論,腦細胞里存在著大量的糾纏態的電子,那就不可避免地有量子隱性傳輸存在,因為宇宙中的電子和大腦中的電子都來源於「大爆炸」,是可能糾纏在一起的,一旦糾纏,信息傳輸就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隱性傳輸了。
按照彭羅斯和哈梅羅夫的理論,我們的大腦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糾纏態電子的話,而且我們的意識是這些糾纏態電子坍縮而產生的,那麼意識就不光是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細胞之中,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電子可能是糾纏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人的意識不僅存在於大腦之中,也存在於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個地方不確定。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有個地方存在著人的意識,這是量子糾纏的結論。
如果人的意識不光存在於大腦之中,也通過糾纏而存在於宇宙某處,那麼在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可能離開你的身體,完全進入到宇宙中去。
所以他們認為有些人的瀕死體驗,實際上是大腦中的量子信息所致。
在這個時候,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了量子狀態,而大腦中的量子信息並沒有被破壞,它只是被干擾驅散到宇宙中去了。
如果一個人死後復生,蘇醒過來,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腦中去,此時他會驚訝地說:「我經歷了一次瀕死的經驗。」
如果這位患者沒有死而復生,最終死亡之後量子信息將離開身體,從而可能被模糊地鑒別為靈魂。
所以,彭羅斯和哈梅羅夫就認為,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來解釋,說人的大腦意識真是產生於量子信息的狀態,有量子糾纏存在的話,那麼人體的信息是不會消滅的,只會回到宇宙的某一處。
他們認為人體的這種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義為靈魂。不是和大家說的那個靈魂一模一樣,但是它的狀態與我們過去說的靈魂非常類似。
以上的這些是彭羅斯和哈梅羅夫的理論,現在的科學家正在開始進行大量的實驗,來驗證人的大腦中是否存在量子糾纏態的電子。已經有一批實驗做出來了。
探索量子意識,任重而道遠
2003年到2009年之間,有個叫康特的人做了一系列實驗,他證明了人的精神也就是意識狀態,存在著量子糾纏的現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生物系統量子相干現象的證據,相干是糾纏的一種。
他們認為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就是表現出了量子計算的能力,量子計算就是量子糾纏的一種運用,所以量子糾纏在大腦中是存在的。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在歐洲有種鳥,叫歐洲知更鳥(European robins),這種鳥是候鳥,它們飛得很高,但是每次找路都找得很準確。
他們發現在這種鳥的眼睛中有一個基於量子糾纏態的指南針,所以它們能用量子糾纏態的指南針來感知地球磁場很微弱的變化,來指導它們的飛行。因此如果鳥的感知系統使用了量子糾纏的話,那麼人的系統中自然就有可能存在量子糾纏了。
總之,關於量子意識理論的實驗仍正在進行之中,目前還很難下結論。
但是毫無疑問,物理學已經從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方向往佛學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
世界上可能存在著類似靈魂的東西,它在人生結束之後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去了。這種觀念跟唯識的根本-阿賴耶識學說是相一致的。
好,我現在就結束我的演講。謝謝大家。請大家指正。
問答環節
問:我問個問題,譬如說我們想念一個親人,在我們人生經驗中,你想念他,對方是會有感覺的,這當然是所謂唯心的。但事實上我想,每個人在人生中或多或少的確會有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怎麼用量子意識來解釋呢?
朱清時:對這個領域,人類一直很感興趣,但是沒有深入去研究,原因就在於自然科學一直認為這種感應是迷信。
提問:另外一個問題。以前澳洲有個故事說,因為澳洲很大,有一個土著人與父母親相距三千公里,但是父母親死的時候,子女在三千公里以外能馬上感覺到。這種問題和量子糾纏的理論是不是有關,可不可以用這個來解釋?
朱清時:是,如果人的意識確實產生於人體中海量電子糾纏的話,這些都可以解釋。這個糾纏不會只停留在你的身體之中,它停留在宇宙任何地方,而且你的信息也不在於你的身體之中,而是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都會瞬間傳播。這就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了。
提問:倒過來再問一個更貼近我們自己的問題,像諸葛亮講的「寧靜致遠」,這是我們很多人從小就學到的,能否用量子理論來解釋「寧靜致遠」呢?
朱清時:這就如我最先說的,在甚深禪定狀態,人的認知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因為就像超導體一樣,你大腦中的噪音降為零了,這時大腦中通過的意識流就會極為強大,就會走得很遠、走得很深。
提問:是,這樣就如我們現代人所謂的提高決策質量,要能讓人寧靜下來,那麼禪定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工夫了。
朱清時:是,禪定,我覺得是中國文化中最寶貴的遺產,包括像《達摩禪經》這類經典。我在二十世紀初,看到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美國一群科學家,他們測藏傳佛教高僧的大腦成像,發現他們的禪定修行提高了大腦的能力,而且大腦已經和普通人不一樣了。
但他們實驗最大的致命問題在哪呢,他用的觀測對象是同一批人,不知道他們天生大腦就和別人不一樣呢,還是原來一樣,禪定修鍊後來變得不一樣的。
所以這個實驗要做好,一定要有個禪定修鍊的方法,讓做實驗的對象,剛開始和大家一樣,然後通過禪定修鍊,逐步地觀察他們的大腦改變,這樣才有說服力。
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遺產之一就是這個禪定方法。如果禪定方法規範化了,能夠普遍推廣了,能夠進入科學實驗了,我相信會引起自然科學的很大的變化。
提問:朱校長,這種實驗如果能夠變成您剛才講的這樣,有一套可測的、令人信服的東西,那麼禪定工夫大家就搶著要學了。
朱清時:對。謝謝!
提問:我們的精神跟物質可以分開,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壞了,精神還存在。那麼我們的精神是否還可以回到我們的身體上來,如果意識回來了,它怎樣回到我的身體中來,怎樣指揮我這一堆亂七八糟的思想?
朱清時:你這是很深入的問題了,現在科學還遠遠沒有到這一步,科學只是模模糊糊地發現,意識是可以離開身體回到宇宙的某處去的,但回來之後它怎麼發揮作用,這個可能還要大量的研究。
提問:朱校長您好!您在剛開始的時候給了我們一個結論,意識是規避不了的,是科學最基礎的東西。我想問一下,您下一步的研究,是不是可以把結論再提升一步歸納到「一切唯心造」。
我是學文科的,不知道量子力學太多太深入的東西,但是您今天講的量子的幾個狀態:疊加態、單體疊加態、多體疊加態、量子糾纏。在這些狀態中您講到的,是什麼使它坍縮,就是加入了意識。意識所產生的觀察與測量是不是一種力?
既然是量子力學,那肯定有個力在裡面。那麼最初推動促成物質世界的我們的觀察,產生了那麼多變化的東西,這最初的東西是不是意識?
您的結論說,意識是規避不了的。我想不僅僅是規避不了的,而是「一切唯心造」,是這樣嗎?
朱清時:「一切唯心造」是佛法的一個基本結論,但是現在量子物理的研究只是初步,初步的程度是:當你沒有意識的時候,整個客觀世界都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之中,一旦意識參與進去了,它再迅速地突變,突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呈現出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物質世界確實是意識參與的結果,也就是「唯心造」。
也就是說,整個世界也都這樣,一旦有了意識,才可能有確定的狀態出現。但這個問題太大了,究竟怎麼理解,物理學還遠遠沒有走到這一步。我想,把心和意識掛鉤起來,佛說「一切唯心造」,而在量子力學看來,一切是意識產生的結果,那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了。
好,謝謝。
※姜還是老的辣,西漢七旬老將兵不血刃平叛西羌!
※外國人幫慈 禧拍了一張照,慈禧立刻大怒
※史上守了一輩子寡的皇后,嫁給親舅舅
※見過世面的人,有什麼不同?
TAG:口袋讀物 |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死後世界,未來人類可獲得重生?
※量子力學多世界解釋探源
※朱清時量子力學觀的基礎是量子力學的馮諾依曼解釋 精選
※用科學來解釋一下火影中的科學性存在
※一對男女出軌行為的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解釋!
※關於轉世,科學家這麼解釋的!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可以進化成人類?生物學家的解釋顛覆你的科學觀
※科學家解釋人死後的世界,人死後真的會給親人託夢嘛?
※人死後意識依然存在,量子力學解釋了靈魂的本質
※科學解釋兒子像媽,母親對兒子智力遺傳的作用
※巨結腸病的科學解釋
※農民用意念拔起千斤重巨石,如此奇蹟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
※外星人真的存在么?科學家權威解釋
※小孩子睡覺為什麼會把雙手舉起來,用醫學的角度做科學的解釋
※科學解釋鬼,及科學避鬼方法
※量子力學視角下的三種意識解釋
※這不科學,怎麼做到的,請學霸來解釋
※太虛大師:從佛學角度解釋「夢」
※朱清時:用量子力學解釋這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