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葉!這時節潮汕的朴子粿猶如浙江的青團令人想念
朴子粿不甜不膩,帶有清淡悠長的樹葉香味,中央的裂縫好像人裂著嘴在笑。
「清明食葉,端午食葯」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潮汕當地的民俗事象是,清明時節要吃食朴子樹葉,端午節則要吃食驅蟲良藥「聖甘枳」。而吃朴子樹葉的時候,他們會先將朴子樹的嫩葉磨成汁,然後與大米粉拌成糊狀,加上白糖和發酵粉,再倒進桃型陶瓷粿模中,放進蒸籠里炊熟,最終成為一種綠色的「酵粿桃」,一種稱為「朴籽粿」的美味潮汕小吃。
朴子樹屬榆科植物,樹葉微苦性涼,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朴子樹是潮汕鄉間常見的參天大樹,果實「朴籽」圓形如黃豆。小時候我們常用竹節自製「朴籽槍」玩打仗遊戲,「子彈」就是這種「朴籽」。後來我查過資料,知道朴子樹屬榆科植物,朴子樹葉微苦性涼,有消腫止痛、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廣東省立汕頭金山中學校園內的參天朴子樹。
釘在樹榦上的銘牌。
朴子粿屬於酵粿類的小酵粿,主要原料是大米粞(粉),也有摻入少量麵粉的,目的是為了讓酵粿更好看。輔料則要用到糖、水、發酵粉或酵母。發酵粉和酵母雖然都有發酵的作用,但本質上卻大不相同。發酵粉指小蘇打、明礬或泡打粉等現代化工產品,吃多了對人體有害;酵母則是一種生物蓬鬆劑,對人體不但無害還有益處。
小酵粿的做法是將粿料倒入碗模再放入籠甑內蒸熟,成粿後通常都高出碗面且中間裂開,像人裂著嘴在笑,所以又有笑粿的說法。因為是用大米粉和白糖做的,粿也是白色的,名稱就叫白糖酵粿,經常用做祭祀的供品。
到了清明時節,做這種小酵粿時常會拌上朴樹葉子的汁,這才變成綠色的朴子粿。朴子粿具有消食去積的功用,是潮汕流傳廣泛,葯食兼具的民俗食物。
朴子粿除了好吃還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清明時節還有兩種粿品大行其道,第一種是下面這種鳥餅:
鳥餅用麵粉發酵烤制,是舊時清明掃墓常用的供品,因形狀像鳥而得名。
以前農村食物匱乏,故清明時節常有「霸餅」行為:農村小孩看見有人掃墓,便上前圍觀,等掃墓儀式完成之後,墓主便會從供品中取出鳥餅,一人一個塞給小孩。過程雙方不發一語但心照不宣,墓主因為平日墳墓無人看顧而不敢得罪小孩。有時沒有鳥餅或鳥餅不夠分,也會發點小錢打發小孩。後來有了餅乾,這種鳥餅就越來越少見了。
另一種是酵粿類的疏蘿包。酵粿又叫發粿或發糕,大塊的酵粿也叫大發,有發家發財的寓意,是傳統敬神祭祖的必需品。有一首拍毯兒歌是這樣唱頌粿品的:
一油錐,
二油槌,
雙(三)頭尖,
四菜粿,
五縛粽,
六甜粿,
七疏蘿,
八酵粿。
酵粿塗溜空,
膏粿踏步層。
這種疏蘿包是用白麵粉做的,同樣也屬於酵粿的一種。
酵粿因為用到酵母或發酵粉,發酵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這種氣體,使食物蓬鬆起來。切開蒸好的酵粿,會看見裡面有些氣泡造成的小孔,這就是童謠所說的「塗溜空」。
潮汕方言的所謂「塗溜」也就是泥鰍,「空」即孔。有一道叫「泥鰍豆腐」的民間傳統菜,過去在潮汕和閩南、河南都很流行。做法是將已吊水乾淨的泥鰍和豆腐、高湯一起放在鍋內慢慢加熱。泥鰍受熱湯所逼會鑽進豆腐中,成菜時豆腐便會出現一些小孔,這就是「塗溜空」。因此,兒歌「酵粿塗溜空,膏粿踏步層。」可以這樣解釋:「酵粿的小孔像被泥鰍鑽過一樣,膏粿(甜粿)卻像台階石一樣密實。」
「疏蘿」又叫「疏蘿包」,民俗沒有明確的界定。我的理解是麵粉含量較多,不用碗模蒸的小酵粿就是疏蘿包,也就是土饅頭。又有一句叫「肚痛食酵粿——倒好」的方言歇後語,是說酵粿因含有酵母能夠幫助消化,歪打正著反而將肚痛病給治好了。
※清明特刊|清明美食大戰:你家鄉吃的是青團,還是蒿子粑粑?
※清明特刊|上海人鍾愛的清明「網紅小吃」青團是怎麼來的?
※古代清明節是「美食節」 有吃青團食俗
※明清時就有踏青習俗 喜歡放風箏吃青團
※清明補養肝腎正當時!青團饊子螺螄,這些清明美食,你選哪一款?
※清明特刊|清明節除了那個網紅青團,還有清明果呢,還有辣的!
※清明春遊,不吃青團這個美食還有什麼意義?
※清明節都過了,你還在吃青團嗎?
※清明踏青,除了網紅青團還該吃點啥?
※四月食青團,嘗一口江南春天的味道
※共青團和河清說《莫要被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忽悠》?
※清明節令食物吃什麼?只懂青團 那你就out啦!
※青團,暮春中最後的大好春光
※敢怒懟共青團的陳秋實,有什麼不同?
※共青團進軍網易雲音樂,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聞!
※春天的味道遠遠不止一個青團
※江蘇南通小朋友親手製作青團 感悟傳統節日文化
※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青團:菠菜豆沙版
※吃青團堵住了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