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10億年前遠古類星體導致恆星形成速度減緩

110億年前遠古類星體導致恆星形成速度減緩

110億年前遠古類星體導致恆星形成速度減緩


如圖所示,這是藝術家描繪的一顆位於黑洞邊緣的明亮類星體釋放加熱星系宇宙風,分散了灰塵和氣體,這將阻止宇宙灰塵和氣體冷卻形成恆星。


據科學新聞網站報道,多年以來一個天體物理學謎團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為什麼110億年前宇宙形成恆星的速度開始減緩?目前,研究人員提出了最新解釋,110億年前恆星誕生速度減緩與星系遠古類星體密切相關,類星體噴射的強輻射和星系等級宇宙風加熱了氣體灰塵雲,這些熱量阻止宇宙物質冷卻和形成更密集雲層,最終避免形成恆星。

科學家對17468個星系的信息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了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的能量變化。該效應是以50年前兩位物理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出現在高能電子干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德溫-克萊頓(Devin Crichton)說:「我們觀察分析熱能量等級是否超越了預測的阻止恆星形成的熱能量,同時,研究分析大量星系從而獲得研究統計學的重要性。」


為了進行溫度測量顯示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研究小組使用兩個陸基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赫歇爾太空探測器的觀測數據。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托比亞斯-馬里奇(Tobias Marriage)博士稱,使用不同波長的幾種設備搜尋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方法,它起到相當於溫度計的作用。


他說:「我認為這是首個類星體反饋存在的觀測證據,當時宇宙僅處於當前年齡的四分之一,宇宙恆星誕生處於高峰階段。雖然這項發現並不具有決定意義,但是該證據非常引人關注,令科學家們非常興奮。」(悠悠/編譯)

責編:李文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象網 的精彩文章:

澳洲神秘湖泊因嗜鹽微生物變成粉紅色
NASA火星探測器4.5萬圈軌道飛行拍攝大量照片
科學家觀測到一顆熱木星 起源卻成了問題
大熊座發現奇特系外行星:軌道很扁似彗星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的確鑿證據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在宇宙中,恆星形成的腳步在110億年前慢下來
分級診療模式2020年逐步形成
這片高15米、長110米的「海浪」,大約形成於27億年前!
裝備前沿 F-22將持續服役至2060年;2030年後與六代機形成高低配
1.3億年前超級碰撞事件導致火星雙面結構並形成衛星
190,000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地下奇觀
世間絕美!數百萬年冬季融水形成250米洞穴瀑布
世界最大的隕石坑,據推測形成於6500萬年前,直徑180公里
2018年形成30架的規模,殲20最恐怖之處曝光
殲20或2018年形成戰力 航程可覆蓋全日本
殲20或2018年形成戰力航程可覆蓋全日本
研究發現亞馬孫河形成於900多萬年前
5萬年前30萬噸隕石,衝擊地球形成的流星火山口!
建國不過70年時間,印度為何形成了1600多種語言?
2.5億年後,全新超級大陸將形成
200-500萬年前形成的全球最大山洞,有150個獨立的小洞
4500萬年前形成的寶物,膽小勿入!
科學家發現月球大約形成於45.1億年前
殲-20於18年形成戰鬥力:空中力量領先日本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