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藉助3D技術重建千年之前的古羅馬城
在羅馬帝國最繁榮的時期,有一幅由大理石雕成的巨大地圖——Forma Urbis Romae,這幅地圖寬60英尺,高43英尺,由150塊大理石板組成。這幅地圖繪製了Septimus Severus統治時期的古羅馬城城區,精確到城中的每一幛房子,每一座台階,每一條石柱。
但是由於數千年的社會變遷,這幅地圖已經變成無數的碎片散落各地。其中的碎片最早的一塊是在1562年首次被發現的,此後眾多學者紛紛參與,直到2014年最新的一片地圖碎片被發現,研究人員們總共找到了1186塊,僅占整個地圖面積的10%左右。
據了解,這幅地圖原本是在古羅馬的和平神殿裡面的,也就是神殿出口處的左邊(目前其已經被收藏在羅馬的Capitolene博物館)。而最新的一塊地圖拼圖是人們在Palazzo Maffei Marescotti工作時被發現,這也是梵蒂岡擁有的一棟大樓。這塊拼圖的出現幫助研究人員們解決了地圖上一大塊面積的拼接難題。使研究人員們對古羅馬城的布局有了更多的了解。
據該研究項目的一位發言人稱,儘管已經找到了1000多片地圖碎片,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拼接在一起,並且能夠確定其位置:
「目前有200塊大理石地圖碎片已經能夠被識別出它們所代表的位置。這些碎片主要涉及到 第31塊地圖版,也就是今天羅馬的貧民區(Ghetto)位置,在古代是一片很大的區域,以弗拉米尼烏斯競技場(Circus Flaminius)為主,建於公元前220年,主要舉辦一些平民化的活動或者比賽,並有一些重要的公共紀念碑。」
隨著科學家們對於古羅馬城的情況及歷史變遷的了解日益深入,上個月有一個專家團隊藉助3D技術和對古羅馬城的諸多研究成果,在數字空間里重建了這座舉世名城,讓人們能夠以第一視角一窺古羅馬文明的輝煌。
這個項目名為羅馬重生(Bernard Frischer),是由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和「虛擬考古學家」Bernard Frischer博士共同完成的。羅馬重生是一個國際項目,其目標是通過3D數字模型來說明古羅馬城從青銅器時代的第一個定居點(公元前1000年)到中世紀早期城市的形成過程。
※3D列印技術助研究員解開500年前英國沉船之謎
※科學家研究出光帆技術,到達外星系阿爾法半人馬座僅需20年
※研究人員發現1600年前的納米技術
※東蘇勃研究員研究成果入選2016年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研究人員發現1600年前的奈米技術!
※普林斯頓研究團隊挖掘出270萬年前的南極「藍冰」樣本
※德國學術中的伊斯蘭研究
※慕尼黑研究人員研發出最新3D成像技術 或可治療中風和老年痴呆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南科大擬在河套建人工智慧研究院
※研究證實古人類在距今約100萬年就已經熟練掌握預製石核技術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青年千人」陸發隆研究組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博士後招聘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院"青年千人「謝敬課題組博士後、副研究員招聘
※魏建功先生與20世紀上半葉的漢字研究
※八月份古玩賞析——洛陽弘文藝術研究院
※帝國學院的3D掃描研究助面部手術重建和護照鑒別
※400研究生決勝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大賽
※2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牛人 他的研究比西方還早幾百年
※錢學森院士:技術科學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