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測試引力波望遠鏡 欲更深入了解宇宙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3月25日開始試運行一台巨大的地下望遠鏡,以檢測所謂的「引力波」,並通過觀測黑洞碰撞和超新星爆炸所造成的「時空漣漪」來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共同社3月25日報道稱,位於日本岐阜縣的KAGRA引力波望遠鏡的運行將持續到3月31日。今年2月,美國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宣稱成功觀測到引力波——相關理論由愛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
日本的引力波探測研究在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東京大學教授梶田隆章的帶領下進行。
研究小組將在今年4月進行另一輪試運行,以檢測望遠鏡性能。日本研究小組將對望遠鏡進行改進,以提高其敏感度,並計劃在2017財年全面正式啟用這台望遠鏡。
去年9月14日,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和華盛頓州漢福德的兩個激光干涉儀引力波觀測台(LIGO)探測器分別檢測到13億年前兩個黑洞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信號。
為了將震動干擾降到最低,KAGRA被安置在神岡礦區地下200多米深的一個L型隧道中,那裡也是中微子研究的中心地。
雖然LIGO引領了引力波探測工作,但KAGRA的操作人員希望它能給LIGO的工作提供補充。
鑒於KAGRA更適合捕捉特定類型的引力波,或許它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發現新的天文現象。
前幾天,一條新聞刷爆網路:科學家觀測到兩個合并的黑洞產生的引力波。(圖片來源:國際地理中文網)
【延伸閱讀】中國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基礎設施項目效果圖。圖為「山洞超靜實驗室」部分。 許青青 攝
中新網珠海3月20日電 (許青青)中山大學、珠海市政府20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聯合啟動「天琴計劃」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當日的奠基儀式是在「天琴計劃」主要基礎設施所在地——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沕水湖畔舉行,這裡將是通向「天琴計劃」鳳凰山頂天文台上山公路起點。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工程。「天琴」將由三顆全同衛星(SC1,SC2,SC3)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陣列,三顆衛星互相之間用激光進行聯繫,與地球一塊繞太陽運行。它將探測一個距離地球16000光年、周期僅有5.4分鐘的超緊湊雙白矮星系統所產生的引力波。
根據此前的計劃,「天琴計劃」的基礎設施大部分將位於珠海市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總體將分兩期進行,本次儀式是第一期工程開工奠基,建設項目包含30000平方米的科研綜合樓、10000平方米的山洞超靜實驗室、鳳凰山頂5000平方米的集科研、教學、科普於一體的多功能觀測台站,以及上山公路等。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天琴計劃」牽頭人羅俊介紹,目前,中山大學天琴研究中心正在「引力理論與實驗分析」、「衛星平台與控制」、「精密光學測量與遙感」、「地月系統物理實驗」等方面組建大科研團隊。
他表示,「天琴計劃」在充分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合中國實際的發展規劃來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研究。這是一個可以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合作項目,可以集聚全世界最優秀的科學家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天琴計劃」的推動也將使中山大學成為國際上引力波探測與空間精密測量領域的學術研究重鎮之一。(完)
(2016-03-20 22:18:01)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引力波中國領軍科學家羅俊:享受科研過程最重要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今年被補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從事引力理論與實驗,被稱為「在山洞裡研究引力波約30年」的科學家。
「對於科學的探索,純粹就是感興趣」,年屆花甲的羅俊在全國兩會上對中新社記者說,「最重要的是享受科研的過程」。
早在二三十年前,羅俊團隊就已布局對空間引力波的探測和關鍵技術攻關;只是那時還沒有提出「天琴」代號,引力波研究也遠沒有現在這麼知名。
2014年啟動的「天琴計劃」,落地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預期執行期為2016年至2035年,時間跨度長達20年。
作為「天琴計劃」領軍科學家,羅俊表示,引力波探測不是簡單地砸錢就能實現,它需要時間深入研究、實驗。
「中國加入了日趨白熱化的全球引力波科研競賽。競爭會非常激烈,這將是持續的過程。」羅俊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武向平日前亦向媒體稱,中國引力波探測有望納入未來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統一部署的中國引力波探測項目即將啟動。
據了解,目前中國引力波探測有三大方向: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阿里計劃」探測原初引力波,也就是宇宙大爆炸時創生的引力波;「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主攻黑洞撞擊發出的波動對空間產生的變化;國家天文台則正在準備探測「脈衝星測時引力波」,欲掌握其對時間變化的影響。
羅俊表示,「天琴計劃」國家立項工作正在推進中。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乏世界一流人才,中山大學已面向全球發出年薪50萬元-100萬元人民幣的「英雄帖」。
羅俊透露,「天琴計劃」項目前期勘察設計已接近尾聲,今年6月將動工建設:包括修建上山公路,在山頂建立相當於小型天文台的衛星觀察站,在山裡挖掘建設面積1萬平方米的山洞超靜實驗室。
談及引力波探測的國際合作,羅俊認為,中國引力波研究核心技術必須「以我為主」,但不排斥國際合作。碰到共同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尋找解決途徑。「還能互相驗證、形成共贏」。(完)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跑贏」引力波競賽?中國「頭腦特攻隊」的信心與雄心
中新社記者 楊柳 楊喆
一場針對引力波的「頭腦攻堅戰」正在中國上演。
上個月,美國科學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印證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加入了全球引力波探測競賽。
引力波的發現在中國掀起了一波輿論熱潮。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記者一波波地趕來採訪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委員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民告訴中新社記者,「今年要求採訪的量大得多,也有來自國外的採訪邀請。」
信心:中國引力波探測3至5年可出成果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引力波探測有三大方向。其中,張新民是「阿里計劃」的主要倡導者與負責人。2014年提出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阿里計劃」在西藏阿里地區5100米的山巔探測原初引力波,也就是宇宙大爆炸時創生的引力波。而「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主攻黑洞撞擊發出的波動對空間產生的變化。國家天文台則正在準備探測「脈衝星測時引力波」,欲掌握其對時間變化的影響。
「3至5年可以出成果。」憑藉「阿里計劃」的項目優勢,張新民作出如此預估,即使不能探測到原初引力波,出一個研究成果也將為未來探測提供一條線索。
在「捕獲」引力波的賽場上,美英德法意等國早已起跑。談及對中國後發優勢的信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表示,「『阿里計劃』的地理優勢是國際上任何國家無可比擬的。這樣能「捕獲」原初引力波的概率更大,贏的幾率也隨之增大。」
年滿70歲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鍾燦院士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過去並非沒有人關注、研究過引力波,但經濟條件和科研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礎研究的發展。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能力配備大型裝置,培養更強大的人才隊伍。這為探測到引力波加重了籌碼。
雄心:由跟跑、並跑到領跑
當賽場外不時響起「中國如何在重大科學發現中率先撞線」的疑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分析,中國當前的科研水平在個別領域可以「領跑」世界,但大多數學科還處於「並行跑」的階段,也有不少科研領域尚在「跟跑」。要想「跑贏」,重視基礎研究、加強全民科普恐怕是提升核心驅動力的「不二法門」。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將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作為重點突破的基礎前沿科學列入規劃,並把宇宙演化置於首位。這在物理學家眼中體現了中國對基礎研究的重視。
張新民坦言,「沒有基礎研究,創新只是小打小鬧。」而武向平補充道,基礎研究離不開全民科普。只有在公民整體科學素質提高的沃土上,誕生更強「頭腦特攻隊」的概率才更大,也更可能結出碩果。
「探測原初引力波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驗證宇宙大爆炸理論(The Big Bang Theory),也就是宇宙起源。這才是大問題。」歐陽鍾燦說。
在探尋科學的賽程中,中國科學家們雄心勃勃,他們相信中國有能力在許多領域「彎道超車」,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角色轉換。
歐陽鍾燦認為,中國當前正面臨基礎研究的新時期,若能抓住機遇,將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發現,像諾貝爾獎這樣的權威獎項自然也會收入囊中。但相比獎項,產生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才是中國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完)
【延伸閱讀】俄學者稱中國擁有一切機會捕獲宇宙引力波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 俄媒稱,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日前向《金融時報》透露,中國已經加入引力波研究競賽。在俄羅斯學者、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俄羅斯小組的負責人瓦列里·米特羅凡諾夫看來,今天中國在這個領域具有競爭力,引力波固定檢波器在該國很快問世是完全可能的。
據俄羅斯衛星網2月19日報道,發現引力波的消息是2016年2月11日公布的。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學者們成功捕獲引力波,來源是初始質量分別為29顆太陽和36顆太陽的兩個黑洞的合并過程。
報道稱,目前,所有引力波檢波器只是放置在地球上,能夠記錄到高頻引力波信號。中國提出向軌道發射3顆衛星,研究宇宙引力波。
米特羅凡諾夫在接受"衛星網"採訪時指出:"中國現在感興趣的是在本國發現檢波器和開辦實驗室,並擁有一切機會,不僅在地球上,而且在宇宙中實現這個項目。"
他說:"建造捕獲宇宙引力波檢波器的想法已經存在。歐洲專家們正在為這一項目而奮鬥,項目定名為『全稱空間天線式激光干涉儀"(LISA)。首顆衛星已經發射,它的任務是檢查宇宙試驗的初步數據。中國已經出現建造捕獲宇宙引力波檢波器的類似計劃。引力波的發現為這一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強大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國可能在這件事上開展競賽,但這種競賽只能帶來好處。從技術上來說,中國科學界已經做好了從事引力波研究的準備,並在實施本國項目。我高度評價他們的機會。世界上的引力波檢波器越多,學者們就越是容易捕獲引力波。"
報道稱,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實驗室的研究是由美國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另外15個國家的1000多名學者共同開展的。共有90個大學和科研院所參加引力波的研究和數據分析。
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網
(2016-02-19 08:44:12)
※美國史上最強火箭助推器昨日測試成功
※英國成功測試「海上攔截者」防空導彈:可截擊超音速導彈,將很快在日本部署
※永遠的7日之都資質考試:群攻測試玩法介紹
※為引力波太空探測鋪路:LPF探測器開始測試
※美國宇航局史上最強火箭測試成功 登陸火星指日可待
※異世界亟待勇者 蒼藍境界破曉測試明日開戰
※王者榮耀最新上線了測試測試
※永遠的7日之都測試信息發布!測試時間確定!
※末日鐵拳VS眾英雄技能測試 天地大碰撞
※解放者彈道測試 慢射速的突擊步槍?
※能力測試:看圖測你的觀察力如何
※【測試】測你開年迎來什麼福
※《魂斗羅:歸來》今日開啟全平台不刪檔測試!
※眼力測試圖,測測孩子眼力,全看出來的都是天才!
※跑步能力測試和強度控制
※最難的10道智力測試,曾作為清華大學入學測驗,對一半就是天才
※韋伯望遠鏡進行低溫真空測試
※最新消息:科學家希望模擬能量來測試隕石撞擊的威力
※領投者:黃金短線走高,測試通道上軌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