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模擬太陽環境 有望解決磁場之謎
新模型使Hotta和他的同事们能够在计算机上重建太阳,并在高精度条件下观察大规模和小规模的磁场运动,由此了解小规模条件是如何引发大规模条件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一项新研究与模拟揭示了混乱无序的太阳是如何做到乱中有序的。对于太阳而言,改变是常态,它的主体是一个不停运转的旋转的液体熔炉。每11年,科学家发现太阳的磁极从表面迁移并交换位置。在磁极倒转达到高峰值时,天文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表面爆炸的显著上升,能量大于成百上千个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太阳看似除了混乱一无所有,它是如何产生大规模的一致性磁场,,这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大谜团。
换言之,小规模的无序是如何产生大规模的有序呢?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模拟给出了问题的答案。高温等离子体是一种过热气体,带电等离子体的运动可以导致太阳磁场的小规模变化。那么,如果太阳表面的磁场如此杂乱,它是如何保持大规模且一致的磁场呢?日本千叶大学的助理教授Hideyuki Hotta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这些新的模拟。早前的计算表明,如果太阳物质的粘度在某个阈值之下,就不可能形成大规模且一致的磁场。
低粘度意味着物质流动更加自由且速度更快;太阳等离子体粘度较低就会在小规模内产生过多的混乱。新模型使Hotta和他的同事们能够在计算机上重建太阳,并在高精度条件下观察大规模和小规模的磁场运动,由此了解小规模条件是如何引发大规模条件的。同时,通过低精度模拟,研究人员们演示了大规模磁场是如何从模型中消失的。他们认为,强烈的小规模磁场「压制混乱」,起到了低粘度的效果,使大规模磁场得以形成。
太阳的周期为11年的磁场反转激起了科学家们的强烈兴趣,这一反转也和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地球的磁极每20万年到30万年也会发生反转。更好地认识太阳磁极的周期规律有助于人类未雨绸缪,避免太阳造成的伤害。(罗辑/编译)
责编:李文瑶
科學家發現一種神秘細菌在太空中生長快60%
最炫宇宙風:0.2倍光速 等於77級颶風
110億年前遠古類星體導致恆星形成速度減緩
澳洲神秘湖泊因嗜鹽微生物變成粉紅色
NASA火星探測器4.5萬圈軌道飛行拍攝大量照片
※科學家致力於汶川地震環境效應研究
※科學家實驗室模擬極端宇宙環境:試圖解開宇宙之謎
※科學家在模擬火星環境中種植的土豆成功發芽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環境科學:前沿科學問題及研究熱點
※家鄉的環境
※俄科學家稱黑洞內部,或有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
※風水是「環境科學」?
※如何在家創造英語學習的環境?
※科學家將魚送入太空探索失重環境對人體影響
※最新消息:科學家計劃在實驗室模擬出黑洞環境,揭示其中的奧秘
※歐洲環境署說智能產品有助發展循環經濟
※聲學|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聲場環境
※科學家在飲食環境影響肥胖率研究中取得進展
※英帝國環境史研究——以殖民科學研究為中心
※美國一位土壤生態學家和環境學家的艱辛奮鬥歷程
※城鄉教學環境「變臉」
※規劃師學點地學知識⑨:區域地學環境對宜居城市建設的巨大影響
※學佛要注重環境的「熏」
※看看這些風水問題你家有嗎?環境學+心理學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