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安自盛唐以後與國都絕緣到底是因為什麼?

西安自盛唐以後與國都絕緣到底是因為什麼?

提前聲明,小編自認為西安再次成為首都的幾率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每年兩會期間,西安成為首都都會成為熱門話題。事後總是如風一般,一刮而過。甚至有網友言「10年內遷都西安」「2016年遷都西安",但不知根據是何?


西安自盛唐以後與國都絕緣到底是因為什麼?


首先先看看西安的歷史。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關中平原的腹地,在封建時代前期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東函谷關,西大散關,北蕭關,南武關。關中處在四大關隘之中,易守難攻。同時其自身灌溉條件優良,良田千頃,八水繞長安,是農業經濟發達的天府之國,後方還有隴蜀的肥沃平原,因此成為帝王建都的首選。所以西周,秦,西漢,隋唐,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的幾個朝代都建都於此。

到了盛唐時期,長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飲水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加劇,漕運運送有限,長安當時連帝都百姓的吃飯問題都不能解決。唐朝先後有5位皇帝9次巡遊洛陽,就是為了吃飯;封建時代的後期,雖然有宋太祖趙匡胤派人考察西安,但是此時西安和洛陽的條件已不如漕運更加方便的開封,所以此事不了了之。到了明朝,朱元璋派太子朱標來西安勘察,此時異族的威脅已不再來自西域,而是來自北方的蒙古大草原,此時西安的經濟優勢不如身處江南的南京,不如北京更有戰略優勢,明朝有「天子守國門」的傳統,所以此事也不了了之。


西安自盛唐以後與國都絕緣到底是因為什麼?


自唐末以後,長安已不再作為封建大帝國的首都,但其安全險要的地理優勢仍然可以作為偏安一隅的守成之地。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無不佔據長安,格局一方。長安依舊擋的住百萬雄師的進攻,也撐得起根基尚不穩的割據政權,比如唐末的黃巢大齊政權,明末的李自成大順政權。甚至到了近代,長安依舊是封建帝王躲難的首選。庚子年慈禧光緒兩宮西狩,長安做了將近一年時間的臨時國都;


到了民國21年(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南京及長江中下游重要市鎮亦時有日本軍艦挑釁。國民黨政府迫於形勢,這時候又想起了西安。於同年3月15日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以長安為陪都,定名為西京」,簡稱「鎬」。西京市之區域,東至灞橋,南至終南山,西至灃水,北至渭水」。

西安自盛唐以後與國都絕緣到底是因為什麼?


因此自唐代起西安在中央政府的定位實際就是戰略上的陪都,或者叫首都的「備胎」。


原創實不易 轉載請署名 豐鎬遺子-張新武 /書文 微信號;zxw51367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睜眼看西安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