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罵他們狗和豬?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罵他們狗和豬?

雍正皇帝胤禛在即位後的頭幾年裡並不舒坦。以胤禩、胤禟為首的皇兄皇弟們,不斷的攻擊他的「新政」,窺覷他的「皇帝寶座」,甚至密謀「逼宮」,試圖脅迫他下台。雍正在粉碎了這場政治陰謀後,決心對胤禩、胤禟進行嚴厲打擊。一方面下令革去他們的「黃帶子」,「削籍離宗」;另一方面命令他們「更改舊名」,把胤禩和胤禟分別叫做「阿其那」和「塞思黑」。


對於這兩個聽起來感覺不太雅的「綽號」,不少文獻資料上解釋為「狗」和「豬」的意思,這讓人感到有些疑惑和納悶。儘管雍正皇帝的薄情寡恩和兇狠殘暴是出了名的,對付胤禩、胤禟這兩個令他深惡痛絕的弟弟,他完全可以用一些比狗和豬更加不堪入耳、令人作嘔的名字來羞辱他們,甚至可以殺了他們,但決不會把自己同父異母的「同脈兄弟」稱為狗和豬,如果這樣,康熙皇帝是什麼?雍正皇帝自己又是什麼呢?這豈不是自己罵自己!顯然,這是誤解。


出現這種荒謬解釋的的根源在於不少滿文研究者錯誤的將「阿其那」的滿文誤作為「acina」,將「塞思黑」的滿文誤作為「seche」。「acina」和「seche」都是滿族口語,前者的意思是把人像狗一樣厭惡的趕走,而後者則是把一個人比作野公豬用其長牙傷人的意思。正是因為出現這兩個錯誤,時間一長,才有了「阿其那」和「塞思黑」是狗和豬的訛言。

其實,「acina」和「seche」作為滿族口語,並不見於滿文版的《清實錄》中,而「akina」和「seshe」卻屢見不鮮。在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七怒斥胤禩、胤禟的上諭中,「akina」出現28次,「seshe」出現10次。可見,「阿其那」和「塞思黑」的滿文應分別為「akina」和「seshe」,而不是「acina」和「seche」。


「akina」作為人名,應該源於「akiyan」,意思為「夾冰魚」。胤禩被逼自己改名為「阿其那」,是因為他承認自己在儲位之爭中已徹底失敗,如今身不由己、萬念俱灰,就像是一條死魚,一條俎上之魚,也只有任憑雍正處置的份了。「seshe」源於「seshembi」,有「討厭」的意思,是指痴肥臃腫、嬌柔妄作、粗率狂謬、卑污無恥的人。雍正讓人為胤禟改名為「塞思黑」,既符合胤禟的體貌特徵,也符合胤禟在奪嫡鬥爭失敗後被雍正討厭的政敵身份。


雍正在下令胤禩、胤禟改名的同時,同時讓他們也為自己的兒子們改名。胤禩把兒子弘旺改名為「菩薩保」(佛教化名字,雖無貶意,但因去除『弘』字輩,有如貶為庶民)。胤禟則把八個兒子分別改名為「拂希琿(下賤的)」、「佛楚琿(行事醜陋的)」、「烏比雅達(討厭的)」、「額依默得(討人嫌的)」、「海拉坎(很可惜的)」、「董奇(愚鈍的)」、「杜希賢(渾濁的)」、「額依渾(愚昧的)」。這些名字的更改,幾乎是與胤禩、胤禟改名發生在同一時間和環境,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來證明「阿其那」和「塞思黑」雖然有貶低的意思,但決不是像狗和豬一樣的「惡名」。


勒令胤禩和胤禟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固然是雍正出於對他們的憤怒和厭恨,是雍正作為皇帝鞏固皇權統治、打擊政治敵人的一種手段。不過,雍正的這種做法並不夠高明,因為違反了「士可殺不可辱」的原則,所以引起了不少世人對雍正在人格、人性方面的醜化和扭曲。

雍正四年,胤禟、胤禩被迫改名的同年八月和九月,這對難弟難兄,因為經受不住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先後中年夭逝。雍正晚年曾多次對兒子弘曆提及此事,對胤禩、胤禟的遭遇表示出了後悔之意,並期待弘曆將來能夠予以修正。


雍正暴薨,弘曆即位後,於同年臘月初九下令,將他的八叔胤禩、九叔胤禟恢復原名,與其子孫一併賞給「紅帶子」,歸入宗室籍中,收入皇室族譜《玉碟》。這樣做,一者為胤禩、胤禟恢復了原名,二者替父親雍正送了人情,再者自己也樹立了仁德的賢君形象,豈不三全其美。(劉秉光)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罵他們狗和豬?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罵他們狗和豬?

老八「阿其那」,老九「塞思黑」,雍正果真罵他們狗和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被改名為「塞思黑」,在獄中被折磨致死的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