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西域 李陵:叛國者傳奇(一)
原創:陸開武
公號:春風巷(ID:cfx8963)
一、狂人登場
如果把飛將軍李廣稱作神人,把李敢稱作猛人,那李陵可就稱得上是狂人了。
前邊說過,李廣有三個兒子,老大叫李當戶,老二叫李椒,老三叫李敢。李陵,就是李當戶的遺腹子。
或許是出於對李廣和李敢之死的愧疚,漢武帝對出身將門世家的李陵很看重,長大後就選為建章監,當年衛青以外戚身份入宮時的第一份官職就是這個,相當於宮廷禁衛軍的騎兵總管。李陵自幼弓馬嫻熟,精於騎射,善待士卒,很有其祖李廣當年的風範。漢武帝對李陵前景很看好,準備作為後備幹部好好培養一番。
一次,派李陵率領八百輕騎,過居延一帶,深入匈奴腹地兩千餘里,偵察匈奴境內地形,收集情報。這次任務完成得很輕鬆,沒有碰到匈奴人。
回來之後不久,李陵被任命為騎都尉,率領丹陽楚地五千勇士,駐紮在酒泉、張掖,這是漢帝國在河西走廊新設的郡,既是漢武帝向西經營西域的橋頭堡,更是「斷匈奴右臂」的重要基地。
從這個任命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李陵的成長很看重,下基層到邊防一線鍛煉。
如日中天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征伐大宛國返回時,李陵曾率五百人馬進至今日新疆羅布泊一代迎接。
漢帝國的明日之星似乎一路坦途。
天漢二年,即公元前99年,漢武帝發動天山戰役。這裡的天山指祁連山。
此時,威震天下的「帝國雙驕」衛青、霍去病皆已去世。按照參謀部制定的出征方案:分派三路大軍出擊匈奴,第一路,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酒泉,目標直指匈奴右賢王;騎都尉李陵率其部為後勤輜重部隊;第二路,老將公孫敖率萬餘輕騎,出西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目標為涿邪山(今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一帶);第三路,由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萬餘輕騎,出居延,目標為抵達涿邪山與公孫敖部會合。
作戰方案宣布後,李陵不願意了,跑到未央宮內的武台殿見漢武帝,要求自出一路:「我一直駐防邊境,手下部卒都是荊楚勇士、劍客等奇才,力能打虎,射術精湛,願意自成一隊,奔赴蘭干山(今蒙古國阿爾泰山南真思台山),分散單于兵力,使其不能全力與貳師將軍作戰。」
漢武帝一聽這小子不聽指揮,就有些不耐煩:「你不想給別人當下屬嗎?我派遣出發的隊伍多,沒有這麼多騎兵給你。」
這時,李陵說了一句將埋葬自己一生的大話:「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沒有騎兵也沒關係,我願意以少擊眾,率我的五千步兵就可以遠征單于王庭。
這話說得意氣用事,很狂妄。到過大西北旅遊觀光的人都知道,戈壁沙漠,一馬平川,無遮無攔,不易防禦,一旦敵方發動騎兵攻勢,機動快速,剽悍凌厲,將陷入滅頂之災。當年衛青、霍去病均靠騎兵突襲才一戰成名。
作為一名駐守西北邊關,熟悉漠邊地貌的將領竟出此言,只能用狂妄解釋了。
無知者無畏。
漢武帝見這小子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只好答應。為應不測,命令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其出兵後半道接應。
路博德,何許人也?曾為伏波將軍,征戰南越,經驗比較豐富。接到這道新命令後,心裡直犯嘀咕,史書上的記載是「羞為陵後距」,恥於給這個愣頭青打下手。
我估計是,路博德認為李陵此舉太冒險。
於是,路博德給漢武帝上書:「現在正是秋高馬肥之際,不適合與匈奴硬碰硬,希望我部和李陵部等到明年開春,匈奴青黃不接的時候再出擊。」
看到路博德的來信後,漢武帝大怒,懷疑是李陵後悔了,唆使路博德上書。於是,命令路博德出擊西河;李陵出遮虜障(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往東至浚稽山(阿爾泰山)南龍勒水(今圖音河),沿途偵察匈奴動靜。如果不遇匈奴,就到受降城(今內蒙古白雲鄂博西南)休整。
接到命令後,李陵率部從居延開拔,開始了這趟註定了的死亡之旅。
北上三十天後,李陵到達浚稽山,紮營休整,把沿途地理情形繪成圖後,派手下陳步樂回京報告。
接見陳步樂後,漢武帝估計嘀咕了一聲:這小子還真行。還把陳步樂封為郎官。
被漠北大戰沖昏頭腦的漢武帝和將領都有些膨脹。
二、大漠敢死隊
李陵這邊,觀光游結束了—因為匈奴人來了。
一覺醒來的李陵發現,匈奴單于親率三萬騎兵部隊從天而降,把自己圍住了。
李陵的宿營地很有問題,居然在兩山之間。雖然以大車相接為營,但很容易被敵人包圍。
沒有騎兵部隊,搞突襲戰是不可能了。現在又被單于大軍團團圍住,戰鬥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慘烈的突圍戰鬥。
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李陵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鎮定自若,迅速帶領士兵出營陳列布陣,前排士兵持戟操盾,後排安排弓弩手,下命令道:「聞鼓而動,鳴金停止。」
匈奴騎兵開始向李陵大營發動攻擊,進入射程範圍,李陵擂鼓下令,漢軍萬箭齊發,匈奴人應聲倒下,第一波攻勢被遏制住了。
見漢軍陣腳沒亂,單于命令退回山上。李陵下令出擊追殺,這幫荊楚步兵果真驍勇,斬殺了數千敵人。
單于一看這支漢軍作戰兇猛,急令飛鴿傳書,召集附近的八萬部隊趕來參戰。
李陵見敵軍飛蝗一般趕來,命令部隊且戰且退。往南跑了幾日,一直被匈奴部隊緊追不放,部隊傷亡嚴重。
到了一座山谷中短暫歇息後,李陵下令,凡受傷者,身上有三處以上傷口的,可以上車先走;有兩處傷口的,跟著車子走;有一處傷口的,繼續持兵器堅持作戰。
找到衛青當年征戰龍城的故道後,部隊繼續向東南方向撤退。
跑了四五天後,抵達一片蘆葦盪。單于命令從上風口放火,頓時,濃煙滾滾,大火襲來。李陵命令士兵放火燒出一條隔火帶,防止大火過來。這一招,救過山火的人都知道,是防止大火蔓延最有效的辦法。
可以看出來,面對如此劣勢,李陵還是沒有慌張。
漢軍繼續南撤,退至山下,單于在山上指揮,命令自己的兒子親率一隊騎兵攻擊。漢軍在樹林中阻擊,遲滯敵軍攻擊,還用連弩射擊單于,單于只好退下山來。
漢軍抓到匈奴俘虜,對李陵供述:「單于認為,這支漢軍善戰驍勇,一直未能吃掉,幾天激戰下來,把我們引到了南邊塞口,不會是有大軍在埋伏等我們吧?」
俘虜又說,看到單于想打退堂鼓,屬下都覺得沒面子,力勸單于:「您親率數萬騎兵還不能收拾掉這幾千漢兵,以後還如何號令各部落?漢人也會越來越瞧不起我們。我們現在還在山谷間與漢軍激戰,等過四五十里路,就是平原開闊地了,還能消滅不了他們?即便消滅不了,再回撤也來得及。」
此時,漢軍戰鬥力還在,一天就要與匈奴騎兵交戰數十回合。
見這塊骨頭不好啃,有些沮喪的匈奴人想放棄了。
就在這時,一個小細節讓勝負的天平倒向了匈奴軍隊。
李陵部隊中一個叫管敢的下級軍官,被上司辱罵,一氣之下逃跑投降匈奴,把漢軍情報全盤托出:「漢軍是孤軍深入,根本沒有援軍,箭矢也快用完了。每次作戰都是李陵和副手韓延年各率八百打頭陣,以黃白兩色旗指揮。大王只需派出精騎射殺攻擊,即可攻破漢軍。」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內奸比敵人還可恨。
插一句,這個韓延年,也是將門之子,父親韓千秋征討南越戰死,武帝封其子延年為侯,以校尉身份隨李陵出征。
單于大喜,隨即派出騎兵攻擊,大喊李陵、韓延年投降。此時,漢軍剛從山上下來,谷口被匈奴騎兵堵住,匈奴人在山上向下放箭,矢如雨下。
好不容易突出來後,漢軍邊打邊退。清點人數,還有三千多人,可是所攜帶的五十萬支箭矢幾乎消耗殆盡,只好丟棄兵車,砍下車軸輪子當作兵器,且戰且退。
進入一條峽谷,單于緊追不放,從高處拋下石頭,漢軍士卒多半被砸死。可以想像,屍橫谷中,死者相籍,一片慘烈之景,已經無法行動。
這一刻,李陵的心中估計一片絕望,行為已不像當初接戰時鎮定自如,竟有幾分詭異。
黃昏過後,李陵換上便裝走出營地,喝令士卒:「不要跟隨我,大丈夫一人去抓單于。」
困獸猶鬥乎?還是……
過了好一會,李陵回來,長嘆一聲:「兵敗,死矣。」
左右安慰道:「將軍威震匈奴,只是老天爺不幫忙,我們後面再想辦法找路回去。當初趙破奴被匈奴俘虜,後來逃回去,皇帝依然禮遇有加,何況是將軍你呢?」
李陵神色黯然:「不要說了,老子不戰死,非壯士也。」然後命令士兵砍斷軍旗和自己用的器物,埋入地中。
看著殘破的隊伍,李陵嘆道:「如果我們每人再得幾十枝箭,足以脫身。現在兵器不足,明天與匈奴再戰,只能坐而受縛。現在分散突圍,能逃出去的回去向天子報告。」
安排士兵每人帶二升糧,一塊冰,約好突圍後到遮虜障會合。
半夜時分,李陵擊鼓集合,不料鼓破不響。李陵和韓延年翻身上馬,帶領十餘人,突圍而去。
一直密切監視的匈奴騎兵立即追擊,韓延年戰死。
絕望之中的李陵又是一聲長嘆:「無面目報陛下。」
史書的記載就兩個字:遂降。
(待續)
※遙望西域 李陵:叛國者傳奇(二)
※遙望西域 李陵:叛國者傳奇(四)終結篇
※於逢春:「中國疆域五大文明板塊」視野下的西域
※漢書西域傳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 帝王木小葉紫檀
※西域「大秦國」即古埃及詳考(1)
※古西域三十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焉耆國歷史
※中國說——漢帝國奠定西域版圖的「秘籍」(上篇)
※《蘭亭序》在西域
※【中國傳統故事】小暑吃什麼?(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唐朝對西域的保衛戰:和新秀國家吐蕃的「大非川」之戰!
※「尼雅河綠洲」西域三十六國——精絕國
※訪秘記: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中亞著名古國」—大宛國
※西域飄遊記(七)
※處於東洋、中土、西域視野之間的清王朝
※西域是誰的故土 最後孤守西域的唐朝安西軍
※唐朝安史之乱后,吐蕃侵占河西走廊,为何西域仍在大唐手里?
※【西域讀書】蒙哥大帝——被長久忽視的蒙古鐵血傳奇帝王
※沈珍珠是恥辱,孤軍堅守西域,屢敗吐蕃的鐵血郡王才是大唐榮耀
※西域「大秦國」即古埃及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