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別的智慧生物生存繁衍,它們甚至也在萬里之外眺望著我們?從月宮裡的嫦娥到火星上的「運河」,人類從古到今都不缺仰望星空、神遊於凡俗之外的幻想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源自人類內心一種特別的孤獨感。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我們習慣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喜歡那種「雞犬之聲相聞」、「海內存知己」的感覺。伴隨著地理大發現和信息的全球流通,開始慢慢成為一個整體的地球人當然也希望有自己的鄰居和知己。1968年,「阿波羅」8號飛船離開地球,在飛向月球的航程中,幾位宇航員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我們這顆藍色星球的全貌。於是在天文尺度上,全人類瞬間連接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那種孤獨感可能也在同時達到頂峰:在這茫茫星海里,是否還有我們的同類,是否還有我們的朋友?


真的很難想像人類會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要知道,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不過是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邊緣的一個暗淡的小小恆星系(銀河系裡類似太陽的恆星就有上千億顆)。而銀河系本身,也只是它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里上千個「銀河系」中的一個。即便是已經遠超我們想像空間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其實也微不足道,因為在半徑達460億光年的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它同樣顯得平淡無奇。

在這樣一個年齡超過百億年、恆星如恆河沙數(一種估計是1022到1024顆恆星)的宇宙中,哪怕生命產生的概率只有億萬分之一,智慧之花也應該早已盛開在「天涯海角」。


但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方法估算,馬上會碰到一個邏輯上的難題。1950年,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反應堆之父恩里克·費米(Enrico Fermi)在一次關於外星人和UFO話題的閑聊中,提出了一個直白簡單的問題:「(如果確實存在外星人的話)它們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背後蘊含著極為深刻的思想:如果我們的宇宙確實存在如此大量的智慧生命,又由於宇宙的年齡是如此古老,足以允許它們駕駛著各自的交通工具往來穿梭,那麼它們是否已經造訪過(或是正在造訪)地球呢?若是,我們又為何一個也沒有看到?既然條件具備,我們卻沒能每天都看得到E.T.的來訪,那麼是不是能夠反推,其實外星生命(或者至少是智慧生命)並不存在,地球人實實在在就是浩瀚宇宙里的生命奇蹟呢?


?

此後,費米悖論又陸續衍生出了許多很有趣的科學和哲學思考,同時也催生了許多搜索外星智慧生命,甚至試圖與它們進行交流的努力。近幾十年來,全球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參與了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地球人將會有能力同時和持續監聽千萬顆量級的恆星信號,這勢必將極大地提高人類發現外星智慧生命的可能性。


當然,整個SETI計劃都基於一個簡單但並不必然的假設:那些外星智慧生命(如果真的存在的話)必須積極且持續地向全宇宙發射一些容易被破譯的無線電信號。顯然,這個假設是存在諸多問題的:如果它們還沒有能力發射高功率的無線電信號呢?如果它們的信號,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呢?因此把找尋地外智慧生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SETI或者類似的項目上是不明智的。


於是在2009年,圍繞太陽運行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升空了。它將專註於尋找太陽系之外類似於地球的所謂「宜居」行星,這與之前的探索思路完全不同——我們應先拋開外星人是否會發來信息的猜測,而是先致力於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之後再有針對性地探測外星智慧生命。開普勒的工作任務碩果累累,幾年間已經發現了上千顆新行星。不過,這些發現似乎更加強化了費米悖論:開普勒一出手就發現了如此多的行星和類地行星,不就更加說明地球和地球人在宇宙中其實並不特別,也應該並不孤單么?


如果我們把開普勒任務的邏輯推演到極致,就不得不引出另一個概念——「戴森球」(Dyson sphere)。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了這麼一個想法:如果外星智慧生命進化到一定程度,那麼行星本身的能量很有可能已經無法滿足它們的需求,那麼它們必然會試圖利用整個恆星產生的能量。實際上人類已經在做了:在地球和太陽軌道運行的各種人造航天器都或多或少地利用地球之外的能量——太陽能。


那麼當外星文明發達和擴張到一定程度,吸收和利用恆星能源的各種「人」造物體將會以極高的密度存在在恆星周圍,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像「球」一樣包裹住整個恆星。這樣的所謂戴森球,可能會像行星那樣足以遮擋恆星的光線。此外,由於人造物體的溫度大大低於恆星,因此在吸收恆星能量後會產生波長長得多的紅外輻射。因此在戴森看來,利用這兩點尋找戴森球,可以幫助我們定位那些遙遠的高度文明的外星生命。怎麼樣,是不是聽起來特別科幻?事實上,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正是依靠這兩個指標來尋找和分析行星的!

其實就在2015年,已經有科學家從浩若煙海的開普勒數據中找到了這麼一個極其類似的戴森球!這顆被命名為KIC 8462852、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恆星,似乎總是被形狀不規則、軌道高低不同、周期也不固定的許多物體環繞和遮擋著,這一現象看起來無法用任何已知的天文現象來解釋。


當然,如此重大的結論需要極端嚴謹和豐富的數據支持,在這之前我們至多只能把它當成一個假設。但是發現KIC 8462852的故事至少說明,戴森球已經不完全是個科幻概念。在這個思路的指引下,我們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視野將會極大地拓展——我們可以拋開解碼無線電信號,以及尋找類地行星的局限,直接通過觀測恆星光譜來嘗試尋找一個高度先進的外星文明了。


除了被動尋找外,人類更激進的嘗試是乾脆直接向太空廣播,讓「別人」聽到、看到我們的存在。當然,主動出擊永遠存在著比被動等待更多的問題。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辦法對著全宇宙廣播,我們需要挑選出極少一部分星體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發送,那麼我們該沖著哪些星星打招呼呢?我們又該對它們說什麼呢?遠隔千萬光年、所處環境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間肯定有著巨大的交流障礙。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動廣播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與其說這是在嚴肅地和外星智慧生命嘗試建立聯繫,倒不如說給了地球人一個簡要的總結和反省的機會。舉例來說吧,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於1974年向2.5萬光年以外的M13星系團發射了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這條長約210比特、功率1000千瓦的信息,描述了十進位、DNA的化學構成、人類的外貌、太陽系的結構以及阿雷西博望遠鏡的樣貌——這些信息可以說濃縮了當時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


即便這微弱的信號真的能跨越2.5萬光年,而M13星系團上也真的有智慧生命解讀了這條信息,併當真充滿善意地回復了地球人的呼叫,我們也還需要等待5萬年才能聽到他們的答覆!

5萬年前,人類的先祖們還在源源不斷地走出非洲,現代中國人的祖先還在漫漫遷徙路上。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猛獸、疾病和自然災害威脅的先祖們,應該還沒有什麼閒情逸緻仰望星空或者鑽研數字。那麼如今的人又有誰能夠估計,五萬年後的人類相比今天會有怎樣的變化?當5萬年後的他們真的接收到了來自M13星系團的回答,又會是一番怎樣的心情呢?我們需要擔心還是高興?我們真的可以找到同類、真的可以被其他文明所理解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樹桑 的精彩文章:

外星人,你好嗎?
您可能感興趣

外星人之謎揭秘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外星人在哪?究竟有沒有外星人?
說了那麼多外星人 為什麼我們沒有遇到外星人?
外太空有沒有外星人?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有為什麼沒有真正的見過?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魂存在
人類到底有沒有「第六感」
火影中鳴人到底有沒有殺過人?
解密,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UFO?
人死以後,到底有沒有靈魂?
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
為何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
有沒有這麼一個人
解密外星人到底有沒有腦袋和四肢軀幹的真相
人的手臂內側到底有沒有汗毛?
人類為何至今還都沒有聲明找到外星人?
占星術到底有沒有效果?
看看汪星人奇葩的瞬間 有沒有被萌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