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飛白書」始創於漢末蔡邕(yōng),是著名女詩人蔡琰、即蔡文姬的父親,蔡邕不僅是位文學家,而且是當時一流的書法家。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蔡邕畫像

蔡邕寫的隸書,結構嚴謹,點畫有俯有仰,富於變化,素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的美譽。


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皇帝曾讓蔡邕與當時幾個著名書法家,把儒家經典"六經"文字寫在石碑上,立在當時國家高等學府——太學門前,以供天下人學習參考。當時立石碑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據說石經立成後,每天前來觀看及臨摹的人絡繹不絕,石碑前停放的馬車多達100O多乘。這些石碑在動亂中,在洛陽大火中受到損壞,經過一千八百多年,洛陽郊區的農民在犁田時掘得幾塊上有字跡的石塊,經人鑒定就是當年蔡邕的手書,現在珍藏在歷史博物館中。蔡邕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飛白書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非常特殊的字體。這種特殊的書體出現實屬偶然。

據傳,一日蔡邕遵照靈帝旨意撰寫文章一篇,依據宮廷禮節,寫好後的文章必須親自交付鴻都門(即皇家圖書館),蔡邕寫好文章後到鴻都門交差,恰逢圖書館正在整修,正在修葺圖書館的工匠們用蘸有白灰水的掃帚刷牆 ,蔡邕此時無法進去,但是文章又必須交付,他只好站在圖書館外面等著,閑著無聊,蔡邕便觀看工匠刷牆,看著看著,突然,蔡邕靈感頓現,疾步快走回家,找來一些非常細的竹絲,捆紮成一隻扁形的毛筆,然後飽蘸濃墨,在紙上書寫起來,經過反覆練習,這種扁形竹子做成的毛筆寫出的字筆畫中有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絲絲露白,像缺少墨水的枯筆寫成的模樣,別有一番風韻,故稱飛白書。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石經拓片


後來,這種書休曾一度極為盛行,特別是當時的一些宮門的匾額題字,均採用此體。流傳至今日,這種書體仍為許多書法名家所承襲。


關於蔡邕的死因說法很多,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他哭董卓而被王允所殺。

蔡邕所創「飛白書」流傳千古 卻因哭董卓而死


飛白書作品


東漢政府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巾軍大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後,當時一方豪強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或者說脅迫當時名滿京都的名士蔡邕,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曆三台,拜中郎將,後來甚至還封他為高陽侯,自此,蔡邕被董卓綁至在同一駕戰車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因有董卓的烙印,也被收付廷尉治罪,當時蔡邕正在編撰《漢史》尚未完成,編撰歷史是每個文人的終極榮譽,蔡邕請求王允黥首刖足,以完成《漢史》,未得到王允同意,於是,蔡邕哭董卓,意在通過這一舉動向世人和新貴王允表達:「他蔡邕看董卓,是一分為二的,罪過是罪過,恩情是恩情,他不會因為董卓倒台了就當牆頭草,他是個講良心的人」,這猶如一場賭博,只是賭注是他的性命,最後蔡邕輸了,終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給人留下許多議論的話題,說他「文同三閭,孝齊參騫。」在文學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參和閡子騖,當然講壞話的也不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書畫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大書法家蔡邕偶創飛白書
皇帝推崇的「飛白書」為何傳世作品甚少?
「飛白書」5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