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軍高級譯員告訴你,與外軍打交道時該注意啥?

我軍高級譯員告訴你,與外軍打交道時該注意啥?

來源: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 作者:季壓西


我軍高級譯員告訴你,與外軍打交道時該注意啥?
本文作者是我軍一名高級軍事譯員,曾多次在軍隊大型外事活動中承擔翻譯組織領導工作。在幾十年的軍事翻譯生涯中,對於如何與外軍打交道,以及其中有哪些事項需要引起注意,作者有一些切身體會。下面就來為您一一介紹。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形象

與外軍打交道,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形象意識又主要體現在日常養成上。


有一件事,令筆者印象深刻。


2012年底,在廣州召開了國際軍體射擊世錦賽,各國代表團的中方聯絡員每天都會搜集外國人的反映,彙編成簡報。


筆者注意到,在每天的簡報上,幾乎都見到有外軍代表團讚歎中國士兵軍容嚴整。軍區報社的同志一看,這是個好題材,便托筆者了解一下詳情。

其實筆者也很納悶:比賽期間,老外看到的,多是我軍軍官或是沒穿軍裝的射擊運動員,他們又是從哪兒得出這樣一個印象的呢?


一打聽,原來,軍區在射擊樓門口設了一個崗,一邊站一名哨兵。所有參賽的外國軍人都要從他倆身邊走進走出。這兩名中國哨兵始終目光炯炯,精神飽滿,站得筆直,紋絲不動,交接崗時也井然有序,一絲不苟。外軍人員見了,都佩服得不得了。


於是,在許多人看來很不起眼的兩名哨兵,卻在不聲不響間,為中國士兵爭回了很大的面子和榮譽,因此,具有形象意識很重要。


「當心你的左手」


下面這個小故事要講的則是外軍的一個文化禁忌。

一天,一名外軍學員向筆者抱怨一位女譯員,說:「她居然用左手給我遞吃的東西!多臟呀!」


筆者一聽,就知道麻煩出在哪兒了。因為許多年前,筆者就聽說過這麼一條規矩:「不要用左手遞東西給外賓。」


後來搞外訓,筆者注意到,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外軍人員用手抓飯時,哪怕是左撇子,也要用右手加調料,用右手拌飯,用右手把飯送進嘴裡,左手卻閑著不用,頂多用來托盤子。


不光是伊斯蘭教,一位信仰基督教的非洲學員曾告訴筆者:「左手遞禮物是一種侮辱,因此應該絕對避免。」


其實,在外事活動中,處處體現著「左手禁忌」。握手、敬禮用右手,端菜、送茶、斟酒也都用右手,而且要從客人的右手一側上菜、斟酒。排桌次時,國際公認的規矩是右手為上,左手為下。

西班牙頒布的駐阿富汗士兵行為準則中也特別告誡:「永遠不許伸出左手給人家,不許用左手把東西遞給別人」。


更厲害的是,筆者曾去迦納工作過半年,發現那裡還有一個習俗:「不要用左手作任何示意動作」!這就是說,打手勢表示「再見」時,得當心,別揮錯了手。這一習俗讓筆者現在偶爾揮了左手,心裡便會有一種負罪感。


筆者後來了解到,前文所說的那位女譯員當時完全是出於好心,把別人給她的喜糖,順手送給了外軍學員一顆,但由於不了解其民族文化的禁忌,在遞糖時用了左手。


於是,後來在參加外事活動時,筆者就老提醒戰友們:接受或贈送禮品,得用右手。當然,要改掉習慣性動作確實很難,筆者便自創了一個辦法,硬要他們左手捏一個硬幣或一張餐巾紙團,這樣他們就只好用右手了。

不要過分謙虛


但有時,在軍隊外事工作中,我方人員並不全然熟悉中外文化的差異,由此可能造成雙方的誤解。這就要求軍事譯員能夠儘早溝通,適時提醒,並及時彌補。


有一次,我軍一位老專家第一次上外訓課,而且是在國外講課,因此他格外慎重,連開場白都事先擬好,拿給筆者準備。筆者一看,裡面有一句話是:「這種炮,我也不太熟悉,沒怎麼摸過,所以,我希望和你們共同摸索,互相學習,來把這個課程上好。」


筆者忙坦言相告:這段話很不妥!並向老專家解釋說,中國派了一位大校親自執教,豈能對這種炮「不熟悉」或「沒怎麼摸過」?要真是這樣,中國為什麼還派你來呢?上課的時候就不要過分謙虛啦。筆者勸他把這段話刪掉,他答應了。誰知,到了上課那天,他一開口,仍是這段話。估計中國式的謙虛理念已滲透到了他的骨子裡,筆者毫無思想準備,只得照譯不誤,但是,筆者接著對外軍官兵說:


「我想補充一點。剛才這位尊敬的教官從參軍的第一天起就和牽引火炮打交道,打了30多年的交道了,積累了豐富經驗。他剛才所說的,只是出於中國的傳統禮貌。請各位軍官、士兵放心,只要你們認真學,他一定能教好你們,讓你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這種火炮的操作與指揮。」


聽筆者這樣一說,外軍官兵們都向這位老專家拍起手來。這把老專家給拍糊塗了:你不是說我這樣講不妥嗎?你看老外卻聽得很開心嘛。而這時的筆者,總算鬆了口氣。


「我該出多大聲呢?」


在與外軍打交道時,還有一些西方所謂的「餐桌禮儀」需要注意。可到外事場合,這些規矩經常會被人遺忘。


有位專家不喜歡那些「洋規矩」。例如,每回吃香蕉,他就不願像別人那樣,把香蕉去皮,用小刀切成若干塊,然後再用叉子斯斯文文地一塊一塊叉進嘴裡。只要有外國侍者在場,他就不碰自己面前那根香蕉,只待侍者轉身,他便馬上伸出手去。等侍者再轉過身來,小碟子里就只剩一張香蕉皮了,吃根香蕉竟弄得如此不自在。


此外,跟老外同桌吃飯時,嘴要閉著嚼,不發出吃東西的聲音,否則會讓人覺得吃相太差。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彷彿就是以聲音來表示滿足和滿意度的,於是,筆者漸漸意識到,中國人實在沒必要照搬其他國家的用餐方式。後來,筆者完全改變策略。在中國人面前,詳細介紹老外的習慣,在老外面前,就去介紹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和就餐習慣。


筆者會特別提到,中國人吃飯時,常常把碗端到嘴邊,中國人吃麵條是要吮進去的,我們吃香蕉只需要剝去皮就可以了。圍在一張桌前跟中國人吃飯,可別把它當成自助餐,每次一小勺,而且每上一道菜,要讓主人先嘗。此外,筆者還特別告訴老外,中國人很少抿著嘴吃飯,而且吃東西時嘴裡可以出聲,這絕非沒教養的表現,相反,有時吃的聲音越響,就越說明菜做得好,吃得香。


提前給老外打這種「文化差異」預防針,用時少,見效快,老外很能接受,也很感興趣,甚至還很想模仿。在一次宴會上,一位外軍學員突然走到筆者身邊,一臉的為難,低聲向筆者請教:「今天的菜太好吃了!你看我的嘴裡該弄出多大的聲音,才能表示我對這些飯菜很滿意呢?」我也一本正經地回答:「能出多大聲,就出多大聲!」


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繞不開,抹不掉,而且也根本沒必要抹掉。相反,只要加強相互的溝通,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就能在不同的文化之間建立起暢通的橋樑。


非吃不可的手抓飯


除了在不同文化間搭建橋樑,有時也應入鄉隨俗,不能駁人美意。


有一次,有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在使館設宴,說要專門犒勞外訓譯員。按理說,這是正式的社交場合,本應使用刀叉。但也許大使跟筆者與戰友們都很熟了,或者是為了讓筆者一行人「賓至如歸」,而特意準備了筷子,他則用手抓。只見他拿起一隻盤子,往裡面放上一勺米飯,幾片生西紅柿,生洋蔥,澆上肉汁,放點咖哩粉、還有一種洋調料,然後就用手將它們捏呀捏。


等大使捏好後,他把盤子遞給了筆者。原來,他捏了這半天,居然是為筆者準備的!說實在的,當時筆者的胃在提出「抗議」,但筆者意識到,如果拒絕,不僅讓人掃興,還會大大傷害這位大使的自尊心與善意。於是,筆者一邊道謝,一邊「高高興興」接過盤子,然後「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大使頓時開心地咧嘴笑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情定西沙:聽一聽「天涯哨兵」和西沙的「小情歌」
落地「雄鷹」與藍天的美麗約會
全軍開展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
您可能感興趣

志願軍和德軍戰鬥力誰更高?與他們打過仗的外軍有話說
外軍士兵為什麼說這輩子都不敢用95步槍?真相讓人吃驚!
戴上耳機的外軍士兵,不想打仗了?軍官的命令還聽的清嗎
中國老舊戰機與外軍精英「交火」!對方真想練一把的是它
外軍高級軍官任職注重實戰經驗,好的經驗我們也需借鑒!
中國贊它是最佳看家武器,外軍敢打進來通通有去無回
外軍士兵為何說這輩子都不敢使用中國95步槍?真相讓人直冒冷汗
外軍的食堂 還真不如我們
中國空軍與外軍對抗演習失敗,是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
解放軍戰機寧願少帶導彈也要帶這種裝備:外軍表示疑惑 為何?
外軍搞不懂明是導彈為何用魚雷命名?中國讓其不適應
外軍軍艦千萬別招惹中國:解放軍這些導彈能讓軍艦有來無回
佩服他們的勇氣:外軍殘疾士兵意志有點頑強
國外軍人都是怎麼看待中國大閱兵的?印度網友的評價讓人感到意外
看看國外軍警是怎麼強拆的,漲知識了
外軍禮兵暈倒集圖觀看,軍人也是人也會得病也會失誤
解放軍部署首個海外軍事基地,為何讓這兩艘軍艦當開路先鋒?
不得不承認,中國剛給服役的這艘軍艦名字讓外軍都震了震
外軍預警機在高原是半瞎 中國神鵰超高空預警機才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