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趣聞:《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師嗎?

歷史趣聞:《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師嗎?

深度原創,溫暖向上。滕州全媒體旗下微信公眾號「滕州城事」正式上線。請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 滕州城事,選擇認證賬號(藍色logo,滕州城事田字格),或者添加 tzthing (手機長按可複製)。簡單真實溫暖向上的城市自媒體,更多滕州小夥伴在這裡等你。


《孫子兵法》被稱為鎮國之寶,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孫子兵法》是作者是孫武,而孫子的後人孫臏又是鬼谷子的弟子。當然這並不能證明什麼,但《鬼谷子》一書里卻多次出現了《孫子兵法》的內容,比如《孫子兵法》里的致人而不致於人,到了鬼谷子里則成了制人而不制於人,這樣的思想比比皆是。有時候不客觀的說,鬼谷子其實是起著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孫子,下啟孫臏。《鬼谷子》一度被稱為文兵法,而《孫子兵法》則被稱為武兵法。實則上讀懂了孫子兵法也就讀懂了鬼谷子,反之也是一樣。有一點可以確定,鬼谷子必然讀過《孫子兵法》。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縱橫家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和龐涓是通曉兵法,稱為軍事家的原因。

鬼谷子是一個操盤者,是一個布局者。對於每一盤棋,每一個人,鬼谷子強調一定要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這樣才能任用。用人是門學問,鬼谷子在謀篇洋洋洒洒說了數百字,歸根結底就是謀人謀事。


鬼谷子的主動權遊戲


用那些我們了解的人,對於不了解的人,哪怕有一絲一毫不了解也不能任用。鬼谷子說謀者是不會任用那些不可知的人。所以關鍵在於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凡事處於主動控制,而不能處於被動控制。兵法家孫武在《孫子兵法》里也說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以此論證,《鬼谷子》與《孫子兵法》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繫。


制人就要掌握主動權,而被他人控制,則不得不被他人操縱。實則上遊說也好,謀劃也好,戰爭也好,拼的就是主動權遊戲。聖人和愚人的區別在於,聖人之道的屬性是陰,而愚人之道的屬性是陽。這句話其實在講一個道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陽謀,有的只有陰謀。有人肯定要問了,怎麼會呢?你看諸葛亮不就是陽謀高手嗎?實則是我們看到的所謂陽謀,歸根結底也是陰謀的一種表現形式。正因為有了陰謀,所以聖人才會化難為簡,化險為夷。而愚人則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所以鬼谷子在全書快要結束的時候,告訴後人這個道理。

歷史趣聞:《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師嗎?

智商不等於智慧


鬼谷子把歸類分為聖人與愚人兩種,實則遙相呼應了第一篇捭闔,還記得那句話「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


所以說智者能成事兒,愚者能敗事兒。再推導下去,滅亡就不能再生存,而危險也不會轉化成安全。這都是有定數的。這就是聖人與愚人的根本差別。


有人說,我是高智商,我的智商140以上,學曆本科,碩士,博士。鬼谷子看來智商高當然是好事情,但並不能稱為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無為的。聖人的智慧之用,眾人既不會知道也不會發現。聖人用智,首先會思考可否,然後選擇事情而為,是自為。發現不可行,選擇事情而為是為他人。所以聖人之道的屬性是陰的。


常言道,天地之變,在於天高地厚,聖人的制人之道在於隱匿。不是只為是了迷信忠信,仁義,是中正而已。心存大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能明白這個奧義的人,才可以與其溝通,行事。因此,利用制人之術,讓遠近制人無不臣服。

鬼谷子與伯樂


鬼谷子在謀篇里有一句話,大致分為兩個版本,分別為陳蒲清,許富宏一版,陶弘景一版: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陶弘景


既用,見可,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許富宏


見可:被認可。道藏本原作"見可否",俞樾《讀書余錄》云:"此以見可、見不可相對為文,不當雲見可否也。否,衍字。"道藏本註:"亦既用智,先己而後人。所見可否,擇事為之,將此自為;所見不可,擇事而為之,將此為人。亦猶伯樂教所親相駑駘,教所憎相千里也。"陳蒲清與許富宏是認同這個版本,而南朝陶弘景的內容卻與之不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pagebreak][pagebreak]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鮮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長子,母夫人賀氏,北魏宗室。


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為皇太子。太武帝率軍攻打北燕時,命拓跋晃留守處理尚書省事務。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涼,拓跋晃留京總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壽輔佐。不久隨太武帝攻打柔然。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詔滅佛,平素喜好佛法的拓跋晃在這一問題上與父親產生極大矛盾。屢次勸諫卻未得聽從,只得設法保全很多和尚不被殺害。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被太武帝寵臣宗愛陷害使得東宮大批官員被殺,憂慮而死,時年僅二十四歲。追謚為景穆太子,葬於金陵。正平二年(452年),其子文成帝拓跋浚即位,追尊為景穆皇帝,廟號恭宗。

歷史趣聞:《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師嗎?

拓跋的兄弟姐妹


弟弟


晉王拓跋伏羅


東平王拓跋翰


臨淮宣王拓跋譚


廣陽簡王拓跋建


南安隱王拓跋余


拓跋小兒


拓跋貓兒


拓跋真


拓跋虎頭


拓跋龍頭


姐妹


南安公主


上谷公主,嫁征東將軍、西平王乙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滕州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歷史趣聞:解密:唐代的退休官員能夠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歷史趣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終於案發
今日最熱點:黃緯祿:「巨浪之父」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歷史趣聞:宋朝政治家葉適早就看透漢民族衰弱的真相之源?
蘇聯戰勝芬蘭付出慘重代價:贏得的土地剛夠埋屍
您可能感興趣

野史趣聞:康熙皇帝是麻子臉嗎?
「書聖」吳道子趣聞
趣聞:姜子牙為何把自己的老婆封為掃把星?
古代君王如何請神選立太子? 楚共王選太子趣聞
歷史趣聞:古代的女子為什麼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
歷史小趣聞:為什麼魏忠賢能專權!
趣聞:裸婚的鼻祖居然是姜子牙 他老婆是誰?
野史趣聞:劉備忠厚老實他的老婆怎麼老是弄丟?
演義趣聞: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刺客的故事
野史趣聞:宋太祖趙匡胤「偷菜」被抓成就大宋王朝
歷史趣聞!唐玄宗為何被人尊為梨園領袖?
歷史趣聞:馮德麟和張作霖一生雖有恩怨:始終未兵戎相見
陸地神仙、符籙大師葛玄趣聞:原來大師也這麼愛玩!
歷史趣聞:歷史上的劉章和呂魚的愛情故事 他們是怎麼死的
野史趣聞:古代的太監是怎樣娶老婆的?
三國趣聞:孫尚香嫁給劉備為何叫孫夫人?
趣聞解密:聖人孔子的愛好是「唱」和「哭」
歷史小趣聞:貂蟬是董卓婢女還是呂布之妻?
歷史趣聞:古代的女太監是如何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