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陶希聖是蔣介石的一支「御筆」,曾擔任《黨軍日報》社長、《中央日報》主筆。陳布雷評價陶希聖:「鋒芒太露。」


陶希聖名匯曾,字希聖,1899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孔家埠陶勝六灣。9歲時,陶希聖就隨其兄入河南的旅汴中學就讀。當時正是「廢科舉、講新學」的社會運動之中,少年陶希聖所學學業可謂新舊參半,最優秀的當屬歷史一課,「每值考課,常交頭卷,取高分」。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1915年,16歲的陶希聖,在國會議員湯貫如、北京大學總務長舒先生幫助下,投考北大預科。儘管歷經磨難,但是陶希聖還是以優秀的成績考取了北大預科班。在北大預科期間,陶希聖師從沈尹默、沈兼士等先生。1917年,陶父升任河南省汝陽道道尹,家境有所改觀,天資聰慧的陶希聖在北大預科「只是勤學而非苦學」,但每次考試均能名列前茅,1922年北大畢業。


在雲霧疊障的中國現代史中,陶希聖無疑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曾經創立著名的「食貨學派」,是研究社會經濟史最早的大師級人物。1937年時任北大教授的陶希聖棄學從政,進入政壇,並與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出人意料地糾纏在一起,成為某些史學家眼中「首鼠兩端的投機文人」或「政治上的投機人物」,甚至是為人不齒的「漢奸」。


1927年1月,陶希聖忽接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來電,聘為政治教官,兼任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政工人員訓練委員會常務委員,與國民黨有了實際接觸。1927年5月,北伐軍唐生智領軍北上,繼續討伐北洋軍閥殘部。駐紮宜昌和沙市的夏斗寅部隊,佯稱腹背受敵,遭楊森川軍攻擊,撤退東進,企圖乘虛而入武漢。夏斗寅的先頭部隊,是萬耀煌指揮的一個師,迅速進佔了紙坊,距武漢不足二十公里。


武漢北伐軍政府下令,將武漢軍政學校師生與農民運動講習所師生,合并為中央獨立師,與葉挺率領的十一師會合,由武昌出發,西往迎戰萬耀煌部。但是夏斗寅為保存實力,並不想真打仗,一見武漢出兵,就把武樵公(萬耀煌)的部隊撤走了。

之後陶希聖隨軍西進,沿途參加當地革命運動,在咸寧縣,碰見開農民大會,農會書記報告會前槍斃五個農會叛徒。「那五個窮困鄉民不過是先參加農會,後來不想幹了,農會就把他們捉起來,槍斃示眾。」陶希聖時為中央獨立師軍法處長、咸寧縣政府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司法科長,聞之大發雷霆,不準農會書記隨便槍斃農民,並警告那個書記,如果得知他還敢槍斃農民,就把他抓起來槍斃。農會書記大吃一驚,急奔武漢,指控陶希聖是「反動軍閥」。未出幾天,武漢政府就派人替換了陶希聖。幸而當時陳獨秀的主張仍然主控局面,陶希聖總算留下一條性命。陶希聖對陳獨秀終生感激。後來陳獨秀出獄,在武漢期間,陶希聖曾悉心照料。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不久,陶希聖被政治總教官惲代英召回軍校,被任命為政治部秘書,並在施存統未回武昌之前,代理主任。7月15日,汪精衛政府在武漢宣布「分共」,並通過「取締共產黨案」。惲代英找到陶希聖,對他說:「今日時局在變化中。程潛主張東征,張發奎主張南下。我們決定將軍校改編為教導團,跟隨第二方面軍南下,回到廣州。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是郭沫若,請你擔任教導團政治指導員……」


隨著上海「四一二」及武漢「七一五」政變相繼發生,國民黨聯俄容共之政策,至此均告結束。陶希聖的革命激情亦被嚴峻的現實所澆滅,孱弱的書生性格再次畢露。


他對妻子坦承:「時局有大變化。我必須隱藏。……度過兩三個月,我就可以出頭做事。」在福壽庵分租的一間房子里,陶希聖「每日躺在竹床上,把僅余的一部鉛印資治通鑒,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偶爾寫一篇短文,由妻子萬冰如帶到糧道街投入郵箱,寄給漢口《中央日報》副刊。陶希聖之所以藏匿其身實際上是不願隨軍校教導團南下,亦即不願擔任教導團政治指導員。直至有一天《中央日報》副刊主編孫伏園在報上尋他,他才走出福壽庵寓所。

他是北大的大神,蔣介石的智囊,抗戰後為何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1928年春上,陶希聖再次來到上海,一度到南京任總政治部宣傳處編纂科長,後改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總教官,兼任政治部訓練科長,然而及至年底,又將所有職務辭去,以賣文為生。不久,陶希聖在滬加入「粵委」顧孟余、陳公博、王法勤等人的「中國國民黨海內外各省市黨務改組同志會」,創辦《食貨》半月刊。陶希聖為辦此刊,可謂耗盡心血。他在這個刊物上發表論文36篇,其他7篇,翻譯2篇,共計45篇,位居作者之首。在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書店還曾向海內外推出《食貨》半月刊影印本,可見其學術價值至今猶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對山河破碎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危急存亡的時刻。大多數人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陶希聖卻主張對日停戰言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終如一 的精彩文章:

二戰初期,面對希特勒的納粹德軍,英法軍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希特勒,你484傻呀?為什麼要放走那麼多敵人?真相竟然是這樣
日本為何選擇進攻珍珠港?還是偷襲?真真是輸不起呀
二戰時日本為何放棄「北進」蘇聯,而選擇「南進」這條不歸路?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蔣介石的大弟子,人們稱西北王,為何最後卻被蔣介石拋棄
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個兵團,是如何被殲滅的?
他的懸賞僅次於朱德毛主席,蔣介石對他深惡痛絕,一個戰術也讓日軍心驚膽戰
他是堪比薛岳的抗日戰神,為何卻被蔣介石批示槍決
張學良臨終前一句話,暗示抗戰中功勞最大的,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抗日戰爭的一角:蔣介石的無奈與痛苦
渡江戰役開始前,蔣介石為何大罵宗李仁和毛主席之間的談判
抗日初期,面對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背叛,蔣介石為何不寒而慄
蔣介石死後,毛澤東的反應卻最大,這是為何?
他曾主動向張學良、蔣介石要求抗日,他戰鬥到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秒
因為這一戰,毛主席怒髮衝冠,蔣介石信心大增,下全面內戰的決心
他是國軍猛將,參與抗日戰役最多,敢把自己的像和蔣介石並排
面對蔣介石的圍剿,紅軍的戰略讓毛主席直呼天亡我也
三大戰役 蔣介石是怎麼看的
中印戰爭爆發時,美國勸說「反攻大陸」,蔣介石為何拒絕
他是抗日戰爭的靈魂革命者,曾殲滅蔣介石几個團
日軍攻陷南京後,中國為何還能堅持抗戰,原來跟蔣介石的虛弱有關
八年抗戰的最大英雄,竟然被蔣介石說是他
他多次立下大功,曾救過蔣介石,反目後,死在蔣介石的特務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