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晴正好,最憶是江南
《憶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望江南》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註:版本有二,取其一。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憶江南》
唐代·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
惟待見青天。
《望江南》
唐代·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詞牌釋義
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至宋人多將其疊為雙調。
晚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李德裕(787-849)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時教坊已有此調名,玄宗末年崔令欽所著《教坊記》「曲名」下錄有《望江南》。
王國維曾據此以辯此調不始於李德裕,《樂府雜錄》所言不確。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後記》則說明盛唐時已有《望江南》調作「三、五、七、七、五」者,並舉天寶十三載崔懷寶贈薛瓊瓊一首為例,崔懷寶《憶江南》詞云:「平生願,願作樂中箏。得近玉人縴手子,砑羅裙上放嬌聲。便死也為榮。」其平仄、叶韻、句法均與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憶江南》詞同。
明·楊慎《詞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獻仙音》也。但法曲凡三疊,《望江南》止兩疊爾。白樂天改法曲為《憶江南》。」陳暘《樂書》云:「法曲興於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鍾、磬之音。」
據以上諸說,《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開元天寶年間,且既關法曲,又關教坊曲。後白居易依此調作《憶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雲「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故又名《望江樓》,皇甫松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夢江南》、《望江梅》。
宋代常有將兩首《憶江南》分作上下闕,成為一雙調者。如王安石詞九首,每首第一句均為「安陽好」,見《全宋詞》卷九十八,故此調亦名《安陽好》。張鎡則以此調作《夢遊仙》多首,見《全宋詞》卷二百八十一。其《紀夢》一首有「飛夢去,閑到玉京游」之句,故此調又名《夢遊仙》、《步虛聲》等。
※鳶飛草長季,候鳥北歸時——吉林莫莫格迎來候鳥北歸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壁紙丨草長鶯飛,花紅柳綠,我在春天等你!
※明媚春夏草長鶯飛,需要美美噠印花來迎接
※草長鶯飛杏花雨 春風楊柳花草香
※今日春分:春暖花開,鶯飛草長
※初夏太湖比盛夏少了些暑氣 又比春天草長鶯飛多了熱情
※古風攝影 鶯飛草長 攝影師 會拍照的暴龍哥
※田世光: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湖北這種野草長滿山,祛痰止咳治療支氣管炎,好過山珍海味!
※節氣養生|今日春分,鶯飛草長,養生一定要做對這些,才不負春光!
※草長鶯飛的好時節,穿撕邊牛仔褲出去浪吧
※家裝每日談|人間四月天,草長鶯飛,春意闌珊
※銅錢草長太快,割幾個葉子涼拌,還挺好吃,一茬接一茬又長出來了
※在花盆裡隨便挖個坑就能施肥嗎?這麼施肥,花草長得又壯又好
※杜月笙墓:荒蕪冷落,無人問津,草長到進不去
※節氣養生 | 今日春分,鶯飛草長,養生一定要做對這些,才不負春光!
※杜月笙墓:荒蕪冷落,無人問津,草長到都進不去
※現在三月了,草長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