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來源:中國空軍網


作者:楊欣


我叫楊欣,現任中國航空博物館信息資料室工程師。我的父親楊會祿原是空軍一名試飛員,1982年12月16日,在直-9型6031號新機試飛任務中,因飛機失事壯烈犧牲,年僅35歲。

父親,我心目中的英雄


當看到1997年香港回歸,一架架直-9翱翔在祖國的藍天時;當看到國慶60周年大典,直-9梯隊飛過天安門上空時,我是多麼地自豪,那一刻,我彷彿又看到了父親。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在戰友眼中,父親是個品格高尚的人。

父親犧牲時我只有4歲。從小到大,經常有人問我同樣一句話,「你記得你父親嗎?」我總是很肯定地回答:「不記得!」我是看著父親的遺像長大的,關於父親的很多事情,一邊是從父親的事迹材料看來的,一邊是從母親的講述中聽來的。


1947年1月,父親出生於山東省昌邑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從1964年9月學習飛行以來,先後飛過5種機型,共飛行1253小時58分,是一名航空理論基礎好,飛行技術過硬的多種直升機優秀試飛員。


父親調入試飛大隊後,工作紮實細緻,從不叫苦叫累,無數次挑戰生命的極限。1981年10月,父親被派往法國進行直-9型直升機改裝培訓。在語言不通,困難重重的情況下,父親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精心實踐,很快掌握了飛機的航空理論知識和駕駛技術。


回國後,父親一邊完成對戰友的理論改裝,一邊將帶回的資料和積累的經驗精心整理出來,成為第一個駕駛國產直-9型直升機飛翔在祖國上空的飛行員。那段時間,父親白天兩架飛機交替飛行,晚上講課,整理材料,撰寫飛行手冊,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就在大家要為父親慶賀的時候,父親卻在試飛第三架新機時發生意外,沒有遺言,沒有告別,就那麼突然地、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戰友眼中,父親是個品格高尚的人。1968年,沈空某機庫突然失火,頓時濃煙滾滾,成了一片火海,是父親第一個衝進去,將重達二三百公斤的汽油桶一個個推出來。1972年,在執行某型直升機的轉場任務中,父親親眼目睹前面的飛機不幸失事,6位機組成員生命垂危。父親抑制住內心的悲痛,第一時間駕駛戰鷹飛向出事地點,報告現場情況。為此,部隊黨委給父親記了三等功。1979年,在執行某型直升機試飛任務中,父親駕駛的飛機燃油調節器突發故障,在飛機冒出濃煙並發生巨大震顫時,父親和戰友密切配合,硬是把飛機飛回機場安全著陸,不僅保護了國家財產,而且保留了珍貴的數據和參數,為飛機部件的改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一次,父親又用生命換來了一枚軍功章。

試飛員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第二天有試飛任務時當晚是不能回家的。所以,在試飛大隊家屬院出生長大的我記憶中很少見到父親,根本不記得任何關於父親的事情,甚至於父親的樣子。對於父親的所有印象,就只存在於發黃的照片和母親的講述中。在有限的記憶里,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父親在世的時候家裡的生活條件還比較好,在那個年代我吃過丹麥藍罐曲奇餅乾、巧克力……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父親與他為之付出了生命的直-九飛機。


父親出事的那天,我是被一位阿姨從幼兒園接回家的。一進大院就看到好多人扶著哭得死去活來的母親,姐姐也在旁邊被大人摟在懷裡不停地哭。沒人告訴我發生了什麼,我只是愣愣地站在一邊看著大人們進進出出,直到後來在父親的追悼會上,我都未曾流過眼淚。長大懂事後,我就一直在想,當時那種情況下我怎麼就沒有哭呢。可能真的是因為很少見到父親,對父親沒有依賴,沒有感情,甚至都沒有餅乾巧克力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烙下的印記深。因為少不更事,也就更不知道父親的離去,對於我們整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



母愛,撐起一個家


父親離開時,母親34歲,姐姐8歲,我4歲。從那時起,母親就一個人帶著我們姐妹倆撐起了這個失去頂樑柱的家。為了照顧好姐姐和我,母親很快走出了痛苦和無助,依靠每個月僅有的41.9元生活費,我們家開始了新生活。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父親生前,我們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母親非常要強,但凡自己能做的事從來不求人。家裡換煤氣罐,她把煤氣罐用鐵鉤子掛在老式的28自行車后座上,我在後面邊扶邊推,進了大院,她再一個人連拉帶拽一步一步爬樓挪進家門。冬天儲存冬菜,入秋時各家都是幾百斤的菜往家買,別人家身強力壯的「爸爸」打頭陣,我們家三個「女將」齊上陣,倒也忙得不亦樂乎。

儘管生活清苦了許多,但母親在我們姐妹倆的教育上卻相當捨得投入。她常說,父親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他肯鑽研,又刻苦,工作一絲不苟,所以飛行技術好,組織上才派他出國學習。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像父親那樣優秀。正是在母親的諄諄教導下,姐姐和我在學習上都不敢懈怠。


每天晚飯後,母親就坐在我們身邊看書讀報或縫縫補補,陪著我們寫作業。姐姐從小天資聰穎,學業從不發愁,母親在她身上沒有花費太多的心思。倒是我,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作業寫得比較慢。母親針對我的特點採取的策略就是「笨鳥先飛」,要求我做完作業後,先把當天的功課溫習一下,再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天氣冷的時候,母親一邊輔導我功課一邊把我的腳暖在她的懷裡,直到我把問題搞明白了去睡覺,她才又去幹家務活。


讀小學時,因為視力問題,我沒有像姐姐那樣提前一年上學。母親希望我們能早上學、早讀書、早工作、早有出息,所以在我讀完三年級後,萌生了讓我跳級的想法,直接上五年級。由於當時學校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領導商議後決定,讓我新學期開學前筆答四年級的期末考試卷,如果能夠達到平均分80分以上,就允許我跳級。整整一個暑假,母親親自輔導我學習四年級的數學和語文。最終,我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以平均分89分的成績被准許跳級。然而。上五年級後的第一次期末考試,我考了全班倒數第十名,心裡很不是滋味。母親一邊鼓勵我不要灰心,一邊每天下班後繼續輔導我功課。經過兩年的努力,在六年級畢業考試中我考到了全班前十名。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父親犧牲時,母親35歲,姐姐8歲,我4歲,她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


母親不僅關注我們的學業,還很重視我們的全面發展。寒暑假裡,除了完成假期作業外,還讓我們練習鋼筆字,說是字如其人,寫一手好字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她偶然認識一個教鋼琴的音樂老師,讓我私下裡免費跟著學。由於家裡根本買不起鋼琴,母親就在一張很大的圖紙上,畫了一個與鋼琴鍵盤大小一樣的黑白鍵盤,便於我在家裡練習。堅持學了一年之後,就在我彈得已經很有感覺時,老師卻跟隨她的丈夫搬去了深圳。我很想繼續學,母親卻為難地告訴我,「家裡真的拿不出學費,等日子寬裕了再學吧。」就這樣,彈鋼琴一直成為我許多年來的夢想。因為同樣的原因,我還學了半年的國畫,取得小小成績後卻也不得不再次放棄。



陽光,驅散了陰霾


在父親離開我們的這30多年裡,母親為了姐姐和我所付出的苦與淚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記得我上初中時,有個阿姨問我:「楊欣,給你找個爸爸好不好?」我當時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不好!」就為這兩個字,母親謝絕了多少人的上門牽線。也為這兩個字,我至今為自己的年少任性而懊悔。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2010年,我與母親第一次來到航空博物館,與英烈牆上父親楊會祿的名字合個影。


後來母親跟我說,父親走後,包括奶奶家的人在內,一直有人勸她改嫁。她沒有同意主要是擔心我們姐妹倆難以接受,進而影響生活和學習,那樣就對不起父親的在天之靈了。如果我們姐妹倆不成才,她過得再好也沒有任何意義。


明白了母親的心,我們姐妹倆更刻苦了。1986年,姐姐楊柳在全國首屆「華羅庚」少年數學金杯邀請賽中榮獲三等獎;1987年,我畫的《葡萄》被選送參加中日少年美展,並登上了報紙;1991年,我的作文《冬之趣》獲首屆華夏中學生作文大獎賽優秀獎;1992年,姐姐以數學滿分的高考成績先被清華大學選中,後根據意願進入西安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七年制本碩連讀班,2003年考取香港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1996年,我被鄭州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學院計算機及應用專業錄取,2000年保送上軍事裝備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03年考取本校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現如今,姐姐和我雙雙拿到博士學位。母親欣慰地笑了,說,「我對得起你們的父親了!對得起你們老楊家了!」


在我們考上大學後,姐姐和我都勸母親:「有合適的,就找一個伴吧!」母親卻說:「咱家最難熬的日子已經熬過去了,還找什麼伴啊。」這些年來,看到別人家都換了大房子,母親並不羨慕,反而感覺現在很幸福,經常自豪地對人說:「我很富有,兩個女兒就是我的兩座金山!」2006年,我們家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其實這一路走來,組織從來沒有忘記我們。父親犧牲後,按照當時的政策標準,撫恤金、姐姐和我長到16歲的生活費及其他補助,部隊和工廠一次性進行了支付。自1992年物價上調後,每年還額外有補助;逢年過節,部隊和工廠領導必定帶著慰問品到家裡看望我們;為了方便母親照顧我們,廠領導把母親從總裝車間調到了哈飛工學院書庫;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組織還為我們家調整了住房;每年清明節,部隊都會派車來接我們到烈士陵園掃墓……組織的關懷,一絲一縷都如陽光般溫暖著我們母女的心靈,驅散了不幸的陰霾。



航博,人生的新起點


2009年,空軍成立60周年的時候,在中國航空博物館興建了紀念空軍英烈和英模的「藍天魂——英雄紀念牆」,那面英烈牆上鐫刻了1700多名空軍烈士的名字。第二年,母親偶然從試飛大隊一位叔叔口中聽說了這件事,就打電話給我們說想去看一看。當年的國慶節期間,我陪著母親第一次來到了中國航空博物館。當我們在英烈牆上找到了父親的名字時,內心的激動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母親流著淚說:「老楊,國家沒有忘記你們,空軍沒有忘記你們啊!」


這次航博之行對我觸動很大。英烈牆上的名字每年都在增加,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從事這樣一份高風險的試飛事業?父親曾經駕駛過的那五種型號的飛機是什麼樣子?他又是如何把這些巨大的「鐵疙瘩」飛上天的……這一連串的問號,讓我想要加入空軍的想法變得越來越強烈。


在思考了許久之後,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我要加入空軍,我要到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工作。聽到我的想法後,母親很不解,說:「如果你想加入空軍,可以去西安啊,一是那裡也有空軍的單位,二是你姐姐也在那裡工作,凡事都有個照應。」我說:「不一樣,因為父親在那裡!」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穿上「空軍藍」後的我與直-九飛機。


儘管我並不那麼清晰地記得父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父愛的渴望不但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從看到英烈牆上父親的名字那一刻起,我彷彿找到了父親。我長大了,我想去陪著他,讓他知道他的女兒就在他身邊,真的很想念他!


母親最終支持了我的決定,她只是擔心我放棄現在的大學教員工作,放棄所學專業,新工作適應不來。我對她說,「航空博物館是空軍對外展示的『窗口』,是全面了解空軍歷史和文化的陣地,是航空知識的海洋,在那裡一定有我發揮的空間。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一直在象牙塔里學習任教,很想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再加上有父親這種情結在裡面,也真的很想為空軍、為我國航空事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這樣,經過我的申請,組織的研究、協調,2012年11月底,我正式調入航空博物館,如願穿上了「空軍藍」。父親,我終於來到了你的身邊!


到航空博物館工作後,隨著我對空軍歷史、空軍裝備發展歷程的了解,特別是在看過《試飛英雄傲蒼穹》的展覽,看到父親飛過的那些飛機,以及代表我國航空裝備最新發展歷程的戰鷹,我逐漸了解到父親為什麼會選擇做一名試飛員,為什麼有那麼多像他一樣的人義無反顧去選擇這樣一份高危的事業,因為在他們心裡,沒有強大的國防,何談小家的幸福安康!


這一刻,我想要對母親說,請不要為我擔心。您當初沒有把我送進空軍,是因為父親的離去帶給您太過沉重的打擊,那一絲陰影揮之不去,以至於現如今您還一直反對我們出門遠行乘坐飛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父親在冥冥之中把我帶到了航空博物館,加入了空軍。我要沿著父親的足跡,為空軍、為空軍裝備建設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我希望通過航空博物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國防和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能作用,透過我們這樣一個特殊的烈屬家庭以及我個人的成長經歷,藉助空軍這扇「窗口」和這張「名片」,激發更多的人來關心我國航空事業,熱愛空軍,支持空軍裝備的建設發展,甚至像我一樣投身到這樣一個隊伍中來,這樣,我的人生才會更加有意義。


父親犧牲30年後,我穿上了「空軍藍」


如今的我在航空博物館負責信息化工作,守候在父親的身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一方陣 的精彩文章:

飛行員長途機動的時候吃什麼?這些高大上的食品你肯定沒見過!
您可能感興趣

犧牲31年後,95歲的母親終於來到烈士墓前
他參軍七年成副軍長,犧牲時才23歲,幾十年後還讓徐帥淚滿襟
犧牲66年的烈士尋親,離家79年終於找到你!
為犧牲66年的烈士尋親,離家79年終於找到你!
丈夫犧牲2年半後,她為他生下了親女兒!
他堅守10晝夜最後一個撤離,犧牲後被日軍割走頭顱
丈夫犧牲2年半後,她為他生下了親女兒
他是革命烈士,25歲犧牲,蒙冤54年後終於平反!
他22歲當副軍長,犧牲時才23歲!丟下他時,李先念等相抱痛哭
三百紅軍一夜犧牲,竟然50年後才查出真相
年僅38歲的志願軍軍長,犧牲於美軍投下的空彈殼
65年前,你為國犧牲;今天,我們為英烈護航!
13三歲的她為了爸爸而犧牲……
他82歲退隱,每年「犧牲」10億鬼子,一塊車牌就相當於一輛豪華車!
他堅持36年為自己的墓碑掃墓,對外人說自己1979年犧牲了
驕傲川軍!17歲少年犧牲前講出六個字,日軍痛哭流淚並厚葬了他
找了30多年,老人終於圓夢,見到30多年前犧牲的兒子。
這三個小國被蘇聯佔領後血戰40年,最後一個兵1978年才犧牲
這位將軍忻口會戰犧牲時距日軍僅200米:我若先退人人可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