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為何拒絕當以色列總統:猶太復國秘史(二)
作為種族主義受害者,猶太人已經成為這種受難者的典型形象。正如著名學者齊澤克說過的,在歐洲,猶太人總已經是種族主義受難的主體。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狀況呢?按照齊澤克的分析,反猶主義者總是為自己講述一個「故事」,即猶太人是可疑的,因為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這是他真正想要的(得到我們的金錢,統治我們的世界等等)——這種故事情節成為納粹主義者的「內心戲」。
1897年,第一次猶太代表大會在瑞士舉行,大會通過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規定: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為公法所保障的猶太人之家。也正是在這一年,如《我的應許之地》開頭所描述的,由21名猶太復國主義者組成的隊伍,踏上了地中海東岸的土地。
(猶太移民坐著「出埃及記」號大船駛入海法港。)
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前後6次大的移民浪潮,46萬來自東歐的等地的猶太人遷徙回到了故鄉——巴勒斯坦土地上,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興建家園,結成勞工互助組織,他們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科學技術、資本與現代管理,一切都是那麼蒸蒸日上朝氣蓬勃。
1947年聯合國表決在約旦河以西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獨立。
正如聖經所記載的,「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猶大被擄的人歸回:我也要使他們回到我所賜給他們的列祖之地,他們就得這地為業。」不過,這個復國之路充滿了流血與犧牲,甚至是人性的災難。
因此,上帝的「應許之地」並沒有給這一地區帶來和平。自從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以來,阿拉伯人與猶太人陷入了持續六十多年的戰爭。
然而如果將歷史的指針定格在猶太復國的這一天,對歷經兩千年磨難和600萬死於納粹屠刀的猶太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堪稱悲壯與偉大的奇蹟。
然而,在足以告慰無數猶太人靈魂的復國榮耀背後,卻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巴勒斯坦這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的流亡之旅。當大批猶太人踏上回顧故鄉的征途之時,他們開始了一種從溫和到激進的「殖民復興之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們的步伐,他們要用現代科技、帝國主義、資本,徹底改變這片土地,開疆拓土、變溝壑為桑田,將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替換成另一個民族,另一個國家。
也正因此,以色列國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與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戰爭。面對阿拉伯人的反抗,就連深切關懷人類命運的猶太精英人士愛因斯坦都表現的自私而殘忍:已定居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向媒體宣布: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鬥。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生存下去。
從1948年到1967年,以色列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國力蒸蒸日上,一個堅毅果敢、組織精良、緊密團結的現代化國家在地中海地區崛起。他們鎮壓了阿拉伯人的大起義,贏得了1948年5個阿拉伯國家的聯合進攻、1960年代以色列核工程大獲勝利……如果歷史的車輪沿著這樣的軌跡運轉,今天以色列所遭遇的恐怖襲擊、內部分化、政府組織失調、民族信仰缺失等危機,或許就不會出現了。
但歷史的弔詭恰恰就在此,就像作為科學家的愛因斯坦,竟在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後,被以色列總理本·古理安邀請出任以色列總統。愛因斯坦自然是拒絕了,倒不是說做研究的不能搞政治,當教授的也或許會是個好總統。然而,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不僅窺破了此種真諦,幾乎可以說,預測了以色列的歷史走向:
「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式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只有永恆的跌宕起伏的政治規律,沒有永恆的安定繁榮。這是猶太國以色列的宿命。
「絕殺」愛因斯坦:猶太復國秘史(一)
※愛因斯坦為什麼拒絕做以色列總統
※愛因斯坦拒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始末
※尼泊爾拒絕當印度的「衛星國」:或聯合中國舉行軍演
※巴勒斯坦民眾拒絕以色列安檢 清真寺外禱告
※揭秘:朱德拒絕擔任共和國主席的真正原因
※乾隆時六千清軍遠征尼泊爾 為何英國拒絕援尼抗清
※哈薩克拒絕台代表團入境:「護照」與中國籍不符
※南海往事:乾隆皇帝為何拒絕菲律賓併入中國?
※賈斯丁比伯取消全球巡演,因為被中國拒絕?
※意媒:羅馬拒絕了國米對納因戈蘭和呂迪格的報價
※清朝為何拒絕菲律賓古國併入中國?
※李安希望亞洲導演去拍《花木蘭》 回應拒絕迪士尼:忙於宣傳《比利林恩》
※五位巨星曾拒絕巴薩邀請:C羅的心只屬於皇馬!
※意媒:萊斯特城再度拒絕羅馬對馬赫雷斯的報價
※曾國藩四次拒絕稱帝的原因
※藍狐主帥:球隊禮貌地拒絕了羅馬對馬赫雷斯的報價
※曾國藩緣何五次拒絕稱帝?
※梅拉尼婭拒絕特朗普牽手?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的那些尷尬瞬間!
※揭秘:清朝光緒皇帝拒絕寵幸隆裕皇后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