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總統候選人紛紛「拜票」華埠

美總統候選人紛紛「拜票」華埠

>

美總統候選人紛紛「拜票」華埠


圖為在紐約曼哈頓華埠一投票點,工作人員正為前來投票的選民講解投票流程。


阮煜琳 攝(中新社發)

美總統候選人紛紛「拜票」華埠


圖為紐約曼哈頓華埠一投票站,選民正在投票。


阮煜琳 攝(中新社發)


19日,美國總統大選初選仍在繼續,兩黨提名的爭奪戰已蔓延到紐約。作為擁有最大亞裔群體的州,華裔群體的投票牽動著美國政治走向。與往年不同,膠著的初選態勢讓華裔選票成為今年兩黨必爭之地,各黨候選人緊鑼密鼓「排兵布陣」,謀求華裔的關鍵一票。

競選版圖上的「熱點」


4月19日,美國大選初選在紐約州塵埃落定,希拉里和特朗普成為這場競選的贏家。紐約州黨內初選的獲勝讓七連敗的希拉里揚眉吐氣了一把,揚言「民主黨提名選舉勝利在望。」


然而此前,白熱化的膠著局面讓希拉里頻頻與華裔族群「套近乎」,謀求關鍵少數的支持。4月18日初選前夕,希拉里在華裔眾議員孟昭文和僑領陪同下到法拉盛市中心,動員華裔踴躍投票。4月17日,在「美籍華人支持希拉里」的造勢集會中,希拉里攜30多個華裔僑團為其背書站台。4月12日,前總統柯林頓在皇后區法拉盛就移民改革、可負擔教育、同工同酬等議題向華裔宣傳政策主張,聲援夫人希拉里。


據美國亞美法律援助處公布的最新數據,20日的初選結果中,一份針對513名華裔選民的出口民調顯示,54%的華裔民主黨員支持希拉里,43%則更加青睞桑德斯。在競選的政治版圖中,華裔群體成為影響未來各黨提名候選人的重要力量。


無獨有偶,華裔選民也成為共和黨極力拉攏的對象。4月12日,紐約州皇后區共和黨部副主席謝美琳呼籲華裔選民積极參与投票,表示「投票的社區是最重要的社區、最有影響力的社區。我們不但要做公民,還要做選民,而且要做投票的選民。」

毋庸置疑,華裔群體成為兩黨眼裡的「香餑餑」,華裔「票倉」成為「關鍵砝碼」。


華裔選票砝碼加重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美國華裔人口已達452萬,是亞裔群體中佔比最大的族群。以紐約為例,在180萬亞裔紐約客中,華裔群體佔比39%。在紐約居住31年的華裔蔡胡忠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與31年前相比,華裔群體越來越龐大,華裔選民的權益受到重視,常被動員參與投票。」


選票背後折射的是華裔群體尋求話語權的意識不斷增強,謀求政治的一席之地。「越來越多的華裔群體參與投票,反映的是華人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年齡結構與代際觀念的變化。」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曹雲華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剛剛紮根美國的第一代華裔並沒有真正融入社會,華人參與當地政治需要時間,美國出生的第三代、第四代華裔在參與民主政治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對政治具有更濃的興趣。」


自身實力決定選票分量。華裔群體經歷了從苦力到三「刀」(菜刀、裁縫刀、理髮刀),再到三「師」(律師、醫師、專業技師)的職業變化。篳路藍縷,如今華裔群體不再掙扎於社會底層,而是成為影響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據美國人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5歲以上的華人群體中,有52.7%的人擁有學士以上學歷,在科學、管理、商業等領域影響廣泛。「華人在海外慢慢變得有地位,有自己的話語權。」在紐約政府部門擔任8年公職的章女士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不斷擴容的新移民群體讓華裔群體更加活躍。「1978年以後,越來越多的華裔赴美留學,他們掌握專業技能並留在美國,受教育程度高,有很強的意願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曹雲華補充道,「從香港、台灣等地區的新移民,依託過去不同的政治經歷與意識,為美國華裔政治參與注入新的活力。」


華裔投票路不平坦


一紙選票承擔著華裔群體對訴求的期待,也有暫時得不到回應的無奈,華裔投票之路並不坦蕩。


華人社區面臨著諸多無奈,「華裔很難進入美國政治,華裔候選人的出現才能調動選民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如果華裔候選人獲勝的可能性較低也影響投票率。」蔡胡忠解釋華裔選民的心態。「畢竟華裔是少數族裔,任要職通常還是白人,增加華裔官員會提高華裔選民的積極性。」擔任紐約市政府公職的章女士補充道。

據悉,在4月19日舉行的紐約第65區眾議員特殊選舉,便迎來牛毓琳和鄭永佳兩名華裔候選人參與競選。4月11日,加州亞凱迪亞市和核桃市迎來三位華裔參選,伊利諾伊州迎來第一位華裔眾議員,也有不少華人擔任義工角色在實際投票過程中互幫互助,讓華裔選民真正發聲。

您可能感興趣

華裔候選人陳文雄在選區開始「拜票」
韓國大選拉票活動啟幕 候選人積極拜票求支持
五虎相爭,周末無休,韓國五位總統候選人基層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