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來源:《東方今報》


我們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強的策略,是因為體制的問題,政府撥款少,引不來人才。為啥過去發展不起來?一是沒錢買設備,二是沒能力引進人才,三是沒有建立好的科研平台,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永遠趕不上北京上海的醫院,永遠是三流水平。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全球最大醫院」「年收入85個億」「加床加到醫生辦公室」,作為河南醫療界的航空母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背負了許多標籤。這家醫院為什麼要建那麼大?真如網友調侃的是「全球最大鄉鎮醫院」嗎?


醫院為什麼要建這麼大?


記者:作為 「超級醫院」的掌門人,業內都說您是「工作狂人」,大家很好奇院長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闞全程: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上6點多到醫院,先到門診、病房了解情況,7點左右回辦公室處理醫院的日常事務,8點前處理完畢。上班時間主要處理專項工作、對外交流等。8點開晨會是醫院堅持多年的習慣,由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院領導參加,集中反饋醫院前一天運行、查房遇到的問題,有問題立即解決。

每天下班後,無論多晚,我都會到病房或門診轉轉。我從來不午休,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在12個小時以上。我的專業是藥學,平時沒有門診和病房,管理投入時間比較多。


除了管理,我還帶學生、兼職全國主委(註: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主任委員,是眾多頭銜里闞全程最看重的一個),科研、業務上的工作,修改論文、審稿等放在周末。


記者:您認為鄭大一附院在管理上有哪些特點?


闞全程:除了晨會,醫院很少開會。晨會最長不超過半小時;每兩周開一次院周會,不超過倆小時,黨政一起開,效率比較高。大的事情定下來,各負其責,不扯皮,領導班子非常團結,相互支持。


醫院雖然是公益的事業型單位,但在某種意義上,管理必須借鑒企業管理的模式,要學習、借鑒全國其他大醫院好的做法。醫院宣傳處每天匯總全國大型綜合醫院的最新資訊,班子成員人手一份,大家都可以了解國內最好的醫院都在幹啥,有好的做法我們借鑒。

闞全程:我們第一個理念就是要看好病,所以醫院在人才、學科建設、學術引進、設備等方面投入很多,醫療技術水平大大提高,與全國一流醫院相比差距不大。


如果單從醫療技術考核指標來看,國家衛計委去年統計顯示,我們在全國的醫療機構排第三,前兩名是北京協和、四川華西;從病人結構來看, 2014年以前河南每年有40萬人外出就診,而2015年只有10萬人外出就醫。以前外省病人很少來河南,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2015年底,我們的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佔11%!


危重症病人搶救成功率及救治能力,也是衡量一個醫院水平的重要指標。現在,醫院ICU病區床位數388張,在全國是比較多的;去年的危急重症病人佔67%,三四級手術佔71%。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全球最大醫院」是如何壯大的?

記者:鄭大一附院在招聘人才方面,被稱為「大手筆」。怎麼理解這個「大手筆」呢?


闞全程:2008年醫院職工2600多人,現在有8000多人。今年9月份鄭大一附院東區醫院就要開業,還需要大量人才。近幾年,我們大量引進全國知名院校的碩士、博士。2015年引進了209名博士,醫院擁有的醫學博士達到954名,佔全省的80%,今年又引進346名,博士總數將突破1200人。


同時,我們在國內大力引進學術帶頭人。2014年,全職引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正式入職。楊勝利是我國著名生物技術專家,也是我省醫學界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


另外,醫院有16名特聘院士,還引進了29名海外高級科研人才,其中包括歐洲著名的磁共振及神經生理和尿控專家、丹麥奧胡斯大學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院士級專家漢斯教授,河南省衛計委特聘學科帶頭人潘寶晗教授,生物細胞專家張毅博士,丹麥奧胡斯大學肛腸外科博士後王貴憲教授等先後來院工作。

記者:您認為,鄭大一附院靠什麼吸引這麼多人才?


闞全程:院士、專家看重醫院的科研平台、工作環境、醫療設備,還要看醫院的發展勢頭、發展潛力。尤其在引進院士方面,如果沒有科研平台,給再多的補貼也不行。鄭大一附院的工作環境氛圍,機制建設等都比較好。醫療設備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最好的。可以說,專家回來搞科研,要什麼有什麼。在薪酬福利方面,我們給得比較高。在全國醫療機構里,不考慮地域差,至少是前三名。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記者:坊間傳聞鄭大一附院引進人才,來了就給1000萬啟動資金,是真的嗎?


闞全程:有。但這類人才要求很嚴格。這樣的高級科研人才包括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專家、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共5類。


針對這些人才,醫院將為其提供科研啟動經費1000萬,每年再給予200萬研究經費,配備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除了享受同級正式職工的工資、獎金等福利外,每年還可獲得100萬崗位津貼,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滿10年後產權歸個人。這樣的人才醫院目前有兩位:楊勝利院士與「973」項目首席專家秦志海。


如今,楊勝利院士是轉化醫學中心主任,建立轉化醫學平台,提高科研向臨床實踐轉化率,增加河南疾病防控能力;秦志海負責實驗中心,搞科研。兩人的啟動資金每人1000萬,此外,每年給楊院士補500萬科研經費,秦志海補200萬科研經費,他們都各自有科研團隊。


高級臨床技術人才引進方面,醫院提供的是科研啟動經費500萬,除正常工資獎金外每年100萬崗位津貼,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滿10年後產權歸個人等待遇。引進碩士、博士也給予科研經費,其中,博士給20萬,碩士給10萬。過去河南籍的博士很難回河南,現在周邊省的人才都吸引來了。我們招聘博士、碩士,報銷往返路費,招聘期間每人補貼2000塊錢。


我們招聘人才不像有人說的「虹吸」基層人才,其實我們沒有挖本省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除了護士,醫院的醫務人員都是碩士、博士。


過去我們從外邊請專家會診、手術,因為條件差人家都不願意來,或者還要帶設備。現在直接來,醫院的設備要什麼有什麼。「家大業大」體現在各個方面,設備齊全、手段多,成功率就高。通過這幾年的發展,醫院並不像大家表面看到的「只是人多」,人多是有原因的,基層病人為什麼要來這裡轉診,因為來了能解決問題,能看好病。


記者:引進的院士、科學家,給醫院帶來了什麼?


闞全程:他們的帶動意義很大,意義深遠。我們通過這個渠道,打通了國內高水平人才的通道。他們可以把國內一流的院士,不斷帶到醫院交流合作。院士會給醫院定規劃,引領科研方向;同時,醫院大的發展方向,都請院士把脈。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綜合來說,還提升了整個醫院的科研水平。過去我們建科研平台,都是小打小鬧,做不了大事。現在都是國際標準、國內一流,包括轉化醫學、基因診療、醫學資料庫等。


目前醫院正在爭取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各類學科排行榜中,實現更多的學科進入全國前10名。發展精準醫學,在利用達芬奇機器人新技術平台的基礎上,加快推進TOMO、3D列印、基因診療、質子刀腫瘤治療項目、三維可視化肝臟手術計劃系統應用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平台建設。


鄭大一附院重症病人多,一年30多萬住院病人的數據,也要做科研、做分析。過去很多醫療數據資源都浪費了,沒有人總結分析。現在我們要做高水平的大數據。所以,近幾年我們的意識有大轉變,並不是光喊「向國內一流醫療機構看齊」,而是實實在在縮小差距。


記者:坊間傳說鄭大一附院護士月工資超1萬,科主任年入300萬是真的嗎?


闞全程:我們醫院的獎金分配體制與其他醫院不一樣。大部分醫院醫生獎金比護士多一倍,我們醫院醫生、護士獎金一樣多。患者恢復、醫療質量保障,護理的工作很重要。並且護士收入只靠獎金,醫生收入更多元化,有門診、手術、會診提成等。我們的護士收入比其他醫院肯定高得多,月收入萬元是有的。有個別醫生收入較高,但也沒300萬那麼多。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醫院還會繼續大下去嗎?


記者:「全球最大醫院」這樣一個稱號,對您來說是壓力嗎?


闞全程:看怎麼理解了。大了不是壞事,但也意味著我們承擔的義務更多。大,是河南有1億人口的現實情況給逼到這個地步了,我們有義務給河南老百姓看好病。當然,這個稱號讓社會各界關注我們,也督促我們要把管理做好、醫療技術提高、醫療服務做好。做大後,科研、人才、服務能力強了,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公正地講,鄭大一附院再努力幾年一定會有大突破。過去各種排行榜上都沒有河南的聲音,現在不管名次多少,都有一附院的聲音,這也是一種突破。另外,我們的病人60%多都是重症病人,而不是所謂的「最大鄉鎮衛生院。」


記者:現在醫院已有1萬張床位了,還會擴張下去嗎?


闞全程:關於床位數,1萬張是我們的基本床位(本院區7000張,東院區今年9月份開業,3000張),這個規模不會再擴張。


以後會採取醫聯體模式、幫扶基層醫院的形式、探討醫院託管等方式發展。我們對口支援陝縣、睢縣、淅川縣等5個基層醫院,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會診等方面都是全免費幫扶。我們每年對每家幫扶醫院派7名醫生,常年在基層醫院上班,周末還有專家義診。

闞全程:鄭大一附院不是鄉鎮衛生院,五年後躋身全國前十名


記者:您2008年以來的主政理念是「先做大,再做強」。現在醫院已經相當強了,未來您還堅持這個理念嗎?


闞全程:醫院規模不是無限大才好,而是取決於醫療資源多少。如果從管理角度講,小一點的醫院風險小更好管理。我們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強的策略,是因為體制的問題,政府撥款少,引不來人才。為啥過去發展不起來?一是沒錢買設備,二是沒能力引進人才,三是沒有能力建立好的科研平台,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永遠趕不上上海、北京的醫院,永遠是三流水平。


所以,如果我們不做大,就永遠做不強。如果我們醫療技術做不好,河南1億人都要去外省看病。過去河南很多神經外科的病人都去北京,現在不出河南就解決問題了,這也是我們要做大做強的主要原因。


記者:「分級診療」後,會對醫院這麼多的病床數有影響嗎?


闞全程:我院的新農合病人佔72%。從大的方向來看,國家提出的分級診療方向是對的,實現「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縣」,但需要慢慢來,有個過程。河南人口多,只要醫院醫療水平高服務好,能真正解決問題,「分級診療」對我院的影響不會很大。


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建設國內一流「強院」,建設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承擔起省內外疑難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我們有信心,五年後綜合實力進入國內醫療機構前10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醫會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月內,省委領導兩次點贊鄭大五附院的互聯網醫院,這是為何?
一附院,我為您驕傲!——記我院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
「阜外學院3月28日(周二)現場直播」阜外大查房走進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一附院
天津中醫一附院2017年國慶節和中秋節假期門診安排
她從業31年,使上千不孕者有了自己的寶寶!中醫附院院長陸華獲「五洲女子科技獎」
子宮破裂、危在旦夕,鄭大三附院上演一場「生死時速」
鄭大一附院走出國門,開展第一例跨國遠程病例會診
南陽醫專二附院成功晉陞國家三級中醫醫院
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產科:孕婦兩次險入鬼門關 高難手術保平安
南昌大學二附院 成功搶救一名重症患者
河南中醫一附院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聯手打造國家中醫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與深圳市南山區簽約合辦醫院
超大型潔凈手術部建築如何布局——以鄭大一附院鄭東新區為例
鄭大五附院:河南首家諾貝爾獎專家實驗室,多項指標增長超20%
論文造假遭國際期刊曝光,山東醫學科學院附院取消兩名醫生主任醫師資格
南醫大二附院眼科主任張曉俊
三伏天灸到!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推出「夏季養陽——治未病」特色療法系列活動
「冬病夏治」:三伏天將至 來徐醫附院做穴位貼敷吧
膠東半島最大複合手術室在青大附院投用,「一站式」手術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