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慶華:滿族冠漢字姓始末

劉慶華:滿族冠漢字姓始末

>劉慶華:滿族冠漢字姓始末

滿族家譜


通常所說的「滿族冠漢姓」之語不確,稱為漢字姓較當。其理由,一是現滿族中的圖、德、大、暴、呼、阿、恆、布、西、肇、倉、海等姓氏為漢族所無,二是滿族中的沮特赫氏簡姓溫,富察氏簡姓富,赫舍哩氏簡姓赫,寧古塔氏簡姓寧,那木都魯氏簡姓那等等,這些簡稱姓氏,雖然漢族姓氏中亦有,但卻不是漢姓,而是原滿族姓氏的簡稱。


陳述雖稱為女真改易漢姓,但他對於此類姓氏也承認「只是原來姓氏的簡化,不必叫作漢姓」(《女真漢姓考》卷一頁156)。所以,滿族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改易原來的多音節姓氏,而冠以了漢字姓。滿族所冠漢字姓,皆為單字,不存在單姓複姓之問題,對滿族姓氏,更不能用漢族稱謂習慣去叫作複姓。因此,稱為滿族冠漢字姓,似較恰當。

滿族冠以漢字姓,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這雖然是民族融合的產物,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情況。滿族及其先人冠以漢字姓,從歷史文獻看,在渤海國、金朝中後期,清末至民國初等幾個時期,是盛行時期。為什麼在這幾個時期滿族及其先人出現了冠以漢字姓的高潮?總的看,在這幾個時期有著滿漢兩族文化互相學習、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原因,但也有各自的特定條件和原因。


滿族及其先人冠以漢字姓始於何時?其說不一。從歷史文獻記載看,最早見於《新·舊唐書》,因此,我們今天只能說約始於唐初。《渤海國志長編·族俗考》記載靺鞨族首領「突地稽……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新唐書·黑水靺鞨傳》記靺鞨首領於「開元十年,其酋倪屑利槽來朝,玄宗即拜勃利洲刺史。……以部長為都督,刺史,朝廷為置長史監之,賜府都督姓李氏,名曰獻城』。其子李謹行於唐高宗時被任為左監門衛將軍。除此外靺鞨首領尚有高惠真等。德宗朝還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懷光。


很多靺鞨人首領「以戰多賜姓」(《新唐書》李懷光傳),對其他靺鞨人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在日常社會活動中,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靺鞨人把冠以漢字姓看作是一種榮謄,很多人爭向慕效,以示族望。又由於靺鞨人受到高度發展的漢文化的影響,使民族間的文化和習俗漸趨一致,這也是靺鞨人爭向冠以漢字姓的重要原因。這一歷史時期靺鞨人所冠漢字姓除李、高等姓外,尚有張、楊、竇、賀、烏、申、裴、崔、公、辛、文、粱、馬、任、衛,燕、夏、吳、列、木、茆、大、平、慈、貫、劉、石、王等等姓,達到了高潮,致使在史料中很難見到自己原來的姓氏了。


渤海國以後,靺鞨人被稱為女真人,在遼末由於避遼興宋耶律宗真之諱,又被寫作女直。這時女真人的姓氏稱謂沒有發生變化,繼續使用自己民族語言的姓氏。即使被融合的女真旁系先人,雖然多已冠上了漢字姓,但在族屬上並沒有改變。在《遼史》中有夏行美、大公鼎、大延琳、高清明等人皆承認是靺鞨人後裔。就是到金朝時期,如靺鞨後裔著名人物高彪、張浩、大懷貞、高校等人也從來未忘記自己的族屬,因「女直、渤海本同一家,蓋其初皆勿吉之七部也」(《金史》本紀,世紀)。

女真族進入中原地區後,由於同漢人雜處與交往,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有些女真人給自己冠上了漢字姓,但這時井未忘記自己的女真姓氏稱謂,有時仍用原來的姓氏。金世宗完顏雍為了強調女真「舊風不可忘」,


下令「禁女直人毋得譯為漢姓」。「詔諭宰執曰:『諸王小字未嘗以女直語命之,今皆當更易,卿等擇名以上』」(《金史》本紀七、世宗中)。


金章宗完額景也下令「制諸女直人不得以姓氏譯為漢字」(《金史》本紀九、章宗一)。金朝雖多次下令禁止改易漢字姓,然而這種民族融合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很多女真人冠上了漢字姓。除《金史·國語解》中記載的三十一姓外,還有烏古倫氏冠以劉,黃摑氏冠以汪、馬、趙:赤盞氏冠以張、石,傲國氏冠以周;唐括氏冠以楊等。這是滿族先人冠以漢字姓的第二個高潮。但是,也有未冠漢字姓或又復用女真姓氏的,如石抹也先、移剌答、奧敦世英、烏古孫澤、完顏石柱、夾谷之奇、孛術魯仲、蒲察七斤、斡准亦把然等人,至元代亦如此。


明朝初期,女真人冠漢字姓,多為明朝賜姓名,如建州衛首任指揮使阿哈出,於永樂元年「明賜姓名李誠善」,其子釋加奴「賜姓名李顯忠,所屬咎卜賜姓名張志義,阿刺失賜姓名李從善,可捏賜姓名郭以誠」(《清史稿》阿哈出傳),「當時賜姓名以李氏獨多者,竊謂由於唐開元中賞賜黑水靺鞨部長國姓,名之曰李獻誠(《金史》世紀),故其俗相沿以為尊貴」(鄭天挺《探微集》38頁)。


但更多的女真人只冠漢字姓,而不用漢語名,在《明實錄》、《萬曆武功錄》、《朝鮮李朝實錄》等書中有很多記載,如李滿住、郎卜哈兒罕、王朵羅、李古納哈、童者音波、張察罕帖木、楊木答兀、卜花禿等等。這時也有很多女真人並未冠以漢字姓,從《滿洲實錄》、《清大租武皇帝弩爾哈奇實錄》等書及滿族較早譜書所記,從明至清,仍使用女真(滿族)姓氏。

明朝末年,女真族建立了後金國,皇太極改族稱為滿洲。因滿族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滿族人都使用自己原來的姓氏,甚至一些早期加入滿族共同體的漢人,也爭慕把自己的漢姓加上個「佳」字,仿效滿族的多音節姓氏以自重。如李佳氏、鄭佳氏、龐佳氏、陳佳氏、田佳氏等等。當滿族入主中原後,到了清代中期,有些滿族人在漢文化的熏陶下,大量地吸收漢文化,不自覺地在改變原來的習俗,表現在姓氏上,冠以漢字姓之風盛行起來。清高宗雖然多次告誡滿族人要保持「國語騎射」,「對滿洲舊族,有命名如漢人,以鈕枯祿氏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清稗類鈔》)。

劉慶華:滿族冠漢字姓始末

但是,此風並未禁止得了,反而越來越盛行了。特別是清末後,滿漢習俗基本相融,冠以漢字姓成為較普遍現象,在歷史上達到了第三個高潮。從有清一代,滿族冠以漢字姓的情況看,基本上還是遵循著一定規律的。其特點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沿用金代舊姓。滿族的先人冠以漢字姓從文獻中看盛行於渤海國及金代時期,到清代盛行冠漢字姓時,有些就是沿用金代所冠之姓。如完頗氏在金代冠以王姓,至清代仍冠以王姓,清代的伊喇氏,就是金代的移刺氏,冠以劉姓,清代的尼瑪哈氏,就是金代的尼忙古(亦寫作尼龐古)氏,金代冠以魚姓,情代冠以俞或于姓(音同字異),金代的溫迪罕氏,即清代的溫特赫氏,同冠以溫姓,金代的女奚烈氏,即清代的鈕祜祿氏,同冠以郎姓,金代的徒單氏,就是清代的都善氏(金啟孮教授確為圖克坦氏),同冠以杜姓,金代的呵不哈氏,即清代的罕楚哈氏,同冠以田氏等等。


2、諧音取姓。即依滿族的多音節姓氏,取其中一個音節作為姓氏,或與某僅姓音相近而取以為姓,或數音節相切求其相近漢字作為姓氏。如「他塔拉切音為唐」(《他塔拉氏家譜》重修序)。瓜爾佳,「切音為關」(《吉林他塔拉氏家譜》),或「瓜爾佳即關姓之轉音耳」(《黑龍江庫雅喇氏宗譜》滿洲氏族源淵考),可能由此而冠以關姓。庫雅喇氏冠以胡,達爾充阿氏冠以戴,墨勒哲埒冠以葛,烏勒錫氏冠以呼,墨克勒氏冠以盂,錫瑪喇氏冠以紀,布雅穆濟氏冠以閻,都勒氏冠以杜,西克特哩氏冠以西,鄂穆綽氏冠以羅,棟鄂氏冠以董,倭徹赫氏冠以魏,輝和氏冠以何,富察氏冠以富,舒穆祿氏冠以徐、舒、宿等,赫舍哩氏冠以何,赫等,烏蘇氏冠以吳,葉赫那拉氏冠以葉、那等,敖濟氏冠以敖,布爾察氏冠以卜;文禮氏冠以文,奇德哩氏冠以祁,珠錫哩氏冠以朱,恆吉哩氏冠以恆,佟佳氏冠以佟,董,馬佳氏冠以馬等等。此類冠姓特點,從資料和實際走訪調查中看,是滿族冠以漢字姓較多的一種情況。


3、以父祖輩的名字為姓氏。以父祖之名字為姓氏,從資料中看,可能是滿族入關後出現的情況,往往取名字的第一個字作為本家族的姓氏。西林覺羅氏的四世祖鄂拜,在康熙初年官國子監祭酒,其子孫俱以鄂為姓,如鄂爾泰,鄂容安、鄂實,鄂津等等。禮部尚書顧八代,本姓伊爾根覺羅氏,因其父名顧納撣,其子孫即取顧為氏,如顧蘇,顧儼、顧琮等等。「石廷柱,遼東人.先世居蘇完,姓瓜爾佳氏。……阿爾松阿生石翰,移家遼東,遂以石為氏」(《清史稿》卷231,石廷柱傳),其子孫如石琳,石文炳,石文英等等。喜塔拉氏之十世祖圖黑的子孫即以圖為姓。該家族至光緒年間有個叫文忠額的人,其本支子孫又以文字為姓氏。瑚錫哈哩氏八世祖名關東,其子孫即以關為姓。

愛新覺羅氏在清末以後,居於北京等地者冠以金、羅等姓,居於新賓者除冠以肇姓外,尚冠有羅,依等姓,居遼陽者冠以海姓,居瀋陽除冠以肇姓外,尚冠有德、洪等姓。諸如以父祖名字得姓者,還有英、祝、榮、永、萬、成等等姓氏。


4、譯義求相近字為姓氏。根據滿語姓氏的含義,以求相近之漢字或漢姓作為姓氏。如巴顏,漢譯為富有之意,故取富字為姓;倭赫,漢譯為石頭,即取石字為姓;沙拉,漢譯為邊角之邊,即取邊字為姓;哈斯呼,漢譯為左右之左,即以左字為姓;畢拉,漢譯為江河的河,故求與河音相同之何字為姓;阿克占,漢譯為雷電之雷,即取雷字為姓;敖托,漢譯為槽盆(即整木製的槽盆),取其音相同之曹字為姓;薩察,漢譯為盔甲之盔,而取音同之隗字為姓;尼瑪哈,漢譯為魚,取其音同之於或俞字為姓;寧古塔,寧古漢譯為六個之六,故取音相近之劉字為姓等等。


5、復用原漢姓。早期加入滿族共同體的漢族人,由於受滿族文化的影響,基於滿化,因此,在姓氏上,也慕效滿族的多音節姓氏,就在自己原姓後加上「佳」字或「爾佳」字。清末文廷式認為「凡滿洲人姓馬佳,王佳,李佳等字皆借用作家」。「雖奉旨不許妄增,然莫能禁也」(《純常子枝語》卷34、頁12下)。後來滿族盛行冠以漢字姓時,這些人又去掉「佳」或「爾佳」字,而複姓其原姓氏。如孫爾佳氏姓孫:鄭佳氏姓鄭,崔佳氏姓崔;龐佳氏姓龐,蘇爾佳氏姓蘇:蔣佳氏姓蔣,范佳氏姓范;姜佳氏姓姜;陳佳氏姓陳,方佳氏姓方,豐佳氏姓豐等等,在滿族姓氏中此類姓氏有八十餘姓。但是,也有少數姓氏未復原姓,而冠以了他姓的。如居住在新賓地區的索佳氏,即改姓曹氏等。


6、明朝所冠姓氏的沿用。十五世紀後.明朝對女真人首領多有賜姓,除賜李姓後多外,尚有張,郭等姓氏,這對下層女真人會產生很大影響。從《明實錄》、《朝鮮李朝實錄》等書中看,當時女真人冠的漢字姓有佟(童)、李、趙、張、王、劉、董、郭、林、楊、崔、朱、金、於、羅等等,可能就是在這種影響下所冠的漢字姓。當清代滿族人盛行冠以漢字姓時,一些滿族人就會沿用之。如薩克達氏冠以李、羅等姓,費莫氏冠以馬、麻姓,伊爾根覺羅氏冠以趙、佟等姓,佟佳氏冠以佟、董、高等姓,那木都魯氏冠以那、

滿族所冠的姓氏,還有一些無從印證,難以推斷是何時所冠之姓氏。特別是清末以後,滿族人冠以漢字姓,出現了任意冠以一字作為姓氏,甚至有的冠以母族或親朋之姓氏,失去了冠姓規律,造成了混亂,今天就難以一一考查清楚了。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人認為最酷單字姓氏 《幸運星》柊家姐妹排第二
「百家姓」中的九字姓氏,那麼這些奇怪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Y字姓新晉國民老公,有顏有完美肉體,還會做台灣美食!
名字辨識度高是多麼重要?看這四字姓名藝人,都是人氣明星!
漢人三字姓名順序:一姓二輩分三名 這種取名方法原來是他發明的
中國唯一一個九個字姓氏:讀起來很繞口,其中兩個字你不一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