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上學時遲到了,在課桌上刻「早」字以自警
王亞南早年去歐洲留學。在客輪上,正遇海上大浪,旅客個個嚇得心驚膽顫;唯有王亞南叫服務員把他綁在圓柱上,然後就聚精會神地讀書,觀者無不驚異。
蔡元培書房中掛有自己畫像,上面題有:「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亦不知老之將至。」在書桌上放有自己寫的「學不厭,教不倦」幾個字。
【黎錦熙】
黎錦熙治學,最服膺兩個字:「勤」和「恆」。常稱世人是「勤於始而怠於終」。
謝六逸以為,我輩讀書,手裡如不拿起紅綠色鉛筆,東塗西抹,目不轉睛,正襟危坐,便看也看不進,也就不能過癮。
梁漱溟十四五歲時喜讀梁啟超文章。其父說:「真是像極了我的少年時代,值得嘉獎。」因此送梁漱溟一「肖吾」的字型大小。
吳芳吉讀小學時,規定自己每天必記誦50個片語。每逢作文,兩小時可寫5000字。
林紓少時愛讀書又無錢買書,其舅送他一部《康熙字典》,他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作為座右銘。晚年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說:「勤學是苦事,然如四更起早,犯黑而前,漸漸向明;好游是樂事,然如傍晚出戶,趁涼而行,漸漸向黑。」
南開大學創始人嚴修好學不倦,自定「發課」、「車課」、「枕課」,即在理髮時、坐車出門時和晚上睡前都必須開卷,不得放過光陰。
梁實秋抓緊點滴時間讀書,他曾寫了陸放翁的詩「呼僮不應自升火,待飯未來還讀書」之句,張貼在牆壁上。
傅東華少年讀《水滸》,一連幾個通宵。煤油幹了,他就在油燈中加水,使浮在水面的煤油繼續供他讀書用。
少年時代的魯迅,一次上學遲到了幾分鐘,以後,他便在課桌角上刻了一個「早」字。
魯迅15歲起就抄書,起初抄錄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後來抄錄《唐詩叩彈錄》,還抄錄了陸羽的《茶經》三卷和陸龜蒙集的《五木經》、《末耜經》等書。此抄書習慣一直保持到30多歲。
青年時的魯迅,有抄書的習慣。除了上述古籍,他還抄過《唐代叢書》等。1911年,他抄錄了兩大冊《說郛錄要》和從大量古籍中抄錄出600餘張紙條;後來的《古小說鉤沉》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魯迅在南京水師學堂讀書時,把學校獎給他的獎章換取書籍。從1921年到1936年10月逝世之前,魯迅共購書14000多冊,支出10913.65元。
胡山源從小愛看書。中學時,枕邊、案頭所置的書常有4種:「亭」(《牡丹亭》)、「廂」(《西廂記》)、「殿」(《長生殿》)、「扇」(《桃花扇》)。他因個人愛好,把《牡丹亭》列為第一。
胡山源早年為了買書看,只得逢星期日放學替祖母和鄰舍們上街代賣布。每賣完一匹布可得到一枚銅元的報酬。他曾說自己的一些藏書,是血汗流出來的書。
王芸生少年時在小布店當學徒。晚上伺候老闆睡後,他就在炕桌上擺一隻空肥皂箱,內放著用蠟燭頭製成的燭,點燃讀書。
鄧拓幼時習字,因家貧,用柔軟多毛的草葉捆成「毛筆」,蘸著清水在磚上練習。
張默生幼時口吃,還發奮學發音、學語言技術,大量搜求演說術、雄辯術等書籍,常於無人處高聲朗讀,兩年後終去口吃之病。
王蘧常少年時患病卧床兩年,以手指畫被,摹「唐拓十七帖」影本,始學章草。(摘自李子遲等人著《道可道:民國學人大師真聞錄》一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代公主們出了家卻仍過著淫亂的生活
令人膽寒的獨眼嗜殺皇帝苻生
為何把老婆與其他人通姦的男人叫做「戴綠帽子」?
毛主席和蔣介石的第一首詩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名菜,十大招牌菜肴(組圖)
※新婚小夫妻一年只能見8次,一封來自警嫂的家書感動網友
※美色當前能自警,感動關公惜英雄!
※突發!曝C羅賽後親自警告梅西:巴薩再這麼踢永遠別想奪歐洲冠軍
※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