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也有「潛規則」!這裡面的講究真不少
超市裡的蔬果在燈光照射下顯得鮮脆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高曉彬)「超市新鮮商品通常都放在貨櫃最裡面,生鮮和蔬果貨架的燈光有『障眼法』的作用……」日前,一則關於超市貨架潛規則的網帖在網路平台上熱傳,其中提到部分超市在貨物擺放或銷售方面有特別手法。那麼,這種情況是否屬實?在我市超市裡也存在上述情況嗎?昨日,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超市一探究竟。
「潛規則」一:新鮮貨「沉底」昨日,記者來到位於太白中路、琵琶山路上的幾家大型超市,在酒水飲料區,記者隨機拿出不同品牌的飲料和酒水進行一一比對,發現幾乎所有酒水都是生產日期早的擺在貨架外面,甚至有些酒水即將到期。而奶製品等易腐壞食品的擺放也都依照「生產日期越靠前,擺放就越靠前」的原則。記者看到,保質期21天的某品牌酸奶擺在第一排的生產日期是3月28日,保質期已過去了一半,而後面擺放的酸奶則是4月12日生產的。
在其他商品的貨架前,記者注意到,雖然不同品牌商品的擺放偶有出入,但大都符合同類商品中「與視線齊平的價格最高,其他位置的價格較低」的原則。正在採購商品的顧客告訴記者,他們往往只關注商品是否還在保質期內,並不會刻意向後尋找生產日期最新的商品。
記者諮詢了超市相關工作人員,對方確認了這一說法,特別是針對保質期較短的食品類,超市會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會放在外圍。
「潛規則」二:燈光裡面有講究超市裡擺放的各種肉類,看起來新鮮紅嫩,各類蔬菜水果都十分鮮脆。只是,當消費者將這些物品買回家後,有些並未在燈光下顯得鮮嫩,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在琵琶山路上的一家超市內,記者看到蔬菜、水果、肉製品、滷肉區域上方都有燈光。打在蔬菜上方的是白光,在綠色價格牌的反射下,使蔬菜看起來很鮮脆。在肉製品區,打的也是白光,但是價格牌換成了大紅色,微紅的光照在肉製品上,看起來比較新鮮。而在滷肉區,記者看到超市把燈光換成了較為柔和的微黃,滷雞、滷肉看起來很是誘人。記者從貨架上取出一塊五花肉,與貨架上的肉對比,發現貨架上的肉確實看起來更紅嫩。
對於燈光美化商品看起來更新鮮的說法,超市員工並不完全認同。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在燈光的照射下,商品看起來會更鮮亮,但是也照的生鮮食品更清楚,市民在挑選時不光憑外觀,還會通過觸摸、嗅聞等辦法來識別,「如果肉不新鮮,或者菜有爛葉,燈光是無法掩蓋的」。
「潛規則」三:包裝有貓膩消費者往往會覺得大包裝比小包裝更便宜划算,其實不然。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某品牌巧克力味餅乾獨立包裝是5元,而三包大包裝價格卻是15.8元,比單獨買要貴0.8元。而一款0.5千克裝的某品牌潔廁靈售價2.99元,按此推算,宣稱更實惠的1.618千克的家庭裝產品售價應至少低於9.68元,但實際上的標價卻為14.6元,比購買同樣重量的小包裝產品價格高出50%。大包裝貴過小包裝的還有話梅、電池、瓜子等。
在與消費者的交流中記者得知,八成消費者都認為大包裝會比小包裝的價格更便宜,因此,賣家就是利用消費者的思維慣性,在產品標價上花費心思。
市消協:只是營銷手段對於超市這樣的「潛規則」,市消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貨架的陳列方式看似隨意,其實從營銷學的角度看,都是有講究的。」商家之所以這樣擺放商品,主要著眼於兩方面:一是提高單位面積商品的銷售量,二是減少貨品的損耗。只要不銷售過期商品,商家的行為就無可厚非。
此外,根據人的觀看習慣和拿取的方便程度,可將貨架空間分為上、中、下3種不同的段位。其中,中段是黃金位置,最易被人看到和拿取,上段醒目易於查找,下段位置較差。因此超市常把貨架最顯眼的黃金位置用來陳列高利潤商品、獨家代理或經銷的商品、走貨量大知名度高的商品;最上層通常陳列需要推薦的商品;下層則通常是銷售周期進入衰退期的商品。消費者選購時,不妨把目光投向貨架的上層和底層部分,可以選到性價比較好的商品。同時,還要留意超市入口,商家喜歡把便宜貨擺在那裡。
※阿里的無人超市,沒有人,貨物是怎麼擺上貨架的?
※有人說,這才叫書架,你那只能叫「貨架」,你贊同嗎?
※朗多如果擺上貨架,除了他還有誰能收留?
※這種冷血動物逐漸出現在超市貨架上,卻不受群眾喜愛
※誰說多肉難養,把家裡擺得跟貨架一樣,哪盆都萌噠噠
※一隻躲到貨架上想被賣的貓,老闆死活不賣,說副作用太大!
※這才叫書架,你那只能叫貨架
※這才叫書架,你那只能叫貨架!
※這樣的才叫書架你那只能叫貨架!
※別人這才叫書架,你那只能叫貨架!
※這才是書架,你的頂多叫貨架!
※你那只能叫貨架,別人這個才叫書架!
※這才叫書架,你那隻能叫貨架!
※這才叫書架,你那隻能叫貨架
※我們從父母那兒繼承下來的奇怪習慣:絕對不拿貨架上的第一排商品?絕不止這一個
※「瘋狂」的無人貨架,是風口還是坑口?
※這才叫書架,你家那隻能叫貨架!
※無人超市和無人值守貨架,誰更能抓住用戶痛點?
※男子逛超市發現貨架擺滿石頭做的啞鈴,價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