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歷朝歷代為了那把金龍椅、那坨玉印把,都是搶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甚至斷子絕孫。而最驚險的莫過於康熙的九個兒子,拉幫結黨,明槍冷箭,即便是一奶同胞的親哥倆,也弄得你死我活,故而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精彩的典故——「九子奪嫡」。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大爺黨|——皇長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拉氏。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討葛爾丹時,康熙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19歲的允禔從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還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


可惜,他的生母只是一個年紀較大的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受康熙寵愛,故而康熙在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後,給了胤禔一頂名副其實的皇長子的帽子。一字之差,但政治待遇和地位天壤之別。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裡對太子的位置是十分覬覦,加之有叔外公明珠的幫襯,也不怕鋌而走險。但,他始終錯誤估計形式,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布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十年後因爭儲位,謀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監禁,雍正12年卒。


太子黨——皇二子允礽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儒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胤礽監國,後清聖祖北征都讓胤礽監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繫於咸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咸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歲。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

三爺黨——皇三子允祉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於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曾經和一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翌年九月,以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胤祉平日與太子胤礽關係素來和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


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四爺黨——皇四子胤禛 、皇十三子胤祥


皇四子胤禛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罷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的過程中,胤禛支持復立胤礽,同時與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為太子。同年封胤禛為和碩雍親王。[6] 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6] 。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康熙諸皇子儲位的傳奇猜疑很多。胤礽再立後,為鞏固儲位又進行了一些非法活動,引起父皇不快,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將他廢黜。以後不斷有朝臣為他複位奔忙,均遭康熙帝處罰。胤礽被遺棄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卻未令人替補,惹得諸皇子為之大動心機。胤禩有資本,繼續活動,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責。他的同夥胤禵「虛賢下士」,聯絡各方人士,「頗有所圖」。 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

皇十三子胤祥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康熙四十七年後,胤祥受到了廢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暫的囚禁了一段時間(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胤禛繼位,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死後令享太廟,上謚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謚前。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八爺黨——皇八子胤禩、皇九子允禟 、皇十子、皇十四子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皇八字胤禩「八爺黨」之首。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皇九子胤禟


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皇十子胤?


愛新覺羅·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皇十四子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


愛新覺羅·允禵,是皇四子胤禛後期最有力的競爭者。原名愛新覺羅·胤禎,於雍正元年改名為愛新覺羅·允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雍正帝登基後將允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看九王奪嫡如何互相廝殺九王奪嫡最終以四阿哥胤禛勝出結束


最近您是否感覺財路不暢,運勢不佳?有沒有覺得壞運纏身、諸事不順?


風水不是迷信,風水就在身邊,關注風水就是關注財運健康!


想了解更多風水運勢問題,可添加微信 : ysjs009

您可能感興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為了食物而互相殘殺,本是同根生,又相煎何太急呢
獵豹捕殺獰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盤點動漫中四對相愛相殺的兄弟
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殺死同伴遊客稱這北極熊瘋狂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淵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朱棣有給大哥朱標留了一脈香火?
本是同小短,相煎何太急!
柴犬:又是相愛相殺的一對,相煎何太急
武當八卦門踢館搏擊再遭秒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青蛙一定沒讀過曹植詩,否則它不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楊洋和楊迪撞衫,滿屏的惡意來襲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種吃蛇的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誓要斬草除根的朱棣有給大哥朱標留了一脈香火?
小白虎被三隻孟加拉虎圍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黑猩猩群圍獵了一隻母猴並將其撕食
鬣狗被3野狗欺負,鬣狗放下尊嚴: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遊客感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兩大同科生物扭打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