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加坡大學生赴馬六甲尋覓鄭和足跡 探索明朝歷史

新加坡大學生赴馬六甲尋覓鄭和足跡 探索明朝歷史

新加坡大學生赴馬六甲尋覓鄭和足跡 探索明朝歷史

20名修讀明史課程的國大中文系學生,參觀馬六甲古迹後留影。


中國僑網4月2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15世紀上半葉,明朝航海家鄭和領導的200多艘船艦停駐於馬六甲海峽,龐大的船隊進入馬六甲進行外交活動,中國的強大實力展露無遺。如今,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學生穿梭時空,回到600多年前見證這一段宏偉的歷史。


日前,約20名修讀明史課程的國大中文系學生在李焯然副教授的帶領下前往馬六甲古城尋找鄭和的史跡,探索明朝歷史。這門為榮譽班學生所開的課程於2010年推出了馬六甲田野考察項目,李焯然副教授說:「希望通過實地體驗讓學生回到歷史現場,對當時的歷史情景有更好的想像。」

明史考察團來到了三保山,三保山也稱作中國山,是中國以外最大、最古老的華人公共墳場。這看似普通的墳場相傳就是鄭和抵達馬六甲時的重要地標,船隊等待回航時都會在這一帶逗留一段時間才繼續前進。鄭和逗留期間若有船員身亡,屍體也埋於此地。


山上四處都是歲月殘留的痕迹。風雨的磨損和接連的填土工程使得不少墓碑損壞及被泥土覆蓋,有些墓碑只剩頂端露出土面,乍看之下如同普通的石塊;至於明清時期的墓碑多數都被歲月深埋土下。站在這座山上,如同聆聽著一段段的歷史故事;鄭和的航海團隊彷彿就佇立於眼前,為大家述說著他們精彩的經歷。


洪雲芳(中文系本科三年級)受訪時說:「沒想到一個墳場竟然在鄭和下西洋時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歷史意義非凡。」


離三保山約1公里外的鄭和博物館主要展示了鄭和的家世和下西洋的歷史。館內也展示了明朝的航海技術及當時航海生活的不同面貌。博物館管理員示範了船隊如何將牽星板作為導航系統、使用旗語溝通等的船艦運作方式。船上的生活條件更是完善,從飲食、醫藥服務、娛樂消遣到捕魚耕種設施毫不缺乏。館內還展示了鄭和在異國獲得的寶物,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非洲當時進貢的長頸鹿之模型(當時稱麒麟),其栩栩如生、高至兩層樓的雕像讓人身臨其境,彷彿自己正和長頸鹿一起坐著船出海。

位於三保山山腳下的寶山亭是馬六甲人為紀念鄭和而建,承載著顯著的文化意義。19世紀時期,大量的中國移民南來馬來西亞打拚,生活艱苦,因此需要一個英雄人物作為精神寄託。在此情境下,歷史中英武能幹的鄭和成了膜拜對象,而三寶廟的建立便是鄭和作為華族身份認同的反映。


參觀三寶廟讓不少同學對鄭和產生了新的見解。孫雅歡(中文系三年級)說:「之前從來不知道鄭和對東南亞華族有如此顯著的文化象徵意義,而這種精神寄託的價值似乎已經遠遠超過鄭和所取得的經濟和政治成就。」碩士生劉琦也認為,這次的田野考察讓她更清楚了解鄭和是如何成為明末清初南來移民的文化根基。


李焯然副教授認為,這些歷史遺迹能讓同學認識史料中沒記載的事件,併產生對歷史的不同解讀。他以漢麗寶公主嫁蘇丹國王的事件為例說:「這事件就沒記錄在中國史料中,因此也可視為一段傳說。而通過這些歷史遺迹,我們便能了解歷史和傳說的關係。」


【編輯:梁異】

您可能感興趣

在馬來西亞海邊追尋海豚的足跡
追尋紅軍四川歷史足跡 傳承長征精神
英國湖區尋訪華茲華斯的足跡
聖地特輯(四):追尋佛陀的足跡——印度鹿野苑
探訪武夷山朱熹足跡
追隨巴喬的足跡 帕拉西奧在博洛尼亞煥發第二春
大陸作家訪問台灣士林官邸 探尋蔣介石宋美齡足跡
歷史的足跡——古渤海國遺址
「第七屆全國城市籃球賽」足跡:河南洛陽vs廣東佛山
追隨熒幕的足跡 探秘美國影視基地-新奧爾良
探尋閻錫山故居,一代風雲人物的歷史足跡
青春的足跡——聞立鵬先生重返華大舊址
「第七屆全國城市籃球賽」足跡:河北唐山vs青海海東
跟著英國女王的足跡走遍南島
追尋紅軍的足跡-會師陝北
「第七屆全國城市籃球賽」足跡:青海海東vs江蘇南京
赴石獅市「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日誌十六:淮安足球「紅軍娃」循化尋訪西路軍足跡
阿根廷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咖啡館,尋找文學大咖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