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探究"無產的"美國中產:近半需變賣東西應急
>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法國《世界報》4月27日刊登斯特凡納·洛埃的一篇文章,題為《無產的美國中產階級》,摘要如下:
本周,我們當然可以談談在監管要求越來越高以及金融市場越來越反覆無常之間遭到擠壓的美國銀行。美國銀行的收益和營業額就像日光下的雪一樣溶化,而且看起來沒有停止的趨勢。
我們也可以說說金融高管的薪酬,在大選時期它成為政客們的瞄準對象。在奧巴馬的壓力下,就此推諉躲閃超過7年的金融監管機構最終決定規範金融高管們的分紅。
但是,請放心,這不涉及封頂,歐洲人才會這麼干。問題所涉及的是通過疏通解除分紅約束的條件從而管控風險。2015年拿到1.3億美元分紅的華爾街六家大銀行的老闆以及數千名薪酬最優厚的追隨者被要求在拿到錢之間要更有耐心。目前而言,這只不過是一個計劃,還需要10倍長的時間,在金融遊說集團沖淡影響之後才會去投票表決。
本周,另外一個數字吸引了我們的注意:400美元。這是一半的美國人在應急時無法從口袋裡拿出來的錢數,這是美聯儲年度研究報告中透露的數字。
美國《大西洋》月刊最新一期題為《美國中產階級的恥辱》的調查指出,就「為應急,如何支付一筆400美元的費用?」的問題,47%的受調查美國人稱需要借款或者變賣點東西才能行。
評論作者尼爾·加布勒指出,這47%的人「是那些賬戶里毫無誇張地說只有5美元的人;是那些等待薪水到賬,要在很多天里靠吃雞蛋維持生活的人;是那些自己和老婆沒錢支付取暖費而要向成年女兒借錢的人」。
當官方數字顯示充分就業重新恢復時,對於那些看到特朗普或者桑德斯崛起而驚訝的人們,我們只能提供給你們一些相反的其他統計數據。2004年到2014年間,中位薪酬下滑了13%。美國家庭美元真實收入的演變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美國財富再分配的演變。根據美國人口統計機構的數據,最低分位的下降7.5%,第二低分位的下降1.9%。只有到第四分位才出現11%的上升。在此期間,5%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增長36%。
1970年代的中產階級在美國人口中佔比62%。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字,如今這一佔比是43%。無限制借貸導致一部分美國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繼續維持著美國夢的幻象。美國家庭的私人債務從1980年的9300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6.52萬美元。同時,三分之二的受高等教育人士的平均債務是2.66萬美元。
2008年的危機提醒每個人都不應當混淆借貸和購買力。與此同時,儲蓄率出現反向演變,從1971年的13.3%下降到當下的5.1%。更多的借債,更少的儲蓄:正是這個完美的方程式導致了「中產階級的難以啟齒的秘密」。
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長出現恢復,這是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的。但是,以下的數字卻不那麼讓人放心。「餵養美國」組織指出,一年內有4600萬美國人接受過食品銀行的援助。美國人口統計機構的數據指出,20%的兒童收益於公共機構資金支持的食品救濟供應。在金融危機前,依靠救濟而吃飽飯的兒童只有12%。(編譯/劉卓)
(資料圖片)
中新社紐約12月10日電 (記者 阮煜琳)由於貧富分化加劇,曾佔美國人口大多數、富有的美國中產階級人口正在逐年減少。最新調查顯示,曾被視為美國社會穩固基石的美國中產階級人口40年來首次跌破美國人口總數的50%。
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目前,美國中產階級人口佔美國總人口已低於50%,而1971年,中產階級曾佔美國總人口的61%。
美國中產階級人口40多年來一直處於統治地位,佔美國人口的大多數,但這一現象已經改變。調查顯示,至2015年初,美國中產階級成年人口為1.208億,而美國高收入和低收入的成年人口總和為1.213億。
有分析稱,美國中產階級的空心化是美國社會本質變化的標誌。美國中產階級人口跌破總人口的50%,也被視為美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一個「臨界點」。
調查顯示,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收入也在減少。與2000年相比,2014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中位數收入下降了4%。受2007年開始的席捲美國房貸危機和經濟衰退影響,從2001-2013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中位數家庭收入下降了28%。
同時,美國富人和窮人的人口比例都在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的最低收入人口比率為20%,而1971年,美國最低收入人口為16%。到2015年,美國高收入人口比率也從1971年的4%上升至9%。
在該研究報告中,中等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為美國中位數家庭收入67%-200%的家庭;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低於美國中位數家庭收入67%的家庭。而高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為美國中位數家庭收入的200%。
2014年,美國中等收入家庭是指三口之家,年收入為4.2萬-12.6萬美元之間的家庭。而一個人的家庭收入在2.4萬-7.3萬美元之間,將定義為中等收入家庭。皮尤報告稱,「中等收入」與「中產階級」之間通常互換使用。
美國貧富人口之間的收入鴻溝在擴大。2015年,美國高收入階層佔有美國總收入的49%,而1970年為29%;中等收入階層佔有美國總收入的43%,而1970年為62%;美國低收入家庭收入佔有總收入的9%,而1970年則為10%。
調查顯示,40年來,美國中產階級在萎縮,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家庭比例在擴大。而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家庭比率沒有明顯變化。(完)
【延伸閱讀】印度時報:美國中產階層不再是世界最富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據《印度時報》網站4月23日報道,美國中產階層長期以來一直在世界上最為富有,但現已失去這一盛名。
據《紐約時報》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雖然美國最富階層比許多全球最富階層更富有,但在整個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中,其他發達國家的公民過去三十年的收入增幅要大得多。
如今看來,加拿大中產階層的稅後收入水平已超過美國(加國在2000年中產階層稅後收入水平還嚴重滯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高於美國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這些數字是根據過去35年間進行的多項民調結果得出的,也是公眾所能獲得的對其間不同國家的各個收入群體進行的最為詳盡的對比數字。
雖然美國經濟增長勢頭依舊強勁、甚至更為強勁,但能從中充分受益的美國家庭的比重卻很小。加拿大的收入中位數已在2010年與美國拉平,此後極有可能已超過美國。西歐國家的收入中位數仍落後於美國,但多個西歐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和瑞典——與美國的收入中位數差距都比十年前大幅縮小。受最近金融危機打擊最嚴重的歐洲國家——如希臘和葡萄牙——近些年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
目前看來,美國在收入方面表現欠佳有三大原因。第一個因素是,過去30年里,美國的受教育水平上升速度遠低於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這增加了美國經濟維持高技術、高收入工作崗位比重的難度。
第二個因素是,美國經濟體內的企業向中產階層及貧困階層發放獎金的比重小於其他地區的類似企業。美國企業高管的收入水平高於其他富國的高管,但美國的最低工資水平較低,工會實力也較弱。
最後一個因素是,通過收入再分配,加拿大政府和西歐各國政府在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提高扣稅後的實得工資方面採取了更為積極的舉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2014-04-24 10:29:00)
【延伸閱讀】外媒:美國中產階級增長停滯 消費能力仍超中國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的中產階級不會很快被中國的中產階級超越。對世界大品牌來說,美國中產階級仍然很重要。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4月2日報道,關於美國中產階級的消亡和崛起中的亞洲中產階級越來越重要,人們已經寫了很多文章。
報道稱,美國中產階級至少15年內將繼續主導世界消費市場。儘管亞洲中產階級人數較多,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說,到2030年佔比達60%,但印度的消費者和日本的消費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而德克薩斯州的消費者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消費者之間差異卻不大。後兩者不僅講同樣的語言,慶祝同樣的節日,聽同樣的音樂,喝同樣的酒,他們還有著類似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上海的人和生活在新疆的人就不能這麼說了,更別說生活在上海的人與生活在孟買的人了。
報道稱,不過,美國的消費階層正趨於平穩,增長的機會顯然是在亞洲。企業對他們的市場營銷不會一樣,因此,美國的消費者仍是全球性公司大多數營銷活動針對的重點。美國的風格和愛好很重要。
美國中產階級佔全球中等收入消費的20%以上。沒有任何國家能與之相比,包括中國。
報道稱,然而,像福特汽車公司這樣的一些企業開始轉向中國,迎合消費者的品味。新款林肯汽車的設計擴大了後排腿部空間,增加了乘客座位的功能和裝飾,以滿足佔中國人口1%的富豪階層的慾望。中國的林肯汽車車主一般不自己開車,都配有司機。
新加坡亞洲消費者研究所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儘管亞洲人表現出同樣的重視家庭、儲蓄和未來規劃,但他們對宗教、傳統、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的態度有著顯著的不同,不像美國人是一個同類群體。
報道稱,全球品牌在亞洲還有另一個挑戰。亞洲國家不再願意只生產美國的品牌。他們正在推出自己的品牌。從珠寶到家居用品,美國公司如今在亞洲市場遭遇激烈競爭。而且,亞洲國家不斷加強對本地區市場的了解。中國逐漸了解印度。印度逐漸認識東南亞。
印度的戈德雷傑公司迅速利用自己對亞洲儉約式創新需求的直接了解。在該公司的產品中,最受喜愛的是「ChotuKool」牌冰箱。這種冰箱由於採用先進的冷卻晶元而不用成本貴得多的常規壓縮機技術,所以每台定價僅為70美元。
報道稱,亞洲中產階級不像美國中產階級那樣「中產」。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中國的中等收入水平為一年大約1.3萬美元。他們買那種小冰箱,而不是法式雙門對開的「KitchenAid」大冰箱。
另外,還有一個人口結構問題。這裡的流行文化品味也有所不同,特點是地方文化與韓國等地區大國當然還有美國文化交融。
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稱,「城市百萬富豪」是當今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消費群體之一。全球17億富豪中,超過60%生活在亞洲,構成一個到2030年價值約7萬億美元令人垂涎的零售市場。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執行董事賴志文(音)寫道,為了抓住這一增長機遇,企業不能再在亞洲地區採取短期或機會主義的經營方法。賴志文在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企業應「全盤」考慮他們需要在亞洲真實投入的資源。這就意味著一些品牌(包括像福特這樣的美國大品牌)要花大量時間去了解大的亞洲消費者,就像它們去了解美國大的消費者那樣。
賴志文說:「有一點是肯定的。企業如果想贏得亞洲消費者,那麼亞洲就不能再只是一個貿易站。企業必須把亞洲當成是第二故鄉,重視它,把它視為一個值得用心投入的獨特市場。」
報道稱,美國大公司將繼續在亞洲投資,但鑒於從現在到2030年美國的中產階級顯然仍將是中產階級的巨頭這一事實,他們不會在損害美國的情況下去這樣做。與亞洲人相比,美國中產階級增長停滯。但目前而言,作為一個社會經濟單位,美國人仍是最重要的。(編譯/宋彩萍)
法國巴黎的一家奢侈品店前,中國遊客進出頻繁。(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
更多「美國中產」相關新聞,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外國媒體每日報道精選,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還有會員福利等著您哦。
(2015-04-08 00:31:00)
【延伸閱讀】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狀況今不如昔
資料圖
美國官方機構今年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收入水平及其資產,從本世紀開始不斷下滑。尤其是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中產階級隊伍人數在減少,他們中的許多人生活水平大不如從前。
美國是一個橄欖型經濟結構的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產階級家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0%左右,窮人和富人都佔少數。人們一般普遍認為,中產階級家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大多數,既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也有利於推動社會消費,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美國中產階級隊伍的迅速形成是在二戰之後,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數量比二戰時翻了一番,中產階級人數佔美國全國人口的60%左右。
美國媒體報道說,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通常是丈夫掙錢,妻子做家庭主婦,還可以撫養3個孩子;靠丈夫一人的收入,可以購買一套普通住房和擁有兩輛汽車,還可以駕車出去度假。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中等家庭收入水平在1999年達到了頂峰,之後開始逐步下降。
但是從本世紀以來,美國富人的收入卻持續上升,即使是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大財團、大企業家,在政府的幫助下,不僅渡過了危機,而且收益也快速增長;而與此同時,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資產和收入卻在不斷下降,中產階級的隊伍也在逐步縮小。窮人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人口普查局今年8月份公布的數據表明,從2000年到2011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凈資產中位數下降了7%,為68828美元,而美國最富有的家庭凈資產中位數卻上升了11%,達到630754美元;貧困家庭凈資產中位數則出現了負增長。
從家庭收入方面來說,金融危機後的2011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49103美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後,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實際生活水平低於1989年;如果與2000年相比,這些家庭的年收入減少了4000美元。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收入的總數在全國所有家庭總收入中所佔的比重,由1970年的62%下降到2011年的45%;中產階級家庭的人數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由1971年的61%下降到51%。到2013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人數已不到全國人口的一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今年9月公布的調查顯示,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儘管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增長了2.1%,美國家庭收入平均提高了4%,但是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卻下降了5%。很顯然,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收益幾乎全部落到了富人的口袋裡。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一篇報道中說,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一個大公司老闆的收入最多為一個工人的50倍,而現在達到了350倍。
美國媒體報道說,美國現在的一個三、四口之家的中位數收入家庭,如果購買一棟20萬美元的住宅,首付需要2萬至4萬美元,然後每月需要支付1400美元的購房抵押貸款、房產稅及保險費等;每月用於購買食品、衣服和支付生活服務費的金額為1200美元;每月償還車貸為700美元。如果需要自己支付醫療保險費,這個家庭每年需要支付4000美元至5000美元,那麼可以用於帶孩子去度假的錢就所剩無幾了。
報道認為,美國現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還過得去,但是並不輕鬆,尤其是在大城市裡生活,經濟可能會拮据一些;如果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不精打細算就很困難了。(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長銀)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外國媒體每日報道精選,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還有會員福利等著您哦。
(2014-12-10 11:05:12)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報道,美國人遷徙,過去往往是為了尋找更好的工作、發展機會,或甚至是較溫暖的氣候。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美國人遷居,是為了尋找更便宜的住所。同2007年相比,如今把住房價格列為遷徙主要原因的人比多了一倍以上。
《紐約時報》報道,現在美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是那些住房價格比全國平均來得低的地方,這和本世紀初的情況截然相反。那時,人們可輕易取得貸款,買房時都無須考慮房價,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房價一般會比全國平均值來得高。
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在那些遷徙超過800公里的居民中,自稱因為房屋因素而移居的人從2007年的8%上升到2014年的18%。他們所列出的理由包括希望擁有更好、更新的房子,同時能以低廉價格購買住房,而不是租房子。
日益高漲的租金,以及難以申請房貸,是這些原本住在海濱城市的中產階級居民,紛紛移居到內陸城市的原因。
自2011年起,俄克拉何馬市的人口增長就超越了許多大城市。此外,該市過去每年流失數以千計25至34歲的年輕人,如今卻成了吸引這些年輕人的大磁鐵。
漫畫家洛佩斯在俄克拉荷馬市的閣樓式公寓租金比他在洛杉磯租的車庫還要便宜。特拉梅爾和他的一群約數十個朋友一起從加利福尼亞州聖迭各市搬到俄克拉荷馬,他花了26萬美元在近郊購買一幢3300平方英尺的房屋。
他說:「這同當年的淘金熱恰恰相反。"
其他因為房價低廉而吸引更多人遷居到當地的城市還包括:得克薩斯州的埃爾帕索市和聖安東尼奧市、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以及阿肯色州的小石城。
美國網路房產經紀公司Redfin總裁凱爾曼說,他在2006年成立該公司時,原以為沿海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會蓬勃發展。
他說:「現在,我們生意最好的地方是在中部地區。我們在休斯敦、達拉斯、丹佛聘請的職員永遠不夠,我們所有的顧客都來自同一處,就是機場。」
他指出,在美國房地產泡沫形成期間,即使是低薪的人也能取得貸款購買昂貴的房子。然而,現在要取得房貸並不容易,加上薪金停滯不前,這對中產階級構成更大的影響。
他說:「人們別無選擇,他們無法搬到對街,只好遷往其他(房價低的)地點。」
※中國畫無需變革,須變人!
※盲目迷戀大個子陣容,中國男籃急需變革!
※專訪69分先生:希望重返CBA 中國後衛需變更強硬
※遼媒:周琦比姚明幸運 要在NBA站穩腳跟需變強壯
※面板廠超級法說會本周登場 下半年供需變化備受關注
※俞敏洪談高考:40年過去了,高考依然公平,但教育亟需變革
※火箭魔球需變革,保羅攻防一把抓,哈登擦拭最強武器
※支招馬刺如何反撲:波波需變陣 阿德務必發揮
※傑弗森稱第二場騎士無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