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第一府——呼和浩特市將軍衙署
漠南第一府——將軍衙署
內蒙古日報 作者:張 榮 文/圖
儀門
漠南第一府,曾有的繁華,難掩現在的落寞。若不特意去尋找探訪,而是路上閃過,實難發現竟有百年古迹存於此。它的落寞,不是說它軍事、文化作用在今日的式微,而是淹沒在高樓林立中、擋在立交橋後,加之冬日寒冷的光景,鮮有人至。
然,減去了人多的紛擾,看景便多了幾分雅靜和耐心。跨入府院內,文字仔細讀了讀,建築仔細望了望,歷史的故事闖入今人的眼帘、頭腦,漠南第一府的風姿划過時間的羈絆,盡書於前。
規制宏大
有漠南第一府之稱的將軍衙署,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為當時綏遠城內最大的建築,按照傳統建筑前朝後寢的功能分布,為城中統治者綏遠將軍的辦公衙署與住宅。整個建築格局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而營建,其影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體建築均設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東西兩側有輔助建築及跨院,各院由月亮門相通。正門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左雄右雌。對面影壁上的「屏藩朔漠」四大字,猶可想見將軍衙署當年的威儀堂堂。
在我國,古代傳統建築中,衙署建築是帝王給予地方政權的一種特殊縮微版的宮殿建築,於當時及當地來說,一般都是其建築技藝和地位象徵的代表。呼和浩特的將軍衙署即是當時北方游牧文化區的重要建築,有著典型的北方官式衙署建築的特徵,是清代邊疆制度、衙署規制和衙署建築等級制度的綜合體現,在當時的綏遠城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今,南北軸線上的建築被保護起來,開發經營作為旅遊觀光用;東西跨院為商家所用,被改建為臨街店面;而衙署影壁的正上方架設高架橋,不近其處難窺全貌。站在衙署院內,抬頭望去,向南高架橋橫亘於前,車輛倏忽而過,如踏百年衙署而過,穿越感陡升。望向他處,目之所及儘是高樓。歷史建築百年後其功能和地位難以堅守,現代建築的橫行在經濟快速的刷新中,已經在漸漸遺忘歷史文化的身影,縱是某一天警醒,亦是覆水難收。索性就在這院內慢看,古樹、石碑、青磚、老物件……
綏靖遠方
將軍衙署,如今位於呼和浩特新城區,而新城區在清代被稱為綏遠城。綏遠城,是當時為了加強防務,清政府在歸化城東北五里處,修建的一座八旗軍隊的駐防城,是典型的軍事城鎮。其與傳統城鎮的形成不同,為先建起城市,後移入人口,然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對於當時來說,綏遠城不僅安排了因戰事從漠北撤回的八旗將士,而且就近監控蒙古諸部,新城興建由此而起。
建成後,乾隆賜名「綏遠」,意為「綏靖遠方」。綏遠城相對於歸化城,是一座新建的城,故又名「新城」。而新城區的得名於此緣起有關。將軍衙署正是城內的中心建築,且是其重要的象徵性建築,俗語道「四門不對,鼓樓不正,將軍衙署正當中」。
衙署內的三堂,現在是綏遠九一九起義紀念館,有珍貴的史料和實物展示,記錄著古代的綏遠如何經由民國紛爭再變為現代的呼和浩特,綏遠的解放是一個重要的節點。當年風雲人物的身影,留存在照片和文字之中,供後人瞻仰和銘記。過往重新被註解,每一段歷史都有其特有的風采。
將軍的身影
從乾隆二年(1737年)綏遠城建城初始至宣統三年(1911年)的175年間,清政府共派78任綏遠將軍在此駐守;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亦有20位綏遠城署將軍、都統和省主席在此任職。
綏遠將軍,是清代地方駐防將軍之一,為武官從一品。清右衛建威將軍是綏遠將軍的前身。將軍多以駐防地名為號,如伊犁將軍、廣州將軍、吉林將軍、烏里雅蘇台將軍等等。如果你在將軍衙署內參觀,在過儀門的西廂房即可見綏遠城官吏等級圖,以及文官、武官等級衣帽佩戴解析,若是細心留意,以後再看各種清宮劇,辨別各式官階服飾就不是難事了。
王常,首任綏遠城將軍,在任期間,在城內設立駝馬市,城外設牧馬場,開墾軍田,為日後八旗兵的駐防奠定了基礎。其因病免職。
每年四五月間,青城丁香綻放,香氣四溢,而將軍衙署內的四棵丁香最為引人注目。相傳,此四棵丁香是清代綏遠城將軍棍楚克策楞為醫治夫人疾病而從御花園移植而來,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其後,種植丁香慢慢在歸綏蔓延開來。1986年,丁香花被定為呼和浩特的市花。
任期最長的將軍——第58任將軍克蒙額,共任職11年,是在職時間最長的綏遠將軍。他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題了「屏藩朔漠」的石匾,被留存於現在影壁上。
貽谷,第76任綏遠將軍,其將水渠收回官辦,修通渚渠;創辦學堂,資選學生出洋;主持編寫《綏遠旗志》、《歸綏道志》等。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被革職拿問。
被趕出將軍衙署的將軍——堃岫,為清朝最後一位將軍。綏遠將軍在清代先後有78位,更換如此頻繁是為什麼呢?慢慢去解題,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將軍衙署內,清代的古色風韻,在屋宇廳堂間盡顯,悠悠穿行期間,歷史若現。百年風雨,百年滄桑。塞外一品封疆大吏的府邸,如今以另一種身份繼續著述古追今的使命,成為近三個世紀以來歷史的實證。
※烏拉總管衙署奠基人 ――邁圖
※520約上你的阿妹,一起去「壯鄉故宮」莫土司衙署
※這位清代官員只因不堪忍受衙署破敗,新修衙門而丟了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