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線,明朝一哥王陽明龍場悟道
關注「三朵時光」微信公眾平台,鎖定更多精彩內容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陶淵明般,拋名棄利,遠離俗世。在塵世煙火中行走的凡塵俗子,難得有人在心中留一方晴空,安安靜靜,與世無爭,自在從容。
王陽明即將就任的龍場,位於距離貴陽八十多公里的修文縣。一五零八年,正德四年的三月,王陽明歷經一路遊歷,終於來到了目的地。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在貴州龍場,不僅有著一群刁民,還是一群吃人的刁民。當地的土著人聽說朝中有一位驛丞即將到任,便動起了吃掉他的念頭。可是經過一番占卜,他們得到神的「指諭」:「此中土聖賢也,汝輩當小心敬事聽其教訓。」
雖然逃過被土著人吃掉的一劫,但王陽明面前的龍場,依然是一個窮鄉僻壤。層山疊嶂,似乎萬里沒有人煙。偶爾從樹叢間走過幾人,大多是當地的苗人、彝人,或是被發配來這裡的流犯。
雖說龍場是個驛站,但卻只有幾間簡陋的茅草房。幾匹供人換乘的馬,既老且瘦,似乎弱不禁風,根本經不起任何人的騎乘。僕人看到如此簡陋的茅草房,不禁悲從中來,可從六品官降為沒品驛丞的王陽明,卻處處顯露出開心。他對僕人說,自己在朝中的第一份差事,就是在觀政工部學會了搭建房屋,沒想到如今竟然派上了用場。一時興起,王陽明竟然做了一首《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聊表心中的感慨。
可是哪怕修建得再好,茅草屋依然難以抵擋風雨,每到雨天,屋中便被雨水全部浸濕。然而生活中的艱苦,與王陽明內心的孤獨相比,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每到長夜寂靜,他便想念家人,思念摯友,這裡沒有人可以與自己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即使十天半月能見到一名訪客,似乎也無話可說。
即使想說,王陽明與當地人之間,也存在著言語不通的困擾。如果偶然遇到言語相同的人士,那大多是從中土逃來的亡命之徒。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便用土簡單地壘期一座簡陋的房子,說是房子,其實跟土堆中挖的窟窿差不多,他們就住在裡面,直到王陽明的到來,建起了茅草房,當地人才學著他的樣子,建起了正式的居所。
驛丞是個閑職,幾乎整日無事可做,王陽明便在驛站附近四處遊走,竟然無意之中發現了一處山洞,乍看上去,有些像當初修道時居住的陽明洞,煙霧繚繞的洞口,比陽明洞更像是人間仙境。似乎冥冥中自有天註定,王陽明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絕佳住所,這裡不僅能夠遮風擋雨,比茅草屋更是寬敞許多,王陽明為這座山洞取名為「陽明小洞天」,當下決定,日後就在這裡居住。他帶著僕人,親手在洞內打造石桌、石洞、石床、石椅,簡陋的生活竟然也過得別有一番風味。
王陽明整日在山林之中吟詩作對,還創作了《猗猗》一詩,通過對竹子的讚頌,表達自己的信仰:
猗猗澗邊竹,青青岩畔松。
直干歷冰雪,密密留清風。
自期永相托,雲壑無違蹤。
如何兩分植,憔悴嘆西東。
人事多翻覆,有如道上蓬。
惟應歲寒意,隨處還當同。
也許是過慣了城市中舒適的生活,到龍場不久,王陽明的三個僕人便紛紛病倒了。一向體弱多病的王陽明卻沒有倒下。也許是一段時間以來的奔波讓王陽明適應了困苦的環境,他不僅沒事,還承擔起了照顧僕人的工作。
主僕與尊卑,本就是人為定義的一種概念,王陽明打破了人們眼中世俗的觀念,不僅每天擔水、劈柴,為生病的僕人做飯,還親自照顧他們,為他們減輕病痛。此時,已經沒有了高貴與平凡的界限,有的只是幾個在困境中相依相偎的親人。
在王陽明的悉心照料下,三位僕人很快便康復了。元宵之夜,遙想千里之外,別人都在合家團圓,只有這主僕四人相互陪伴,正在感慨間,幾名土著人出現在了王陽明的住所。當地的土著人已經在暗中觀察了王陽明許久,他們覺得,這名新來的驛丞人還不錯,王陽明來龍場的這段時日,也多少學會了一些當地的土著語言,就這樣,經過一番似懂非懂,手腳並用的交流,他們竟然成為了朋友。
在當地苗族和彝族兄弟的幫助下,王陽明在門前開墾了一片荒地,過上了農耕的生活。閑來無事,他時常與當地的土著人在一起聊天,他們驚訝於王陽明竟然有如此淵博的知識,不僅懂得詩詞歌賦,還會修建房屋,甚至還會為病人把脈開藥,更神奇的是還會為人看手相。
除了共同飲酒作樂,王陽明還教會了土著人如何伐木,並用木材搭建房屋,他們一學即會,建造的房屋不僅美觀實用,還有著當地的民族特色。
土著人簡直將王陽明奉若神靈,他們集結了一大批人,用王陽明教他們的方法,在一座向陽的山坡上,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搭建了一座方圓十里最大的院落,竣工之日,他們請王陽明到院落中參觀,裡面既有卧室,又有客廳,還有涼亭,在如此荒涼的地方,這樣一座宅院,簡直堪與蘇州園林媲美。
土著人告訴王陽明,這所院落是為他而建,惹得王陽明心頭好一陣感動。土著人的樸實和熱情,讓王陽明無法拒絕這份大禮,他為這座院落的書房取名「何陋軒」,客廳取名為「賓陽堂」,一片翠竹環繞的涼亭被他取名為「君子亭」,他決定將這裡改造成一所書院,專門用來向土著人傳授孔孟之道和儒家思想,因為建立在龍場的山岡上,因此這所院落被取名為「龍岡書院」
在龍場過了一段與當地土著人和諧共處的日子,王陽明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說道,劉瑾知道他還活著,便想繼續報復,如今已經命令王陽明的父親返回了京城。王陽明說道:「劉瑾的惱怒尚未得到消除,得失榮辱,我都可置身度外,唯獨生死一念,我時常獨自醒悟,覺得自己尚未能獲得超脫。」
經過如此一番折騰,王陽明漸漸覺得,死神就藏在身邊,隨時都有把自己帶走的可能。如此的窮山惡水,前途渺茫,後退無門,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只要王陽明陷入思考,便會做出一些反常的驚人舉動。他帶著三個僕人,用山中的石板給自己打了一副棺材,每天晚上便睡在棺材之中。這是對死亡最大的嘲笑,這就是王陽明的過人之處,一旦存在,便是永恆。
無論在山水間,還是在廣袤荒野,都需要讓心境永遠如山澗溪水,清澈透明。人間種種煩惱大多皆是庸人自擾,若能盈一份博愛與豁達於心靈深處,是雲就在天空中逍遙飄遊,是水就在江湖裡安逸自在,是風就去吹開百媚千紅,是雨就去默默潤物無聲,則每日都是風情日朗,四季如畫,美不勝收。
龍場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竟然成了王陽明一生的轉折點,從這裡,邁上了求聖之路上的另一個台階。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似乎是上天早已註定,一步步的經歷,一次次的坎坷,一場場的磨難,累積到今時今日,在王陽明三十七歲的年紀,在龍場這個窮鄉僻壤,一切思維與智慧發生了碰撞在一起,如同爆炸般閃現出片片火花。人說只有反覆失敗才能換來最終的成功,也許,想要成為聖人,也是這樣的道理。
從王陽明十三歲立志成為聖人,到三十七歲在龍場頓悟人生的生死,經過了漫長的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中,王陽明始終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一次次經歷和磨難,讓他日漸成熟。小小年紀經歷了生母的離世,也許這是他對死亡第一次的認識,那一刻他也許還沒有思考生與死的意義,卻在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刻的痛苦烙印。
他整日閱讀儒家經典,手不釋卷,挑燈夜讀,也曾受過誤導,一頭扎入格物致知的誤區。一場「格竹事件」的失敗,讓他重新思考所謂聖賢的真偽。
他奉父母之命成婚,卻沒人知道他心中真正的選擇。他在大婚之夜與無味道長徹夜攀談,誰又能說這不是他無言的抗爭?
他在會試中連續兩次失敗,表面上雖談笑風生,可從此沉迷於兵法,熱衷於武舉,沒人能說清,這是他對自己的失望,還是對當時黑暗官場的絕望。
自幼的體弱,在王陽明成年時,終於積累成嚴重的肺病。他剛剛進入官場,卻不得不告假養病。也許這只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可短暫的逃避過後,他很快認清只有積極面對,才有改變現實的可能。誰知重返官場不久,便得罪了奸賊劉瑾,僅僅在京城做了六年小官,便被一貶到底,一路追殺,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保全生命。
對於死亡,王陽明早已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每天在石棺中入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第二天的清晨,還能不能從石棺中醒來。沒有親人,只有僕人;沒有風景,只有石洞;沒有書籍,只有一本《周易》權當作為解悶的閱讀工具,裡面的內容,王陽明幾乎倒背如流,他在心中反覆玩味:周易的道理,正是天人合一;聖賢左右逢源,追求的正是良知;如果捨棄了良知,去追逐別人教你的看法,這樣的知,也只是對一事一物的看法,而不是原原本本的知。
越是這樣思考,王陽明的心中就越是明朗,突然間,又一道天光划過他的眼前,他再一次開竅了。在夢中,王陽明忽然夢到「格物致知」的奧秘,興奮不已的王陽明從石棺中一躍而起,大聲說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所謂的天理,聖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與生俱來的秉性中,為聖之道,只需向自己內心深處去挖掘和尋找
死亡再也不能成為王陽明的困擾,因為一夜之間,他參透了生死,也許旁人認為他瘋癲,可沒人知道,一代心學聖賢,從這一刻起,正式誕生。
※天龍屯堡:穿著「明朝翹翹鞋」彷彿穿越時空隧道
※美爆!崇明夢幻森林燈光秀,國慶一起去穿越時光隧道吧!
※乾隆皇帝七世嫡孫穿龍袍祭祖實拍:場面盛大,一夜穿越回大清朝!
※穿越到清朝,感受乾隆如何盛讚瀋陽城
※震驚!宇宙超級文明,曾創造原生黑洞穿越銀河系
※《超時空男臣》諸葛亮亮相,「三傻」有望穿越回明朝?
※和趙麗穎搭戲穿越劇《明蘭傳》的朱一龍,明年會爆紅嗎?
※星座明星罕見穿越照
※真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帶你穿越回宋朝
※明星們片場玩穿越,林心如都生氣了,還是鍾漢良最認真
※宇宙超級文明曾創造原生黑洞穿越銀河系
※東亞觀——想要穿越上下五千年?你只需要來一場河南華夏文明之旅
※《貓妖傳》里張天愛上演不一樣的唐朝范兒,周瑩爹居然穿越唐朝了
※南美隻身穿越紀行:我姐從美國飛來,明天一道進山徒步
※從敦煌穿越到尼羅河,那些穿行在沙漠中的偉大人類文明!
※漢武帝穿越到明朝,吟出這首詩
※「許光明的前半生」答案揭曉:靳東穿越對話自己經典角色
※明朝被懷疑是穿越者的皇帝,實行一夫一妻,發明一件東西家家都用
※不是穿越劇:在洛陽眼遇深居上陽宮的「武則天」巡遊牡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