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您知道《九成宮醴泉銘碑》的來歷和碑文的內容嗎?

您知道《九成宮醴泉銘碑》的來歷和碑文的內容嗎?

作者 張慶濤


初學書法的,甚至是學了很多年書法的人,大多數都讀過、臨過唐代歐陽詢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帖。談起歐體的書法風格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深究一下此碑的碑文究竟講的是什麼內容,知道人恐怕不多了。


學習中國書法不是單純的學寫字,同時還要兼修一些古代文學知識,要在讀帖、臨帖的同時讀懂碑帖的文辭內容,這樣才會逐漸積累自己的文學知識,輔助提高自己書法水平和文學修養。

這一講,就把《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譯成白話文,供大家學習參考。


《九成宮醴泉銘》也稱《九成宮碑》,碑文文辭內容由魏徵撰寫,書法歐陽詢。


魏徵,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人,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任命他為左丞,官至二品。公元633年(貞觀六年)魏徵撰寫《九成宮》文,由歐陽詢書寫刻石成碑,立於九成宮內。


九成宮遺址在今陝西省麟游縣城西約五里,隋朝時稱「仁壽宮」,唐太宗李世民執政後耗巨資修繕,修復後改名為「九成宮」。貞觀六年初夏,李世民到九成宮避暑,在九成宮附近發現泉水,飲後回味甘甜,遂賜名此泉為「醴泉」,並命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刻石以記之。故此,此文命名為:「九成宮醴泉銘。 」

在此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勤儉理政的 。




您知道《九成宮醴泉銘碑》的來歷和碑文的內容嗎?《九成宮醴泉銘》 釋文如下(上行黑體字是原文,下行是釋文):


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秘書監、撿校侍中巨鹿郡魏徵奉皇帝之命撰寫此文。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


貞觀六年(公元633年)四月,皇帝來仁壽宮避暑,此地是隋朝建造的「仁壽宮」。


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


在險峻的山頂建造了雄偉的宮殿,攔截山谷成為湖泊,跨水架橋,高聳的宮闕分布於山岩之間,高閣環山而建,長廊環繞四周,樓宇連綿起伏,台榭參差錯落。


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

仰望山巔,足有千尋(1尋8尺)之高,俯視險峻的谷底,深千仞(1仞即1尋)不止。珠玉之光相互交映,金碧輝煌,日月之光都顯之遜色。再看移山造澗的工程,極度奢侈,如此放縱個人慾望,應該嚴厲譴責。


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這裡熾熱的酷暑使得周圍景色發出流金般的光芒,但卻感覺不i到鬱悶蒸熱之氣。微風徐徐吹動,感覺很清涼舒適,真是個修養身心的好地方,就是漢代的甘泉宮(即秦宮,漢武帝改建後更名為甘泉宮)也無法與之相媲美。


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

皇帝20歲(弱冠之年指年滿20歲的男人,不用於女性)就為國家操勞,到了而立之年(30歲稱而立之年),成了統治萬民的君主,先用武力統一國家,後來又以文德感化遠方的其他民族。


東越青丘,南逾丹儌,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西暨輪台,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


東至青丘(青丘,泛指邊遠荒涼之地),南至丹儌(丹儌,指邊疆),那些邊遠的民族貢獻厚禮,派使者攜帶翻譯前來朝覲,西到輪台(天山南麓)北抵玄闕(北方極遠之地),都編入大唐的州縣,納入國家版圖,把那裡的人民也編入了戶籍。


氣淑年和,邇肅,群生咸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


風調雨順,遠近之民安居樂業,各種祥瑞畢現,這些雖然是天地所賜,但畢竟還需要是皇帝一人的謀略。


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


皇帝不惜自身健康,歷經風風雨雨,一心為民,憂國憂民,積勞成疾,體膚像唐堯()一樣枯瘦,腳上的老繭比大禹還厚,雖經反覆針灸、石療,血脈仍不通暢。


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


住在京城皇室苦於酷暑炎熱,群臣請求建行宮,這樣可以讓皇帝修身養性。


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


皇帝愛護每一個民夫的勞力,珍惜百姓財產,堅決拒絕,不肯接受眾大臣的請求。


以為隨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


於是想到了隋朝遺留下來的舊宮「仁壽宮」,那是過去建造的,捨棄了很可惜,毀掉它又很費力,凡事以承襲為好,何必重新建造呢?


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


於是去掉隋朝舊宮裡那些華麗的裝飾,使之變得質樸。一再減省去掉過度的奢華,只修補頹壞的房屋,原來紅色的石階補入沙礫,原來白色的牆壁用泥灰修補,土階與原有的玉砌相連,茅屋與原來的瓊室相接。


仰觀壯麗,可作鑒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仰望此宮,其壯麗不減當年,藉此可作為奢侈者的警示,這樣簡陋的修補,為後祠子孫樹立了簡樸的榜樣。這正是古人所說的至德之人貴在無為。大聖人的作為似乎什麼也沒做,前人竭盡全力,我只要享受他的成果就是了。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


過去池中的水都是從山澗中引來的,宮城內本來缺乏水源,唯一求之不得的就是東西就是水,它不是人力所辦到的,皇帝對此事念念不忘。


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宮,歷覽台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


四月十六日這一天,黃帝來到中宮,觀賞亭台,閑步來到西城北面,在樓閣下徘徊,俯身查看這裡的土地,覺得微微有些濕潤,就用手杖疏導,泉水隨即湧出,於是命人圍欄把水引入石渠。


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


這泉水清澈如鏡,味道甜如酒,往南流過丹宵宮西側,往東流過雙闕之下去,穿過重重樓閣,繞過層層宮殿,激揚清波,蕩滌污穢,使人心神明靜。


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


泉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周圍的物象,又能滋潤萬物生長,就如同皇帝的恩澤永不枯竭,如河水一樣永流不息,這不僅是上天恩賜的精華,也是大地的瑰寶。


謹案:《禮緯》云: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


據文獻《禮緯》記載:「皇帝對犯人處罰得當,對功臣賞賜適宜,醴泉就會在宮廷出現。」《鶡冠子》文中說:「聖人的恩德能上達於天,下通於地,中達與萬物生靈,就會出現醴泉。」


《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


《瑞應圖》中說:「帝王天性平和,不食用下臣貢獻的珍奇之物,就會出現醴泉,喝了能使人長壽。」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


《東觀漢記》中說:「漢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醴泉出現在京師洛陽,喝了此水的人,身上的痼疾都痊癒了。」


然則神物之來,寔扶明聖,既可蠲茲沉痼,又將延彼遐齡。


由此說來,靈異之物的出現是伴隨著地王的聖明而來的,既能消除久積不治之症,還能使人延年益壽。


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後固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


因此,皇帝發現醴泉之後,百官公卿奔走相告,喜形於色,皇帝謙虛不以為醴泉的出現是自己的聖明所致,雖有美德卻不自居於美德,這不單單是古人才能做到的了。因祥瑞的出現反而自加戒懼,這種美德在今日得到了驗證。


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顯。


醴泉的出現,是上帝的賜與的祥瑞,以顯示皇帝的大德,這豈是我這樣不才之人所能表達的!


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


但是,我是職責就是把發生的事和皇帝說過的話記錄下來,不可使國家出現如此盛美之事在史冊中缺失了記載,因此,斗膽如實做了記錄,並把它寫成此文,刻石銘記。


其詞曰:唯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後光前,登三邁五。


頌詞曰:皇帝順應時運,一統天下,開千年而登大寶,萬民敬仰,功德高勝虞舜,勤苦勝於伯禹,空前絕後,超過了三皇五帝那些君王。


握機蹈矩,乃聖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襲,琛贄咸陳。


皇帝握天下之權柄,遵禮法之規範,即盛德有又神明,武能平禍亂,文能招懷遠民,創前人未載之勝績,能開闢不臣服的邊疆,來朝覲的使臣冠冕相望,奇珍異寶一一呈現。


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


大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上德之人不以德為德,借自然之力暗中調運,深邃莫測,皇帝的能力不可估量。


上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應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


天道無形無聲無息,萬物藉以滋生、運動變化其形,事物的本體隨天人的感應而變化,逢有德之人便出現靈異,即使細微的好處也能體察,將其彰顯的明明白白。


雖沓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官,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工,筆無停史。


鴻福沓來,祥瑞層出不窮,古代有「雲師」、「龍官」、「龜圖」、「風紀」,又有五色、鳥生三足等等祥瑞靈異徵兆,傳頌於歌詞,記載在史籍中,不勝枚舉。


上善降祥,上智斯悅,流謙潤下,潺湲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拒之無竭。


有大善則天降祥瑞,皇帝有大智,則萬民享受安樂。醴泉之出流注下土,水波潺湲,清澈皎潔,像酒一般甘甜,像冰一樣晶瑩,像鏡子一樣明澈,用之常新,取之不盡。


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後夕惕,雖梧桐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游,黃屋非貴,天下為憂。


盛世的國泰民安是治國之道,吉慶就體現在這泉水之中,而我們的皇帝卻終日不敢懈怠,他不以吉慶為喜,依然身居陋室,不喜遊樂,不以皇室為貴,唯以天下為憂。


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


人們大都崇尚浮華,皇帝卻實實在在不尚奢華,歸於淳樸根本,以質樸代替文飾,居高處思防下墜,端滿滿的水生怕外溢,只有念念不忘這些箴言才能使國家永保太平。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歐陽詢奉皇帝之命書寫碑文。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允許微信轉發,如若轉載必須經作者授權!


本文可參考《中國書法通解講義》第六講第三節內容閱讀。


您知道《九成宮醴泉銘碑》的來歷和碑文的內容嗎?


《中國書法通解講義》「張慶濤書法大課堂」網上獨家推廣,定價128元,網友優惠價100元(包快遞郵費),欲購者請留言!

您可能感興趣

身為漢人的你,知道漢朝的光輝歷史和來歷嗎?
十八羅漢的來歷、名稱、排序,你知道嗎?
你知道雙龍戲珠的來歷嗎?
汝窯的來歷,你知道嗎?
你知道「清宮舊藏」的來歷么?
漫談:故宮裡的古瓷珍品、「清宮舊藏」的來歷
玉體橫陳的來歷:皇帝邀大臣共賞光溜溜的妃子,好羞羞!
魏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和「白眼」的來歷,告訴你不知道的歷史人物冷知識
古人為何喜歡把房事稱作「雲雨」?「巫山雲雨」的來歷你知道嗎?
郎世寧的《十駿圖》:乾隆的十匹駿馬均來歷不凡,皆由蒙古各部王公進貢!
《大瀋陽說如東》:「戳壁腳」、「一塌糊塗」和「放鷂子」的來歷
監齋菩薩的來歷,你知道嗎?
《至尊紅顏》為武皇而死的李君羨,原來歷史上是真的
清宮御器官樣的來歷(三)·乾隆和蔣廷錫合作款花卉詩句瓶
魔獸世界小故事:翡翠夢魘的來歷你知道么?
#說文解字_ 光知道撒鹽,但你真的懂這個梗的來歷?
紅樓異事:東平郡王的真正來歷竟是與康熙皇帝有關
中醫「岐黃」、「懸壺」「杏林」之稱的來歷
《陰陽師》中的這些妖怪的來歷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