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離騷》真正作者是淮南王劉安?

《離騷》真正作者是淮南王劉安?

1951年3月至5月間,《光明日報》連續刊登了四篇論文:《楚歌及楚辭》《〈離騷〉底作者》《淮南王安及其作品》和《〈離騷〉以外的「屈賦」》,懷疑包括《離騷》在內的諸多作品並非屈原所作,而將著作權歸諸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及其身邊文士。

《離騷》真正作者是淮南王劉安?


本文摘自:澎湃新聞網,作者:楊焄,原題:郭沫若「拳打」胡適,以及朱東潤「冤枉」楊樹達


1951年3月至5月間,《光明日報》連續刊登了四篇論文:《楚歌及楚辭》《〈離騷〉底作者》《淮南王安及其作品》和《〈離騷〉以外的「屈賦」》,懷疑包括《離騷》在內的諸多作品並非屈原所作,而將著作權歸諸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及其身邊文士。論文的作者朱東潤晚年回憶說,此事緣於和葉聖陶的通信,「聖陶問我最近有些什麼著作,我說有是有的,是關於《楚辭》的四篇文章,不過論點的爭執太多,不宜發表。聖陶說給他看一下也不妨。我這就把文章寄去」(《朱東潤自傳》第十二章)。沒想到老朋友先斬後奏,沒有徵詢他的意見,就轉交給《光明日報》發表。書生氣十足的兩人起初或許並不覺得此舉有多不合時宜,更未曾料到居然會激起軒然大波。沒過多久,郭沫若就率先發表評論,居高臨下地呵斥道:「這樣的考證是很成問題的,但是也有它的淵源。它的淵源是什麼呢?就是胡適!……這種研究方法是標準的唯心主義,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是無足怪的。」(《評〈《離騷》以外的屈賦〉》)在當年的特殊形勢下,這樣的宣判足以令對手膽戰心驚。據朱東潤說,「從5月到6月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自己上陣,並組織楊樹達、沈知方兩位先生同時出馬,先後發表了五篇文章。這一次形勢很危急,經過一番考慮以後,我覺得最好是閃開一著,讓這三位撲一個空」(《朱東潤自傳》第十二章),自忖得不到公平辯論的機會,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不過要說楊樹達是被「組織」來的,也許未必符合實情。因為位高權重的郭沫若不僅斬釘截鐵地斷言:「無論從史實上、思想上、文藝上來說,把淮南王劉安認為《離騷》的作者,是沒有辦法可以成立的。」(《評〈《離騷》底作者〉》)還用很輕慢的口吻說道:「關於這些方面的研究,並世學者已經寫過不少的文章了。然而到了今天朱先生卻依然篤信胡說而一概不管,而且還要把胡適的歪風更進一步展開,這卻不能不使我們驚嘆!」(《評〈《離騷》以外的屈賦〉》)儼然已經覺得穩操勝券,根本用不著再約請幫手。退一步講,即便要「組織」,也該是《楚辭》研究方面的專家,而非並不以此見稱的楊樹達。


楊樹達於當年日記中也曾述及此事,如5月31日那天說:「草《離騷傳與離騷賦》。」並撮述文中要點;到了6月12日又寫道:「九日《光明日報》來,《學術》欄已登余《離騷傳與離騷賦》。」(《積微翁回憶錄》)如果真是受到邀約,恐怕不會不記上一筆——在半年前的日記中他就提過:「閱二十日《光明日報·學術》副刊二十六號,載余《竹書紀年所見殷王名疏證》。此去年七月寄與郭鼎堂者,由郭代投也。」(同前,1951年1月24日)並未諱言其事。而從《離騷傳與離騷賦》來看,楊氏意在「討論劉安做的究竟是《離騷傳》,還是《離騷賦》」,儘管以駁正朱東潤為主,但也附帶批評了郭沫若,稱其「似乎欲折衷於傳、賦之間,有遷就賦字的意思」,並說「我對於此問題的見解,和郭沫若微有不同」,還提到「郭先生說:太史公作《屈原傳》,曾參考《離騷傳》。據我看,這篇《屈原傳》可能全本《離騷傳》,不僅止參考罷了」,屢屢指出郭氏的訛謬,哪有這樣幫腔助陣的?

另外可資佐證的是作家出版社在1957年編輯出版《楚辭研究論文集》,「收輯的範圍很廣,凡可備一說、足資參考的,當時有過一定影響的,概行收入」(《出版說明》),其中也包括朱東潤、郭沫若和沈知方三位在此次論爭中的全部論文,唯獨缺了楊樹達這篇。而此文絕非泛泛之作,楊氏本人也相當滿意,不僅說「詹安泰讀余《離騷傳與離騷賦》,謂郭沫若不及也」(《積微翁回憶錄》1951年6月20日);為了精益求精,又在次年「改撰」(同前,1952年3月12日);還指出「閱郭沫若《奴隸制時代》,討論《離騷傳》文字,謂淮南王傳或是賦體之說為余糾正者,已改易其說矣」(同前,1952年10月29日)。最後不但將其收入《積微居小學述林》,還在晚年寫定的《漢書窺管》中迻錄其要旨。如果文章最初確由郭沫若「組織」而來,出版社照理不該出現這樣的疏漏。


而對朱東潤,楊樹達非但不陌生,先前還頗有佳評。他在日記中曾提到:「閱《學原》第十期載朱東潤《公羊說故》,頗好;惟於《論語》『夷狄之有君』一章,未明其義,誤解耳。」(同前,1948年6月10日)楊氏精研《春秋》,曾「以是經設教」,且在講授過程中,「以《公羊傳》義為主」(《春秋大義述·自序》),可知對《公羊傳》極有心得,加之他在日記中對時人經常恣意褒貶,毫無掩飾,足見「頗好」之評絕非浮泛之論。至於指摘朱氏「誤解」,當指《公羊探故》中所說的「假如我們要從《公羊傳》以窺《春秋》底微言大義,第一件引起我們注意的便是團結諸夏抵抗異族這一點。……這裡更流露了那番對於異族深惡痛絕的精神」。而楊氏則認為:「《春秋》之義,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中國而為夷狄,則夷狄之。蓋孔子於夷夏之界,不以血統種族及地理與其他條件為準,而以行為為準。」(《論語疏證》)兩人或強調血統種族,或注重行為表現,的確存有分歧。不過關於《論語》此章所言本就見仁見智,況且朱氏還特彆強調「《春秋》主張團結諸夏抵抗異族,這便很和近代的民族主義類似了」,無疑別有深意寄託其中。楊樹達在撰著《春秋大義述》時也曾感喟道:「晚遭大難,自恨書生,不能執戈衛國,乃編述聖文,詔示後進。故本編以《復讎》《攘夷》二篇為首,惡倭寇,明素志也。」(《春秋大義述·凡例》)揭櫫過類似的意旨,對朱氏的良苦用心應該不難體會。


楊樹達參與這次圍繞屈原的論爭,顯然抱著相互切磋的初衷,因此並不做應景的表態或粗暴的批判,而是細緻考辨《漢書》所載淮南王劉安「為《離騷傳》」的具體所指。他最後得出結論:「劉安的《離騷傳》只是泛論大意的文字,其非訓詁式的方式」,但後世「只知道有訓詁式的傳,不知道有西漢通論式的傳」,於是誤認為「傳當為傅,傅與賦古字通」,遂將劉安的「離騷傳」附會成「離騷賦」。文中還提到:「照朱先生的話,《離騷》是由劉安作於漢武帝初年,如果朱先生不能來一個考證,斷定賈誼的《吊屈原文》是偽造的話,那麼,便是死了三十多年的賈誼,忽然還了魂起來讀劉安做的文字。」看來仍希望朱氏能夠提出新的佐證,否則很難令人信服。


在遭到郭沫若等人的批評後,頗有狷介之氣的朱東潤私下並未服輸,又接連寫了兩篇文章,其中《〈史記·賈誼傳〉疏證》認真考索了該篇傳記,認為其作者「不一定是司馬遷」,而且《吊屈原賦》的作者也「不一定是賈誼」,明顯是為了回應楊樹達的質疑。其實,今本《史記》並非悉數出自司馬遷之手,《屈原賈生列傳》是否可靠——甚至有無屈原其人——歷來便有爭議,對此進行探討本無可厚非。但這兩篇答辯性的文章最終卻並未公開發表,用朱東潤的話來說,「不應戰是客觀形勢使知識分子採取了必須採取的態度,不是我的聰明,同樣也不是我的怯弱」(《朱東潤自傳》第十二章)。然而正因為缺乏自由、平等和寬容的環境,被褫奪了即便是「異端」也應該享有的權利,才導致朱東潤「冤枉」了楊樹達,誤以為他也是被「組織」來的。雖然在「形勢很危急」的時刻產生如此聯想也屬人之常情,但在楊樹達「撲一個空」之後,雙方也失去了本可深入交流的良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為何古代犯重罪的人要誅九族 外國也這樣嗎
花木蘭到底是為何而死,難道真的是自殺嗎?
史上十大酷刑,最慘最疼生不如死的居然是這種!
您可能感興趣

甘肅作者 李龍安
《西遊記》作者真的是吳承恩嗎?
蔡鐵鷹:《西遊記》作者確為吳承恩辯
作者:王春敏 朗誦:太陽石
《陽光棚里的孫孟英——上海書展紀事》作者:劉湘如
大師走好!《尋秦記》《大唐雙龍》作者黃易逝世
《父親,您在那邊還好嗎?》作者:湖南耒陽/羅冬梅
《媽媽,您幸福了嗎?》作者:天鵬 朗誦:王小朦、吳忠慧
《海賊王》為何遲遲無法完結?作者:都賴七武海
作者該叫「劉慈欣新」?
歷史趣聞:《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師嗎?
《門外把脈記》作者:王賢友
西遊記的作者真的是吳承恩么?
《食蓮者》作者:楊小波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是王世貞么?
《龍珠》里誰是作者親兒子?
《我不是執意要走》作者:塞丁 朗誦:紫菱菱 攝影:黃清華
揭秘《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之死
《逮豬仔》作者:宋瑞林